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首位博士是个贵州人,他拿下五个“世界第一”

读过他的《数分新讲》,

却第一次知道他的故事。

他是中国数学竞赛史上最玩命的“赌徒”,

为了国家荣誉,

不惜用生命换来了五次世界第一。

他是北大历史上首位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

深受癌症折磨的同时,

还带领中国学子连续五次站上世界顶端,

他就是张筑生

梦想被疾病阻断

1940年,张筑生出生于贵阳。2岁时,他患上了脑膜炎,尽管最后挺过来了,但小脑还是受到了无法修复的创伤。在读小学的时候,张筑生是一个喜欢动手搞各种小发明的孩子,五年级的他凭借一个小发明(一个能自行爬墙以及降落的小木头人)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一等奖。

自此,所有人都称赞他是一个爱动手的小发明家,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张筑生也梦想着长大以后要成为像爱迪生这样的大发明家。

不过,这个梦想很快就被突如其来的疾病给阻断了。1953年,13岁的张筑生不小心摔成了左手骨折,后来还引起了败血症,经过几次抢救,张筑生的性命终于保住。但是,他的左臂就此残废了,肌肉和神经都严重萎缩,只剩皮包骨,左手的手指再也无法动弹。

他的梦想也因此破灭,曾经幻想的一切都已经没有了意义。曾经喜欢动手发明,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他慢慢变得不想说话,只知道埋头学习,就这样慢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川大的那些年

1959年,张筑生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在川大读书的那几年,张筑生是学校公认的学习标兵,到处都流传着他的故事。比如说他坚持每天早起学习外语,专心到撞上电线杆;又如说他没有周末,专注学习每一天;他来川大这么多年,竟然没看过成川戏,也从没去过四川的著名景点。

大二的时候,张筑生就跑去把大五的拓扑学给考了,并且还拿到了最高分。平时我们总是看到学霸在宿舍给同学们讲课的热搜,而张筑生毫无疑问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也许是在给同学们讲课的时候,张筑生发现当数学老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1964年毕业之后,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并且一留就是14年。

论文答辩现场

北大第一位博士,证书编号001

离开川大的张筑生,已经38岁,他报考了北大数学系研究生,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大,师从廖山涛教授。

据说,那一年的考研,数学中有一道题由于出题人疏忽,导致了无解,而全国这么多考生中,唯有张筑生一个人指出了这道题有问题且无解。

最后,出题老师承认了疏忽,决定凡是做错这道题的,都不扣分,唯独张筑生获得了10分的加分。

当时,北大的教授们对张筑生都十分赞赏,说以张筑生的水平,他压根不需要来读研究生,直接就可以给研究生开课的了。

1982年,张筑生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里,就把美国数学家斯梅尔(Steven Smale)提出的“四大猜想”中的一个给干掉了。

答辩委员会也一致同意授予张筑生博士学位,张筑生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

不过,由于当时的校长张龙翔比较谨慎,在第一年的时候并没有通过,以至于被其他院校抢了先。

而在第二年的时候,张龙翔校长专门为张筑生搞了一次隆重的博士论文答辩,在100多位教授、专家的见证下,张筑生完美完成答辩,成为了北大首位博士,编号001。

后来,在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张筑生编号001的博士证书被当做珍贵文物展出。

而后,在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推荐下,张筑生去到普林斯顿大学留学,并于1986年学成回国。

一生只写三本书

回国后的张筑生担任了一项任务:讲基础课“数学分析”与“微分动力系统”,并致力于编写一套教材,以填补学术空白。

张筑生花了5年时间,写成了共3册的《数学分析新讲》(至今都还是众多高校学生、老师、科技工作者常备的数学参考书)。

2000年,这套书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著作二等奖,而当年的一等奖是空缺的。

张筑生的导师廖山涛教授是一个鲜少表扬别人的人,但却对这套教材赞誉有加,他说:“有了这本书,一大批年青人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学科前沿”。

然而,就在完成这项任务不久后,张筑生就查出患了鼻咽癌,开始了长达12年放疗过程。

在所有人都在为他的生命担忧时,张筑生看着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也露出了一丝焦虑,他怕的不是癌,不是死,而是担心这样会影响数学研究,他担心这样他给学生们讲课的质量会下降。

5个世界奥赛第一

1995年,是张筑生被查出患鼻咽癌的第四年,他被任命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主要负责带领中学生去参赛。张筑生翻阅了无数的资料,想方设法给这些中学生出一些同时具备新意、难度、有代表性的题目,给他们练习,给他们讲解。

5年里,张筑生带领着中国的一帮数学尖子5次出征,从加拿大到阿根廷,连续5届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其中有3次是团队所有成员都获得了金牌。这样傲人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

人生最后一次监考

2001年9月,张筑生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走路了,但他仍然不顾院领导的劝阻,想方设法去到学校上课,因为这是他一生最爱的事情,数学就是他的信仰。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2年1月11日,这一天,是张筑生最后一次踏入教室。

确切地说,是被抬进教室的,因为那时,张筑生已经完全失去方向感,但是,这一天,是他的微分拓扑学考试,他坚持要亲自监考。

在点完名,宣读完考纪之后,整整3个小时的监考时间,张筑生坐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宛若一尊雕像。

在结束这场考试之后,学生们的成绩跟评语很快就出来了,张筑生也倒下了,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医院里,张筑生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虽然手臂残疾,没能实现儿时的梦想;虽然没能留下更多的知识财富,只写了3本书(《微分动力系统原理》《数学分析新讲》《微分拓扑讲义》);虽然在为海淀区教师上进修课的8年间,前6年分文未取,后2年也才拿到每月10元的补贴; 虽然直到最后也没能够评上博导……

但是,他说他只是想踏踏实实做点事,他也努力做到了,于心无愧。

他最欣慰的就是学生们待他很好,“无论是北大旧有的学生,还是奥赛团的学生,常来看我,有的远在德国、澳大利亚,常打电话问候我。这世界上有人记得你,惦念你,这也就足矣。”

这个世界上,

总有一些伟大的灵魂,

超乎常人的想象。

张筑生的故事,

和他的品格,

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国家荣誉,他不惜用生命换来了五次世界第一
北大天才至死评不上职称,癌症晚期,却为中国拿下五个世界第一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北大数学天才教师张筑生拿下五个世界第一,至死评不上职称!悲哀
北大天才到死评不上职称,患癌晚期,却为中国拿下五个世界第一
[转载]北大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