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66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B    现代汉语

      江海所以成为百谷溪流的汇集地,因为善于以下盛之,才汇集百川。所以圣人管理社会民众,一定在心里先装下民众;想到民众的前面,才可以让民众追随。因此圣人在廷堂时,民众不仰望,在民众中间时,民众万分拥戴。这就是管理国家希望推重圣人德行,而不厌烦的缘由。因为圣人遵行大道而不违,万物都循大道,不和大道相违背。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江海以卑下,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於王也。直以就下,故能为百谷王。法江海,处谦虚。先人而后己也。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仰,不以为重。

2陆希声注:夫古之善为道以治天下者,非以发民聪明,使益其巧智也,将以涂民耳目,使反於愚拙也。是何也?夫民之所以难治者,以其多智也。若又发其聪明,则智益多而巧愈甚,故所务塞其兑,闭其门,使无知无欲而已。

3杜光庭注:江海处下,百川所归,人君用谦,万国朝会。由是处上而人不重,后己而人乐推。江海以之为王,圣人以之有国,前符玄德之主,克谐大顺之规。后应不肖之词,常叶以慈之训也。

4《易》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5吕吉甫注: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则能为天下王者,亦善下之而已,则玄德者,乃所以下下之道也。庄周以为以此处下,则玄圣素王之道,而舜之在下,则曰玄德升闻,则玄德者,固圣人所以处下之道也。

6苏辙注:圣人非欲上人,非欲先人也,盖下之后之,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

7时雍注:江海以其善下,故取百谷之流而为王矣。王有归往之义,故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是以圣人体天之道而以言下之,则处上而人不重,故从之也轻;体地之道而以身后之,则处前而人不害,故利之者博。

8陈象古注:江海处於低下,大而有容,众流归之,故在百谷之上。孤寡不谷,以言下之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做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以身役之也道德深邃,不可得以轻重,不可得以加害也。处上无自崇大之意,处前有容於后人,故重害远矣。

9王夫之注:未易下,尤未易“善下”,故天下之为江诲者鲜矣:将欲抑之,而激之必亢;将欲浚之,而祗以不平。而不但此也。独立而为物所归,则积之必厚;积厚而无所输,则欲抑之、浚之而不能。故唯江海者,“善下”者也。江则有海,海则有尾闾。圣人有善,则过而不留。受天下之归而自不餍,天下亦孰得而厌之

10林虞斋注:百谷之水,皆归之江海。江海为百谷之尊,而乃居百谷之下,此借物以喻。自卑者人高之,合后者人先之之意。

D本注

1本篇为治外篇之十,阐明水德是一个人修养的基础,有思想文化则日修,无思想文化则争于名利。个人修养关键是否包容天下,教育的起始点,也在于此;先学水德,包容天下,再授渔法形制,复以触类旁通,则学当就,人之修为当成,则德以备,德备则善成,善成则仁行矣。管理社会民众,以水德涵之,循行大道,民生解决,文化教育是形制根本,后世推行教育化为“传道,授业,解惑”,个人见解,非行于文化教育大道,罔之其远。

2  江海者,已备水德,所以为百谷王,所以善下。水德,道之形,悟于道,必智如水,无常形而无所不在,在则有形而传道。下,用为动词,非以他用,以善下而善容。

3圣人,悟道体德,智如水形,尊行大道,欲上先下,欲先必后,所以欲行礼数教化,非直言而以民生为先,民生既得,后行文化教育之礼数,则莫不行。因此圣人不处上,而在下,处于民众前,而民众敬重;圣人明于上必下,无为而无不为,体道于水,无形而化万物,大道如一。

4社会民众追随名利,纷纷唯恐落伍而不会厌恶;圣人则相反,不同民众追逐名利,闭其兑,阖其户,而不离辎重,于此日进,体悟大道而不违,遵行大道而不颇,天下莫之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简读第六十六章
《道德经解》江海66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讲义(第26讲)
道德经第66章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