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和他的诗:大唐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见证

唐朝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很特殊,历经唐玄宗、肃宗及代宗三朝,正是大唐帝国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折年代。他曾十年困居长安,从政之路艰难曲折,流亡生涯辛酸坎坷。作为与李白合称“李杜”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恰是这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见证,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则被称为“诗圣”。

01 困居长安10年,饱尝辛酸屈辱,见证大唐盛世衰微

任何朝代,都有由盛而衰的过程。杜甫运气不好,当他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西往长安,想谋官求职时,正是盛唐衰微之始。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他困居长安十年,见证了这段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前29年是“开元盛世”,即开元713~741年,进入天宝年间后,他的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初到长安想在仕途一展宏图的杜甫,看到的多是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如天宝六载,唐玄宗下令召集天下有才之士进京考试,宰相李林甫一手遮天,命考宫一个不取,向唐玄宗的奏报却是“天子圣明,野无遗贤”。满怀期望参加考试的杜甫自是空欢喜一场。

杜甫在长安期间,多次向玄宗献赋,希望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甚至放下文人的清高,自曝自己生活的惨状,自夸自己才华的不凡,希望能得到玄宗的同情和怜惜。据《新唐书·杜甫传》记载,天宝十三年,杜甫为玄宗的三个祭祀盛典进献了三篇赋;他数次献赋时曾自称,“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一个才华横溢的清高文人,活到需要乞怜谋生,其间的辛酸和屈辱,是可想而知的。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天宝十三载,多次献赋,四处求助仍无法谋得一官半职的杜甫,将妻儿送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委托亲戚照顾,以便渡过饥荒。次年他终于获得一个正八品下的“曹参军”小官职后,便回奉先接妻儿,写下了一篇划时代的杰作《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他十年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是安史之乱前乱世将至的写照。诗中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权贵与百姓的对立、贫富的差距、社会的不公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杜甫用他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一幅让人触目惊心的大唐盛世衰落的景象。

02 安史之乱,颠沛流离,见证大唐乱世

杜甫的确是命运多舛,好不容易谋得一个小官,却在上任的当年,即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爆发“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率二十万军叛乱,只用一个月,就从范阳打到洛阳,半年攻破潼关,占据长安,唐玄宗仓皇逃蜀。潼关一破,杜甫也携妻小随难民向北流亡。

天宝十五载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史称肃宗,改元至德。已逃至鄜州的杜甫安置好家小后,只身赴灵武投奔肃宗,因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获,沦陷长安半年多。这期间,唐军在与叛军的两次战役中惨败,死伤了四万余人。听到这消息,杜甫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所反映的就是唐军惨败的事实,以及百姓迫切希望能得太平的心情。他在《悲陈陶》中写道——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死;平乱的唐军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而一度归降的史明思又反叛称帝,战乱继续蔓延。这期间,杜甫写了《洗兵马》、《留花门》等名篇;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时,则写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篇,都是百姓遭受战乱之祸、灾难深重的见证。

广德元年春(763年),正在梓州流亡的杜甫听闻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后,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冲口吟出一首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03 艰难从政,官场蹉跎,见证大唐政治没落

杜甫的仕途可谓曲折艰难。他困居长安十年才谋得一个从八品小官,而刚上任即逢“安史之乱”就开始了流亡生涯;肃宗即位后,他赶去投奔,几经波折,“麻鞋见天子”,才求得一个从八品的谏官,却因为宰相房管被罢相之事上谏言,差点被罢免;代宗时得好友严武召请,入幕做成都尹的节度参军,后得严武举荐做了一个从六品的检校式部员外郞,但不到一年因严武去世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

杜甫在离开成都时写了一首《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这一首诗,是他在兵荒马乱旅居外地的写照,寄托了他生于忧患却不忘忧国的情怀。

杜甫从政期间,大唐政权正处于混乱状态,如他在至德二年十月底随唐肃宗回长安时,太上皇、皇帝与太子之间明争暗斗,皇后勾结李辅国擅权干政等。目睹这一切的杜甫,对皇帝和朝廷大臣都深感失望,乾元二年(759年),他在华州写了《夏日叹》和《夏夜叹》两首诗,明确地表达了这种心情。如他在《夏日叹》中写道:“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这里的“数子”是指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他是在感叹当朝没有贤臣良相。

“安史之乱”在安禄山死后仍延续了六年之久,其根由应就在于大唐政治的腐朽没落。而政治污浊,官场黑暗,也正是导致杜甫仕途多艰、官场蹉跎、难以建功的主要原因。

杜甫所见证的这段历史,成了大唐从鼎盛走向衰亡的转折点,由于安史之乱,整个国家已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中央权力衰微,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大唐衰落的国势已难逆转,最后导致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杜甫篇》161首<41-60>
杜甫的《春望》连小学生都会背诵,但是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古诗词精品赏读
香港诗词学会
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带你走完他的一生
连载: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11]《杜甫:(1)诗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