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黄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国中医药报》6月13日第7版

注册登录《中国中医药报》电子版查看:

http://paper.cntcm.com.cn/html/content/2019-06/13/content_616469.htm

编者按:

《中国中医药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医药行业惟一的权威性大报,今天,该报报道了《桑黄助力中医药产业》一文,作为做桑黄的企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这篇文章不但阐述了桑黄的重要价值,也陈述了千济方在创业路上取得的成就,这推动我国桑黄产业的发展。

虽然这一路走来,有太多艰辛,一路走来,有许多悲凉的故事,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感动,希望和光明。

桑黄虽然只是一味小小的中药,但曾带给无数心无所依的肿瘤、慢病患者希望,并让众多患者重获新生。就是一份信任,成就了千济方这一份平凡的陪伴带来的价值。

虽然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明灯是中国老祖宗传承的中医药文化的大智慧,我们的未来是肿瘤治疗的第三次革命,免疫疗法。我们的目标是赶超日韩在桑黄领域的开拓。

我们一路创新,一路前行,只为“做方济人”,济患者,成就桑黄产业的未来,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

多年后的今天,我国桑黄产业,在种植技术上、产品研发上、应用领域上,都有所突破和拓展。这离不开各个产业链的每一个行业人士的努力。

感谢国家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桑黄领域、中医药领域、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指导,还有所有种植、应用桑黄的行业内人士,是大家的努力,推动了桑黄产业的发展,让桑黄这味古老的“上药”得到传承并发扬。

千济方必将肩负使命,抱着身先士卒的心态,领跑桑黄产业的发展。

全文阅读:

 桑黄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从古至今,被誉为“森林黄金”的桑黄在临床治疗上广有应用。如今,湖北、安徽两省均发布桑黄中药质量标准,引领了桑黄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民精准脱贫找到了门路……

天蒙蒙亮,吉林安图县返乡创业青年张德智,早早就起床了,他钻进自己新种植的桑黄大棚,巡查起自己的仿野生桑黄的生长情况。他满脸笑容,自从他和浙江千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下“千济方1号菌种示范基地”种植协议,桑黄便成了他心头最牵挂的宝贝,因为它是自己全家致富的希望。

几年来,浙江千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吉林通化、长白、安图等多个地区建立了桑黄种植合作项目,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年采收桑黄1万多斤,销售额近千万元。基地的建立不仅让当地的农民看到了桑黄的巨大前景,更是大大推动了当地药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今年,浙江千济方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培育的“千济方1号”仿野生桑黄菌种,因符合《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菌种标准,也符合即将出台的《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计划不久将以中药饮片的形式为产业发展助力。同时也因与中科院的合作,开辟了桑黄应用新领域,既弘扬了传统民族医药文化,帮助农民有效地精准脱贫,也在探索中医药科技化方向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药桑黄的历史渊源

五年前,说到桑黄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五年后,再说到桑黄,似乎它成了防癌、抗癌的代名词。这五年来,桑黄产业快速发展,种植规模每年10倍以上速度递增,区域遍布大江南北。

桑黄,别名桑臣、桑耳、胡孙眼、桑黄菇,是一种寄生在桑树上的真菌。它是一味古老的中药,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记载桑黄属于上品,无毒,“属上经,性微寒,无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而现在国内外对于桑黄药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实验发现,桑黄多糖对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对于桑黄的抑瘤机制,研究者们认为在于其可以促进抗体产生,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诱变,阻碍肿瘤细胞转移,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影响肿瘤坏死因子以及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调节酶活性等。

日本、韩国对桑黄的研究起步较早。1968年,日本学者以桑黄水提取物进行动物抗肿瘤细胞试验,发现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达96.7%,对正常细胞没有任何毒性。

日本对桑黄的开发引起韩国的注意。1992年桑黄进入韩国G7国家研究计划,1993年获韩国卫生部批准为抗癌药物,2000年桑黄科技成果获颁韩国科技大奖。

2006年,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华裔科学家陈昌炎发现,将桑黄菇的抽取物加入治疗癌症的药物中,可提高该药治疗前列腺癌的成效,成果发表于医学期刊《英国癌症研究》。

桑黄是国际公认的抗肿瘤效果最好的药用真菌之一,桑黄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而杀死癌细胞,与化疗配合使用,增效减毒,使患者放化疗期间不特别难受,又可提高西医的治疗效果。

 千辛万苦寻桑黄好菌种

尽管桑黄是一味古老的药材,但一直以来都是野生,因此,非常珍稀,并且知道桑黄的人也很少。

早在8年前,千济方创始人陈晓华女士开始潜心研究黄产业,她带领团队深入长白山、大别山等地,拜访民间桑黄菌种驯化高人,从优质野生桑黄分离得到需要的菌株,通过初筛就淘汰了90%~95%不符合要求的菌株,剩下的菌株进行复筛,从中优选出菌株进行重复实验和观察,再通过迭代培育,驯化成功了“千济方1号”优质野生桑黄菌种。

桑黄子实体的生长受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制约,在自然界中形成子实体比较困难,驯化出优质菌种可以培育出好桑黄,还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目前桑黄人工培植分为短段木栽培和袋料培植。“千济方”用短段木仿野生栽培的桑黄,选择在长白山零污染的自然环境下种植,长出的桑黄从小绒球变成类似野生桑黄的子实体需要3年零6个月的生长周期,千济方1号仿野生桑黄的多糖、三萜、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都比较高。

后来,“千济方”又通过和中国农科院的合作优化桑黄种植技术。中国农科院食用菌专家胡清秀说:“千济方段木仿野生桑黄的品质已经可以和最优质的野生桑黄相媲美。”

2013年第31期的《中国农学通报》发表了“关于人工种植桑黄黄金采摘期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生长年限人工种植桑黄及野生桑黄的生物学特性,从而确定3年期人工种植桑黄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优于野生桑黄子实体。

据悉,全世界共有13个桑黄菌种,中国有8个,而目前已经证明有显著的抗癌价值的菌种有4个,千济方公司通过与国家农科院的联合努力,在桑黄菌种分离研究权威专家们的帮助下,目前已经拥有四株珍贵的桑黄菌种,并分别以“千济方1号-4号”命名,4株菌种均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进入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千济方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桑黄菌种的企业。

今年5月,千济方作为杭州市桑黄领跑企业,参与制定了杭州市地方标准《桑黄种植技术规程》,主要是明确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两种栽培模式所涉及的产地环境、设备设施、菌种选择、菌棒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科学规范了桑黄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保障了桑黄品质和产量,促进了地方桑黄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桑黄科学联合实验室成立

2018年11月18日,首届中国桑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与浙江千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启动“桑黄菌种DNA与种植数控”研究课题,种植技术科技化,从源头规范国内桑黄行业种植,为桑黄行业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草物质组与组分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梁鑫淼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与浙江千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组建国内首个“桑黄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

国家“两院”的专家同时锁定桑黄这一古老而陌生的珍贵药用真菌,他们将开展以桑黄为核心的相关产品研究开发,重点开展药材质量标准、绿色制造技术、制药过程控制、质量标准体系、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中药新药开发等工作。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说,现在中草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开发中草药对全民的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桑黄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现在能够进一步用现代技术开发,扩展它的应用,提高它的实际效果,这必将是一场推动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新的科技浪潮。

陈晓华表示,千济方创立以来,始终秉承做方济人的使命,已经拥有7万多肿瘤患者好口碑,之所以选择与“两院”合作,旨在用科技创新来推进桑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力争让桑黄这味古老的中药走向更多患者,为他们带去福音。

桑黄成农民致富法宝  

今年5月22日,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长白县督导脱贫攻坚、环保整改和项目建设工作,专程来到了位于马鹿沟镇二十道沟村的千济方桑黄合作种植基地,他察看桑黄长势,深入了解品种、产量、市场销售等情况,强调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切实把贫困群众吸附到产业链上,提升扶贫产业持续“造血”功能,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现在一亩桑黄年收益至少7万多元,如果实行优质种植和培育后,效益还可以显著提高。”千济方创始人陈晓华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他们不仅要提高生产技术,还要扩大基地的建设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早在2006年开始,杭州市淳安县科技人员就对桑黄进行了人工培育研究,2012年试种成功之后,又与省农科院等联合攻关,利用桑枝为基质栽培成功,桑黄生产模式和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淳安县桑黄年生产规模55万段,总产量1.65万斤,总产值3300万元,有效地帮助了当地农民精准脱贫。

千济方就是淳安县地地道道成长的企业,也是全国有名的桑黄龙头企业。几年来,他们分别在大别山和长白山建立了联合种植基地,不仅给当地农户带去了段木仿野生的种植技术,还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年产桑黄近百吨,直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1000多户。

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近年来,该县将发展药用菌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药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了全国闻名的“中国药用菌之都”。金寨县相关负责人说,桑黄是他们重点发展的药用菌之一,大力发展药用菌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使药用菌产业成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人民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和幸福产业。

位于黄河古道上的山东临清县有桑树2万多亩,而且都是几百年来为了防沙固河种植的,自从发展了桑黄产业,农户争相承包桑园,目前从事桑产业的农户达3万多人,听说桑树还能长出“黄金”来,临清县经济开发区书记淳悦忠带着合作社的负责人赶到了杭州,寻求资金、技术、研发产品的支持。

目前,桑黄种植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有效地助力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

桑黄入药有讲究

桑黄抑制肿瘤生长的功效催生了桑黄热,价格也是节节升高,但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也是真假难辨。这两年来,经常有海外人士到中国寻找桑黄,野生桑黄价格一涨再涨,从每公斤几千元到几万元都有,甚至全村农民满山遍野找桑黄,但真正有效的桑黄在哪里呢?专家说,不是所有的桑黄都有功效,都能入药的。

据桑黄研究人员称,野生桑黄生长非常缓慢,10年、20年只能长到拳头那么大。加上外商需求量大、出价高,我国目前的野生桑黄天然存量已经很少,即使东北地区该资源也已经无法大量恢复,所以,大家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野生桑黄。

随着湖北省桑黄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出台,今年安徽省桑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已经公示,这意味着桑黄获得了进入医院和药房的地方通行证会不断扩大,桑黄的使用,不再局限在日常煮茶、泡酒喝。桑黄将在医生的指导下,作为药物临床配伍,在防癌变、防复发、防突变、防转移,缓解癌痛、减少化疗毒性上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另外,目前市场上有野生桑黄和人工桑黄,产地不一,种类纷繁复杂,因真假桑黄辨认难度大,大众很难挑选。桑黄中药材标准的地方法规,主要针对菌种、炮制规范、贮藏标准等规范,确保桑黄中药饮片安全有效。今后,人们只要知道哪家桑黄符合标准,口碑好,一般就可以轻松买到好桑黄了。

                                              (陈计智)

延伸阅读:

用现代技术推动桑黄传统产业的发展——中科院原院长杨柏龄专访

【大会独家专访】施维教授说肿瘤免疫通路研究与桑黄

规范桑黄种植技术 领跑产业健康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专家胡清秀专访

【大会专题】国家“两院”锁定“千济方”  桑黄瑰宝创新再崛起

【大会专题】给桑黄按上中药特征指纹谱         中科院和杭州一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


科普桑黄, 传递健康

预防癌症,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秋,百人探访
论剑天麻产业发展 剖析“两菌”技术趋势——2020中国天麻产业网络大会圆满召开
<百家谈>漫谈灵芝
浅议羊肚菌人工栽培及产业发展态势_技术资料_中国发酵工业网手机版
【桑黄菌种篇】 根据论文数据来挑选桑黄
跟随李玉院士考察松露的步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