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日军军服及单兵装备

A:满洲,1931-32

A1:一等兵,第2步兵师,1931

这名一等兵戴最普通的用于大陆作战的早期01式钢盔,它绰号“樱花

”,这源于它顶部铆着的金属物的形状。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军队就已驻扎在满洲的部分地区,并在1931年占领全境。这名士兵外穿毛加衬冬季外套,内穿90式(1930年版)毛料制服。他的行军装备包括早期版本的皮制背包和早期版本的水壶以及1905年造有坂386.5毫米口径步枪,直到1945年,这种步枪一直是日本军队的标准装备,尽管之前新的7.7毫米口径99式步枪已经被采用。

A2:二等兵,第1骑兵团,1931

1931年后日本在满洲和中国内陆的作战中广泛使用骑兵。二等兵作为部队中低等的军人其军衔通过90式毛料冬装上的肩章得以显示,绿色(代表骑兵)燕尾型领章上的铜阿拉伯数字则代表他所在的团。图中的大盖帽是当时军人普遍戴的,但是很快它将被野战帽所取代,而当时陆军所有兵种的这种大盖帽都采用红色帽墙和棕色帽顶滚边。下面军人穿着裤腿掖在带马刺的棕色皮靴里的冬季骑兵马裤。他的轻型装备包括和他的旧款306.5毫米口径卡宾枪相搭配的单体骑兵子弹包和比标准版本稍长的骑兵军刀,这种军刀可让军人在骑马时获得更远的杀伤距离。

A3:伍长,第6步兵师第13步兵团,1932

这名伍长戴第二个重要版本的钢盔,这种钢盔1930年后有限地在日军被试验性使用,其样式有些类似加宽加平的德国M1935式钢盔。此外,伍长还在钢盔下面戴了顶有皮毛护耳的冬季军帽。当时两种版本的钢盔同时使用(参看图A1),甚至有时在同一个排都会看到这两种钢盔。这名军人的军服是1930年基础版毛料冬装,被帽子护耳遮挡住的领章上有铆上的黄铜色阿拉伯数字13,这是他所在团的番号。另外其轻型野战装备包括斜跨的一条帆布背带、另一侧斜跨的早期版本放在帆布包里的防毒面具和水壶。注意这种帆布背包没有背带,腰带上则固定着可以完全装满有坂38式步枪120发子弹的子弹袋。



B:中国内陆和满洲,1932-35

B1:大佐,野战服,1935

在中国北部非军事区的这名大佐穿1930年版军官双排扣大衣,纵向的肩章则显示了他的军衔。1935年时,虽然仍能看到大盖帽,但这名军官戴的野战帽也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图中1930年版军官冬装部分遮住了带马刺的黑色军官皮马靴,而已被传统的日本武士刀形状的昭和军刀大量取代的kyu gunto式军官用军刀也在图中出现。这名军官还配备了带手枪套的14式南部半自动手枪(1925年开始采用),这是当时日本军官最普遍装备的武器。

B2:少将,关东军第8步兵师,热河省,1933

在入侵中国热河省的过程中指挥他的师的这名少将穿带毛领和毛袖口的皮毛大衣,毛皮大衣的袖子是可拆卸的,并且纵向的肩章显示了军官的军衔。这名将军戴的大盖帽已经逐渐被一线部队所摒弃,只有那些年长或保持传统观念的军官们还保留着。而这名将军仅有的通用装备就是他的军官用望远镜了。

B3:一等兵,铁路保护部队,满洲,1932这名士兵所在的部队是为了保护易受攻击的铁路线不受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不间断进攻而建立的。他穿着执行警卫任务才穿的带套头帽的90式双排扣大衣以应付东北冷酷的冬天,而他戴的皮帽子是日本陆军基于同样的基本设计而制造的众多款式军帽中的一种,这种帽子有可拆下来的毛护耳来保护面颊,同样的这两只护耳也可以上翻绑在帽子顶端,以使军人获得良好听力。在火车上执行警卫任务的这名军人没有配戴更多装备,但特殊的装11式(1922年版)轻机枪弹夹的子弹包却很有特色,此外,他的个人武器还包括了明治26年(1893年)式9毫米左轮手枪(装在右臀部的手枪套里)。


C:中国,1937-39

C1:上尉,第104野战炮兵团,广州,1938

这名第104步兵师的炮兵上尉身处中国战场前线,1930年版的冬季上衣上的肩章展示了他的军衔,而黄色的领章显示了他所服役的兵种。他戴1932年版钢盔,并按照陆军的方式系钢盔的脖带。注意他胸前勒的四条皮带,其中三条分别是望远镜、文件盒和水壶的袋子,第四条则是义务兵版本的武装带,而腰带上固定着他的14式手枪的枪套。这名军人的昭和战刀搭配经常在前线使用的皮革与木材为材料的刀鞘。

C2:少尉,第108步兵师第117步兵团,1938年夏

这名中尉穿传统款式的1930版夏装,但根据1938年的服装穿着规定,它的军衔标志已经从肩章移到领章。这种90式制服加上本土改良型的制服一直使用很多年,直到98式制服的出现。该军官戴最早版本的木髓制太阳帽,在中国战场上,有时可以看到这种帽子被各种军衔的军人戴着。他的94式军刀拥有着色的刀鞘,棕色和蓝色的握把带和穗带则是他作为尉官的标志。注意他的双皮带模式,这是用来固定他的手枪套、子弹袋和军刀的。

C3:少佐,第21步兵师第82步兵团,1939

这名营长穿1938年版98式军官野战服配军衔领章,右胸前的M型徽章则是他兵种的象征。其新式的战斗帽已成为军官和参谋人员的标准用军帽,但他这样的军官也许还会自行购买质量更好的战斗帽。虽然与中世纪的武士刀非常相像,但图中的这种1934年版昭和刀实际上是使用现代工艺制造的。一些来自古代大名家族的军官使用家族流传下来的军刀刀片并配上现代材料做的刀柄等辅助配件来参加战斗,战后这些古老的武士刀更加珍贵成为了收藏家所追捧的目标。此外图中值得注意的还有他的有机缝痕迹的编织物腰带和棕红色斜背带,以及作为少校所拥有的军刀穗带。

D:中国,1937-39

D1:二等兵,步兵,北平,19377

这一年的卢沟桥事变之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第一个夏季作战中北平陷落,这名士兵正因此做着所谓“万岁”(banzail)的庆祝姿势l。仍然穿配军衔肩章的1930年版夏装的他却戴着有突出的五角星帽徽的1932年版钢盔,而毛料绑腿则被十字交叉的绷带加以固定。子弹袋和刺刀鞘、1935年版防毒面具、帆布背包和旧式水壶组成了这名士兵的轻装野战装备。按着操作标准,这名士兵上了刺刀,因为冷兵器作战也是日军步兵训练的重点。

D2:扛军旗的准尉,步兵,上海,19378

这是一名步兵营里负责扛军旗的准尉,而军旗则是较小的尺寸,因为它的大小与所在部队的级别有关。携带军旗作战是日军的主要特点之一,这对跟随军旗作战的士兵们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名穿基本式1930年版夏季制服的军人戴缠着白布用于作战的野战版帽子。另外由于他扛着军旗,所以他装备士官用1935年版昭和军刀和一把手枪。

D3:海军一等兵,海军陆战师,上海,1939

这名攻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士兵穿1937年版“海绿色”海军陆战队棉布制服,这是一种比古老的1930年版看起来更现代的制服,并从此一直被日本帝国军队所使用。军用背心外面的这种开领上衣和通常版的裤子、绑腿以及皮制棕色路战靴相配。他上衣上唯一的军衔标志位于他的右臂上,而有小部分军官则在领子上配黄色金属锚徽章。但这名士兵将1932年版钢盔的脖带以海军的方式系在脑后。头盔的前部是浮雕式的早期版本海军陆战队锚型徽章。这名全副武装的军人的装备包括海军版的面包袋和水壶、背后背的早期版防毒面具(在上海作战的部队都使用这一版本)、日本军队各兵种都使用的标准38式步枪

E:诺门坎和中国,1939

E1:军曹,第7步兵师第26步兵团,19396

1938年和1939年的夏天,在蒙古边境的诺门坎的战斗中,日本士兵饱受了蚊子的困扰,因此这名军曹增加了两项装备——筒形的防蚊头罩和特制的手套。他穿着标准的1930年版浅土黄色棉制服,配1938年开始使用的军衔领章。

E2:坦克团少尉,中国,1938-39年冬

指挥一个坦克排的这名少尉穿坦克部队两件式冬装——上身是毛领夹克,下面是带子束口的裤子,脚上穿内衬毛料的防水靴。他的右胸前有军衔标,而皮料坦克安全帽即配有防风镜,又配有冬季版内衬毛料的护耳,可以将整个脸颊保护住。注意,装有低效不堪用的8毫米口径94式半自动手枪的枪套是这名坦克兵的兵种象征。

E3:上尉,工兵,中国,1938-39年冬

穿标准1930年版军官冬季制服的这名连长一直使用旧式“燕尾型”领章(图中领章的葡萄酒红色代表工兵),1938年版军官斗篷的脖带将它部分掩盖。他的军刀悬在帆布腰带上,这种腰带已经取代了原来的皮带,而军刀的握把则用布料套子套上来加以保护。

F:进攻太平洋

Fl:曹长,步兵,婆罗洲,19421

这名曹长的形象出现的时间是日本接管了作为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盛产石油的婆罗洲岛的时候。他穿典型的热带制服,而帽子后面拉着4条遮阳布。上衣的领章显示了他的军衔,这种领章也可以单一一个佩带在左胸口袋的上方。这名军人装备一把14式手枪和一把带扁平的棕色皮带穗的1935年版士官用军刀。

F2:上等兵,步兵,爪哇巴达维亚,荷属东印度,19423

作为步枪班里的迫击炮手,这名上等兵携带一只被称作“膝上迫击炮”的8950毫米口径掷弹筒(起初盟军部队以为这种武器是通过膝盖的力量发射的,结果很多人的膝盖受到了它的后坐力的伤害)。他穿热带战制服,戴毛料手套,用帆布覆盖住他的92式钢盔。他的腰带和背带上固定着特殊的弹药袋,每个里面可装4发掷弹筒使用的榴弹,这些榴弹的种类包括89式高爆榴弹、91式杀伤流弹、烟雾弹、燃烧弹以及发各种颜色烟雾的信号弹。这名军人的其他装备包括一个早期版本的水壶以及帆布挎包。

F3:海军伞兵二等兵,第1(横须贺)特别陆战队,西里伯斯岛万鸦老,荷属东印度,19421

作为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不多的一只空降兵力量,这只海军空降部队承担了占领荷兰在西里伯斯岛万鸦老机场的任务,时间是1942111日,这一天日本向荷兰宣战。324人的强力部队成功地从1500名荷兰守军中夺取并控制了机场。这名伞兵穿标准的多衣袋两件式跳伞服用海军绿色棉布制造,右臂红色的十字交叉海锚臂章是他的军衔标志。海军版伞兵钢盔是基于1932式“水罐型”钢盔改良的,其前部有浮雕式的海军锚帽徽。身上系着特殊的腰带和斜挎的两条帆布武装带的这名二等兵装备一把14式半自动手枪和一只97式杀伤手雷,这些武器都来自于装步枪或冲锋枪的伞降军需箱子里。


17G:菲律宾和马来亚,1942

G1:海军一等兵军旗手,海军师,菲律宾,1941-42

海军陆战队在日本占领菲律宾的战斗中担负了重要任务。日本帝国海军的军旗虽来自于陆军军旗,但有所不同的是军旗上的太阳更靠近旗杆这一边,而不是正中央。橄榄绿色棉布制服是专供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图中这名士兵穿得是1940年的版本。他的土黄色布料包裹的钢盔上缝着黄色的海军锚徽章,而圆形海军蓝色布料上的红色臂章则是他军衔的象征(海军士兵的等级分别用一只锚、两只交叉锚以及图中这种两只交叉锚加梅花来表示)。另外这名军人的背包和水壶用帆布包裹,其颜色属于海军特有色——泛青的黄褐色,而他的武器则是标准的有坂38式步枪

G2:上等兵,第48步兵师第47步兵团,菲律宾,1941-42

这名步枪班的轻机枪手来自入侵菲律宾的其中一支部队,他穿热带战制服,其衬衫的翻领上配有军衔领章,而他的钢盔则用网子和植物所覆盖并悬在身后。作为机枪手他装备96式轻机枪,这是基于捷克的ZB26式机枪设计的,又有些类似于英国的布伦式机枪,但比老式的11式机枪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尽管后者一直被广泛的采用。虽然专供这种轻机枪的特殊腰带和子弹袋已经制造出来,但他还没有装备到,所以还背着装150发子弹的帆布大背包。手枪套里的手枪是个人防身的武器,轻机枪上还固定着与之相配的特殊的有坂刺刀,尽管在白刃战时,它需要士兵非常强壮才能挥的动。

G3:伍长,第5步兵师第11步兵团,新加坡,马来亚,19422

自行车在日军入侵太平洋地区的行动中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入侵马来亚的时候更是如此。当日本在东南亚的战事进入最高潮时,许多士兵将着装规定扔到九霄云外,怎么舒服怎么穿。这名伍长就是如此,他扔掉自己的热带战制服而仅仅穿工作衬衫,而胸前是他的军衔章。此外他还戴着军官用第二版的木髓制帽子,并穿帆布和橡胶做的独一无二的大脚趾分开的tabi式军鞋。此外他还装备比有坂式步枪长度缩短了的98式步枪

18H:缅甸,1942

H1:二等兵,第33步兵师第214步兵团

作为著名的所谓“白虎团”的一名成员,这名军人的野战军帽上除了日本陆军的黄星帽徽外还加上了一个特殊的帽徽。很多部队都有自己特殊的徽章,但很少有正式使用的。该军人外穿热带战棉布上衣和裤子,内穿无领衬衫,脚上绑毛料绑腿和黑色的大脚趾分开的帆布靴。作为两人枪榴弹发射小组的一员,他装备了一只装在有坂式步枪枪口上的91式枪榴弹发射器。这种步枪可以发射四种不同种类的枪榴弹,但每种都需要配备各自的榴弹发射器——91型、2型、3型和100型发射器,其中2型发射器即可发射传统榴弹也可发射反坦克榴弹。91式枪榴弹发射小组的第二名成员的任务是携带多余的枪榴弹,那些枪榴弹装在特殊的5发装帆布袋里。

H2:伍长,第55步兵师

这名军人穿热带作战衬衫和裤子,戴网子罩着的头盔,其前身的装备可参看H1图的介绍。图中这些日本步兵行军时所携带的负重,在实际行动开始前会被丢掉一些。他背的背包是晚期的帆布版本,悬在他身体左侧的是防毒面具包,右后侧则是帆布干粮包和水壶。背包左后侧上方扣的是用布料包裹的铲柄与铲头分离的挖壕铲。在背包下方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第三子弹袋以及旁边的装步枪清理工具的袋子。

H3:中尉,第18步兵师

这名军官有可能是进攻缅甸的某个连或某个排的指挥官,穿全装热带战步兵军官制服的他头戴较晚版本的木髓制头盔(野战帽在头盔的下面),军衔标则佩带在他热带衬衫的右胸处。在下面则是皮制绑腿束住的马裤以及军官用鞋。除了14式手枪外这名军官还装备一把私人所有的昭和军刀,军官们有时携带继承自家族前人的军刀刀刃,装上新材料的手柄等配件参加战斗(最初与这些刀刃相配的都是经过极好工艺加工的贵重材料)。

二战日军图册1931-45(2)1942-45年



A:占领军

A1:朝鲜守卫,盟军战俘营,泗水,荷属东印度群岛,1943

这名普通的守卫军衔是kanshi-hei,这是一种比日军二等兵还要低级的军衔,识别它的标志就是有空心的连线红五角星图案的白色圆形臂章。这名看守的姓名标签在左上衣口袋上方。他很有幸得到一身还算笔挺的由热带衬衫,裤子,野战帽和棕色短靴所组成的行头。其步枪是1897年造306.5毫米口径步枪,这种枪也经常装备给二线部队或辅助部队。此外,他的非正式的皮带上还固定着一个子弹包和带刀鞘的刺刀。

A2:上尉,师兽医部队,第54步兵师,缅甸,1943

兽医部队的存在提示我们畜力运输对日本军队来说多么重要。图中的上尉穿军官用热带常服,戴早期的木髓太阳帽,与欧洲殖民军戴的款式非常相近。在上衣上有他的军衔领章,领章下面有一条兵种色紫色的横条。上衣内是白色棉衬衫和黑色领带,下面是热带马裤和高筒军官黑皮靴。而他的装备则只有98式昭和军刀。

A3:准尉,宪兵,马来亚,1942

令人惧怕的这名宪兵队野战军官指挥一个20人的小队去追捕新近占领的马来亚的共产党游击队。他穿热带野战衬衫和裤子,戴野战帽,下面是棕色高筒皮靴。身上的装饰包括准尉军衔领章和左臂的血红色宪兵字样白布臂章(有时上面的字样是蜡纸印刷或贴花的,臂章的颜色有时也是黄褐色的)。这名军人还装备一把南部14式半自动手枪和一把94式准尉用军刀。

B:所罗门和新几内亚,1942-43

B1:上等兵,第20步兵师,新几内亚,1943

1943年,第20步兵师从新几内亚的骇人溃败(至少有1万人战死)中的这名士兵穿相当凌乱的热带野战衬衫和短裤以及黄棕色毛料绑腿与大脚趾分离的黑色帆布胶鞋,他的野战帽后侧挂着四条遮阳帘,上等兵的军衔则通过衬衫领章得到体现。作为96式轻机枪小组的机枪手,他还斜挎着装工具箱的口袋,而作为防身工具,他还装备一把14式手枪

B2:二等兵,第2步兵师,瓜达尔卡纳尔岛,所罗门群岛,1942

在一支特别突击队服役的这名士兵携带最少的负重——两只装30发子弹的军火袋在前,装60发子弹的袋子在看不见的身后,此外还有一个水壶和一个挎包。他穿典型的衬衫和短裤组成的轻质棉热带战制服,左胸前的军衔章取代了军衔领章,斜挎在肩的白布带警示着敌人和同伴自己做好了为天皇赴死的准备。他的武器则是7.7毫米口径的99式短版步枪——一种比长柄步枪更适合丛林作战的步枪。

B3:狙击手,第124步兵团,瓜达尔卡纳尔,1942

隶属于川口清健将军的第35旅的这支部队在8月底冒失地增援腊包尔。日军极为注重防御时的隐蔽,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的。他们提供给狙击手特殊的迷彩服,这种覆满稻草的披风基于的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设计。迷彩服下是标准的狙击手热带战制服,它采用无光泽的草绿色材质,前襟可以收紧。当时每个步枪班都会训练两个人作狙击手。这名狙击手使用2.5倍瞄准镜的976.5毫米有坂步枪,根据日本士兵的平均身材,瞄准镜的位置偏后,而为了伪装,枪口用亚麻布和植物包裹起来。作为狙击手他们还可以得到一种爬树器具,那是一种固定在鞋上,有两对道钉的金属构造的装备。这种类似于电话接线员使用的装备能让士兵快速地爬到树冠上进行隐蔽。他们还经常会用安全索将自己固定在树木顶端,在中近距离上向前或向后伏击前进中的盟军部队,直到这些本就没想过撤退的家伙被打死。还有一种做法叫“蜘蛛洞”,——一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巧妙伪装的地穴。

C:中国,1942-44

C1:上尉,第63步兵师,1944

一定要记住日本军队的大多数一直是在中国作战直到1945年。驻扎在满洲或朝鲜北部的第44师的这名上尉穿旧的军官版90式双排扣大衣并配可拆卸的套头帽,内穿98式冬装和马裤,大衣军衔章则从肩部移到了领部。他的军官野战帽和士兵用的款式相似,但更有形,使用的材质更好,此外他还配有军官用白手套和军官用黑色高筒靴。他还配备有标准的野战装备,这包括了右肩斜背的军官用双筒望远镜和左肩斜背的半自动手枪的手枪套,腰带上则是手枪子弹袋,军刀带子则往往是和图中一样配在大衣的下部来悬94式军刀。他的军刀使用战斗用皮刀鞘,鞘口为布料制作。

C2:骑兵军曹,第110步兵师,1944

中国战场的巨大开阔空间使得骑兵战一直存在。第12军的这个师驻扎中国北部,它的师侦查部队的这名军曹穿袖口可卷起的特种冬大衣,厚帆布的领子和袖口上衬了皮毛,右边袖子上则是军衔臂章。他戴的有皮毛护耳的帽子非常流行,是20世纪30年代早期开始大量统一制造的,常见的日军黄星帽徽位于帽子的前部。这名军人还戴着冬季手套,拇指和扣扳机的食指被分离出来。穿的军靴则是皮制骑兵棕色版本并配金属马刺。这名军人的武器是收着刺刀的1911年版446.5毫米口径骑兵卡宾枪以及1899年版骑兵马刀,而子弹则装在腰上的单体皮制弹盒里,这是一种仅供骑兵使用的特殊款式。

C3:二等兵,第40步兵师,1942

中国派遣军第6方面军的这名士兵穿着配备给执行站岗任务的军人使用的制服和装备。98式单排扣大衣上大的可拆卸的兜帽罩住了他的野战帽,大衣里面则是98式冬装。注意其毛衬里的军靴以及有特殊衬里的防冻水壶都很有特色。最后,全套的棕色皮制武装带、帆布包和标准的上刺刀(执行任务时常常如此)的6.5毫米口径38式有坂步枪构成了这名二等兵的完整装备。

D:缅甸和中国,1944-45

D1:少将,第33军,伊洛瓦底江战役,缅甸,19451

有可能是独立旅或师属步兵团指挥官的这名少将正指挥着他的部队在伊洛瓦底江与英国第14军对峙。他穿1943年版(第3版)军官常服,袖子上展示的新的常服用军衔标志(三条棕色环线加金色五角星)与传统的领章相配合。94式昭和军刀上配将官用的用棕红两色带子按之字形编织的握把和黄色穗带。很多军官获得了这种第3版制服,但那些在偏远战区作战的军官则没这么幸运。

D2:上尉,第55步兵师,缅甸若开邦,19442

到了1944年,各种物资的短缺对于日军作战的影响开始在方方面面显现,这其中就包括了军服。1943年版的制服和1938年版的款式类似,但材质要差很多,号码也偏小。这名上尉多半是有什么特权或者什么关系,才设法得到了这么一件制服。注意他袖子上的军衔徽章由一条棕色圆环和上方的三颗金星组成。1943年版的行军马裤材质同样粗糙,而高筒黑色皮制护腿和黑色军官短靴显然和热带的环境格格不入。而作为连级的尉官,按规定他的军刀把用棕色和蓝色皮带包裹。

D3:步兵上等兵,中国远征军,黄河流域,19444

这名上等兵参加了1944年春夏之交庞大的“一号作战”攻势,他拥有中国战场上一名士兵所能拥有的最好装备,因为中国战场并不是新装备的优先使用地。戴1932年版模式钢盔,穿98式毛料冬装的这名士兵背着晚期版本的帆布背包,两条背带用一条布绳在胸前绑定以起到加固的作用,而背包后面的一个帆布袋里则装着挖壕铲。图中的997.7毫米口径轻机枪1939年开始装备,这是战争期间日军使用的最现代化的武器之一,它的可折叠枪托在开火时抵肩以保持稳定性。折叠枪托版的99式轻机枪也少量装备伞兵部队。这名机枪手的十字交叉背的武装带上还装了手枪、弹夹和刺刀——这种标准的有坂式刺刀是安装在机枪枪口上的。

E:太平洋岛屿,1943-44

E1:二等兵,第91步兵师,千岛群岛,1944年夏

守卫那些太平洋孤岛的部队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挖壕工作上以抵抗盟军的进攻。在北太平洋荒凉的千岛群岛的短暂夏天,这名穿热带工作服,挖防坦克壕的士兵已经气喘吁吁。在他衬衫左胸口袋上方有军衔章,七分裤则用布带扎紧,野战帽则连着四条遮阳帘,脚上则是手工制造的日本传统草鞋,这种草鞋已经被在稻田里耕作的日本农民穿了几百年了。

E2:少佐,第38独立混成旅,所罗门群岛巴干布维尔岛,1943

视察防守阵位的这名少佐穿晚期版本热带制服(带袖标)和马裤以及开领的白色棉衬衫和棕色皮靴。更低位置的军衔领章上的一颗星位置靠下,与位置靠中的通常做法相比,这是一个特例。此外,军衔有时也会被军人们自己弄污。他戴的晚期样式的木髓太阳帽用白布覆盖并带有棕色箍条,帽徽则是圆形棕色布片上装黄星的样式。胸前背两条斜着的背带的这名军人装备带皮制刀鞘的94式昭和战刀和带皮制手枪套的一把94式半自动手枪,手枪套则固定在使用绿色人造织物制作的腰带上用以代替原来的皮料腰带。此外,他的野战装备还包括双筒望远镜以及藏在身后的军官用水壶和文件包。

E3:海军一等兵,第7佐世保特别海军陆战队,塔拉瓦环礁,吉尔伯特群岛,1943年秋

在柴崎惠次海军少将麾下进行岛屿防卫的这名士兵,如果不是野战帽上的海锚图案的帽徽,很难分辨他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早期的海军陆战队“海军绿色”制服这时已经让位于棕色或绿色制服。这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右臂上佩戴军衔臂章,这一系列军衔章在194211月开始采用。他的钢盔覆盖着伪装网,但海锚图案的帽徽仍然依稀可见,而海军陆战队士兵常穿的被称为“陆战靴”的短靴则是黑色,替代了陆军棕色靴子。另外,这名军人腰上系着标准的棕色皮带,而装备的轻型武器则是陆海军都通用的。

E:太平洋岛屿,1943-44

E1:二等兵,第91步兵师,千岛群岛,1944年夏

守卫那些太平洋孤岛的部队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挖壕工作上以抵抗盟军的进攻。在北太平洋荒凉的千岛群岛的短暂夏天,这名穿热带工作服,挖防坦克壕的士兵已经气喘吁吁。在他衬衫左胸口袋上方有军衔章,七分裤则用布带扎紧,野战帽则连着四条遮阳帘,脚上则是手工制造的日本传统草鞋,这种草鞋已经被在稻田里耕作的日本农民穿了几百年了。

E2:少佐,第38独立混成旅,所罗门群岛巴干布维尔岛,1943

视察防守阵位的这名少佐穿晚期版本热带制服(带袖标)和马裤以及开领的白色棉衬衫和棕色皮靴。更低位置的军衔领章上的一颗星位置靠下,与位置靠中的通常做法相比,这是一个特例。此外,军衔有时也会被军人们自己弄污。他戴的晚期样式的木髓太阳帽用白布覆盖并带有棕色箍条,帽徽则是圆形棕色布片上装黄星的样式。胸前背两条斜着的背带的这名军人装备带皮制刀鞘的94式昭和战刀和带皮制手枪套的一把94式半自动手枪,手枪套则固定在使用绿色人造织物制作的腰带上用以代替原来的皮料腰带。此外,他的野战装备还包括双筒望远镜以及藏在身后的军官用水壶和文件包。

E3:海军一等兵,第7佐世保特别海军陆战队,塔拉瓦环礁,吉尔伯特群岛,1943年秋

在柴崎惠次海军少将麾下进行岛屿防卫的这名士兵,如果不是野战帽上的海锚图案的帽徽,很难分辨他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早期的海军陆战队“海军绿色”制服这时已经让位于棕色或绿色制服。这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右臂上佩戴军衔臂章,这一系列军衔章在194211月开始采用。他的钢盔覆盖着伪装网,但海锚图案的帽徽仍然依稀可见,而海军陆战队士兵常穿的被称为“陆战靴”的短靴则是黑色,替代了陆军棕色靴子。另外,这名军人腰上系着标准的棕色皮带,而装备的轻型武器则是陆海军都通用的。

G:太平洋防御战,1944-45

G1:二等兵,第109步兵师,硫磺岛,19452

栗林忠道将军手下驻防部队的这名士兵准备对缓慢缩小自己部队阵地的美国海军坦克进行一次自杀式的进攻。他手持着固定在杆子上的炸药,准备插在敌军的坦克上进行引爆。也因此,他只拥有最基本的晚期式样热带战制服,包括一个兜的带军衔领章的短袖衬衫,棉制短版马裤,绑腿以及大脚趾分开的鞋子。当时有多种版本的大脚趾或分开或不分开的军鞋,但它们都基于同一种橡胶底帆布鞋设计。这名士兵戴的是当地生产的低质量帆布材质野战帽,这种帽子甚至没有脖带。而他的背包则装满了手榴弹以期在他的最后一次进攻时能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G2:伍长,玉碎航空陆战队,冲绳

19455

这支空降自杀突击队征募自陆军伞兵部队,他们穿特殊的手绘迷彩服,装备标准的野战帽、绑腿和棕皮鞋。2式一体型帆布弹药袋里装着额外的手榴弹和100型冲锋枪的子弹夹(每件弹药袋有4个口袋可装99式手榴弹,一个手枪套可装94式手枪,正前方横着的弹药包放多余的手枪子弹,最后剩下的四个长条弹药袋则放冲锋枪的弹夹。

G3:一等兵,薰部队(第1高砂突击连队),菲律宾莱特岛,194411

这名台湾高山原著民将自己的热带战衬衫染成深绿色以应付他所执行任务的需要。他右臂上有白色袖标,钢盔下的战斗帽带有遮阳布,而钢盔后面则涂有荧光涂料以帮助他的同伴在夜间识别。他胸前的帆布包里放满了炸药,腰部的帆布弹药包则属于骑兵版本。这些特种部队没有特殊的徽章,但是他们会携带他们部落的giyuto砍刀。这些军人也会使用很常规的武器,比如老的386.5毫米口径步枪,但枪托的尺寸更适合伞降作战。

H:日本防御战,1945

H1:曹长,第1皇家禁卫师,东京

防卫部队

这名士官负责训练准备对抗盟军进攻的市民志愿者。战争末期的财政紧缩通过他的制服得到体现,劣等材质的上衣只有一个没有口袋盖的敞口胸袋。14式手枪和1945年版士官军刀的材质和做工同样拙劣。注意,他的帽徽是属于禁卫部队的图案。

H2:军校志愿兵,野战炮兵学校,千叶

十几岁的军校生就要接受训练来肩负保卫本州岛的作战任务。他穿着军校夏装,头戴旧式的大盖帽。红色领章替代了交叉的炮筒图案的铜徽章。军校生的制服袖子上有一圈红线并且搭配带红边的肩章。由于物资短缺他只拥有极度简单的装备,没有弹药包便只好把所有东西放进帆布挎包里,而另外一件斜背的物品是水壶。除了30式刺刀外,由于轻武器持续供应不足,这名学员只装备了1880年产11毫米口径13式村田步枪,虽然这只是一种单发的手操步枪,但这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这总比拿着削尖的竹棍强。

H3:上等兵,第155步兵师15方面军的这名班长穿的热带战制服在战争末期出现了很多色泽深浅不一的式样。他的领子上是军衔章,左臂上是神枪手徽章(圆形棕色底面,红色花冠,搭配上为白星,下为交叉的步枪图案的装饰)。这名军人的武器是997.7毫米口径步枪,一枚左手持着的99式手雷。这颗手雷外壳平滑,这是这一系列手雷中的其中一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日军在各地的部队及装备图文版(上)(1931-1942年)
侵华战争里国军的服饰装备,号称史上最全
二战意大利军队欧洲战场部队、军服图谱(上)
二战德国·陆军军服图册(4)东线(下)
【鱼鹰社】二战南斯拉夫军队
【鱼鹰社】中美洲的军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