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小全书-----摄影实用知识点大总结(基础篇)

作者:@Grain胶片影像世界


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欢摄影并且想要摆脱手机的束缚使用相机,而复杂的相机操作使很多初学者头疼,导致拍出来的画面不如手机,那么随着我们这篇实用文章的学习你会快速的上手摄影并且享受摄影的乐趣!!!

本文目录:

1、选择相机(相机的价位选择、相机的类型选择)

2、相机档位的了解(不在做拿到单反被复杂按键懵逼的小白)

3、相机测光模式的了解(测光知识的初步)

4、摄影三剑客的了解(了解快门、光圈、感光度小白进阶大师)

5、初步认识镜头(不再懵逼单反换镜头是个神马操作)

6、raw模式的了解(了解相机输出无损格式的好处)

7、曝光了解

8、初步了解构图(认识摄影构图、好的画面需要什么、具体的构图方法)

专栏
60节课带你零基础玩转摄影前后期
作者:每天学点摄影技巧
¥98
131人已购
查看

一、选择相机

很多人认为玩摄影玩的就是器材,其实不然,

但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摄影器材往往能使你的摄影事半功倍!

第一个问题:是一步到位还是步步高升?

其实刚刚接触摄影的人都会纠结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都是围绕两个回答。

一个是你的资金预算比如就不在乎钱,那大可一步到位,还有就是你准备怎么对待摄影是旅游随便拍拍照,还是准备有很高的要求在摄影上想有不错的作品,这都是你要考虑的因素。但是目前虽然数码产品升级较快,不过

评估相机档次目前大多数人还是看相机感光元件大小:1英寸、 4/3、 aps-c还是全画幅亦或是中画幅(哈苏徕卡)、对焦性能等。

所以选择时还要根据自己需求。

因为第一部相机对你的摄影还是影响比较大的!所以相机的感光元件的大小非常重要。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和对摄影兴趣会一直坚持尽量一步到位!

感光元件:

感光元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就是数码相机的不用更换的“胶卷”而且是与相机一体,所以称为是数码相机的心脏很确切。

第二个问题:我选择什么类型的相机

相机的类型:单反、微单(微型单电)数码卡片 胶片相机 双反 旁轴

现在主流的相机类型为单反和微单

微单的代表品牌有:索尼、富士、奥林巴斯、松下、理光

高档相机品牌:哈苏(10w+)、徕卡(9000-几十万)、飞思(50000+)等

单反: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它是指用单镜头,并且光线通过此镜头照射到反光镜上,通过反光取景的相机。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窗;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胶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代表品牌:佳能与尼康 价格: 2000左右到十万以上

优点:

单反的感光器面积则大多是APS-C规格。因为DSLR中感光器的面积远大于消费级相机中感光器的面积,所以像素密度相对大大降低,因此在宽容度、解像力和高感光度下的表现远远超越消费级相机。感光器的尺寸也是消费级相机在销售中最不愿意涉及的因素,厂商每每都会以高像素等其他指标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实际上,感光器的尺寸指标对成像的影响,重要程度远在像素数量之上。消费级相机的感光器尺寸最大不过是1/1.7英寸,而单反的感光器面积则大多是APS-C规格(23.7mm×15.6mm)直到与135底片一样大小的全幅面尺寸(36mm×24mm)。

2. DSLR的快门是纯机械快门或电子控制的机械快门,快门时滞极短,按下快门后能立即成像,是抓拍利器。DSLR的开机速度只有几百毫秒,连拍速度也很快。而消费级相机则是纯电子快门,存在严重的快门时滞问题,这一弱点堪称消费级相机的软肋,因此它拍静物尚可,但不适合抓拍运动物体——你所得成像,往往不是你按下快门时的那个动作。

3. 单反相机的取景是通过镜头取景,看上去很亮堂,而且使用者所看到的画面,就是他将要拍到的画面。同时通透的光线使对焦时更容易观察对焦效果。

而消费级相机是通过感光器与LCD取景,在亮度和色彩的观察方面均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不易察觉,在暗处更会看不清画面。消费级相机上即便有光学取景器,其光路也不是从镜头中穿过,因此同样存在视差。

4.DSLR的镜头可以根据拍摄主题来确定使用何种镜头,可以更换。而消费级相机的镜头无法更换,并且镜头质量比DSLR的镜头要差得多。

5.DSLR拥有大量的手动功能。

DSLR可以方便地进行手动变焦、手动设定拍摄参数等等,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拍摄(如用B门拍焰火)。而很多消费级相机都是自动的,多数相机没有手动变焦环,要靠马达自动变焦,因为变焦和对焦的速度慢,会丧失很多拍摄良机。很多人认为自动比手动好,实在是一个误区,只有自动功能而没有手动功能的相机往往是低端相机,因为自动的精确性和速度,远远达不到手动那么高。

缺点:

1、沉重,不易携带

由于单反相机的反光镜和五棱镜是必不可少的,机身自然无法做得再小。为了保证坚固,用料也不能节省,决定了在重量和体积上都无法更理想。过于显眼的庞大相机,在拍摄人文题材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拍摄对象的情绪,太容易给人一种压迫感。携带也是一个问题。

2、机械振动和噪声

反光板工作的时候,还有快门帘开合的时候,绝大多数单反相机的噪声都很大,在一些要求安静的环境无法使用。特别是反光板的震动,就算没有任何外力,自身的震动也会影响画质,拍摄夜景时若要避免震动,就要打开反光板预升,避免机震时画面的抖动。

3、所见即所得的负影响

由于取景是通过镜头,虽然是所见即所得,但是取景也同时受镜头的制约,视野明亮度受镜头影响很大,使用一支最大光圈比较大的镜头时,取景器也许明亮,但是使用一支光圈比较小的镜头取景时,视野就会比较暗。

4、操作复杂

专业相机有太多的功能参数需要自行设定。虽然入门单反添加了很多傻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使用单反的门槛问题,但是只使用单反相机的傻瓜模式显然有些浪费。

5、后期的大量资金投入

有的朋友在使用小数码相机的时候有微距功能,平时总拍拍花花草草,但是使用了单反后就不得不买一支微距镜头才能实现那些。一些厂商的单反机身不是防抖的,防抖需要在镜头上实现,购买带有防抖功能的镜头,又增加了开销。

6、需要特别注意清理和保养

可以更换镜头固然是好,但是更换镜头的时候稍不注意,机身内部就会进去灰尘,极有可能落到感光元件上,如果忘了清理,则拍摄后照片上会有很多脏点。相关的必需品也是很耗费资金的,有了单反,当然需要一套结实的三脚架,国产的脚架结实的一套也要在千元左右。一支好镜头又要配备一片好的UV镜,根据拍摄题材和拍摄条件,还需要配备偏振镜,减光镜等等更多附件。背包也需要更加结实一些的,质量好的背包价格也都比较昂贵。

综合以上多点可以得出结论了,如果并不要求极高的画质,或是害怕影响到被摄者的条件,在光线环境也不苛刻的时候还是使用一个小数码相机更合理。作为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在画质和便携性的抉择上,决定了选购相机的方向,其实,选购相机,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单反有着出色的画质较大的画幅已经被大多数专业摄影师所采用,有独立的对焦系统与取景系统和独立测光传感器,与较多支持的镜头群。是专业摄影的不错选择

单反有着出色的画质较大的画幅已经被大多数专业摄影师所采用,有独立的对焦系统与取景系统和独立测光传感器,与较多支持的镜头群。是专业摄影的不错选择

综上所述:你选择相机需要考虑

1、价格

2、相机性能【画质、对焦性能、镜头性能】以及你把摄影作为爱好还是事业。

3、方便不方便:保养、便携性等

二、相机的档位了解

单反相机有许多的档位,最常见的莫过于自动模式、P档、A档、S档、M档。

一、自动模式

这个档位完全是相机自己设置曝光与色彩调整,就像手机拍照一样,但是不是完全没有用处。通常在拍摄完毕之后会把相机设置为这个档位。因为下次拍摄也许有意想不到的美丽画面,它可以自动迅速设置曝光参数,节省的几秒时间,让你更有机会得到大片,更有机会捕捉到你想要的画面。

优点:适合于短暂的抓拍

缺点:完全由相机决定曝光参数,很大程度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想要比较大的虚化,但是给的参数是小光圈等等

二、P档

p的是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类似于全自动模式。它与全自动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全自动模式是所有的参数都由相机决定,适合于短暂的抓拍,也适合对相机不太了解的新手使用。缺点在于拍摄一些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如iso过高导致等原因导致照片质量较差。P档虽然也属于自动模式,但是你可以在P档的模式下自主设置iso以及曝光补偿等参数

优点:不用去考虑光圈以及快门等搭配,只要设定好其他参数,剩下的全交给单反好了

缺点:如果iso没有调整好容易出现照片曝光不准确;相机镜头光圈比较小的情况下暗光拍摄,快门会减慢导致画面模糊。

三、A档

A档就是所谓的光圈优先模式。光圈优先能够自主调整光圈,在这个模式下,相机的测光系统会自动计算出需要的曝光值,然后根据你自己选择的光圈大小决定快门与iso的多少。因为光圈能够控制景深,快门由相机决定数值,所以这个模式用来拍摄静物会比较多一些,而且光圈能够控制景深。

优点:适合拍摄静物,能够控制景深达到强化视觉中心的效果。

缺点:如果你的镜头光圈不够大,在弱光情况下需要手持拍摄,容易出现模糊

四、S档

S档就是快门优先模式,曝光方式与光圈优先相同,在这个模式下,相机测光系统计算出需要的曝光值,然后它会根据你自主选择的快门多少,从而决定你光圈与iso的多少。因为能够控制快门,那么在此模式下适合捕捉一些快速移动的物体,由于由单反相机控制曝光量,即使被摄物体快速移动到了较暗的背景下,相机也能快速给出曝光值,可谓非常方便快捷,节省调整曝光的时间。

优点:适合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适合抓拍;能够节省调整曝光的时间

缺点:由于无法调整光圈所以无法自主控制景深;在镜头光圈最大光圈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如:光圈5.6)ISO变高。

五、M档

M档就是全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iso、色温等等都可以由你自主调整。如果需要背景虚化时需要大光圈,那么你可以对光圈进行设置。在外出拍摄相片能够得到你需要的曝光、景深、色彩等等。是摄影师常说的专业模式。

三、相机测光模式的了解

相机操作系统面板

测光模式是测定被摄体亮度的功能。测光模式根据其测光范围不同,具有多种特征。为了获得适当的曝光,需要了解其各自的特征,进行区分使用。

测光模式根据其种类不同,测光范围和适应性也有所区别。可应用于大部分拍摄场景的是默认设置的“评价测光”模式,以自动对焦时所用的自动对焦点为中心,注重合焦被摄体的同时考虑到画面整体平衡进行测光,根据其测光值采用高级算法计算,转换得到曝光值。测光范围最狭窄的是“点测光”模式,只对中央的部分亮度有反应。一般用评价测光模式就可以了。但逆光等特定场景下想要迅速让特定被摄体获得适当的曝光时,可以使用点测光。如果是一般的风光摄影,选择评价测光模式拍摄比较方便。但如果是光影复杂交错的场景使用点测光模式是比较好的选择。使用哪种测光模式取决于拍摄者本人,只要是能够获得自己希望的亮度,那么,这种方法就可以说是自己的理想选择。

1、评价测光

测光模式的默认设置,广泛用于风景拍摄、抓拍等多种场景。以自动对焦点为中心,照顾画面整体亮度平衡。

2、局部测光

局部测光

测量灰色圆形部分的光亮。测光范围相对较窄。可用于拍摄人像特写。

3、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类似局部测光模式,但对周围的光线也做出一定反应。注重画面中央部分亮度,同时平衡整体画面亮度。

4、点测光

仅对灰色圆形内的亮度进行测量。可用于强烈逆光等希望仅对人物面部亮度进行测光之类的场景。

四、摄影三剑客

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数值表示。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焦平面越窄,主体背景虚化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比较暗,焦平面越宽,主体前后越清晰。

快门: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iso:即相机的感光度,越高的ISO画面会更亮,但会影响画面的纯净度。

五、镜头的认识

镜头的作用对于数码单反相机来说,与机身一样非常重要。它不仅承担着收集光线形成图像的工作,还承担着对焦等工作。

焦距: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成像面(焦点)的距离。此距离越长,则越能将远方的物体放大成像;此距离越短,则越能够拍摄更宽广的范围。

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是指可用一支镜头覆盖多种焦距的镜头,使用非常方便。虽然现在镜头的主流是变焦镜头,但微距镜头或超远摄镜头却多为定焦镜头,定焦镜头在减少透镜片数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六:raw格式的优点

raw模式简介:

RAW的原意就是“未经加工”。可以理解为:RAW图像就是CMOS或者CCD图像感应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RAW文件是一种记录了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一些元数据(Metadata,如ISO的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的文件。RAW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格式

1、RAW 格式高宽容度的特点,这是源于它记录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因此用户可以在原始数据所记录的范围内做自由调整,实现照片的美化及校正处理。

例如,在曝光方面大多可以实现+2~-4范围的调整,而在白平衡方面可以实现无限制的调整,部分RAW 格式处理软件甚至提供了比相机更大的色温调整范围。

2、对数码照片来说,色彩深度表示储存1像素的颜色所用的位数,它也称为位/ 像素(bpp),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颜色就越多,颜色也就越细腻。

色彩深度是用“n 位颜色”(n-bit colour)来说明的,若色彩深度是n位,即有2n 种颜色选择,而储存每像素所用的位数就是n,例如JPG 格式支持8 位色彩深度,可显示28 个级别的颜色,即256 个级别(0~255),共可以表示16777216 种颜色,而目前主流的RAW 格式往往支持14 位色彩深度,即无损RAW 格式,它可以显示214 个级别,即16384 个级别(0~16384), 共可以表示4398046511104 种颜色。

3、可以进行无损编修

无损编修又称无损处理、无损编辑,简单来说就是“不对原始照片做破坏性处理”,其中的“破坏性”是指破坏照片原有的内容,例如永久改变照片的亮度、色彩等。例如,对于JPG 照片来说,使用Photoshop 中的“色相/ 饱和度”命令做调色处理,将红色调整成为了黄色,那么其中的红色像素就发生了永久性的色彩变化,这就是破坏性调整。

七::什么是恰当的曝光:

通常所说的恰当曝光是指采用合适的光量进行拍摄,获得视觉效果良好的亮度。恰当曝光的标准比较模糊,哪种亮度最好,实际上与拍摄者的拍摄意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拍摄者并未有意识地使画面较明亮(或较暗)的情况下,恰当曝光通常会自然而然地落在一定亮度范围内。亮度大幅超出该范围时被称为“曝光过度(过曝、过亮)”,相反的情况被称为“曝光不足(欠曝、过暗)”。即使处于恰当曝光范围内,有时候部分图像会因非常明亮而失去层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光溢出”,如果部分图像变为全黑则被称为“暗部缺失”。当整体曝光发生偏差时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在拍摄时应始终保持采用合适的曝光。在理解了恰当曝光的基础上,再尝试有意识地使画面更亮(高调)或更暗(低调)的表现手法

八、:构图初步了解

其实说起来摄影构图的方法,我原来在刚接触摄影的时候对它是嗤之以鼻的,为什么呢?

我觉得它会限制我的思维和画面的元素整合,并且觉得构图的学习枯燥无味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进阶的作用,虽然我总觉得摄影构图的那些套路千篇一律,但是后来发现那一套东西确实能做出来不错的片子,摄影的片子是讲究画面感的是讲究比例的,而现有的摄影构图技巧就很好的指导了这一点。

一、认识构图

构图是提升画面美感的过程,最早是从美学中的构成引申而来,而这门学问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得出的,是一门统计学的结果。在实际操作时,很多时候要依赖构图为美化画面的目的,那必然会对我们拍摄的初衷和结果有所影响,这也违背了构图的意义。所以我们要认清构图,它是一门辅助的摄影技能,它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内容,因为如果没有内容创新,图片就会缺少看点。所以构图学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平衡,而没有形式的好作品是不存在的,形式感超强的好作品有,但绝大多数优秀的摄影作品是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平衡。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磨灭自己需要表达的东西。

二、构图的定义

 ①一幅好的照片必须有个鲜明的主题——能表达普遍寓意的主题

②一幅好照片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趣味中心——被摄主体上

③一幅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摄入必要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不得不说很多大师的摄影作品确实在遵循这一规律。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最常用的构图方法:

三、三分法构图方法

在摄影构图时,将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叫做趣味中心。当我们在观察一副照片时,目光会优先被吸引到趣味中心的位置,所以在拍照时我们尽可能将主体事物安排在趣味中心的附近。当然,在使用三分法构图时也可以将景物放置在黄金分割线处,这样的话从视觉上看会比较美观一些,比如建筑物或者是地平线等等。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

例如:拍摄人像作品时,将拍摄人物主体放在九宫格的4个交叉点附近,就可以更好的发挥拍摄主体在画面上的组织作用,加强了周围景物的协调感与联系感,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四、s型构图

S字形构图,在画面中优美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首先体现在曲线的美感。S字形构图动感效果强,即动且稳。可用于通用于各种幅面的画面,这就根据题材的对象来选择。表现题材,远景俯拍效果最佳,如山川、河流、地域等自然的起伏变化,也可表现众多的人体、动物、物体的曲线排列变化以及各种自然、人工所形成的形态。S字形构图一般的情况下,都是从画面的左下角向右上角延伸。

这一手法在很多摄影家的手下得以应用,用来拍肖像,山川河流,s型绝对能体现出蜿蜒曲折的美丽。

五、O形构图

是把主体安排在圆心中所形成的视觉中心。圆形构图可分外圆与内圆构图,外圆是自然形态的实体结构,内圆是空心结构如管道、钢管等,外圆是在(一般都是比较大的、组的)实心圆物体形态上的构图,主要是利用主体安排在圆形中的变异效果来体现表现形式的。内圆构图,产生的视觉透视效果是震撼的,视点安排可在画面的正中心形成的构图结构,也可偏离在中心的方位,如左右上角,产生动感,下方产生的动感小但稳定感增强了。如果摄取内圆叠加形式的组合,可产生多圆连环的光影透视效果,是激动人心的。如再配合规律曲线,所产生的效果就更强烈,如炮管内的来复线,即优美又配合了视觉指向。

圆形的石圈,气势恢宏,图片收集自网络。

六、线性构图

线性构图在摄影中是经常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线”是客观存在的视觉现象,又是构图的基本视觉要素,它在构图中可以分割画面,制造面积,产生节奏,表达多种象征性种功能。线的性格表现为:粗线强劲,细线纤弱;曲线柔情,直线刚直;浓线重,淡线轻;实线静,虚线动。如:垂直的线条,它象征的是坚强、庄严、有力;横线象征着宁静、宽广、博大;斜线象征着动态和不安定的感觉,也可以。由于的缘故,通向远方,斜线在这里就体现处了一种纵深效果。曲线则象征着柔、浪漫、优雅,会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1)黄金分割前面已对将黄金分割进行了论述,在这里主要是线形结构的应用,增强黄金分割在线形中的感知意识。在新闻摄影中经常遇到自然或人工产生的线形影像,如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各种线形影像,大到地平线、河流、山川等,小到树木、叶片、花朵,动物、昆虫等形体结构,特别是人体结构关系。在人工环境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了,如建筑的门窗及外形边框、电线、水渠、柜橱、书桌;常接触的书本、报纸、杂志等;因此,新闻摄影应用黄金分比在线形构图中,是体现美感的有效方法。(2)对角线构图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构图表现方法,在角线构图在画面中,线所形成的对角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动式,表现出纵深的效果。其透视也会使拍摄对象变成了斜线,引导人们的视线到画面深处。在摄影画面构图中,除明显的斜线外,还有人视觉感应的斜线,表现在形态的形状、影调、光线等产生视觉抽象线。因此对线性的把握是摄影构图运用线的关键。(3)横线构图利用横线构图能在画面中产生宁静、宽广、博大等象征意义,但单一横线容易割裂画面。实际上在摄影中会经常出现横线,如地平线等。因此在摄影构图中忌讳横线从中心串过,一般的情况下,可上移或下移躲开中心位置或摄影中所说的“破一破”就是在横线某一点上安排一个形态,使横线断开一段。此单一横线的掌握难度要大一些,而多条横线线的组合,在摄影中的掌握要容易一些,而且非常有趣。如在多条横线充满画面时,可在部分线的某一段上安排主体位置,使某些横线产生断线的变异。这种方法主体突出明显,富有装饰效果。(4)竖线构图竖线构图要比横线构图富有变化,单一线时也存在和横线一样不足的地方。但多线时变化相对的要多一些。如对称排列透视,多排透视等都能产生有时想象不到的效果。竖线,它象征的是坚强、庄严、有力;其摄影面对的自然竖线要多于横线。如树木、电杆、柱子等等。竖线所产生的变异效果非常醒目。(5)曲线构图曲线构图所包含的曲线为,规则形曲线和不规则曲线。曲线则象征着柔、浪漫、优雅,会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在摄影中曲线的应用时广泛的。如人体摄影,就是呈现人体的曲线美。表现形态的纹理都能产生优美的画面。构图运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曲线的总体轴线的方向。其表现方法是多样的,可以运用对角式、S式、横式、竖式等。另外曲线和其它线综合运用更能产生突出的效果,但把握的难度要大一些。(6)不规则线的构图不规则线的构图是很麻烦的事,掌握不好的话,很容易弄乱画面。不规则线其本身存在着多样的属性。如杂乱的、抽象的、理性的、神秘的等等,单一不规则线段也存在着视觉指引性,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奇特画面效果。如果将杂乱的不规则的线充满整个画面,这时再把简捷的主体形态安排在画面适当的位置上,可出现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会呈现出抽象的、神秘的画面气氛。

摄影的构图主要源于前人对优秀摄影作品的总结,其实就只有3种主流的构图原理:

(1)利用线条构图;

(2)利用形状构图;

(3)利用画面平衡构图、影调,对比

人像摄影的调子:

人像摄影中所说的调子,是影调与色调的统称。一幅照片上的阴暗变化,是影调的变化,它是由被摄者接受光线的多少以及他本身的反光率形成的。无论在黑白摄影或彩色摄影中,都有这种影调上的变化。比如,一件红色衣服,如果受到倒光的照射,衣服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就形成不同的影调,它们虽然都是红色的,但受光面的影调亮,非受光面的影调暗。这便是彩色画面中影调的变化。色调,是指色彩的变化而言,比如,照片是红楼的色调还是蓝青的色调,这是色彩上的差别。一幅人像摄影作品,如果它是黑白的,只有影调的变化,而没有色调的变化;倘若它是彩色的,则既有影调的变化,又有色调的变化。摄影画面的影调,是被摄体,由光源照射所形成的受光面到背光面之间而产生的影调和整个画面受光产生的整体影调组成。在自然光源(太阳)下,会产生不同的受光面及影调。因此,影调具有方向性,总体可分为:正面光、侧面光、背面光。在人工光源下也可产生方向性效果,这主要是灯光运用所产生的结果。影调是体现画面形式表现的主要因素,也是组成摄影构图形式美的基础。可以从摄影与绘画区别的角度来理解影调,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绘画是用颜料和画笔通过人的主观意识和技能在画布上作画,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而摄影是用照相机对现实存在影像的直接摄取;是通过相机所携带的感光媒介来记录影像,摄影者本身是通过对影像的选取过程,来体现审美意识和情感。所以说,绘画是颜料形成的画面;摄影是光影形成的现实影像。影调在摄影画面中存在着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整体性;二是个体性。二者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整体性占主要地位。摄影是通过光的作用在画面上形成的影调,呈现出整体与个别影调所蓄含的信息与审美意识。并通过传播与展现来体现出一种特定的信息与审美特征,这种体现是双向的沟通。一是主体(作者本人)二是客体(受众),通过主体的赋予,客体而感受。因此,对于影调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使得各种有差异的影调在画面中,相互之间产生关联,从而构成一种体系,一种视觉画面关系的影调。影调是画面中审美意识、情感表达的基础,是摄影构图研究形式表现的基础。在摄影画面中,影像与影像的关系,影像与色彩的关系,均可通过影调一定的组合方式而产生一种内在联系,并通过影调去表现美,去体现一种审美特征。影调在摄影画面中体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8、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不同被摄体的表现方式也不同

简单说的话,快门速度表示光线照射图像感应器的时间长短。根据快门结构的不同,其动作及系统也有很大差异。数码单反相机所采用的快门形式为焦平面快门,通过2片具有遮光性的快门帘幕的动作来调节曝光时间。在成像方面,当快门速度提高时,可以将高速运动的被摄体定格于画面,被摄体运动之所以能够定格于画面,是因为在图像感应器曝光时,快门速度比被摄体的运动速度更快。而当快门速度降低时,将产生被摄体抖动。被摄体抖动是因快门速度相对于被摄体的运动速度过低所产生的现象。快门速度在影响被摄体动作的表现形态的同时,还通过控制图像感应器受光时间长短来控制曝光量。当图像感应器表面受光一定,即曝光相同时,如果快门的开放时间延长了,需要相应缩小光圈,相反,当采用高速快门时,应打开光圈以便获得更多光量。快门速度与光圈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快门速度对照片最终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速快门效果

图2

图2低速快门拍摄的示例

采用2秒的低速快门拍摄的示例。汽车的大灯和尾灯延长为流动的光束。

快门优先自动曝光(F8,2秒)

如何使画面更加清晰锐利

下面的几个方法能够有利于拍照时画面的清晰

1、不要让相机决定画面对焦点,要让相机设置为单点对焦,通过对焦杆移动到期望的对焦位置。

2、调节取景器屈光度,

3、精准锁定对焦的区域

4、通过连拍增加拍摄成功的机会

5、避免使用最小光圈,通常当光圈值调到F 22时容易导致衍射现象出现。损伤画质

6、在容易失焦的弱光条件下使用中央对焦模式

7、使用三脚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基础
收藏一波,满满的摄影干货!!!
业余摄影技艺
数码摄影入门九法
数码相机拍摄不同场景的各项参
【新手必看】单反基础知识、摄影禁忌、技巧综合,普及扫盲!速成综合帖!老鸟无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