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利用空椅技术建立建设性审讯关系


编者按:共情是设身处地去体验对方的一种情感能力。共情的发生基于对共情对象的深刻认知和理解,其一旦形成,对抗就可以消解。但是唤起被审讯人的共情却并非易事,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完形心理疗法之中的空椅技术,通过提升被审讯人的共情能力以消解对抗。

 

 (一)空椅技术的内涵


空椅技术是由皮尔斯(Fritz Perls)创立的完形心理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技术。其主要方式是用空椅代表某个和当事人有关系的人或物,将其放到为当事人创立的心理治疗空间,使之和当事人之间形成一种交流关系,从而达到呈现、转变,直至彻底改变当事人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


空椅疗法一般适用于倾诉情绪、处理内在纠结、调节人己关系等。当不良情绪积累严重又缺乏倾听者时,可以用空椅来充当倾听者,帮助当事人把淤积心中的不快倾诉出来。当事人在抉择取舍出现内在冲突时,空椅可以成为当事人内心冲突物来帮助当事人澄清自己的意图。当事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空椅可以替代对方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帮助当事人理解对方的心理和要求。空椅技术还可以帮助当事人去体验对方的情绪和情感,促成彼此的理解和共情。


(二)空椅技术的潜意识机制


曾经有人在观摩空椅疗法后怀着怀疑的语气问:就这么换来换去就有效吗?当事人自己在经历过空椅疗法前对治疗师把椅子摆在他们面前也一定会疑惑:这是在做什么?因此,空椅技术发挥功效的机制研究就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经历大量的空椅疗法的实践和分析,我们发现空椅疗法的功效作用是在人的潜意识层次发挥的,其基本原理是在人的潜意识层次中逐步改变当事人的心像。当潜意识中人的心像逐步改变,人的情绪也逐步改变,从而会带动人的态度和行为随之改变。


一般的疏导和教育往往表现为说教——摆事实讲道理,一个说一个听,说者认为应该这样说,听者认为应该这样听。可是经常听一大堆道理明明觉得很有用,但心里有一股劲就是扭不过来。明明知道应该理性地处理问题,可是情绪一冲动往往就会引发关系问题。这里有一个“内在冲突”的问题。内在的问题让外部行为无法协调,而出现扭曲的表现方式。


精神分析学告诉我们,人有时候在理智上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可是内在似乎有一个情绪的力量在抗衡,即使理智逼着自己顺着“应该”的要求去做,常常要么提不起精神,要么行为被动拖沓,甚至会有种莫名其妙的怨恨或愤怒。


这是因为意识状态服从的是“超我”的逻辑,而潜意识状态服从的是“本我”的欲望。当“本我”欲望在“超我”的限制范围内就可以满足,个体内外协调而不是冲突,人的行为会顺着“超我”逻辑毫无阻力地、轻快地行动。当“本我”的欲望超出“超我”的逻辑限制范围,“本我”和“超我”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会表现为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就是意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内在潜意识似乎在发出阻止的信号。


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例如,某男青年经过反复的理性思考后,发现初恋对象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决绝地提出分手。可是,分手后重新见过的女孩不下几十个,却总是无法忘记第一个走入他内心的人。这就是典型的内外在冲突。理性告诉自己,“她不合适”,可是内心却挡不住去想对方。


笔者采用的是把当事人带入潜意识状态进行化解痴缠的方法才彻底解决了他的问题。而如果是与他人的对抗关系,即用空椅把当事人带入潜意识状态,在潜意识状态化解当事人的内在冲突是一种最佳的方法。


例如:某犯罪人H在刑满释放后有强烈的报复意念,认为是某警察把他送进监狱的,他要杀了这个警察。我们把椅子放在他面前,下面是一段空椅对话:

心理师:现在想象着椅子上坐的就是那个警察,你告诉他:我恨你,我想杀了你!

H:我恨你,我想杀了你!

心理师:当你说完这句话,如果坐在椅子上的就是那个警察,他听到了你说的话,你看到他的面容会是什么样子的?

H:他感到很惊讶,也很迷惑。

心理师:那你走过去坐在他的位置上成为他,感觉一下,他可能想对你说点什么。

H:(成为警察角色)你为什么要这样?当初抓你是因为你干了……

心理师: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回忆一下刚才你成为警察所说的话,然后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H:我不能怪他,我自己有错……

 

空椅子帮助H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在椅子面前,当事人过去存留在脑海中的错误记忆画面被新的恰当的画面所替代,内在的情绪在画面置换中得到了化解,潜意识中对他人的仇视、外部归因变为了自责和内部归因,仇恨在置换中被化解了。


空椅疗法较常用于不良关系的处理中。人际关系是经历一个有一定时间长度的互动而形成的。良性的互动会让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不良互动会让关系越来越对立。心理问题往往是这种对立关系的结果。


因此处理心理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调解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发生的。首先是要充分将情绪表达出来,表达情绪需要有对象。情绪表达后需要体验关系双方的感觉,这种体验会帮助当事人有新的感觉和认知。带着新的感觉和认知再去体验双方的关系,当事人的内在心像会有新的改变。


每一个改变又会成为进一步改变的基础,直至发生心理上的质的改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是中国的文化里这种一来一去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是发生在现实的平辈或朋友中,会比较流畅,问题很容易解决。而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传统型家庭的长辈和晚辈之间,这种方法会不被现实中的当事人接受。更何况在监管环境中,这种沟通环境的制造根本不可能。


而用空椅代替对方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过程“空椅”始终扮演着关系的另一方,“空椅”作为当事人情绪的倾听者、作为当事人的感觉附着物,和当事人共处一个曾经经历过的空间。当事人被邀请不断在自己的位置和“空椅”的位置上来回变换,每变换一次,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关系画面在当事人内心的重新呈现。在连续的画面呈现过程中会发现,画面中的不良情绪越来越少,宁静、愉快会越来越多,直至最后出现的是当事人心中最和谐的画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第一讲)
用行动在生活中去践行心理学的自我疗愈方法!
用催眠术治闷闷不乐
原生家庭影响你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迷恋型和回避型缺爱的特点、成因和治疗思路
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诚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