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摧毁一个孩子, 吓唬他三次就够了

前几天,在商场里看见一个小女孩,让人特别心疼。

小女孩站在玩具店门口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琳琳有一个这样的拼图,我也想要。”

妈妈立马拒绝:“不行,家里都有好多了,不能再买了。”

谁知小女孩不依不挠:“不,我就要。”

说完,她抱着一旁的柱子不撒手,一副“你不给我买我就不走”的架势。

妈妈立马不高兴了:“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说完指着不远处的保安说:“你看见那个保安叔叔了吗?他专抓不听话的小孩。”

说完,就要离开。

女孩真的害怕妈妈不要她了,哭着说:“妈妈,我不要了,你别让坏人把我抓走。”

“如果下次再这样,我真的会把你丢掉。”

女孩越哭越伤心:“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只要你。”

这一幕看得人特别扎心。

点击加载图片

不可否认,很多父母都经历了这样的一幕:孩子不听话,吓一吓就变乖了。

然而,孩子不会被“吓”坏,只会被“吓”坏。

因为“吓唬式育儿”只是父母的一种“威胁”手段,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孩子却是被迫妥协。

它的背后却藏着巨大的危害,可能让孩子痛苦一生。

点击加载图片

被父母“吓唬”的孩子

为什么会乖乖听话

抖音上,有一位“坏叔叔”走红网络,他主要是拍摄恐吓孩子的视频,点赞量高达百万。

点击加载图片

最奇葩的是,这个“坏叔叔”还专门帮别人“私人订制”恐吓孩子的视频,一年超过6万人次。

很多父母用了他定制的恐吓视频,这样说:“真的是太有用了,孩子再也不敢不听话了。”

可是,孩子真的听话了吗?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3-6岁是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他们很难分清现实和想象。

如果父母习惯用吓唬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会变得容易紧张,继而出现恐惧。

很多被父母“吓唬”的孩子,都因为害怕而乖乖妥协。

李诞曾经在节目中爆料“自己从小活在被威胁和恐惧中”。

父亲是警察,所以常常用警棍恐吓他。

点击加载图片

有一次,李诞没有写作业,父亲就拿着警棍吓他:

“我昨天拿着这个电死了一头牛,你有牛壮吗?”

李诞当时吓得浑身发抖,对父亲是言听计从。

有教育家曾说过:“恐吓教育,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消极的、负面评价的引导,会让儿童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

它会击溃孩子的心理防线,让孩子选择妥协和乖顺,而孩子表现出来的乖,是对父母的恐吓作出的自我保护反应。

这些看似奇效的“杀手锏”,却会让恐惧在孩子心里扎根。

点击加载图片

吓唬式育儿

是一种“软暴力”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某些事物出现的抗拒和恐惧,可能就是来源于小时候被吓唬的经历,有的甚至成为了一生的阴影。

金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他袒露:一到下雨天就特别害怕,树被吹得呼呼响,晚上睡不着觉。

点击加载图片

原来,在他小的时候,经常贪玩不回家,为此父母就会吓唬他:

“小朋友要早点回家,如果回家太晚,地下室就会跳出来一个红眼睛的娃娃。”

从此以后,红眼睛娃娃成了金瀚心里的阴影。

因此他变得特别害怕黑暗,一个人睡觉时总会开着灯睡觉。

心理治疗专家彼得莱文博士说:伤痛和恐惧是一对孪生姐妹,是人生命中两个重要的杀手。

吓唬孩子,它除了会让孩子感受到“痛”以外,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1. “抛弃式吓唬”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一位网友讲了他的经历:

上小学时,因为考试只考了87分,回家就被父母大骂:你怎么这么笨,下次考不到100分,我就把你丢到垃圾场里当废品卖掉。

后来,他真的以为父母会把他卖掉,所以学习非常努力,每次都考100分。

为了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他从不忤逆父母,父母说什么他从来不敢反抗,随着时间越久,他越懦弱。

有时候被同学威胁和欺负,他也只能默默地不敢吭声。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会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为了能在父母身上找回那份安全感,他们都会以满足父母的意愿、获得他人的首肯为生活,失去表达自我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胆小懦弱。

2. “控制式吓唬”,让孩子更加叛逆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把孩子分成两组,并且各给一个箱子,用温和的态度告诉其中一组孩子:“箱子里有东西不能摸。”

然后,工作人员用恐吓的方式警告另一组孩子:“谁摸箱子里的东西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各有30%左右的孩子忍不住摸了箱子里的东西。

三个月后,再一次进行同样的实验发现:

第一组孩子有30%不听劝,而被吓唬的那群孩子,违反规则的人达到70%。

这就说明了一个真相:越吓唬孩子,孩子越想试探。

因为越是压迫,越控制孩子,越会激起一个人的逆反心理。

比如说:

你如果不把玩具收起来,我就把它扔掉;

你不认真写作业,我就打你了…

长此以往,孩子在父母的恐吓式教育下,会逐渐走向叛逆,会有一种“你不让我做,我偏要这么做”的心理。

3. 谎言式恐吓”瓦解孩子对你的信任

曾经有一个11岁的男孩,用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很多游戏卡。

点击加载图片

妈妈怕孩子沉迷于游戏,就骗他说:“买游戏卡是犯法的,如果你不去自首,警察会来抓你的。”

男孩听完非常害怕,战战兢兢跑到派出所去“自首”。

父母习惯用谎言去威胁孩子,会慢慢透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同时丧失父母的尊严。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让孩子明白,原来那些吓唬他们的话都是假的,慢慢家长在孩子心中的权威都荡然无存,以后父母说什么话,都不会被当真了。

父母说的谎话越多,孩子越不相信父母。

点击加载图片

教育孩子

千万别走“捷径”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我们常常有一种误解,想让一个孩子做得更好,就要让他感觉很糟。

父母的恐吓,除了会让孩子感觉到痛之外,感觉不到任何爱。

教育不是让孩子在恐惧中任由父母“摆布”,而是在正向引导下让孩子学会听话。

1. 用正面引导替代负面威胁

心理学上有一种“苏格拉底式提问”,它是一种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沟通方法,通过问“为什么”的方式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

了解孩子想法之后,建议父母用正面的承诺取代父母的威胁。

可以把“你不写作业,今天就不准出去玩”替换成“等你写完了作业,我们一起玩拼图”。

我们不要用恐吓一口将孩子的要求回绝,利用选择的机会让孩子懂得取舍,也能明白分寸感。

这是一种培养孩子自主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2. 用规则,规范孩子的行为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3-6岁,一定要性格培养到位,所谓性格培养,就是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是约束孩子又不伤害亲子关系的最好方法。

以前儿子要求看动画片的时候,每次都由着他,但是最后必须要威胁和恐吓孩子才会把电视乖乖关掉。

学会立规矩之后。

每次孩子要看动画片之前,都会和他讲好规矩:“今天要几集动画片?”

孩子会说出一个具体时间,于是双方达成规定时,这样要求他“看完以后自己关掉”。

每次按照这样的方式,孩子都会乖乖听话。

规矩看似在约束孩子,其实在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和分寸感。

让他有选择的权利,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点击加载图片

写在最后

心理学家李雪说:会痛得不叫爱。

孩子是会让父母无条件地去爱的人,而恐吓就是无知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源源不断的痛苦。

爱是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愿。

任何言行,都是父母用爱去和孩子产生情感连接,而不是用痛苦去伤害他。

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积极、鼓励、肯定的态度才能让孩子感受最温暖的爱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吓唬孩子的三种惯用伎俩, 却不知这会让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
李玫瑾告诫:若察觉孩子有这四种举动时,该揍就揍!长大很难改正
父母“对抗”孩子任性十个妙招
这些话,烂在肚子里也不能对孩子说!每个妈妈都可能忽略了
揭秘宝宝爱发脾气的五大原因
你生气时对孩子说过威胁的话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