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医学归元》-------补录解方用药篇2

3  承气汤

承气汤----大黄四两  厚朴半斤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承气汤-----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

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芒硝半斤 

桃核承气汤-----桃仁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天为阳,地作阴,阴阳合,生万物。阴阳交合,立四象之表正,离火位南而赤,坎水极北而玄,震木行东而青,兑金应西而白,土居中而黄。五十之计,大衍之数,始自戊巳。五脏应天,六腑对地,运化戊巳,机杼中州。人之体,脐中而分上下,戊巳以列左右。太阳持一身之阳,化生太阴阳明二里。巳土太阴左升,戊土阳明右降,合气血营卫之行,策于阴阳之道,顺逆之途也。

 承气汤大黄破土之郁结,消去肠躁之忌,归于戊土之原。土破而土用,大小轻重缓急,应于症候之差别。调胃承气,戊巳顺逆之接,中宫以对。戊巳既已归元,顺逆得以行用,正气之生而非难。用之常数,行之于变数,桃仁破血之专用,行通木气之上下,则医道如兵道之用也。

人参附子汤-----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二枚 半夏半升 阿胶二两 柏叶三两

四逆汤-----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甘草泻心汤-----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黄连汤----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 半升 大枣十二枚

理中汤------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戊巳之机,大衍之数,阴逆升而阳顺降。巳土之用,冲气接引,阳入阴,阴得阳。太阴湿土司令,巳土阳化而升。巳土升而血安,四肢伸展,手足温和,固有血病伤在巳土,水难化血,血有逆变之数也。

物极其性,人永其寿,斯之谓也。巳土不运,阴不得升而化阳,木不正则或不顺,人体正气之偏差,神魂难以相存焉,是以有四逆汤,人参附子汤,理中汤,归用其左升,阴化而为阳。阴阳二极,男女而对。阴从左升,女以用其本,阳从右降,男以行其原。

半夏茯苓汤-----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泽泻二两 干姜一两

小半夏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大黄牡丹汤-----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三两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抵当汤------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个  水蛭三十个 虻虫三十个 

葛根汤------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  大黄三两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甘草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枚

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枚

温经汤----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川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戊巳相伴,脾胃毗邻。易学之用,用以戊巳。天有日夜,地成南北。天一地九而就,则阴阳殊途而同归。人体阴阳而应气血,脾胃戊巳而出升降。太阴升而引气长,脾肺异经而同气。阳明降而化血生,肠胃殊途而一气。

物尽其极之用,而有上下之别,上下交互而有五行相生。厚朴七物汤,吴茱萸汤,小半夏汤,土用其本而右降,降之不利,则或调于火土,或安于水土,行运司职之能。大者察症候而用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细辛汤,抵当汤,破其土痞结不用,泄其反生之难通。至于葛根汤,温经汤,则用戊土之运,兼备三行之化,或出于气清而化,或归于血静而守,气血相安,戊巳之运,人用其寿,何其难矣!

4白虎汤

白虎汤------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麻黄汤-------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 细辛二两

火位正而神出,水位正而精孕,水火二极,同于一气。天地之间,一气存焉。肺主皮毛,纳气于外,行运周身之遭。火降于肺,感气而冲。冲气者,万物生长之本原,物化行用之准绳。大道相随而无为,气化之行也。小智相遭而有为,意气之使也。冲气既成,一气相运,则有一气化三清,分入三焦,出以精气神焉。

肺金之气,清降而肃。本气不足,则为邪客,是以有反生之象。金气本清,反生逆变而有热,热成逆上,或于咽喉,或于入木,或于感血,白虎汤,清内热之轻重,随症候而变。金感六气于外,卫气本阳而运于表,有寒而辛温解表之散郁,大小青龙汤,麻黄汤,越婢汤之法式。金气不运,反生之暗长,上有热而下生瘀,麻黄附子细辛汤,金水双调之法,气化而上中下可运。

 百合地黄汤-----百合七枚 地黄汁一升

竹叶汤-----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桔梗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

桔梗汤-----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一气化三清,得化于辛金。肺纳气于皮毛,运于身遭,是以阳卫固而束外,阴营用而藏内。阴阳者,非位于两极之极也。阴而从阴,适时得以阳化,阴以孕阳;阳而从阳,适时得以阴化,阳以含阴。阴阳之道,归于天地之道。一气守于金,则给予阴阳,固有阳气入于太阴,巳土升之机;阴气入阳明,戊土降之源。

金居西,行清降之,顺则清肃而达,气血如常,逆者反生,上逆而有热,下逆而成热。 百合地黄汤,竹叶汤,或通于金土相乘之宗,或行于三行齐备,各安其处,气血相互静守,正气行运而无碍,营内守而卫外固。逆生之变,热象之因,气逆不降。清肃金气之畅达,理顺升降之通途,气化而行,则上不热,中不结,下不痹,气血安和之能守。桔梗汤,苦以破而瘀得行,温散结而升气,行用之精妙流长,化气复运之途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门凿眼 (二)
伤寒论方证总汇
心悸经方
刘渡舟:《伤寒论》中的七个寒热错杂方
长沙药解 清黄元御
六经浅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