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氪领读 | luckin coffee 侵占你朋友圈的秘密,裂变拉新

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日益冗余,新闻速朽;整体流量增长速度放缓,而竞争者数量高速增加;流量呈现变少、变贵、欺诈频繁的现状。品效合一的营销策略成为共识,而实现路径成为痛点。

多次开创各营销渠道效果之最的营销人、各种刷屏级营销事件操盘手、神州专车CMO杨飞,这一次倾囊相授,诚恳讲述如何实现流量获取、营销转化以及流量的运营和再挖掘。

作者简介

杨飞,2017年广告门年度CMO,“流量池营销”理论提出者,传播学硕士;曾创办移动营销机构氢互动,获得国内外各类营销奖项近200次;2015年出任神州优车集团CMO,操盘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等多次营销战役。现任luckin coffee营销操盘者。

书籍摘录

裂变营销,最低成本的获客之道

先讲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我所操盘的luckin coffee 营销第一 仗最近启动了。虽然这是一杯典型的网络新零售咖啡(App 下单, 可自提可外卖,高品质咖啡),但由于获客第一步是App 下载,推 广难度还是不小的。你想想:谁会为了喝一杯咖啡,愿意下一个10 多兆的 App ? 之前内部讨论时,luckin coffee 的 CEO 问我:“你认为最重要 的 App 获客方式会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裂变拉新。”
是的,相比于传统广告的品牌曝光、饱和式投放、内容营销、

公关事件等手段,我心里清楚,咖啡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交饮品,将大部分广告费用拿来作为用户补贴,激发老用户分享好友拉新,将是最核心的获客手段。 事实也证明如此。2018 年 1 月 5 日,我们正式上线拉新赠杯活 动,当天新增用户注册量环比翻番,订单环比增长了40%,而且相 比于之前精准的微信LBS 商圈定投,该形式获客成本大幅度降低。

神奇的裂变!

不夸张地说,今天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太多预算做广告并投放到 媒体,我不会特别在意,但如果它的App 或者微信中没有裂变营销,那是不可接受的。

社交流量:移动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免费流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贵的是什么?是流量吗?是,也不是。流量只是结果,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贵的是用户关系和关系链。

人是社会中的个体,离不开各种人际交往,而移动互联网让这种人际关系变得更紧密、更具交互性。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信息的流动构成了源源不断的流量,这些流量对企业而言就是巨大的、可发掘的金矿。

我们知道,腾讯之所以能够稳坐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位置,靠 的不是工具应用的垄断,而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产品,打通和绑定用户关系链。这种绑定带来的最大的商业价值,就是不需要通过传统的广告和营销模式去告知用户,只需要通过充分的“社交挑逗”(我喜欢用这个词)就能让用户追随朋友的喜好,比如“你的朋友正在干吗,你要不要跟他一起来?”从而去接受一个新鲜产品(想想很多人是怎么开始玩《王者荣耀》的)。

关系链成本是锁定用户行为和忠诚度的一个指标,如果没有社交关系的绑定,很多功能强大的产品就很容易被用户放弃,而注入了社交因素的产品,使用频次会明显增多,口碑推荐会提高用户信任,消费购买完毕朋友间还可以相互比较。而当用户要放弃产品时,也要慎重考虑脱离圈子的影响。你可以很轻易地离开一个书店或者商场,却很难轻易地离开一个朋友和一个朋友圈。

社交关系链是任何企业、任何产品在移动互联网上最强大的护城河。低成本社交流量的获取关键就在于社交关系链的打通。企业要想办法持续输出内容来刺激用户,使其从用户转为“粉丝”,再主动将企业的品牌或产品信息传播出去,成为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网状用户结构中的重要连接点。

以上就是裂变的理论基础。

今天的企业,一定要善于借助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的力量,在内容和福利的驱动下,触发用户身边的连接点,进而将用户的整个关系网络打通。当企业自有用户流量达到一定量级时,裂变的效果也就喷薄而出。

AARRR:从拉新到裂变

AARRR 是近几年兴起的增长黑客中提到的App 运营增长 模型。AARRR 分别是指: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 (activation)、提高留存率(retention)、收入获取变现(revenue)、 自传播(refer)。

AARRR 模型不仅适用于App,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也可以按 照这 5 步来检验营销效果。

第一步,获取用户:获取用户是运营一款应用的第一步,所有企业建立品牌、推广、营销的目的都是获客拉新。

第二步,提高活跃度:很多用户第一次使用产品的场景其实很被动。有些品牌,用户可能只用一次就离开了,那么这个用户就没有成为产品真正的用户。究其原因,有可能是注册流程太烦琐,或者产品功能同质化,或者产品没有达到用户的期望值而且不能满足其需求,抑或第一次使用完全是利益驱动。

种种原因都能影响到用户后续的体验和消费。但显而易见的是,一个用户在App 中的活跃频次,决定了该用户是否是此产品的真正用户。所以企业要通过运营或者有趣的营销手段,快速提高用户的消费频次,将初次用户转化成忠实用户。

第三步,提高留存率:“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是企业产品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在 当下,一个产品获客100 人能够留存10% 就已经很厉害了,如果能留存二三十人,那就是爆品。用户来了之后,用完你的产品就走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证明你的产品用户体验不太好。更糟糕的情况是,你的产品教育了市场,说明用户知道了市场还有你这样的产品,一旦他们发现更好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就会投奔到竞争对手那儿,等于你帮竞争对手打了广告。

第四步,收入获取变现:变现是产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部分。有些互联网产品前期采用补贴策略,获取收入很少甚至无收入(比如共享单车)。产品本身就能获取一些收入,让企业盈利为正,这是企业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而收入直接或间接来自用户,所以前三个步骤是应用获取收入的基础,只有付费用户多了,或者补贴减少,收入才可能实现规模化正向盈利。

第五步,自传播:自传播这一环节在社交网络兴起的当下至关重要。如果用户觉得好玩儿、有趣,或者有利益驱动,就会自发性地将产品分享到社交媒体中。然后,通过老用户找新用户,产品获得更大的扩散。自传播也就是产品的流量裂变。

自传播的核心是,产品本身是否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且产生
了价值。从自传播到获取新用户,产品形成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轨道,用户群体可能会产生爆发式的增长。 可以看出,在AARRR 模型中,获取用户就是流量入口,提高活跃度就是惊喜时刻,提高留存率就是产品价值,收入获取变现是单位价值,而自传播就是放大传播效应。

从以上营销的角度来解读AARRR 模型,我认为有三点尤其重要。

第一,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只有有了第一批用户,才可能完成后续其他行为。尤其是本章推荐的裂变营销,其实质是用老用户带新用户,所以第一批用户非常关键,是营销的基础。

第二,提高留存率。想要提高留存率,在网络营销中可以不断试验,这是增长黑客和传统市场营销的本质区别。增长黑客提出的 A/B 测试、MVT (最小化测试)都是为了提高留存转化率。当然,社交关系链也是提高留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Facebook 早期发现用户流失非常严重,为了避免用户 流失进一步扩大,Facebook 在注销流程后面新增了一个页面。当用 户要离开的时候,系统会读出好友列表中互动最亲密的5 个人,询问:“你真的确定要离开吗?”很多本来要注销的用户担心再也见不到这些朋友,看不到他们的状态,心一软就留下了。这个页面上线后,在没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一年之内为Facebook 减少了2% 的 损失,留下了 300 万用户。

第三,裂变,也就是老用户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应用产品病毒式推荐给新用户。

增长黑客会取代市场总监吗?

由于裂变型增长更多地采用技术和数据来驱动,也让增长黑客的概念在近两年很流行。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知识补充。 增长黑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硅谷。2010 年,肖恩·埃利斯在自己的博客上首次提出了“增长黑客”的概念,他也被称为“增长黑客之父”。

肖恩对增长黑客有一个有趣的定义:增长黑客的唯一使命就是增长,因为公司的估值是与增长息息相关的,增长是所有公司的核心指针。在“技术控”眼里,品牌、创意、媒介、公关等这些传统市场手段是效率并不高的增长方式,甚至需要被增长黑客所取代。

近几年,增长黑客这个概念从美国延伸到中国,并且在国内十分火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现今国内的公司获取流量的压力太大,同时市场遇冷,导致竞争增强,传统营销方式收效甚微。每个企业都希望在各个环节提升效率,而不论是工程效率、金钱效率还是用户获取效率,增长黑客都能带来低成本、快速的提高。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仅关注获客,也开始关注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始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不断地对产品进行迭代,这些都是导致增长可能成为新一代营销命题的重要原因。 2017 年 3 月,可口可乐宣布取消设立24 年之久的CMO 一职,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角色——首席增长官(Chief Growth Officer)。

可口可乐的整体战略也向“以增长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持续转型。增设首席增长官并非可口可乐一家公司的特例。高露洁、亿滋等快消品巨头都聘请了首席增长官,以实现品牌的快速增长,提升
增长在品牌战略中的地位。

这一现象的背后,带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AdTech 和 MarTech的对决。

AdTech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广告和品牌内容送达消费者的技术 和手段。在AdTech 中,付费媒介、网页广告、SEM 付费搜索、原生广告、程序化购买、DSP 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方式。

MarTech 主要是指利用即时服务、优化消费者体验流程、优化顾客转化技术等技术手段,借助大数据标签、客户关系管理、营销自动化等管理系统而实现的技术化营销。 AdTech 比较像营销人员的“外功”,有预算和出街创意就能实 现;而 MarTech 更像“内功”,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商业转型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现实情况是,MarTech 在增长驱动和获客成本上明显要优于 AdTech,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增长手段。 我曾参加国内的GrowingIO(一家数据分析公司)增长大会,作为一个营销人,在场下听到一帮程序员在台上的用词,居然也有“创意”“热点”“事件营销”“自媒体”等,确实很有感慨。黑客增长与营销的边界正在模糊,甚至对传统的营销观念正产生巨大的冲击。

但在这样的趋势下,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增长黑客真的会取代市场总监吗?我的答案是,不会代替,但会融合。新一代市场总监一定要突破原有的营销知识短板,掌握更多的产品、技术、数据等驱动增长手段,而增长黑客也会成为企业市场核心组织,成为与传统品牌、外部广告等共同存在的“三极”之一。

初创公司没有庞大资金来选择优质的推广渠道以及头部内容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依靠大数据驱动和增长黑客,使之成为助力增长机制。成熟品牌虽然有了市场份额和大批忠诚用户,但仍将面对持续
增长的难题。用市场团队补充增长黑客团队,通过技术和数据的方式,来指导营销广告、创意、投放,也很有必要。

我们看到,无论是传统市场部门还是增长黑客技术部门,必然的趋势都是:企业要想实现流量获取和变现,就必须从自身流量出发寻找控制变量的方法,以存量找增量,以精细化运营获取更多的增长结果。

微信社会化营销的流量改造

微信日活跃用户超9 亿,其中55% 的用户每天要打开微信10次以上。这两年,微信的巨大流量让所有人都心动不已,大家都想从这空气级的巨型应用流量池中分一杯羹,企业纷纷自建微信账号,数千万的微信公众号因此诞生。

微信去中心化的体系,让流量变得更直接,同时依托于社交口碑属性,这些流量也更加真实、更有价值。

时至今日,微信营销的基础教育已经完成,几乎每家企业都会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并且有频次地更新内容运营。但这并不代表每个微信营销企业都会合理、有效地利用微信,通过好的手段实现流量改造,使其发挥最大转化效率。

90% 的官方微信都在自嗨

官方微信的“自嗨”是当下微信营销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企业看似赶在潮流上,实则仍然在用传统广告理念运营微信。比如,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相当于买断一个长久的低价广告位或新闻位),然后雇一位小编定期发图文贴维护(等于雇了一位企业专属的广告投放编辑)。简单两步就解决了常规的广告投放、企业内刊、品牌公关等多种市场传播形式。

网感较强的企业,会紧跟事件热点,借助热点和受众完成一些简单的海报互动,虽然阅读量并不会增加太多;网感不强的企业,微信公众号就会完全沦落为自身的新闻中心,成为企业动态、领导人讲话、企业文化活动的宣传阵地,然后鼓动全员转发朋友圈,以为这样做就能达到传播刷屏的效果。但结果往往是阅读量过千都困难,“粉丝”量不增反降,用户活跃度也没有提升。

“无趣”“无效”“无聊”是当下企业在微信运营时的三个普遍问题。

无趣:由于属性限制,企业微信在一开始就具有天然商业化内容的定位,但受众对于这类内容的接受度和容忍度是有限的。缺少人格化的微信内容定位,没有意思的内容输出,企业和受众之间没有深层互动,这些都是由于无趣导致企业微信关注度不高的直接原因。

无效:即使很多企业微信有了关注度、有了阅读量,却依然无法将阅读量成功转化,让流量成为销量。这是由于企业在移动营销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广告公关心态来对待微信营销

无聊:由于一些企业微信编辑人员的专业度不够,操作门槛较低,导致产出的内容没有营养价值。无聊的内容最终无法达到获取流量的目标。

微信营销如何才能快速引流并转换,以下将展开讨论。

把微信服务号做成超级 App

请注意,微信服务号不是公关号,也不只是内容号,而是一个 还原 App 功能的服务号。这是微信服务号的基本定位。

微信升级5.0 版本之时,不仅带来了全民上下沉迷的打飞机游戏,更带来了服务号和订阅号拆分。企业如果想要完善建立移动端的营销服务体系,服务号势必成为最佳选项。企业需要通过申请自 定义菜单,开通更多的后台接口,把微信服务号当成轻量级的App来使用,从而完成微信运营的核心思想转化。

对于一款企业 App 产品来说,它至少承载着三大功能。

第一,要承载业务的基本产品功能。 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神州专车作为移动出行的App,主要功能就是给用户提供出行专车服务。淘宝、天猫、京东App 的基本 产品功能是线上购物平台,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App 的基本功能是线上外卖订餐平台,等等。这些产品功能本身是要关联用户数据和消费数据的。

第二,要承载客服咨询反馈的功能。 App 是企业与用户的主要接触点和沟通平台。企业要想及时获
得用户反馈信息,就必须让自己的产品具备和用户沟通的功能,也就是客服咨询功能。

第三,要承载营销信息的展示告知功能。 当一个App 具备一定的用户基数时,其本身的开屏页、弹窗、轮转图等就是企业免费的广告展示、信息告知的重要渠道。

同理,如果企业微信账号要做成超级App,就得满足以下几个基础功能。

广告信息的展示告知

我一直建议企业做好微信服务号,而不是订阅号。服务号和订阅号的不同之处在于,订阅号每天可推送一条图文信息,会被折叠 在订阅号窗口;而服务号是每月推送4条图文信息,但不会被折叠,可以直达用户。

或许会有企业认为一个月推送4 次,频次不够,内容太少,达不到效果,但其实恰恰相反。当下用户的时间太过碎片化,如果每天的推送内容不够出彩,就很难打动用户,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骚扰而取消关注。

2017 年以来,微信平台本身的订阅号打开率一直在持续下降。如果企业资源有限、人员有限,建议只做好服务号就够了。订阅号可以注册下来,用于企业发布一些紧急性、临时性的信息,以及与用户沟通交流,不做日常更新。

企业在做服务号的推送内容时要珍惜每一次的推送,把内容做成精品,通过一次次的累积叠加最终实现用户的增长。

客服咨询功能

显然,微信的生态环境比App 更适合说明企业服务和管理用户,微信公众平台新版的客服功能提供了即时回复用户咨询、自动回复、客服数据统计等功能,并支持多人同时为一个公众号提供服务,让企业和用户的连接更为方便和快捷。

企业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极大地减少客服人员的工作量,让 用户在微信里自主完成咨询、查询等操作。随着AI(人工智能)客服、语音机器人等技术的成熟,微信客服功能会进一步优质高效。

微信一定要实现企业产品功能微信开发者模式是一个开放式的接口,可以通过产品后台的编写进行后台改造,完成消费数据的接口对接,从而实现产品在微信里的业务转化。

比如,很多连锁餐饮企业就是微信服务号的受益群体。他们将微信服务号进行技术开发和数据对接,增设了订餐、排位、查看菜单、预订外卖等菜单功能,或者添加微信卡券功能,绑定会员卡、发放优惠券等,效果相当不错,能够提高用户消费频次和消费额度。

餐饮企业,尤其是快餐,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即兴消费,满足“频发”“多选”“短决策”的特性。三者共同作用时,微信在消费者快速做出消费决策时的作用就尤为明显。每一次的推送,再辅助优惠券等福利刺激,都可能立刻转化为消费购买决策。

不仅是餐饮企业,所有具有即兴消费属性的企业,如出行行业、 快消行业、商超便利店等,都适合把微信服务号打造成超级 App。

讲几个实际案例。

肯德基:手机自助点餐 2016 年 3 月 7 日,肯德基与微信支付达成合作,在全国超过 4700 家门店同时上线微信支付,同时在全国30 多个城市超 过 2300 家餐厅开通手机自助点餐。以微信支付为起点,完成微信体内的闭环式营销,打造数字化用餐体验。

用户在肯德基的微信公众号上就能体验“手机自助点餐”的服务功能。这一功能不仅能让顾客不用排队点餐,甚至不用进店就能完成点餐、支付的系列环节。而门店一方只需按照订单准备好菜品,等待用户到店领取即可,大幅度缓解了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

FlowerPlus 花加:微信大流量带来的留存转化 FlowerPlus 花加(以下简称“花加”)的模式很简单,用 户通过微信下单,每月支付不到100 元就能收到一盒时令鲜花,收花地点选择在办公室或者家中。

就是这样一家关注都市白领日常鲜花消费市场、提出“日常鲜花”概念的公司,借助 微信的巨型流量优势,在短短的一年零4 个月的时间里,公众 号“粉丝”就完成了从0 到 129 万的增长,规模从起步到营收 3000 万元,迅速占领了鲜花 O2O 领域的第一梯队位置。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鲜花消费处在一个受众需求大、消费频次高、自传播触发点广的优势基础上,微信正好为花加提供了传播优势。花加采用的模式是先付款、后发货的订阅模式,这解决了资金流转问题。

微信也为花加的用户留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公众号留下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分析客户需求,给不同客户进行用户画像,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送达,从而实现比 自有官网或App 更高的留存率。

比如,花加会给新客户配送比较容易养的或者常见的鲜花,给老客户配送一些有养护难度的花,为孕妇配送鲜花时会避开对胎儿有影响的花种等。 据报道,花加目前的用户来源有 90% 以上都是微信用户的 口碑传播结果,10% 来自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投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私域流量”这么火,你还不会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小程序能带来哪些机遇?
运营小程序的关键:高质量用户
微博文章
大数据:企业的潜在机遇和风险
如何玩转营销裂变?送你一套万能公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