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四书之《中庸》-【第三十三章原文与译文解读】

作者:潘长宏

2023年4月8日

       朋友们要问,《中庸》是本什么书?中国国学中有《四书》那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而成。


  

    《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第三十三章(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 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于之所不可及者, 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于笃恭而天下。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 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至矣! 

    【第三十章(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 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 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 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 志之中。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 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 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 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 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 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 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第三十三章(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读解】

     这种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气的境界。 空气无声无色无味,谁也看不见听下到嗅不出,可是谁也离它不开。德行能到这种境界, 当然是种仙至人了。可谁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就是孔圣人也未必就能达到吧。

  


     所以还有次一 等的境界,这就是“轻如毫毛”的境界。借用诗圣杜甫的诗,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的境界。这种境界,和风细雨,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使 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这大概就是圣人的境界吧。 

    至于那种声色俱厉的疾风暴雨式的做法,那种强制性的劳动改造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说: “末也!”已谈不上什么境界,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罢了。 

    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结尾,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理沦到实践,从”君子笃恭”到”天下平”, 既回到与《大学》相呼应的人生进修阶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各段文字,既有诗为证又引申发挥。难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发感叹:“这样反复叮咛 以教人的用意是多么深切啊,后世学者难道可以不用心去钻研体会吗?” 的确也是如此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导读(十)
中庸全文及翻译
资料--《中庸》导读(一---十)
《中庸》原文及译文【下】
四书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