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动进阶,那些容易错过的好镜头 篇四:名门老货 徕卡 Elmar 65/3.5 Visoflex

时隔好久,再续此系列。本次选择的镜头来自于徕卡——135画幅界当今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德中之德,顶尖素质,拥有诸多价格不菲之镜皇的品牌。以徕卡如雷贯耳之名,说容易错过岂非搞笑?那倒也未必。徕卡悠悠历史百余年,从没镀膜的四片三组Elmar小铜头做到如今的AA非球复消色差,作品数量巨大。八枚玉、大头九、R50、夜神、光之子、长生剑等等等等自是人皆识得,但 Visoflex 系统上的 Elmar 65/3.5 对于大多数玩家恐怕不是个熟悉的名字。网上没来由地有人也管它叫镜皇,查查资料却没几张片子,还大多是色彩偏淡焦外似乎还有些散乱的中景,这头人气低迷可想而知。

那么究竟这头几斤几两,在上片前先来些背景信息:首先,此头曾经匹配徕卡的 Visoflex —— 一个加载在徕卡旁轴机身上使其成为单反取景模式来使用多种焦段的特殊系统上使用(推荐资料)。该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起历经三代至80年代停产,直接影响了徕卡大量镜头的设计思路。有些细心的或者自己倒腾改口转接的朋友应该有注意到,徕卡的旁轴中长焦手动头里基本上都使用了前置光圈设计,镜组连同光圈则可以直接从调焦座上一体取下。这些镜组像面距很长,所以虽为旁轴镜头,却能方便地转接上单反使用。

实际上,这种设计就是为了可以兼容在 Visoflex 系统上使用。而 Elmar 65/3.5 则是这个体系里焦段最广的一支定位在微距上的镜头。从它通体银色的外观还可以看出,这是徕卡相对早期的镜头,因为后期徕卡镜头基本都使用黑色涂装。早期的徕卡通常意味着不那么“徕卡”的低反差色彩,很“徕卡”的暗部影调,非常好的黑白片相性,比较吃光,以及尚未进入完美主义的成像边缘与焦外。以下是镜头尊容,初始状态就不带调焦筒:

Elmar 作为一种天塞基础的镜组结构,光圈不大,焦内锐利,焦外则经常被认为是偏向散乱,不如双高斯结构来得过渡细腻圆润。这些特性似乎倒蛮适合放在强调中心锐度且并不常依赖大光圈的微距头上使用:

这张木槿使用大法A7拍摄,锐度和解像力上佳,但第一眼看上去很难让人觉得来自徕卡,色彩准确细腻而非浓郁华丽,暗部也不深沉。而这正是老徕卡银头在亮环境里的常见表现。可惜了网文贴图压缩太多,实际上这张里瓣上的花粉放大了都是粒粒可辨。这头虽然放大比只有1:3左右,但素质相当靠谱。

当画面中的暗部增加的时候,Elmar 65 就会逐渐展现出徕卡特征性的明暗过渡处理,不过画面依然不是浓油路子。

真正要发挥出这头的毒性,还是需要弱光环境+丰富的质感与色彩。当条件齐备的时候,你会看到无可置疑的徕卡表现,当然了同现代徕卡相比,老徕卡色发色还是更为内敛:

同时可以发现,通常虽说天塞结构焦外杂乱,但在微距状况下,这支 Elmar 却没有给人以此印象,倒可以说是化得相当均匀。从下面几张稍远距离的片子来看,这是为了微距特别优化的结果:

当镜头拉远,焦外变得微旋且不再那么均匀,这就是天塞的特点,但并不坏。这样的焦外带来的笔触感令画面的背景变得活泼,带来怀旧的画意。这种风格在老的徕卡旁轴头上(Elmar 35/3.5、Summarit 50/2.0 等等)时常可见,让许多手动玩家趋之若鹜。

最后来看看这头的远景:

构图取景什么的请轻拍,随手试的。色彩确实冷调偏平和,解像力还是很好,不过远景这么看确非强项。难怪过去的一些样片不出彩。可能是徕卡同人文摄影的关系太深入人心,导致以前的朋友拿到了中焦段就忍不住往远了拍吧哈哈。至于这头还能不能镜皇,本人持保留意见……可能在60年代当年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存在了。总之,好玩就好。另外一说,这头很简单就能通过调焦筒转接所有单反,在老徕卡的银头里,能上单反的最广的就是这支了应该。

那么,敬请期待下一期的手动进阶专题,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夜发布:徕卡M10到底有多神秘?
CANON AC 35-70 1:3.5-4.5
一个职业摄影师的leica使用手记 [转贴]
徕卡的弃儿 | M口135mm镜头
几只驴头_ 数码相机综合讨论区
徕卡 R 80-200/4 Vario-Elmar 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