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西游记》,引导学生学做孙悟空一样的优秀生!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秀生。孙悟空的优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拜见:礼节周到

美猴王在去找菩提祖师学道之前,完全是个天生地长的“野”孩子:他无父无母,家教基础完全为零;他没有亲戚长辈,所以无人对他进行训导教化;

他的同宗同族都是些久居深山的猴子,自然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道德礼数的熏陶可言——在花果山生活的那些年月里,美猴王完全就是个未经开蒙的混沌顽童,什么人情世故社交礼仪他一概不通。



可就是这样一只野猴子,在寻访到菩提祖师之后,似乎只是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个知书识礼的优秀生。

我们来看美猴王的一系列动作和言辞。

当仙童出洞高叫“甚么人在此搔扰”时,美猴王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

仙童让猴王随他进洞,猴王即“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见到菩提祖师便“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称“师傅”,自谓弟子,“志心朝礼”。

祖师喝令将他赶出去,猴王“慌忙磕头不住”,祖师问他“如何就得到此”,他又“叩头”回禀。

后来祖师答应收他为徒,并且为他取名孙悟空,美猴王便“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

见了师傅“倒身下拜”,师傅相询“叩头回禀”,得蒙赐名“作礼启谢”,悟空对菩提祖师实在是礼敬到了极点。

我们知道,孙悟空并不是个谦逊有礼的人,他称太白金星为“老儿”,称赤脚大仙为“老道”,称自己为“俺老孙”;

见了玉帝不参拜,见了菩萨敢责难,见了如来也要撒泼耍赖——对人不敬的言行比比皆是。

可是在菩提祖师这里,孙悟空的礼节竟然如此完备周到,实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学艺:唯师独尊

悟空的“唯师独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于老师安排的授课内容一律认真学习。

悟空进入师门之后,师傅并没有立即传他道法,而是让他与众师兄一道,每日“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闲时,则“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如此,在洞中不知不觉“倏六七年”。

菩提祖师既然已经将悟空收入门中,在此后的六、七年间里却没有教悟空任何道法,只是让悟空从事一些日常生活劳作,学习一些与悟空要学的法术没有丝毫关联的礼仪和经文。

这样的安排,要是搁到现在,早有学生回去跟家长告状,说“老师上课不好好教书”了;

家长若是听到这样的汇报,也必定要跑到学校闹事,指责老师不负责任误人子弟,要求校方必须撤换菩提老师了。

但是悟空没有。按照书中所讲,悟空每日按照菩提祖师安排的功课行事,没有一丝怨言。


其二,能从老师的日常授课中品悟学习的乐趣。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开讲大道,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祖师看见了,问他怎么癫狂跃舞,不好好听讲,悟空回答“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顾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赎罪”。

悟空是只猴子,猴性顽劣急躁,可是他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安心听讲,而且还能够认真领悟老师所讲的妙处所在,一旦有所感悟,便喜不自胜。由此可见,悟空的好学和善思是菩提祖师其他弟子所不能及的。

悟空好学到了什么程度呢?

祖师问他“到洞中多少时日了”,他回答说“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自己在山后“吃了七次饱桃矣”。

悟空的话实在。

他知道自己吃了七次饱桃,却不知道洞中岁月已过七年,这说明他把心思全都放到了学习上。

若是一个厌学的孩子,他(她)必定会扳着手指计算时日,怎么会对“年”这样一个偌大的时间单位毫无感知呢?

其三,对于老师偶尔实施的惩戒手段,悟空不仅毫无怨言,还能从中领悟老师的苦心。

祖师问悟空想学什么,一连问了几次,悟空皆以“不能长生”为由拒绝学习,祖师恼怒,手持戒尺“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然后撇下大众而去。

面对老师如此惩戒,很多学生是不能接受的,他们要么回家告状,搬来家长替自己声讨老师的不是;

要么就亲自动手,与老师对阵——前段日子不是就有老师被学生打成植物人,一直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吗?

可是悟空没有。

他既没有像其他师兄一样被吓得惊惧不已,也没有像现在有些学生一样与老师对抗,悟空选择的,是一条更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路——他认真思索了师傅此举的真实意图,认定师傅不是为了惩罚自己,而是大有深意,要借此教自己“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现实生活中,有哪位老师偶尔小惩学生不是为了学生好的呢?可是学生不能认真领悟老师的苦心,家长更是护犊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

于是乎,老师动动手指头,学生和家长便大闹校园大打出手的事件屡有发生。

想想真是令人心寒,家长不会管,老师不敢管,所以我们身边的熊孩子就显得格外惹人讨厌。

被逐:不忘师恩

悟空学会筋斗云和七十二变之后,在众师兄面前卖弄,被菩提祖师发现,将他逐出师门。悟空领罪,上告师尊说:“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祖师道:“那里有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

自己只是在众师兄面前卖弄了一下本领,就被师父逐出师门,这个处罚不可谓不重,可是悟空非但没有生气使性,反而求告师父说自己念恩未报不敢去。

一个重情重义的猴王形象,至此顿时跃然纸上。

孙悟空对师父重情重义,不仅仅表现在他对待菩提祖师的态度上,他对待唐僧也是一样。

在《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一节中,唐三藏因悟空“连番害命”,两次要逐悟空回去,悟空不肯。

第一次悟空回说未曾报恩不忍离去,第二次虽然不得已“忍气别了师父”,却是一路“凄凄惨惨”,路过东洋听到大海潮发的声响,便“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我们知道,唐僧这个师父是观音菩萨指给悟空的,如果说有什么恩惠,那就是救了悟空出山,可是这个“救”既非唐僧的主观意愿,也不是唐僧自己的手段,一切都是菩萨事先安排好了的,无非就是为了让唐僧在悟空面前有个合理的名分而已,唐僧并没有教过悟空任何本领和道法。

可是即便如此,悟空也一样忠心耿耿,一路护卫着唐僧西行取经。所以说,悟空纵横人神鬼三界不是毫无理由的:菩提祖师收了那么多弟子,成就最大的也就数孙悟空了。

我想,要是把孙悟空放到现代社会里,他一定是个优等生,为人师者,若能得徒如此,夫复何求。

所以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讲讲悟空这些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学做一个孙悟空一样的优秀生。

同系列文章:

如何更快成为好教师,《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给你答案!

怎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中的教育思想
11.27成语接龙(三十二):孙悟空的故事 课堂回顾
美猴王的三滴泪:原来你是这样的“孙悟空”!
美猴王是男是女?你看须菩提祖师怎么给他取名赐姓的呢?
教育是否要严格?教师能否使用戒尺?《西游记》告诉你
真假美猴王故事隐藏着什么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