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人笔下的1945年苏日远东战役

日本人笔下的1945年苏日远东战役
第一部分:满洲、北朝鲜、萨哈林、千岛群岛、北方领土在苏联进攻前的情况
1,满洲(和北朝鲜)
自从1942年夏以后,日本关东军受到了严重削弱。在此之前日本在满洲和北朝鲜的兵力为:16个装备良好的常规师团,2个坦克师团,1个守备师团和1个骑兵旅团;总兵力为65万,有675辆坦克,155辆装甲车和750架飞机。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前往太平洋前线始于1942年9月,目的是阻止盟军在南太平洋地区发动的开始于瓜岛的反攻。从那时开始,关东军开始转变为后卫部队、军需仓库和训练基地,不断输送训练完毕携带了装备和物资的军队,而它的几乎所有装备良好的老兵部队都被输送了出去。截止1945年3月日本决定部署本土决战时,关东军共累计输送出15个师团、3个新建师团、2个坦克师团和2个航空师团。
日军在日俄战争后的战略是在满洲部署一支部队,通过军事行动至少要保护日本在辽东半岛和南满的权利。1932年满洲国建立后,关东军通过进攻战略负责防御满洲国全境。1943年9月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不利形势已经相当明了,日本决定采取守势,但日本陆军指挥部没有给出具体的防御苏联的指示。直到1944年9月,陆军指挥部才最终命令关东军将原先的进攻战术转变为持续性的防御战术,此项命令强调在边境前线地区与敌人交战——就这样,整整一年的时间、劳力和物资都空耗了。1945年1月17日,根据这一命令,关东军呈给指挥部其行动计划,并被告知将可有的最强大的军队部署在前线。但是随后,4个被关东军保留下来做最后储备的老兵师团(包括1个坦克师团)、3个新建师团以及很多直属关东军的部队就被调走了。因此,关东军不得不改变其行动计划——弱化了它的边境地区的防御,并将它的主防御阵地后撤。同时,这也使关东军的一切准备不得不推倒重来,包括新防御阵地的建造、转移指挥部、转移抽调和重建新部队、将边境地区堆积如山的装备和弹丄药撤到后方等。1945年5月30日,第17军(前朝鲜部队)的部分兵力补充到了关东军中,而关东军也开始在满洲、北朝鲜开展针对苏联和美国的军事行动。关东军在1945年7月5日的新军事行动方针是“如果苏联进攻无法避免,那就努力利用满洲的广袤地域粉碎敌人的进攻,维持连京线(大连至新京)、京图线(新京至图们)以南的重要地区,并制定计划尽可能长时间地控制这些地区从而保证大东亚战争的顺利开展。”因此,关东军在满洲以东和以南地区部署了大量部队,但它在边境上的军事实力却变得极为薄弱。尤其是在预感苏联可能进攻的西线,竟然没有兵力可以调去防御;关东军打算通过空袭和游击战防守西线,但漫长的西部边界事实上已经完全洞开。
日军的北支方面军驻扎在内蒙古西部,与关东军的防区相连,但是即使在这里,北支方面军的2个师团(包括1个坦克师团)也被调走,该地的防御主要依靠薄弱的内蒙军。根据1945年7月5日的计划,关东军计划在9月底大致完成该计划;但当关东军正在建立新阵地和招募新兵的时候,苏联发起了突然进攻。
当苏军进攻时,关东军从表面看似乎做好了准备:有2个航空旅团,一个机动旅团,2个独立坦克旅团,9个独立混成旅团和24个师团(其中8个刚于1945年7月由满洲日本移民组成、5个于1945年5-7月从外调入、7个为1945年2月新组建、4个于1944年新组建),共约70万人;另有1000门火炮和迫击炮、200辆坦克和200架飞机。但是,这些部队的质量、装备、训练和凝聚力都非常欠缺。以1936年时关东军的主力之一第12师团的战斗力为1计算(该师团于1944年被调往台湾),上述部队的真实战斗力估计只相当于当年的8个半老兵师团:
(1)有4个师团于1944年6月至10月在满洲组建:107师团(战斗力0.6),108师团(战斗力0.65),112师团(战斗力0.4),119师团(战斗力0.7),总战斗力:2.35。
(2)有7个师团于1945年2月在满洲建立:122师团(战斗力0.35),123师团(战斗力0.35),124师团(战斗力0.35),125师团(战斗力0.2),126师团(战斗力0.2),127师团(战斗力0.2),128师团(战斗力0.2),总战斗力:1.85。

(3)有5个师团为1945年5月从外调入(1个来自朝鲜半岛,4个来自中国关内):第79师团(从朝鲜调入,战斗力0.4),第39师团(战斗力0.8),第59师团(战斗力0.4),第63师团(战斗力0.4),117师团(战斗力0.4),总战斗力:2.4。其中,第59师团、63师团和117师团都是治安师团,相比普通师团的3个步兵联队,这种治安师团为两旅团制,只有4个步兵大队;而且只有迫击炮部队而没有普通师团的炮兵联队。因此治安师团在火力和机动性上都很弱并缺少战斗经验。治安师团在战时的编制约为12000人。
(4)有8个师团在1945年7月后在满洲组建:第134师团、第135师团、第136师团、第137师团、第138师团、第139师团、第148师团和第149师团,由在满洲的日本移民组成。这些师团的平均战斗力只有0.15,总战斗力:1.2。
(5)9个独立混成旅团都在满洲组建,其中第79和第80混成旅团于1945年2月组成,每个旅团由5个独立混成大队组成,战斗力为0.15。而第130、131、132、133、134、135、136混成旅团于1945年7月后在满洲由日本移民组成,每个旅团有4个独立混成大队,战斗力只有0.1。总战斗力:1。
上述部队战斗力全部相加,只相当于8.75个当年的老兵师团。
尽管日军对苏军投入的兵力和攻击过程都判断准确,但是却没有判断准确攻击时间。关东军指挥部认为苏联会直到关东军基本完成防御准备后才发动进攻,并认为有《日苏中立条约》的存在,苏联应该还没有完成攻击准备;指挥部认为危机会直到早秋时分才出现,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因此,日本中央指挥部和关东军都对苏联的突然攻击感到惊讶。
满洲在此前通过增加食物和工业品的产品,扮演了军需仓库的重要角色。当盟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愈演愈烈时,日本人感觉满洲比日本本土更安全,于是即使是1945年,仍然有很多机器设备及难民涌往满洲。
到了1945年,除了军人外,在满洲已经有155万日本人定居。在他们中间,约有27万加入满洲耕种组驻扎在边境地区。其他人则在城市地区,很多住在满洲中南部。大约有15万在满洲的日本人在1945年6月后的征兵运动中入伍。
由于无论中央指挥部还是关东军都对苏联进攻的时间估计错误,初步的有关如何撤离在满洲的日本居民方案还在军方和地方政府层面讨论,因此当苏联进攻时,这些准备都还没有完成,很多日本人还待在远离城市和铁路的边境地区,很多耕种组还是由老人、妇女和儿童组成(大多数男性已经参军);因此当苏军进攻时,在绝望撤离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悲剧。
大约有10万日军和28万日本平民当时住在北朝鲜。苏联发动进攻后虽然只影响了有限地区,但是苏军在停火后进入了北朝鲜并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切断了交通线,公共安全和秩序因此而变糟,很多人成为受害者。
2,萨哈林,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方领土
在萨哈林地区原先只有非常有限的边境警察,也没有任何开展军事行动的准备。1939年末,一个新萨哈林混成旅团组建,它开始建立边境阵地。但在1943年5月,阿图岛的日本守备部队在抵抗美军进攻时全部玉碎,这使得萨哈林混成旅团将其重心从防御苏军改为防御美军,从而聚集在了萨哈林南部地区。1945年2月28日,在萨哈林混成旅团的基础上,以三个步兵联队为核心的第88师团建立。他们仍然遵循军方的命令,将大部分兵力投入南部地区,以应对美军可能发动的进攻。1945年春夏之交,苏军在边境地区的活动愈来愈频繁,该师团在8月6日-7日做出计划:“边境地区将由一个联队防御以阻止苏联军队南下。南部地区由师团主力防守并不参与在边境对苏军的进攻。”
当苏联进攻后,在萨哈林有24000日军,绝大多数都是第88师团的,而在萨哈林的日本居民包括季节性劳工约40万。6月30日,萨哈林的各工厂和居民点都组建了“国民志愿组织”,在苏军进攻后,其中的一些成为了“国民志愿战队”。“萨哈林铁路志愿战队”有8799人,于8月1日组建,目的是在战时维护铁路的运行。还有3628名普通居民组成了防御性的游击队。

千岛群岛的防御同样很晚。北千岛群岛的防御工事计划于1936年制定,于1940年完成。1937年日本海军在其中几个岛屿上建立了机场。在日美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和海军被部署在了千岛群岛以抵御美军。但在千岛群岛的军事部署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到苏军进攻时,日军在千岛群岛的守备部队是第91师团部署在北部的Shumushu和Paramusiru岛,第41独立混成旅团部署在Matsuwa岛,第129独立混成旅团部署在Urup岛,第89师团部署在其他岛屿和日本北方领土。
几乎所有的海军部队在苏军进攻以前已经撤离了千岛群岛(守备部队总数约6万)。还有2支部队在8月2日接到命令后正准备前往Hokkaido岛加强防御。
在北千岛群岛有一小部分隶属于一家渔业公司的日本居民;但是日本平民丄主要居住在北方四岛,在苏军进攻时四岛共有约16000居民。在其他各岛还有约1万日本渔民,但在苏军进攻时候他们大多撤往了Hokkaido岛。

第二部分:日苏战争
1,苏军的准备
(1)苏军在远东的进攻力量
由于苏德战争在1941年6月爆发,苏联远东部队持续向前线运送兵力。苏联的远东地区成为了欧洲战场的训练基地,如同满洲相对太平洋战争一样。但是,关东军已经派出了很多最精良的部队,关东军本身已经相当薄弱,成为了一只纸老虎。相反,为了防住日本,苏联却没有减少它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保持了20个师的100万兵力、超过2000辆坦克和自走炮、3000-4000架飞机。在苏德战争开始后不久,苏联的外贝加尔军区于1943年3月重新在边界进行部署;在苏德战场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普尔卡耶夫将军接过了远东方面军的指挥权。1943年8月苏军在远东的普里莫尔斯基地区建立普里莫尔斯基集团军。当欧洲战场的形势渐渐对盟军有利时,苏联远东军自1944年秋天起的职责从原来的招募和训练士兵转为准备攻击日军。
1945年起,苏军开始向远东集结新的战斗力量;适合各种军事行动的部队被逐一挑选出来,从1945年5月至7月,军队的交通运输线也已部署完成。苏军认为他们可能会需要突破日军建立的强大工事,于是在4月13日从卡累利阿方面军指挥部调来了梅列茨科夫元帅,他在苏芬战争的曼纳海姆防线战役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梅列茨科夫接过了普里莫尔斯基集团军的指挥权,该集团军已与远东方面军分开,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集团。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5军也在6月初加入普里莫尔斯基集团军。
第2乌克兰方面军指挥部、第6近卫坦克军和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53军也抵达了满洲西部前线,在这里苏军将在多平原、多山和多森林的地区开展机动作战;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39军于7月抵达满洲里的西北地区,苏军将对该处开展突破。
苏军远东方面军指挥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于7月初抵达赤塔并根据7月30日的命令建立了苏联远东指挥部。8月5日,普里莫尔斯基集团军更名为第1远东方面军,而先前的远东方面军(不包括海岸集团军)则被更名为第2远东方面军。等苏联发动进攻时,苏联的远东指挥部已准备了80个陆军师(69个步丄枪师,2个摩托化步丄枪师,1个伞兵师,6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0个坦克或机械旅,32个航空师,共1747000人、29835门火炮和迫击炮、5250辆坦克和自走炮、5171架飞机。日军和苏军的差别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苏军已经在远东接受了训练并在苏德战场积累了充分的战斗经验。
(2)苏联的基本战略构想和军力分布
苏联最高指挥部于1945年6月27日制定了初步对日战略构想,即于8月20日—25日间发动进攻,摧毁在满洲的关东军。以下是这一构想的概况:3个红军方面军从3个战略方位发动进攻,即外贝加尔方面军从西面,第1远东方面军从满洲东面,第2远东方面军从东北面。从政治、经济和军事视角看来,苏军计划攻占满洲中心城市如奉天(沈阳)、新京(长春)、吉林、哈尔滨,将关东军主力分割在满洲北部和中部,通过强有力的攻击将各处日军包围并最终歼灭。在这一计划中,梅列茨科夫元帅提议攻占北海道,但是有很多人对此表示反对。以下是苏军的最后部署: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满洲西面,主要由第36军、第39军、第6近卫坦克军、第53军、第17军和1个机械化骑兵集团军组成,主力为28个步丄枪师、2个摩托化步丄枪师、5个骑兵师、2个坦克团和18个坦克或机械化旅,有8980门火炮和迫击炮(口径小于50毫米的未列入,下同),2359辆坦克和自走炮。其次是第1远东方面军(司令为梅列茨科夫元帅)在满洲东面,主要由第35军、第1红旗军、第5军和第25军组成,主力为31个步丄枪师、1个骑兵师、14个坦克或机械化旅,有10619门火炮和迫击炮、1974门坦克和自走炮。最后是第2远东方面军(司令为普尔卡耶夫将军)在满洲北面,主要由第2红旗军、第15军、第5步丄枪集团军和第16军组成,主力为11个步丄枪师、8个坦克旅,有4781门火炮和迫击炮,917辆坦克和自走炮。

(3)加快发动战争的速度
7月16日,参加波茨坦会议的斯大林打电话给华西列夫斯基,询问提早10天发动进攻的可行性,但华西列夫斯基回答说技术上很困难,于是进攻日期仍然造旧。
美国时间7月16日早晨,第一颗原丄子弹成功爆炸,斯大林随后通过情报部门了解了相关信息。在7月17日的美苏领导人第一次会议上,斯大林说苏联将在8月参与打击日本的战争。在7月24日的会议上,苏联称它能够在8月下旬开展军事行动,并说在第二轮行动中将进攻南萨哈林地区,但并未阐明对千岛群岛的态度。美苏就有关海空军行动区域的协议于7月26日达成(同日波茨坦公告宣布),将以内蒙古南部边界、北京、新京(长春)、朝鲜半岛东北部、日本海北部1/3、宗谷海峡中部作为边界;鄂霍茨克海和白令海被视为美苏共同行动区,太平洋被视为美军行动区;另外美苏还同意在千岛群岛的Paramusiru岛和Onekotan岛之间设立边界。事实上,美军已经在该地展开了猛烈的军事行动,自夺回阿图岛后,美军已开始攻击北千岛群岛。
1945年伊始,美军不仅对千岛群岛开展空袭,美国海军也开始展开炮击。7月,美国潜艇进入鄂霍茨克海,浮上水面并轰炸了Kunashiri岛及南萨哈林的东南部。这一情形表明苏联已经无法将千岛群岛地区划为自己的专属行动区,苏联不得不收回它的野心。
7月28日,苏联最高指挥部正式宣布各方面军和舰队的任务。攻击任务下达给了满洲前线的各个部队(除了孙吴和爱辉前线),防御任务和准备攻击命令则下达给了萨哈林和堪察加方面的部队。进攻日期仍然没有确定。8月7日下午4点,最高指挥部下令于8月9日早晨发起进攻。因为原丄子弹于8月6日早晨投向广岛,这很有可能加快日本的投降,也因此苏联最高指挥部提早了进攻时间以“赶上公共汽车”。
莫斯科时间8月8日下午5点,(日本和满洲时间晚上11点,即进攻前的1小时),莫洛托夫要求日本驻苏联大使与他会面,并向其告知苏联向日本宣战。而日本大使向日本政府发送的电报却没有能抵达东京。有证据表明,苏联的人民内务委员会无限期扣留了这份电报。因此,在苏满边境发动的进攻是完全的突然进攻,没有任何预兆。
2,苏军的进攻
苏联侦察部队和前哨部队在8月9日零时跨过苏满边界进入满洲。根据日本最高指挥部的命令,关东军此时正在做重新部署的准备,其主力已经撤离边境地区;日军在边境的军事力量只有先前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很多用来防御的炮兵部队也已经被调走。在边境的少数日军观察哨迅速被苏军的突然袭丄击摧毁;如遇到防御较强的日军阵地,部分苏军会将其包围,苏军主力则向满洲内陆迅速推进。但在满洲东北部的孙吴和爱辉,以及在萨哈林和千岛群岛前线,苏军仍然保持防御姿态。
(1)东线的战斗
日军的第1方面军(司令官喜多诚一将军)负责东线的防御,其防区包括北朝鲜的部分。该军共有10个师团,包括喜多诚一直接指挥的第134师团,以及第3军和第5军、1个独立混成旅团,一支边界警卫部队和一个机动旅团。相比之下,进攻该地的苏军包括了梅列茨科夫元帅的第1远东方面军的全部军力和普尔卡耶夫将军的第2远东方面军的主力,一共有36个步丄枪师、18个坦克和机械旅。日军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动用部分边境部队誓死保卫边境阵地,同时该军主力部队则在穆棱附近的阵地前争取抑制并粉碎苏军的进攻;如果苏军的进攻不可避免,该军将逐一向西南撤退,并利用多山的地形滞阻苏军进攻。
第1红旗军和第5军作为苏军第1远东方面军的主攻部队,一直推进至满洲东部的战略要地牡丹江;苏军第35军在主攻部队的北侧,第25军作为辅助攻击部队在主攻部队的南侧;这两支部队的任务是保护主攻部队的侧翼。
A,绥芬河地区:日军第124师团VS苏军第5军
日军的第5军负责防御绥芬河北面地区,以3个师团作为其主力部队;但是当苏军进攻时,这几个师团却分散在一片相当广阔的区域里。
苏军第5军是主攻部队的左翼,迅速攻击了日军第124师团在边境的2个大队,并在绥份河以北20公里的观月台予以突破。苏军显然高估了日军在这里的军力,在坦克和自走炮的掩护下,苏军第5军的前哨部队迅速推进,到了早晨,所到之地几乎所有的日军观察哨和小阵地都被摧毁。部分日军逃离,但在几个阵地上日军进行了殊死抵抗。其中,第271联队第3大队的300名士兵、200名退伍兵、150名平民和绥芬河的日本县长没有来得及撤离,他们进入绥芬河地区的一个核心阵地——天长山阵地,这些人用仅有的一门280毫米榴弹炮坚守阵地;8月11日,日军炮弹打完;8月12日,苏军开始对这一阵地进行猛烈轰炸;8月14日,日军阵地被苏军火箭炮的毁灭性轰炸摧毁;8月15日,苏军步兵和坦克冲进日军阵地,几乎阵地中的所有日本人都被杀或自杀,阵地被攻占。

至8月11日,苏军第5军已经向前推进了80公里,与日军第124师团的主力在穆棱阵地相遇。此前日军第5军指挥官认为苏军将沿着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推进,因此在9日他将从其他地区抽调来的部队部署到了124师团的后方;同时,他将第126师团和第135师团的主力调往牡丹江东岸的掖河地区,决定固守牡丹江,牡丹江是满洲东部的唯一中心城市。
B,兴凯湖西部:日军第126师团VS苏军第1红旗军
日军第126师团负责兴凯湖西部100公里处的防线,在该处日军的主力是2个步兵大队,这支部队在牡丹江东北50公里处的自兴屯附近建立了阵地。苏军第1红旗军作为主攻部队的右翼,其部分部队作为北翼在开阔地推进,主力部队则作为南翼配合第5军在多山密林地带进攻。第1红旗师的主力是6个步丄枪师,有400辆坦克和自走炮。日军第126师团防守区的最北面阵地是二人班阵地,该阵地的日军击退了苏军的第一轮进攻并最终几乎全部战死(40人战死,仅1人幸存);其他边境观察哨和小阵地上的日军在遭受一定损失后后撤。至8月11日早晨,苏军先遣队(以一个坦克旅做主力)向前推进了30公里。
满洲其他地区的日本人在混乱中仓促撤退,遭遇了不少损失。鸡西东部的哈达河耕种组以及一些日本平民共1300人经历了诸多悲剧中的一个。他们跟在从滴道后撤的第126野炮联队后方撤退,而第126野炮联队正遭到苏军飞机的持续轰炸。这些日本人被夹在日军野炮联队和已经推进到麻山的苏军(第1红旗军的先遣队)之间,到8月12日,苏军坦克截断了他们的退路;这批人中的绝大多数自杀,少数人在40名男性的带领下举着日本剑向苏军发起冲击,大多数人被杀,只有很少数人幸存。仅该耕种组就有450人被杀或自杀,包括妇女和儿童。
C,兴凯湖北部:日军第135师团VS苏军第35军
日军第135师团负责兴凯湖北岸至哈巴罗夫斯克以西60公里的乌苏里江防线,它的主力部队为两个步兵联队,部署在虎林和东安等地。该主力部队有2个大队分布在长达400公里的边境上,还有约一个大队在牡丹江以北50公里的齐新附近建立了一个阵地。日军第5军直接指挥的第15边防卫队被部署在虎头要塞。
8月9日凌晨,苏军第35军(以3个步丄枪师和2个坦克旅为主力)突然越过阿穆尔河并同时轰炸虎头要塞;至8月10日晚,苏军已将要塞外围的日军逐回要塞内。在发动夜袭失败后,苏军一个步丄枪团和一个阵地守卫部队在大炮的支援下对日军的阵地予以包围。虎头要塞内的日本人约有1900人,其中1500人是第15边防卫队的士兵,还有400人是士兵家属、满洲铁路公司员工和一些耕种组成员;他们拒绝了苏军提出的劝降建议,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无法与上级指挥部取得联系。直到8月26日要塞最西端的虎啸山阵地日军全员战死,日本人的抵抗才告一段落。兴凯湖北部的5个独立观察哨内的日军据估计也全部战死;其中在黄岗观察哨,根据苏军的记载,30名日军在完全被包围的情况下宁死不降,最后全部战死。其他地区的观察哨也被摧毁,但很多士兵成功撤了出来。
D,东宁以南地区(日军第3军VS苏军第25军)
日军第3军(主力包括4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机动旅团,其中的1个师团和1个独立旅团在苏军进攻后划给日军第1方面军指挥)负责东宁至绥芬河以南40公里至图门江口的防御,防线总长约200公里。其主力部队部署在离边境30-80公里的地区。在东宁以东的郭亮和勾玉阵地、东宁东南的胜洪阵地,日军各布置了一个大队;在五家子附近,日军布置了一个步兵联队。除了以上几个地点,在其他地区日军的兵力相当薄弱。
在他们面前的是苏军第25军,其主力是4个步丄枪师和一个坦克旅,进攻发起后,又增加了5个坦克和机械旅,以支持主攻击线南翼(苏军第5军),并向西南方向进攻以准备沿着朝鲜东海岸往南推进。
8月9日零时,苏军对东宁地区的日军观察哨发起了突然袭丄击,并绕过了日军防守严密的阵地。苏军主力以坦克旅作为先遣队,沿着新宁线(新兴-东宁)向西南推进。

最先被苏军攻击的日军观察哨几乎瞬间就被摧毁。很多日军边防部队在遭受一定损失后根据命令后撤。在郭亮和勾玉阵地部署有第132独立旅团第786步兵大队的660名士兵。自8月10日早晨起,靠近公路的郭亮阵地遭到大批苏军攻击,情况危急,没有时间撤离;阵地里的80多名日本人,包括士兵、家属、耕种组成员几乎全部用炸丄药自杀。在勾玉阵地日军继续抵抗,但他们的阵地被苏军隔开,很多人死伤。在最后关头,少数还能走动的人被强迫离开,阵地上剩下的人全部死亡。苏军对胜洪阵地开展了密集的炮击和空袭,胜洪阵地有约1000人,大多数来自第132独立混成旅团的第783独立步兵大队。苏军步兵于8月14日开始进攻,但日军顶着枪林弹雨将其击退。日军的顽强抵抗使苏军不得不请来一名已经被关押的日军第3军军官,让他进入守军阵地传递停火命令(此时日本已投降),守军这才停火。
每个扼守主要公路的日军师团都努力阻止苏军的推进,在各处都发生了激烈交火。日军主要在高地上设立阵地,而苏军则沿着公路一路推进,当日军接到停火命令后,苏联先遣队抵达了延吉附近,准备隔断满洲和北朝鲜东部的所有联络。
在与人数占优的苏军作战时,日军往往战到最后一刻,很多人自杀。一些日本人在试图后撤时遭到攻击,还有一些人在精疲力竭后选择了自杀。在满洲上演了无数这样的悲剧。其中一个悲剧事丄件是一整支部队在停火后因为无望回到日本而全员自杀:第3军指挥的东宁重炮联队在图们地区遵循了炮兵的与炮共存亡传统;所有士兵一个个爬上装好炸丄药的大炮和卡车,最后同时引爆炸丄药自杀。第79师团的工程联队当时驻扎在延吉以东靠近图们,该联队包括联队长在内的主要指挥官全部自杀;有一个中队则自愿分为两组,一组为自杀组,一组则不参加自杀,最终包括不愿投降的中队长在内的40名自杀组成员同时自杀身亡。
8月12日,苏军太平洋舰队的陆战旅侦察部队在朝鲜的雄基和罗津登陆。8月13日后,苏军陆战旅侦察部队还在清津登陆。日军在当地的守军发动反击,并将苏军赶回海边,但在关键时刻苏军增援部队赶到,日军在19日根据命令停火。
E,牡丹江防御战(日军第5军主力VS苏军第5军和第1红旗军)
8月11日苏军第5军的先遣队跨过穆棱河,于8月12日对穆棱西面的日军第124师团阵地发动猛攻,并于同一天沿着牡丹江公路展开突破;很快苏军突入日军匆忙建立的防御阵地,前锋部队抵达了离掖河12公里的磨刀石,但在这里苏军攻势被一支仓促派来的由日本军校学员组成的日军部队遏制。日军第124师团也对苏军突破点发动反击。同时,日军从自兴屯和齐新分别调来了第126师团和第135师团的主力,在掖河附近组建了第二道牡丹江防线。当苏军第1红旗军接近掖河北面时,前一天刚赶到的日军第135师团(主力是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将其击退。8月14日,苏军第5军击溃日本学员部队,在同一天发动了对掖河以东日军第126师团的全线进攻。同在14日,苏军第1红旗军在掖河北面准备新一轮的攻击,并于15日重新发动对日军第135师团的全面进攻,但日军第135师团虽然兵力薄弱,却仍然守住了阵地。日军第126师团也勉强挡住了苏军第5军的进攻。
8月14日晚,当牡丹江的6万日本人全部撤离后,日军第5军接到日军第1方面军的撤退允许,于8月15日晚开始撤退;其主力(第126师团和第135师团)撤往牡丹江以西60公里的横道河子,并于17日接到停火命令。在混乱的战场环境中,第126师团的第278联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该联队的联队长决定在没有接到命令前绝不后撤一步。在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且其他日军部队其实已经撤退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士兵在8月16日仍然坚持战斗。至17日午夜,该联队大多数人都已战死,少数人接到了联队长最后发出的撤退命令,而联队长本人则自杀身亡。换个角度说,第278联队事实上起到了后卫部队的作用,正是该部队的血战才确保了师团主力能安全撤退。

日军第124师团在穆棱阵地持续作战,但被苏军孤立后,他们沿着山地向南撤退。8月22日,该师团主力与苏军在牡丹江以南20公里的宁安达成协议并放下武器。
在这一阶段,逃往牡丹江的日本人仍然遭遇了很多悲剧。宝清县的一支耕种组和虎林县的一支耕种组在逃跑过程中遭遇了很多伤亡。最后,他们抵达了宝清县以西的勃利县附近。8月24日,他们中的一些成员由于濒于崩溃,焚烧了一架碰巧在附近着陆的苏军飞机;8月26日,他们又射击并焚烧了一辆已经挂了白旗的苏军卡车。因为认为已经不可能返回日本,这些人中的一些带头者决定实行集丄体自杀。8月27日,苏军完全包围了他们并用枪炮向他们射击,很多人自杀或被杀。进入勃利县附近的日本人估计有2500人,其中大约有1500多人被杀或自杀。
F,松花江沿岸(日军第1方面军指挥的第134师团VS苏军第2远东方面军的第15军)
苏军第2远东方面军沿着松花江推进,目标是以第15军为主力占领哈尔滨。此外,苏军以第2红旗军和第5步丄枪集团军为支援部队,第2红旗军从海兰泡出发向齐齐哈尔推进,第5步丄枪集团军则从阿穆尔河向宝庆进发。
在阿穆尔河及松花江盆地驻防的是日军第134师团。在黑龙江沿岸日军只有少数观察哨,在松花江西岸的鹤岗和右岸的富锦日军驻扎了1个大队,师团主力则在方正附近建立了阵地。苏军第15军(主力为3个步丄枪师和3个坦克旅,另有阿穆尔舰队的配合)跨过阿穆尔河后直插阿穆尔河与松花江的交汇口,向富锦、佳木斯和哈尔滨方向进发。
苏军于8月9日凌晨1点越过阿穆尔河,在河岸边离哈巴罗夫斯克仅60公里的抚远居住有190名日本人,包括约100名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到了苏军舰队的猛烈攻击,绝大多数都被打死。其他日军观察哨在苏军进攻前纷纷后撤;不久苏军发起登陆战,另一支苏军则沿松花江而下。在日军134师团之前的小股日军部队做了顽强抵抗并迟延了苏军的攻势;很多居住在佳木斯附近的日本人逃往绥佳线(绥化-佳木斯)。第134师团指挥部和驻扎在佳木斯的日军按计划撤往150公里外的方正。8月15日,苏军对佳木斯发动全线进攻,而事实上这时候日军已经撤退了。第134师团的主力聚集在方正附近,于8月25日向苏军缴械。一些居住在这片区域又没能用上铁路的日本人只能步行逃跑,结果遭到了苏军和当地强盗的攻击,很多人死伤,还有人自杀。有些步行逃跑的耕种组全数死亡,还有一些耕种组有约一半人死亡或失踪。大约有9000日本人进入方正,他们中有很多人自杀、死于疾病、遭到苏军劫持或被迫嫁给当地人。
(2)北线的战斗(孙吴和爱辉:日军第4军的第123师团VS苏军第2红旗军)
日军第4军负责防御位于孙吴和爱辉的北面防线及位于海拉尔和博克图的西北防线。第123师团主力驻扎在孙吴的主阵地,第135独立混成旅团的主力驻扎在爱辉阵地(孙吴以北30公里),还有一支部队驻扎在孙吴以西30公里的二栈阵地,沿黑龙江沿岸日军也部署了很多观察哨。此外在孙吴阵地的前方和侧翼,日军也部署了一些较强的部队。苏军第2红旗军(主力为3个步丄枪师和3个坦克旅)将其军力分为两部分,一支向孙吴-哈尔滨推进,另一支向爱辉-嫩江-齐齐哈尔推进。苏军第2红旗军于8月11日早晨越过江面,向当面的日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当地的很多零散耕种组在撤退中成为受害者,但在黑河和孙吴等日本人聚集的地区,几乎所有人都通过北黑线(北安-黑河)成功后撤。在孙吴主阵地前方和侧翼阵地内的日军虽然损失巨大,但仍然拼死战斗。主阵地内的第123师团主力击退了数次苏军的进攻,当他们打算于15日晚发起大规模的反击时,他们接到战争已经结束的讯息;他们于16日停火时仍然控制着几乎所有阵地。爱辉阵地自13日起遭到攻击,二栈阵地在15日遭到猛攻;停火命令由于沟通不畅而没有传达到这两个阵地上,但阵地上的日军一直战到21日才停火,而且仍然控制着大部分阵地。
在该片区域的很多耕种组在撤退时也遭遇了悲剧,尤其是一支黑河的耕种组;该组包括婴儿在内共有470人,他们于8月13日开始撤退。苏军此时已经占领了不少地方,因此他们不得不沿着小兴安岭的山地逃跑;不久他们因为复杂地形和缺乏食物而精疲力尽。因此他们不得不留下106名老人、妇女和儿童,并帮助建立了一个简易窝棚作为庇护所,还留下了足够10天食用的食物,承诺会尽快返回接这些人回去(但所有这106人据推测都死在了那里)。剩下的人继续沿着小兴安岭逃跑,耗尽了体力;当他们最终进入开阔地带后,他们又遭到当地强盗的袭丄击,财物又被苏军士兵洗劫一空。最终470人中只有134人返回了日本。

(3)西线的战斗(日军第3方面军的第4军VS苏军)
在满洲西线的唯一日军部队是海拉尔西北的日军第4军的第119师团和第80独立混成旅团,在他们南面,第107师团防守阿尔山。在这些日军部队面前是外贝加尔方面军的全部军力。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计划以第39军、第6近卫坦克军和第17军作为第一攻击线,以第53军作为第二条攻击线,对新京发动主攻;在主攻线以北他计划以第36军进攻海拉尔,在主攻线以南以骑兵机械旅进攻多伦和张家口。
A,海拉尔和博克图地区(日军第119师团、第80独立混成旅团VS苏军第36军)
日军第80独立混成旅团主力部署在海拉尔阵地,离边境约100公里;而第119师团的主力则驻扎在伊列克得-博克图地区,位于海拉尔阵地以东100公里;该师团还有部分兵力作为观察哨分布在长达300公里的边境线上。苏军第36军(主力为7个步丄枪师和1个坦克旅)于8月9日零时向边境上的日军部队发起了突然进攻,并直插海拉尔。17个日军边境哨所里有8个无人活着撤回,估计已经全部战死。日军主力开始撤退,但在苏军的追击下遭到很大损失。苏军坦克旅长驱直入100公里,于当日在海拉尔后方截断日军退路。在边境和边远地区的很多日本人都成为受害者,但在海拉尔的6000日本人在苏军切断海拉尔与后方的联系之前沿着铁路成功撤离。第80独立混成旅团将它的部队拆分,在5个原本计划驻扎3万士兵的阵地里部署了5000人,还有部分士兵在阵地外做志愿攻击。他们被苏军完全包围,遭到了猛烈进攻,于18日停火。同时,仍有不幸的悲剧发生,有超过50名日本人,主要是警察和县政府官员的家属,在阿穆古朗边境警察的帮助下撤至海拉尔的三号阵地,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和父亲正在前方战斗,所有人在停火之前都用手榴弹自杀了。苏军第36军的大部分军力都被限制在海拉尔附近用于包围和攻击日军部队,无法派出足够的部队向东发起进攻;在大兴安岭,日军第119师团在阻滞了苏军的突破后,于17日接到命令停火。
B,阿尔山和五叉沟地区(日军第107师团VS苏军第39军)
在日军第3方面军负责的西部防线上,只有第107师团是接近边境的。该师团部分驻扎在阿尔山,主力部署在五叉沟,此外在边境上还部署了一些观察哨。苏军第39军(主力为9个步丄枪师、1个坦克旅、2个坦克团)计划利用部分兵力从阿尔山南部突破,切断阿尔山和索伦地区的日军退路,利用其他兵力直接攻击阿尔山日军阵地。
8月12日,苏军占领了阿尔山阵地南部的山区,并切断了日军的退路;然而在阿尔山和五叉沟的日本平民已经于9日沿着铁路成功撤离。由于停火命令来得太迟,日军第107师团在14日和15日血战两天后从唯一可以逃跑的北面逃往山区。8月25日-26日,精疲力尽的日军在号什台遭遇了苏军第221步丄枪师,并击退其一部。在苏军的要求下,关东军派出一名日本联络官,在一名苏军军官的陪同下向这批日军传达了停火命令,日军第107师团这才放下武器。
边境上的一些日本平民成功通过铁路后撤,但在后方的兴安,撤离迟缓的日本人则遇到了麻烦并遭到了很大损失。在兴安县东部住有1200名日本人,他们于11日在县议长的带领下开始撤离;由于兴安军(满洲军)准备了30辆货车,因此这些日本人改变了原定乘火车的计划。14日,当他们抵达葛根廊时,苏军坦克出现了;试图上前的县议长被苏军机丄枪射杀。此后,苏军坦克增至10多辆,机丄枪持续射击,有大约1000名日本人被机丄枪射杀或自杀,只有约200名日本人得以逃跑,另有90名妇女和儿童被留在了附近。兴安县附近的一个有964名成员的耕种组也晚撤了一步,他们于16日向南撤退,一路上不断与包围他们的当地强盗搏斗。在被包围了7个小时后,共有800名日本人被杀、自杀和失踪。而据说这群强盗的头目于1946年6月被蒙古军队打死。另有一支700人的耕种组于12日晚撤离,据估计他们于25日在桃南遭到苏军攻击,几乎全员死亡。

C,大兴安岭和热河山区
日军第三方面军的第44军负责西部边界,但除了第107师团外,其他部队都远离边界,因此整个西部防线几乎是完全向苏军洞开。第108师团驻扎在热河,几乎没有与苏军交战。苏军的外贝加尔方面军的主攻部队包括了18个步丄枪师、2个摩托化步丄枪师、1个空降师、1个坦克师、13个坦克和机械旅和2个自走炮旅,计划从阿尔山南面突破,迅速穿过大兴安岭山区,占领包括新京和奉天在内的满洲中部地区。
苏军于8月9日零时越过边境并全速前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但因为地形复杂和天气变坏,主攻部队的前锋第6近卫坦克旅消耗了超过预计的燃料;该旅抵达大兴安岭东麓后便原地停下,从其他部队搜集燃料,直至8月13日,但推进速度已大大减缓。虽然在此期间几乎没有日军地面部队的抵抗,但日军第2航空军于8月12日向苏军发起了空袭。据苏军记载,日军飞机在消耗了所有的弹丄药后向苏军坦克做自杀式攻击。
D,内蒙古地区(日军驻内蒙部队VS苏蒙骑兵-机械集团军)
苏蒙骑兵-机械集团军(以5个骑兵师、2个坦克和机械旅、1个摩托化步丄枪旅为主力)于8月9日零时突入内蒙古境内,目标是张家口和多伦。8月19日,苏军袭丄击了离张家口不到30公里由日军第2独立混成旅团防守的阵地。驻扎在内蒙的日军已经得知苏军在满洲的所做所为,决定将所有在张家口的日本居民全部撤走。第2独立混成旅向苏军请求给予一段时间以便后撤,但这一请求被拒绝了。虽然该旅团已得知战争已经结束,但仍然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志愿抵抗苏军直至8月21日。当张家口的40000日本居民全部撤离后,该旅团才离开阵地撤至长城以南。
(4)萨哈林和千岛群岛的战斗
苏军于8月11日早晨发动南萨哈林攻势,参战部队为第2远东方面军的第16军(以3个步丄枪旅、1个坦克旅、2个独立坦克营为主力)和北太平洋舰队(数艘军舰、1支航空队和1个陆战旅);第16军于8月11日早晨越过萨哈林地区的苏日北纬50度边界。防守萨哈林的日军部队是第88师团,其主力此时正在萨哈林南面;在北面边境地带防守的主要是第125联队,该联队与苏军拼死战斗、坚决防守阵地,阻滞了苏军原计划的南下攻势,直至8月18日接到停火命令后该联队才放下武器。
但相比起满洲,整个萨哈林地区的停火显得相对延后了——日本指挥部给关东军的指令是在8月16日“停火并交出武器”,而给日军第5方面军的指令却是到19日;导致这一延迟的主要原因是苏军在8月15日开展了更猛烈的攻势,日军第5方面军发现苏军有向北海道进攻的迹象,因此给第88师团下达命令必须坚守。
苏军在发动南萨哈林攻势不久于20日分别在萨哈林西海岸的Lesogorsk和Kholmsk登陆。苏军登陆后立即发动攻势并轰炸城镇,很多日本平民被杀。原本在萨哈林南面做防御战准备的日军第88师团主力发现主动出击已不可避免,师团长带着少数部队立即北上保护日本居民的后撤,他们竭尽全力抵抗苏军的南下攻势,但苏军并不打算后撤。同在20日,先前给第88师团下令坚守的日军第5军接到了指挥部“停火并交出武器”的指令,于是第88师团于8月22日与苏军在Makarov达成停火协议。在此期间,日本在萨哈林的行政机构动员了陆军、海军、铁路、船运等多个部门,于13日开始将日本平民紧急转移至北海道,共有76000人按计划撤离,还有24000平民自行撤离。苏军于8月19日开始准备登临北海道的行动;8月22日,三艘满载从萨哈林后撤的日本平民的船只遭到苏军潜艇攻击,2艘被击沉,1艘被重创,1700多人死亡。此外,在整个萨哈林地区还有约2000日本居民在苏军的攻击中死亡。
8月15日晚,在日本已经接受波茨坦公告后,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下令发动对千岛群岛发起进攻。第2远东方面军的1个步丄枪师主力在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配合下,在占守岛登陆。防御该岛的日军第91师团助理迅速下令其坦克联队对来犯之敌发动猛烈反击,将登陆的苏军压缩在一块狭小范围内。此外,日军还准备动用师团主力发动全面反攻。但此时日军指挥部传来命令“暂停战斗,限做防御战”。于是该师团停止了积极反击,转为防御作战;此后,日军在坚守阵地的同时于8月18日派出代表与苏军谈判,但没有达成协议。8月20日,日军第5方面军发出了停火并交出武器的命令。最终第91师团的代表于8月21日在一艘苏联战舰上签署了停火协议。

进攻千岛群岛的苏军于8月24日占领了占守岛和Paramusiru岛并解除了日本守备部队的武装;并于8月24日起向南千岛群岛进发,于8月28日抵达Urup岛。苏军于8月31日宣布完成千岛群岛的攻势。第2远东方面军第16军的1个步丄枪旅和第1远东方面军第87步丄枪集团军的1个师于8月28日发动登陆日本北方岛屿的攻势,于当日登陆Iturup岛,并于9月1日登陆了Kunashiri岛和Shikotan岛。甚至有部分苏军在9月4日-5日还登陆了Habomai岛。至此,日本北方四岛为苏联占领直至今天。

3,战争的结束
日本于8月14日晚发出照会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中午,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战争已经结束。但是苏联却宣称“战争继续”,并继续在各地发动攻势。至8月15日,苏军虽然已经进入满洲,但满洲腹地包括拥有诸多重要城市的满洲中部和南部苏军尚没有到达;在萨哈林地区,苏军发动攻势在边境地区就被日军遏制;在千岛群岛,苏军在8月15日甚至还未发动攻势。但苏联认为需要占领这些地区,以使雅尔塔协议下的成果最大化。
8月16日晚日本关东军指挥部举行会议,决定向各地的日军传达停火命令。各地与苏军接触的日军于8月17日—18日陆续与当面的苏军协商后停火。但由于无线电通讯出现问题,有个别日军部队没有收到停火命令而继续抵抗。8月19日,关东军指挥部派出代表前往靠近苏满边境的苏联领土与华西列夫斯基签署停火协议。尽管如此,苏军的外贝加尔方面军仍然于8月19日在新京空降;第1远东方面军于8月18日在哈尔滨空降、于19日在吉林空降。外贝加尔方面军于8月19日在丰台空降、8月22日在旅顺和大连空降,另有两个旅于8月24日乘火车抵达旅顺。
苏联加快了发动战争的速度,但日本却比预想的要早停火。因此,苏联十分仓促地占领了全满洲、北朝鲜、南萨哈林、千岛群岛甚至日本北方四岛。其中大部分地区都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并停火后苏联才占领的。而占领Habomai岛甚至发生于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协议后的9月4日-5日。

附记:
如前所述,1945年时日本关东军的军力已经相当薄弱,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打得相当出色。日军第124师团、第126师团、第135师团的战斗力只有0.7,但是在满洲东部的牡丹江之战中他们进行了坚决防御,确保日本平民安全撤离牡丹江。
同样,在东宁的第132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0.1)、在晖春挡住苏军突破的第112师团(战斗力0.4)、在孙吴和爱辉防线的第123师团(战斗力0.35)、坚守住阵地的第135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0.1)、在阿尔山阵地战至8月29日的第107师团(战斗力0.6)、坚守海拉尔战地的第80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0.15)都打得相当出色;尤其是先前都未列入战斗力分析的第15边防警卫部队(战斗力低于0.1),该部队在虎头阵地被苏军完全包围但拒不投降,坚守到了8月26日,最后全员战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的最后一战:八月风暴行动
诺门罕战役:苏军“忽悠”能力有多强?反攻前迷惑日军在战场挖井
二战「日本」二战中的日军编制(下篇)——分不清、数不尽的“军”☆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十二--中国矛刺穿日本盾--1945湘西会战完胜10万日军(上) - ...
日本投降时仍有700万军队,其分布和武器水平都是什么情况?
黄埔四期生之胡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