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伦教育始于商朝始祖,他是史上第一个教育部长

人伦,是人有别于禽兽的主要标志。相传远古的伏羲创八卦时,也创建了人伦秩序,规范了人伦道德。不过,具体是何种人伦,不同的史籍却有不同的记载。

譬如,《礼记》记载:“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唐司马贞的《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太暤庖牺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之礼。”即伏羲制定了嫁娶礼仪,以鹿皮为聘礼。

而清代马骕撰的《绎史》则记载:“先圣(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若按此记载,伏羲所创建的远古先民的人伦,是“四伦”,即“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

到上古之时,远古伏羲所创立的人伦进一步发展完善,基本被明确为“五伦”;而且在尧舜之时,正式以国家名义推行“五伦”教育。据《尚书·舜典》记载:“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这里的“帝”是指舜帝,“契”是指商朝始祖子契,“五品”即“五伦”,而“司徒”是古代的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意指舜帝任命契为教育部长,在百姓中推行“五伦”教育。

不过,关于“五伦”,《尚书·舜典》中的记载语焉不详,而此后的史籍记载亦有所出入。如据《左传》记载:“故使契为司徒,布五教于四方: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共,教子以孝,是之谓五教。”而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据说孟子是第一个提出将“明人伦”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人。

从先秦古籍,到清代史籍,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关于人伦及人伦教育的记载。可以说,人伦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道德基础,贯穿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连中华传统节日,也是“因天时地气而立,孕人伦精神而丰”,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等,无不体现着“贵人伦,重亲情”的人伦精神。由于人伦道德在中华文明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1924年著名文化学家柳诒徵曾在《中国文化西被之商榷》一书中这样说:“西方立国在宗教,东方立国在人伦。”

因而自古以来,各朝均重人伦教育。说直白一点,所谓人伦教育,无非是教人怎么做人,也就是怎么做一个符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友信”之类标准的人。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实也是这种教育理念,如“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历史有时真如一个轮回,舜帝在上古之时指出当时的社会现状是“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因而专门任命契做司徒即教育部长,全面推行“五伦”教育。而现在的人明显更注重对“学问和本领”的掌握,对“明人伦”,并不太重视。现今的诸多道德乱象,不知是否也与此有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五伦是什么意思
古人用五种禽鸟代表“五伦”关系
契创“五伦”吗
四书賸言补卷二
古代贤臣稷、契的故事
人伦之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