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一种习惯”,所有的成绩都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从量变上升到质变而达到的。孩子平时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成绩。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5个尖子生都有的好习惯,赶快帮助孩子养成!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
2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
(2)循序渐进的养成预习习惯。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一不可。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可以改变被动局面,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
4具体任务
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
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画出书上的重要内容。
思: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
做: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
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
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或课后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
(6)要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
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
很多学生记不住所学知识,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如有遗漏,翻开笔记及时补上。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课外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2要注意的问题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与哪些知识有联系?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
1做好作业的好处
2注意检查
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
第一种是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
第二种是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
第三种是代入法。即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
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
(4)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学习犹如盖楼,要在平时不断增加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不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要做到严格要求,力求扎实的功底,为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家长们,这5个习惯一旦帮助孩子养成,学习成绩不涨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