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邯郸气势磅礴的东部新区开始扬帆起航

联纺路东延、丛台路东延、站前大街和石武高铁站前广场等“三路一场”工程开工,东部新区开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穿城而过的支漳河整治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加紧施工中。

高楼林立、一水穿城、景色怡人、功能齐全,如此气势磅礴的东部新区将承载邯郸人多年的梦想,以全新的姿态,向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展翅翱翔。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何志刚介绍,东部新区规划总用地约2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万人。它是承接我市未来新兴产业、城市功能的主要空间,是汇集城市未来行政、金融、商业、文化、居住、游憩、体育等功能,彰显邯郸现代特大城市活力与城市风貌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根据《邯郸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主城区未来主要向东发展,结合高铁客运车站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新兴城市服务职能,最终形成东部新区、西部老城,东西互动的“双核”结构。

东部新区将成为我市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得以实现的代表,代表着邯郸的未来,代表着人民的企盼,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坚定信念和强力举措。

功能体系完善

东部新区将是一座功能强大的区域,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

据介绍,这里有商业金融文化综合区,包括站前广场、站前商业、公交转换中心、商业金融区、步行轴线广场、商住综合区、文化中心等地方。这里还有滨水休闲商业综合区,包含商业金融区、标志性酒店、商住综合区、滨水休闲商业广场等。市民广场和东湖公园也是极具魅力、夺人眼球的看点。

商业金融文化综合区占地约204公顷,用地综合开发后,更利于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和提升城市活力,高密度建筑群形成经济上与形象上的聚集效益。中央景观轴线的生态格局,将建设绿廊、广场等公共空间,各地块通过广场和建筑的布局,形成多条南北向亲水通廊和东西向轴线广场,构成公共空间网络。

滨水休闲商业综合区占地约105公顷,除有商业金融区、商住综合、标志性酒店等商业基础设施外,更加注重滨水广场、广场通廊、绿地以及滨水休闲等生态景观建设,沿水岸形成几何形亲水活动空间。在规划中,我市非常重视整体形象的配合、建立大水柱地标、强调水文化的体现、强调视觉亲水通廊、完善岸线的易达性、鼓励业种的多样化。在此框架下,建设特色建筑物+活动节点+景观节点共同组合形成的整体形象,营造了标志性的滨水城市环境。

核心状梯度商业服务中心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东部新区商业金融中心,主要是指新区核心区商业中心。第二层是片区商业服务中心,新区南北片区分布设置片区商业服务中心,总面积约80公顷。最后一层是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在生态居住区内不设置传统沿街商业,按500米服务半径建设社区核心商业服务中心,包括商业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教育、金融、医疗等服务设施,改善传统居住区交通混杂的状况,确保居住区环境品质,同时形成商业聚集效益。

文化绿化相结合

东湖公园位于支漳河南岸,是新城的生态绿核,占地约121公顷。我市将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湿地公园开展休闲、游览、科普及文化活动,设置东湖文化广场、滨水步道、水上广场、科普园等公共休闲空间,积极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功能,保持湿地公园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连贯性,让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城市景观特征协调统一。走在湿地公园里,各品种树木映入眼帘,清风徐来、随风摇曳,一派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却置身于城市之中的烦躁与忙碌,用每一寸皮肤去感受这自然野趣。

文化公园位于北部的新城大街东侧,占地约27公顷,作为东部新区重要的景观地标之一,是反映作为“中国成语之都”的邯郸灿烂文化的空间载体。文化公园设计为山体公园,通过休闲健身走廊与行政景观通廊和城市中心区各功能组团形成轴线,成为城市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在文化公园里,你可以看到山顶标志景观塔、文化景观雕塑、文化小品以及文化活动等,还能在这里买买东西、吃吃饭什么的,非常惬意。

体育中心位于北部文化公园和新城大街西侧,占地面积约102公顷。利用文化公园的山体背景景观和其中的水系,营造园林式的休闲运动环境。以自然景观为主,设计草坪、广场、水景。体育馆主馆、副馆、室外运动场等,都可以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健身运动场所。

休闲健身走廊利用新城大街西侧南北贯通本区域的带状绿地设计,宽180米,南北长约2公里,联系滨水休闲商业广场、商业金融文化中心、行政中心以及北部的文化公园,是市民休闲、游憩、健身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与步行通道,也是本区域重要的景观主轴。整齐规则的城市形态绿界与其内部自然形态生态绿界形成对比,以中央景观轴中的南北向纵贯水面作为景观参照,草坪、树群和横贯广场的公共活动空间结合得相得益彰,在中央景观轴中设置休闲体育活动设施,使潜在空间成为更有效益的公共空间。

规划精益求精

走在新区的道路上,你将感受到商业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极大地得到提高,这是为了适应商业中心大容量交通的需求。在新区纬七路的滨水广场段还设计了下穿隧道。在支漳河南岸片区中心设计了环形道路,既可满足该区域的交通需求,同时利于塑造支漳河南岸片区中心的标志形象。在该区域东西两侧各规划建设一个公交转换中心,配合高铁站场,实现东部新区便捷的交通换乘。干道路口的设计非常有创意,就是进行渠化设计,沿干道公交站点设计港湾式公交站,这样做可以提高交通通勤率和安全管制效率。

在土地利用上,我市非常注重加强商业金融用地的集约布局,强化商业中心在经济和形象上的聚集效益,并在该区内部设计了多条广场绿化轴线,给市民提供充裕的公共活动空间。土地复合利用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在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商住综合用地作为转换带。纵向中轴新城大道两侧的绿地布局,使其形成了一条贯穿用地南北的景观主轴。在中心地带开掘几何形的港湾式水面,使其成为本区域的景观中心,滨水地带规划广场与休闲商业用地。生态居住区内按服务半径原则规划核心状商业服务中心,净化居住区环境条件。

新区规划了完备的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公共安全服务设施。商业金融、文化中心沿东西向景观轴线集中布局。湖面采用港湾式的设计,滨水处布置了休闲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在新区北部,建设体育中心和文化公园。南北两片生态居住区各建设一个片区商业服务中心。生态居住区内按500米服务半径原则建设核心状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包含商业购物、文化娱乐、餐饮、医疗等完备的现代生活服务设施,同时根据人口容量将建设医院和中小学校等设施。供水、供气、消防等公共设施也将实现全覆盖。

公共空间系统由各类绿地、水面以及广场组成,体现了开放性、易达性、大众性、功能性的要求,强调特色环境的形成。新区中部通过岸线改造形成的港湾式湖面及滨水广场、沿南北轴线新城大街西侧建设生态休闲健身走廊、联系高铁站前广场的广场景观轴线、商业金融综合区内的广场通廊、滨水的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文化公园山体至文化公园的景观绿廊以及生态居住区内的若干块状公共绿地。

新区的地下空间会得到综合利用与开发,主要建设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片区中心地下空间与一般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功能。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包括了地下商场、地下通道、餐饮设施、停车场、人防设施等功能。片区中心地下空间包括了地下通道、地下仓储、停车场、人防设施等功能。一般地区地下空间主要为地下停车场,以及部分人防设施。

考虑到商业金融中心在经济和形象上的聚集效益,此区域的开发强度将为容积率3-4,核心地区容积率可大于4,区内的文化中心则规划为低层标志性建筑;以此形成错落有致、富有情趣的空间环境,并形成东部新城的标志性区域。港湾水面滨水区域结合广场规划低层休闲商业建筑,塑造滨水休闲娱乐活动环境。南北两个区域商业服务中心也出于经济与形象聚集效益的考虑,使其建设强度高于周边的居住区。滨水与环境优良地段的居住用地规划为低层低密度的高档居住区。其他居住用地按照适当提高容积率以腾出更多绿化空间的策略,结合人口容量,为2-3的容积率。

新区规划的景观系统由景观中心、主要景观节点、景观水系、主次景观轴线组成。本区域的景观中心是依托支漳河开掘的港湾式湖面、湖心设水柱地标,是城市中心的一处独特的标志性景观环境。

支漳河是本区域最重要的景观水系,方案在水系的南北两侧规划不同风格的岸线环境,北侧为几何规则的城市广场岸线,南侧为生态自然环境岸线。不同的岸线形成鲜明的对比。新区将通过双“十”字形景观主轴与次轴将景观中心和各个主要景观节点联系起来。景观主轴为南北向的新城大街,即以生态休闲健身走廊为主的,联系北部体育中心、文化公园与文化中心、东湖公园和南部片区商业区中心的城市南北主轴;东西向的联系高铁站前广场、商业金融中心区、文化中心的城市步行景观广场主轴。景观次轴为联系文化公园与东湖公园的南北向行政景观轴线;联系高铁站公交转换中心、商住综合区和市民广场的丛台路景观轴线。

城市与自然融合

建设新区,一个最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支漳河不能再作为城市防泄洪水的主要河道了。通过支漳河治理,其水位借由筑坝控制,而防洪河道改由城市南部外侧通过,这样才可确保新区的安全。

适当、合理的改造和拓展支漳河的水面,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滨水特色的滨水CBD,配合商业、休闲功能区的设置,滨河水湾地区成为核心区活跃的节点、景观的焦点。休闲的聚集区可以突出城市形象和优雅性,可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配合规划区内方格道路网格局,在重要功能区设计了纵横的绿地与广场,形成了核心区内安全的公共空间网络和城市景观网。

通过整齐的广场和绿廊通道把客运站、CBD、文化中心、休闲水湾区、体育中心、文化公园等功能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空间格局的设计,又可以加强支漳河南北岸景观上的联系。

利用和发挥支漳河的景观和区位优势,核心区绿肺——东湖公园,将形成核心区内重要的生态核。

东部新区将使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城市环境相结合,塑造整体标志性新型城市环境形象。

利用城市广场、景观道路和水上景观标志,形成视线通廊,再加上城市滨水广场,增强城市滨水景观效果,通过这些通廊将核心区的主要功能区与活动节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综合开发概念,将通过商住综合开发、滨水广场与商业活动的结合,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绿化网络串联与渗透,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绿化、广场与人行步道的合理结合,将形成完善的步行网络系统与覆盖全区域的绿网。

建设梯度核心商业服务中心,保障了居住区的环境品质。合理布局,形成经济聚集效益与城市形象效益。避免传统沿街商业所造成的人流、物流混杂,与生态化环境建设的矛盾,确保居住区环境品质与交通效益。

通过河流水道改造与环境提升,塑造现代滨水城市空间形象。城市化岸线设计与自然岸线结合。城市商业中心区岸线采用城市化设计,塑造现代城市的空间形象。公园岸线采用自然式设计,体现原生态风貌与城市化环境的结合。在新区功能规划、交通规划与绿化网络等方面,更加倡导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理念的结合。

东部新区的城市中心区位于支漳河两岸,西至站前大街,东至规划新城经七街,占地面积约610公顷。中心区设计概念也非常诱人。

中心区确保了绿化生态网络格局,强调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除了干道及部分整齐的路缘树外,绿化景观强调自然生态性与多元性。规划设计富有特色的滨水绿化休闲带与亲水通廊,使绿地布局渗入滨河商业休闲区。以生态和人文共存共荣的原则,确保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的效益不再是单一生态功能,同时也是日常的人流通道、休闲活动的重要景观场所。

中心区树立了鲜明的现代城市形象,创建园林中的城市,而不是创建城市中的园林。这也是现代城市的新形象,通过滨水绿化休闲带、东湖公园的建设,将城市环绕在绿色之中。沿河岸建设休闲环境和设施,形成特色水上活动中心,同时打造沿河的多功能绿化休闲带,形成既是赏水,又是休闲、游乐、健身、通行和社交的生态空间。再以港湾式湖面与湖心水柱为城市景观地标,布置在滨河商业休闲空间环湾水面上,与东湖公园水上广场的瞭望塔互成对景,充分体现了亲水的休闲环境。

出于打破机械的城市功能分区,引导城市适度综合开发的考虑,在确定地块主要功能和适合建设的项目基础上,确定了以商住综合、CBD、文化中心为主的综合开发的功能类型。同时以轴线广场为主要公共空间,强调开敞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及视觉通廊、亲水通廊的形成。

城市形象的整体塑造,还考虑到了地面铺装、标识系统、城市家具等与整体城市景观环境的统一和协调,充分体现出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理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港市城北中心区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体十大震撼性推广与策划亮点
人民广场
虹桥协信中心 | 飞扬
全球24座顶级商业综合体设计
苏州时代广场艺术灯光景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