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欣赏-唐-李翰---【蒙求--112】

作者:潘长宏

2023年12月29日

  


        李翰《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 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从思想内容上看,自然难免有一些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的东西,但跟其他许多蒙书比较,李氏《蒙求》还是属于取材较好、境界较广的一种。


  

       【作者简介】

        李翰[约公元七六零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赵州赞皇人,李华之子。擢进士第。天宝中,寓居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为文精密,用思苦涩。天宝末,房琯、韦涉俱荐为史官。禄山之乱,从友人张巡客宋州。巡率州人守城,攻围经年,食尽矢穷方陷。睢阳人瑁其功,以为降贱。翰乃序巡守城事迹,撰张巡姚訚等传两卷上之。肃宗方明巡之忠义。士友称之。累迁翰林学士。病免,客阳翟卒。翰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李翰的著名作品《蒙求》被收录在"唐诗"卷881-1。

       【蒙求112-原文】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239。晁错峭直,赵禹廉倨240。

      【蒙求112-译文-1】桓典避马,王尊叱驭

      《后汉书·桓荣传附》:“(字公雅,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举孝廉为郎。居无几,会国相王吉以罪被诛,故人亲戚莫敢至者。典独弃官收敛归葬,服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及黄巾贼起荥阳,典奉使督军。贼破,还,以牾宦官赏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东观汉记》:“桓典为御史,是时宦者执政,典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汉书·王尊传》:“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言事,事下丞相、御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蒙求112-译文-2】晁错峭直,赵禹廉倨

       《汉书·鼌错传》:“鼌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与雒阳宋孟及刘带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又上书言:'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故人主知所以临制臣下而治其众,则群臣畏服矣;知所以听言受事,则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从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则臣子之行备矣:此四者,臣窃为皇太子急之。人臣之议或曰皇太子亡以知事为也,臣之愚,诚以为不然。窃观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庙而劫杀于其臣者,皆不知术数者也。皇太子所读书多矣,而未深知术数者,不问书说也。夫多诵而不知其说,所谓劳苦而不为功。臣窃观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技艺过人绝远,然于术数未有所守者,以陛下为心也。窃愿陛下幸择圣人之术可用今世者,以赐皇太子,因时使太子陈明于前。唯陛下裁察。’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史记》略同)

       《汉书·酷吏传》:“(赵)禹为人廉裾(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见法辄取,亦不复案求官属阴罪。尝中废,已为廷尉。始条侯以禹贼深,及禹为少府九卿,酷急。至晚节,事益多。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名为平。王温舒等后起,治峻禹。禹以老,徙为燕相,数岁,悖乱有罪,免归。后十余年,以寿卒于家。”

       【蒙求112-释义】         

       桓典(?—201),字公雅,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东汉大臣。太傅桓焉之孙,太常桓荣之玄孙。避马即“避骢马御史”之意。回避骑骢马的御史桓典。桓典骢马常用作能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侍御史代称。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人,西汉著名大臣。叱驭即叱责驾驭。意思是王阳任益州刺史,上任到邛郲九折阪因畏途而辞官,王尊任益州刺史,到邛郲九折阪却要长驱直入。因为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各有追求。

       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官员,官至御史大夫。政治家、文学家。提出“重农抑商”、“移民实边”、“削藩”等政治主张。景帝为平息七国之乱将晁错腰斩。峭直即“峭直刻深”,意思晁错执政严峻刚直,苛责心狠。


  

    赵禹(?—约前100),斄【音台,同邰】县(今陕西武功)人。西汉官员,酷吏。与张汤论定律令是其主要成就。廉倨亦作廉裾,廉洁孤傲。

       【蒙求112-欣赏】

       东汉桓典职任御史时,京师官员非常害怕,因桓典常骑骢马出行,京师流传“行行且至,避纵马御史”的话。可见其无所回避的御史风格。西汉王尊在上任益州刺史途中,经过前任王阳退回的地方——邛郲九折阪,向随从大声呼叫:“冲过去,一往无前。王阳回去做孝子,我王尊要前去做忠臣。”可见追求不同,行事风格就不一样。桓典和王尊做事都是有特立独行风格的人。

       峭直、廉倨都是对人做事行为的评价。西汉知名智囊晁错做事严峻刚直,苛责心狠,有酷吏风格;西汉酷吏赵禹做事清廉孤傲。带有酷吏风格的官员都不畏强权,不随大流,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在执法之中。

       【东汉时期桓典为标杆的桓氏家族】

       东汉时期,自汉顺帝永和六年至献帝延康元年(公元 141 一 220 年),是一个迅速走向衰落、灭亡的时期。期间,外戚、宦官势力相继专权乱政,朝局昏暗。士人、士大夫的政治倾向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分化,他们或积极抗争,或消极躲避,积极抗争的士大夫多遭党锢之祸,直至宦官势力被彻底清除才算作罢。引发了黄巾起义,地方豪族军阀势力趁机崛起,东汉王朝陷入军阀混战局面,直至灭亡。

       桓氏家族兴盛,桓典,门徒数百人。桓鸾,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至于桓彬,文学成就斐然,以至文学家蔡邕等人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学优文丽,至通也”。 政治上向上;在操行上,相比祖辈,他们对德操名望的修行更加重视,操行高洁,皆为当时名士。在仕途为政方面,龙亢桓氏第四、五两代成员的仕途成就不如以前,从政倾向发生分化,为政风格和特点有所变化。具体地说: 桓氏四、五两代得益于家族前几代所创立的基业和名望,加之本身多承袭家学,善文修德,为当时名士,进入仕途自是方便。然而,家族一度式微,再兴已是汉献帝即位之后的事情。

       除桓典之外,第四、五代成员所任最高官职并不显赫,或为中央郎官,或为地方县令等。比如桓鸾,最初做胶东县令,后来做到了议郎。桓晔,官职郡功曹。即便是仕宦表现最佳的桓典也曾“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直至晚年才被汉献帝“拜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车驾都许,迁光禄勋。”


  

       桓氏的前三代成员为政风格和特点总体表现为文儒慎行。桓氏四、五两代成员的为政风格和特点文儒色彩依旧存有,却也不乏激进刚正之风。而如此激进刚正的为政风格是龙亢桓氏此前所没有的。综上可知,东汉后期,龙亢桓氏家族成员,在治学操行上,既传承家学,发扬欧阳《尚书》学,也研习其他学派经学,并在文学方面取得较大造诣,还特别重视操行修持,多为当时名士;在仕途功名上,家族整体有所式微,成员政治意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为政风格和特点上有了较多的激进色彩。桓氏家族的面貌新况,实为东汉后期士人、士大夫群体整体的缩影,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家族转为魏晋门阀士族的影像。

         东汉后期,面对着戚宦专权,政治混乱,世族崛起的背景,桓氏家族成员传承欧阳《尚书》家学,重视操行,出现由经入文的迹象,在仕途上,各成员的政治意向有所分化,为政风格不局限于慎行之为。家族的整体发展态势一度式微,只是仍不失为冠族而已。桓氏家族的新况是东汉皇权政治与经学式微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种新况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代世族向魏晋士族过渡的迹象。一个家族想要长久的活下来,总是要历经时间的考验。世间变幻无常,须与其沉浮与共,既顺且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帝】十四、有快餐谁来大餐啊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隋唐系列》武瞾革命八:武则天改名武瞾与建立周朝
武韦之乱(1)她知道,她从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
刘禹锡 新旧唐书本传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铨衡典  第一百二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