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慢性咳嗽 转摘

133-134-135  第十一节   慢性咳嗽

本节讲的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是指顿咳,即阵发性、慢性咳嗽,时咳时止,说作即作,咳声阵阵难止,故又曰“顿咳”是很形象的。此类患者非常多见,常常自购药治疗,咳嗽时发时停,数年数十年不见改善。

现代医学将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査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诊断过程繁杂,治疗上无特效性,导致患者反复就医,不仅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工作生活,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医认为慢性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别,病因病机甚为复杂,有肺气虚损,风邪留恋,六淫未尽,痰浊、瘀血交错为患,治疗亦颇为不易,然详加审之,究其机因,乃可谓风痰,瘀为慢性咳嗽久稽不愈之根源。本证主要是痰涎壅阻,气道不顺之“顿咳"症。

【临床表现】咳嗽逐渐加剧,痉挛性咳嗽顿咳时涕泪交加,并可导致患儿面色青紫或绯红,气呛而呕恶痰涎。剧烈咳嗽之后吸气时,可听到痰吼和痰鸣声。阵咳停止时,有时有稀薄痰涎,鼻有清涕。精神疲惫,食欲欠佳,大便不爽。舌苔白薄,舌面津津湿润。治疗不当,可延绵数十日乃至百日不愈。

【病机分析】中医则应发挥辨证施治,乃至发挥验方、单方的优势和特色。肺脏娇嫩,咳嗽又系之于肺,一旦风邪毒气感染,则使肺失肃降,不能正常地输布津液;津液害化为痰涎阻滞气道而至顿咳不止。痰涎由肺胃宣降失和而生,而痰涎壅愈甚,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肺胃的宣降功能,彼此恶性循环,致使顿咳延绵不已。肺胃之气顺降时,痉挛性咳嗽可暂止,肺胃之气逆乱(夹痰上逆)时则咳嗽作,并呕恶痰涎。本证虽始于风邪之毒犯肺,而病情演变、发展过程中,则可由于肺胃宣降失常而出现痰涎阻滞之症。故当痉咳不止、痰涎壅甚时(即具有本证主要见症)“急则治标”,先当议逐化痰涎之法为急务,以阻断其病情之发展,待咳嗽缓解痰涎化散之后,再根据肺胃阴伤程度和患儿之个体差异,佐以养阴益肺诸法。

【治疗法则】逐泻痰涎,兼以降肺止咳。

【治疗方法】处方:

芫花10 g,甘遂15 g,大戟15 g,加食醋适量润湿,小火炒至焦黄,再加川贝母40 g,共研极细末,以枣泥为丸,或用胶囊装,每晚睡前及清晨空腹服一丸。3岁以下小儿每次0.5g;4〜8岁每次0.8g;8岁以上每次1. 5 g。如不效,隔8小时以后再服-次,尽量远食空腹服。

处方:①本方系《金匮要略》治水流胁下、咳唾引痛“悬饮症”之十枣汤增贝母而成,对祛逐上焦痰涎水气颇多效验。痰涎得下,肺气得伸,阵咳自止。

②由于芫花、甘遂、大戟有毒,故必须以醋浸炒焦,以去其毒性。本证剧咳使肺胃之气受损,服本方后,又“得快下利”,所以服药后,应徐徐进食稀粥少许。“糜粥自养”'以滋脾胃之阴,“食养尽之”(《黄帝内经》)。再加以养护休息,方能尽善尽美。

治疗顿咳,多年以来,除对素体气阴耗伤或久咳伤阴而主以养阴清肺为治外,并有不少有效的单、验方。笔者浏览过的单方、验方即有五大类、八十余方,如“百部白前合剂”“顿咳煎”“苦胆制剂”“大蒜头浸液糖浆”等即是。这80余种方剂,除因地域差异而疗效有所差别外(如南方用北方的方药,则疗效较差,反之亦然),都有一定的效果,堪称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本证所用之方,即是笔者当时采辑单方、验方时所撷取的“百日咳丸”而略作变通而成者,后经多年年连续使用,果收显效。尤其是本方药价低廉、耗药量少,似应引起重视。如属热痰壅阻,症见痰涎黏稠,不易排出,或痰中夹有少许血丝,痉咳时面红握拳,目赤,苔黄,用鱼腥草、大青叶、全瓜萎煎水(再兑竹沥水)吞服上丸,药量和服药方法同前。

【病案】咳嗽半年余。

刘某,女,42岁,咳嗽半年余,经中西药屡治少效,肺功能及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否认肺系病史,未服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诊见:咳嗽气急,咽痒咳甚,咳痰色白,时有胸闷,偶感刺痛,脘痞不适,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大便偏溏,舌暗,苔白,

脉沉涩。西医诊断:慢性咳嗽。中医辨证:风邪恋肺,痰瘀久稽。

[治疗方法]处方:十枣汤加川贝母粉1.5g,每天1剂,服用10天后,诸症均减,继服上方半月痊愈。

[治疗思路]中医学对慢性咳嗽有久咳、久嗽、久咳嗽、内伤咳嗽等多种不同表述,在历代医籍中多有记载,《素问・咳论》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曰: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本例乃风邪犯肺,久恋不去,痰邪内生,于肺系病久不愈,瘀阻肺络终致风痰瘀合邪为患,病及娇脏,若单予祛风或化痰或活血而未能,风痰瘀全面顾及,则疗效多不遂人愿,今合而治之,则医效彰然。慢性咳嗽经久不愈,机因繁杂,脏腑功能失调,风痰瘀交错为患,常表里同病,虚实一体,寒热错杂,临证时当详辨病机,审因论治,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证,它既是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在辨证施治以及运用单方、验方方面尤有其特色。《诸病源候论・卷十四咳嗽病诸候》中“蹶阴咳,咳而引舌本”,就近似百日咳。《证治准绳・幼科》中讲“咳嗽上壅,涕唾出血”“咳嗽至极,频呕吐,乳食与痰俱出尽方少定”。《本草纲目拾遗》鸬鹚条下讲:顿咳,连咳数十声,少住又作,甚则咳发作呕,涕泪皆出,连月不愈,也是指顿咳。清代高士宗《医学真传》说久咳俗名曰呛,连咳不已谓之顿呛。顿呛者一气连呛二三十声,少则十数声,呛则头倾胸屈,甚则手足拘挛,痰从口出,涕泪相随,大人患此,如同哮喘;小儿患此,谓之时行顿咳。可见中医对顿咳及其辨证施治的论述是比较深刻的。并指出病属“时行”,言其具有传染性。需要言及的是,为什么顿咳严重时要以逐泻痰涎之法为治?当然,完全属肺胃阴伤,或素体虚弱患儿,或久咳伤阴之症明显者,则不宜使用本方。这是因为痰涎阻壅气道,痰涎不去,不仅肺胃之气难以以期如平,而且可因痰涎壅阻而加重病情,所以逐泻痰涎实则是“急则治标”,阻断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法则。西医认为,梗阻和感染是慢性咳嗽的两种主要因素。所谓梗阻,即是支气管系统充满炎性渗出物,而由于呼吸系统管腔狭窄不易排除大量痰涎,而产生部分和全部呼吸道梗阻。所谓感染,是患者呼吸道黏稠的分泌物未能排出,就为继续感染创造了条件而加重病情或并发其他病证,所以西医在救治急性咳嗽时,吸痰是一种重要手段,明乎此,则中医采取逐化痰涎大法而获效,便不难理解了。当然用中药逐泻痰涎,既是径直逐泻痰涎,又能活泼脏腑机能,调整机体内环境,使痰病尽早痊愈,因此即早以中药逐泻痰涎又比机械地吸痰高出一着,两者不能等量齐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焦树德)
肺胀 PPT | 中医幻灯库医学文档下载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慢病多种病要有用升降大法统一治之的理念
白喉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论肺生理及疾病证治
朱良春学术经验钩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