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呼与可——文苏一脉墨竹的传承

文苏墨竹一脉,至明代王绂、夏昶之后,陈芹、姚绶、文明、朱端、陈洪绶、恽寿平等人,以形写神,追求适意舒和、端雅渊静之意,正所谓君子之气,劲而不怒,逸而不散。同时又能兼备竹之法度神采,是文苏一脉的最正统的传承者。

明 归昌世 墨竹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代的陈淳、徐渭,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金农、郑燮,他们都给文人写意墨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每每放浪形骸,不求形似,笔墨跌宕而摄人心魂。八大山人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又傅山云“当知性命者,莫浪看挥毫”。这些纵逸之笔,皆是画家心灵乃至生命的物化,虽然与文同的墨竹在表现上拉开了很多距离,但在本质上,是在文苏一脉所提倡直抒胸意的思想影响下而演变的一种艺术形态,是对“不求形似”“寓人于竹”“画以适吾意”等观念的认同与发展。其思想实质与文苏一脉无异。

明 陈洪绶 摹李息斋墨竹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清的许多文人都会在读书行事之余写几笔墨竹,这还要感谢苏轼、赵孟。他们以墨竹为契机,开拓了“古木竹石”这一题材,在绘画上对前人笔墨做了“减法”,使文人在不擅于纯绘画技法的情况下,亦能在兴到之时,写几竿墨竹,勾几笔木石,以抒胸中之气。

陈淳、徐渭,明代写意绘画的两座仙峰。陈淳曾随文徵明、沈周学画,善写湖石花卉,鲜作墨竹,广东省博物馆藏《竹石图》中的一石一竹,疏斜历乱中见生动逼真。此真非外表之真,而是其生命内质的体现。

清 朱耷 芭蕉竹石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较之以上,同为广东省博物馆藏的徐渭《竹石图》的笔墨更为跌宕放逸,气势撼人。他写竹,未曾听说师法具体某某,然其观念与文苏一脉极为一致:“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直须文与可,把笔取神传。”世人说徐渭笔墨狂放,行为肆意,然他却道出“君听竹梢声,是风还是哭”这样柔软敏感的诗句。他是用自己的真心去感悟竹的姿态、声音、性灵的微妙之处,再用豪放磊落的笔墨书写出来。在当时崇尚“心学”的文化环境下,其将物象、笔墨与自身融合无间,这亦符合当时写真心、写真性情的艺术创作的观念。

明 石涛 丛竹兰石图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和徐渭在文人写意画的历史上,都有着创造性的高度。他极少作墨竹,更不作密密丛丛之笔。故宫博物院藏《芭蕉竹石》是其鲜见的墨竹作品,一枝一叶中饱含率意与天真,画面气息内敛渊静,画境“寄至味于淡泊”,这种平淡之中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力。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图卷(分段) 故宫博物院藏

与此同时,石涛在“高呼与可”!其作《高呼与可》,长近四米,笔墨洋洋洒洒,尽竹之逸态,卷后录《东坡题文与可谷偃竹记》。他高呼与可,还同文与可一样把竹人格化,“老夫能使笔头憨,写竹犹如对客谈”。他也非常赞同倪瓒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观点,认为“我自发我之肺腑”。石涛的墨竹多为率情写意,取竹自然之姿,态势纵逸,常给人以风雨氤氲之感。其笔墨无定法,随心而运,酣畅淋漓。郑板桥称:“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可见石涛笔下之竹,已入自由之境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中国文人画的价值(25P)
梅竹画法|明清花鸟画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解析
式微时期的艺术赞叹——清代的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简述
刘毅:闲话写意
中国文人画的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