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万多八路军为何未能全歼5百日军?关家垴血战真实地形篇
userphoto

2022.06.25 安徽

关注

1940年的关家垴血战,是彭老总耿耿于怀的生平四大败仗之一。

到底关家垴的真实地形如何?各种资料都缺少详细的描述。

[历史鉴察司]曾用三维地图和实景影像,讲述过关家垴是怎样的易守难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观看:关家垴三维地图及实景地形

本文适合喜欢看文章的朋友,但确实——用文章来谈地形,不如三维地形影像有表达力。

【现场地形实景】

关家垴一带地图

关家垴,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武乡县蟠龙镇,是一个群岭环抱的小高地,

关家垴高地北侧,也就是现在的关家垴纪念碑附近,多为悬崖峭壁,难以攀登;

关家垴北坡

东西南三面,则是层层梯田叠落。看似整体坡度不大,实际上每层梯田台地高差至少也有三四米高。

其中正南面山坡坡度较缓,并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从山脚通向垴顶,南坡小路边半山腰,有几十孔窑洞。

小路及台地高差

从山脚下小路起点,到垴顶部的直线距离约350米,相对高度也就七十多米。

关家垴高地顶部是一块平地,南北长约两百六七十米,东西宽一百多到两百米不等,顶部平地方圆约3千多平方米。

这样的原始地形,决定了最便捷的进攻方向就是南侧小路。

如要从东西侧进攻,难点则在于梯田台地的高差处。

实际的战斗中,八路军往往通过人梯,才能攀登至上一层台地处,一层层向上进攻。

关家垴与其东南的柳树垴

在关家垴东南方向五六百米处,就是那个被日军连夜偷袭夺取的柳树垴高地,地形与关家垴类似。

后来的战斗中,正是柳树垴的日军火力,控制住了关家垴南侧的上山小路,造成战局的极大被动。

【日军工事】

10月29日晚八点半,冈崎支队占据关家垴,500多日军和300多被裹挟民夫立刻连夜开始挖掘工事。逃出民夫证言,在完成工事后,民夫们多数被日军杀害。

在八路军合围之前,日军利用这几个小时宝贵时间,将于己不利的运动战,变为了阵地攻坚战。

日军的野战工事以山脚外围、山腰窑洞、山顶核心工事三线配置。

他们沿着关家垴山脚,挖了300多个散兵坑,形成外围阵地。

山脚散兵坑

在关家垴台地顶部,则构筑了八卦形双道战壕及中央核心阵地,并用交通壕连接至台地边沿。

台地外围的一圈环形战壕工事,修筑在台地边棱线之后十多米处,这样既能避开棱线处的火力打击面,又致使我军登上山顶的战士,刚一露头就会暴露在日军火力之下;

每条战壕都修得很深,侧壁还挖出了不少能藏人防炮的猫耳洞;

每一个重武器都准备了2-3个备用掩体;

南坡唯一的上山小路两侧的窑洞口,被堆起了胸墙,各窑洞间被打通,改造成暗堡群。

窑洞暗堡

八路军即使攻下一个窑洞,也会遭到其他窑洞的侧射火力,日军也能通过窑洞之间挖通的洞口反击,夺回窑洞。

洞口前面,还挖了防弹壕,令八路军的手榴弹,大多掉入壕中,并未形成过大威胁。

小路两侧的窑洞式暗堡各有四个,里面的交叉火力,后来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鲜血中的学习】

关家垴战斗结束几天后,日军增援部队刚刚撤走,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就重返关家垴,带领干部们研讨得失,逐一勘察我军进攻路线、详细研究日军防御工事。

工兵专家、参战时的新10旅28团团团长,开国少将王耀南,对日军阵地考察后评价: “工事构筑得非常规范,完全按教范实施。” “证明日军士兵训练是有素的,土工作业是熟练的。”

129师战后总结中,也评价:“敌对土工作业异常注意,无论进攻或防御,均能迅速构筑工事。一般的掩体,均有掩蔽部,并有预备阵地。对阵地的选择也较为适当,掩体均筑于棱线后面一二十米外,以减少火力的杀伤,并筑有消灭死角的工事。”

我军是世界上最擅于学习的军队,正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学习、改进,才在未来,让国内外诸多对手们叫苦不迭。

关家垴东南向鸟瞰

淮海战役中,被围在双堆集的黄维,面对地下战壕长城,无能为力,他的对手正是刘伯承、陈赓。

抗美援朝中,彭老总推广坑道作战,原因之一肯定与关家垴血战留下的深刻印象相关。

坚守上甘岭,在让联合国军无可奈何的志愿军12军、15军,前身都源于经历过关家垴血战的129师部队。

关家垴血战中,负责从西北侧进攻的769团一营,营长就是未来的上甘岭前线总指挥,志愿军12军副军长,开国少将李德生。

【浩气长存】

关家垴之战一直存在极大争议。

伤亡过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形不利、武器火力差距、一线具体指挥的团营长们多次失误,我军疲劳、技战术能力差、战术简单等。

但是真实的抗日战争,哪里像神剧中那样轻松。

“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不是煽情,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彭老总自认败仗,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严以律己。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不管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长期保持着10:1甚至更多的敌我交换比。

关家垴之战伤亡,也只是平均水准。

关家垴顶

不是所有战斗,都是精确计算后才能打的,如果这样,难道抗日战争、抗美援朝都不用打了?

面对强敌,就算实力悬殊,也敢于亮剑。

彭老总在关家垴战前的动员命令,至今仍然掷地有声:“部队要百炼成钢,就不能怕伤亡。减少伤亡,要靠战术技术,靠指挥艺术,多打硬仗,才能培养出能攻善守的过硬本领,这正是锻炼战斗作风的时候,怎么能不让他们参加战斗?”

“决心已定,要不惜任何代价,彻底消灭冈崎大队!哪个部队不上去,就取消他的番号。”

山河破碎、实力悬殊之时,有无数像关家垴血战中,那些以简陋武器向装备精良的日军发起决死冲锋的中国军人。

正是他们在尸山血海的战场上拼死力战,在危急时刻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浴血关家垴 浩气传千古。

烈士之血,革命之花——彭德怀 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关家垴地形武器来兵棋推演,证明八路军无法全歼岗崎大队
八路军欲打日军伏击,地图上找到理想战场,被陈赓一句话泼了冷水
1940年八路军与日军精锐的一次硬碰硬 (图)
一个日本军队的山崎大队,拥有多少官兵,为何非常难打?
关家垴战斗,八路军1万对日军500,为何不能全歼日军
【陆指论剑】黄崖底战斗:因敌用兵巧布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