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世界文学之都”

2019年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宣布,批准66座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南京被列入“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南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之都:除了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厚,文学成就斐然,有“天下文枢”的美誉外,还是基于以下几个主文献:

中国第一个“文学馆”诞生于六朝时期的建康

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在其首都建康(今南京)设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四所学馆,以搜罗并培养各种人才。其中儒学馆在都城东北的紫金山麓,又叫“北学”;玄学馆在鸡笼山的东麓;文学馆和史学馆都在今鼓楼以西一带。


  

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由南朝齐梁两代学者刘勰撰,全书10卷,分上、下编,共50篇。刘勰于南朝齐代寄居钟山定林寺10余年,博览寺中丰富藏书,约于南齐和帝之世撰成此书。全书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探讨了文学中的理论问题。既强调以儒家思想为最高宗旨,又重视文学艺术的自身特征。主张文质并重,要求文章以“情”为主、内容充实;但也赞同文学形式的革新,对声律、骈俪、章句、用典、练字等新现象加以肯定。该书系统完整,涉及文学的各个方面,将文学理论批评推上一个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中国第一篇文学理论文章《文赋》:陆机(261-303),字士衡,古东吴人士,现属上海松江县,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生于东吴显贵之家,吴亡后闭门苦学,晋武帝太康末年与弟云赴洛阳,以文才受到张华推重,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尚书中兵郎等。后又为成都王颖任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成都王颖起兵讨伐长沙王,以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遭谮被害。陆机著述很多,诗、赋、文在当时均颇负盛名,可惜多半散失。


  

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 《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著作。钟嵘著。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另有假托晚唐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 《诗品》是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诗品》的写作时间,通行《历代诗话》本。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故又称钟记室。他的《诗品》是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

中国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千字文》最大优点在于融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易诵易记。梁武帝读后,龙颜大悦,兴奋不已,立即命令刻印,作为“诸王”的习诵课本,并刊诸于世,为初学者入门教本。从此,不仅中国帝王之家有了一本集识字、书法和思想内容为一体的启蒙读物,而且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也有了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蒙学教材。一千字传诵一千四百年。


  


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 ,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在这部总集里 ,萧统把我国先秦两汉以来文史哲不分的现象作了梳理和区分 ,他认为经史诸子都以立意纪事为本 ,不属词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也就是说 ,只有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 ,才合乎标准 ,《昭明文选》正是以此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第一部选集。

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茉莉花》诞生于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在聚会中,他们想到现在战战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他们聚会的花园里的三种花现场编写的:“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歌词中所提到的3种花分别代表了名、利、权。茉莉谐音“没利”,意思是说要看轻名;金银花指金银财宝,但在开花时花上却带着一个钩儿,如果你要取金银财宝就要付出代价;而玫瑰象征富贵,我“有心来采”,但却怕“刺儿把手扎”。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欢心,也受到同样痛恨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拥护,于是就在大明帝国广泛传唱开来。这首歌流传海外 。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上万部文学作品写作于南京或者与南京有关,数量高居中国榜首。《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中华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获奖作品《大地》在这里创作完成。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首先在这里刻印才得以传世。全世界有60多种外国文学作品在南京翻译成中文;由南京翻译家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儒林外史》,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在南京建立。崇尚文学、酷爱读书是南京人鲜明的精神气质。南京活跃着数以千计的文学社团和协会组织。


  

南京成功入选“文学之都”,将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把五千年中华灿烂文明融入世界文学的大家庭,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让世界更懂南京、更懂中国。将为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向世界文化名城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学第一(2)
知识点来了!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中国历史文化26个第一部,您都知道吗?
熬夜也要看完,这88个中国文学史“第一”一定要熟记收藏
中国古典文学之最
【文艺常识】中国古代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