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业营改增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全文

建筑业营改增实施以来,税务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多次组织召开政策宣贯会、调研会,讲解税务政策、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及时出台新的配套文件。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建筑业企业普遍认为营改增后税务机关、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力度及服务力度都比营改增前加强(见表9)。增值税发票管理更加规范,企业承担的税务风险也更高。这将有利于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遏制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投标、合同签订、发票管理、资金支付、财务核算等各环节的操作。

表9:营改增后管理部门监管、服务情况表

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多次组织带领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会计协会和相关专业研究机构人员深入各地调查研究,针对营改增与企业座谈交流,听取相关情况和意见,并与财税管理部门反复沟通,逐步完善政策,为建筑业营改增的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部属学协会在部计财司、市场司、标定司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内广泛开展营改增政策宣贯培训,中国建筑业协会还组织编写了《建筑业营改增实施指南》,帮助和指导建筑业企业全面掌握相关政策,充分享受政策改革的红利。

(三)营改增后建筑业企业税负情况

从调研数据来看,营改增后一年里,各地区各行业在施工程中以“老项目”居多,采取简易计税的“老项目”占到项目总量的70%-90%。由于“老项目”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3%征收率计征,增值税是价外税,税基下降,企业应缴纳税金相应减少,税负降低。但对一般计税项目,845家填报企业中60%的企业反映,其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缴纳营业税相比,税负上升;21%的企业反映税负下降。半数以上的企业反映整体税负增加,形势十分严峻。

表10:增值税与同期营业税对比,税负变化情况

从北京市建协调研北京地区的驻京央企和市属企业情况看,56.3%的被访企业税负升高,31.3%的被访企业税负降低。

江苏省建协调研报告反映,超过50%的当地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和“营业税”时税负情况相比,大多数企业反映通过预估整体将会增加2%-5%,少数企业反映税负将增加6%-10%;有24.39%的企业反映税负减轻,这部分企业大多数以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等经营项目为主;还有20%的企业表示税负基本持平,增值税减少但其它税种税负增加。

陕西省建协调研报告反映,营改增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缴纳的营业税相比,接受调查的10个企业中,有9个表示税负上升,1个企业(中建叁局西北分公司)表示持平。

湖南省建协调研后反映,一般计税项目目前总体税负有所上升,大概在3.5%至7%左右,部分项目税负上升幅度较大。

河南省建协从企业报送的12个单项工程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进销项分布表来看,其中4个项目总体税负低于3%,8个项目高于3%,最高达到9.2%,差距较大。12个工程销项进项汇总后的平均税负为4.59%。

广东省建协反映,本地区适用简易征收的“老项目”税负降低,一般计税的“新项目”税负增加。综合来看,由于取样期间企业“老项目”占比较大且税负有一定的下降,所以企业新老项目的综合税负基本上与营业税期间税负3%持平,并未出现企业税负严重增加的情况。

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对148家公路施工企业的调研结果表明,70.95%的公路施工企业税负增加,18.24%的企业税负持平。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通过调研后反映,营改增对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税负普遍增加。

表11:建筑业一般计税方法税负统计表

从此次调研企业上报的财务统计数据来看,共有1019家单位上报了64587个采用一般计税方法的项目(以下称“一般计税项目”),经整理剔除了部分税负小于零的项目,综合899家57,606个一般计税项目的平均税负(应纳增值税合计除以不含税销售额合计)为4.19%;从行业来看,公路建设行业的税负最高,为6.11%。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财务数据统计、各地区各行业专题报告及与企业座谈结果来看,营改增后建筑业企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虽然部分项目税负有所下降,但大多数企业反映整体税负增加,没有真正达到减税的目的。

此外,由于采取一般计税的大中型项目完工并完成决算的很少,此次对于一般计税项目税负的反映,是建筑业企业根据项目实际已确认销项税额及已抵扣进项税额情况提供的数据,测算结果仅是一般计税项目阶段性税负情况。考虑到大多数项目在项目前期基本完成采购,取得大部分进项税额,随着后期工程结算确认的销项税额增多,预期项目完工税负还会大于目前测算的税负结果。

、目前的主要问题及税负增长塬因

(一)共性问题

1、进项税额抵扣不足导致税负增加。一是人工成本。建筑业人工成本约占工程总造价20%-30%,雇佣的很多劳务班组不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劳务输出的劳务企业选择3%的简易计税,建筑业企业人工费进项抵扣不足。

二是占总成本50%-70%的材料费目前也很难做到全额抵扣。钢筋水泥等主材甲供;购买商品混凝土基本都可取得3%税率的进项税票;辅材、地材和零星材料的供应商大多是个人或小规模纳税人,仅能部分取得3%税率的进项税票或根本无法取票。

叁是设备租赁费用。租赁公司对于在租赁业营改增之前购买的设备,出租时可选择简易计税,因此租赁费大多只能取得3%的专票,17%的专票很少,抵扣不足。

四是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不能抵扣。目前很多建设项目都由建筑业企业垫资建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不能抵扣,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2、业主和供应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挤压建筑业企业利润空间。由于工程建设市场为买方市场,业主强势,尽管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明确规定,老项目、清包工项目、甲供项目可选择简易计税,但如果业主为一般纳税人,存在进项税抵扣需求时,会要求施工企业选择一般计税方法,提供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不予支付预付款或进度款。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建筑业企业税负,挤占了建筑业企业利润空间。业主甲供材的增加也减少了建筑业企业进项税抵扣。

鉴于此,今年发布的财税〔2017〕58号文补充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为房屋建筑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提供工程服务,建设单位自行采购全部或部分钢材、混凝土、砌体材料、预制构件的,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该文件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工程只能按简易计税,解决了施工企业与业主不对等谈判的难题。但该文件只针对部分工程,解决了部分问题,仍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因建筑业企业不能行使选择权而无法选择简易计税,导致税负增加。

此外,建筑业企业在要求供应商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时,80%-90%的主材供应商、地材供应商、零星材料供应商、专业分包供应商、劳务分包供应商及租赁供应商纷纷要求涨价,导致建筑业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减少。

3、地方争抢税源,强令企业在项目所在地设立子(分)公司,加重企业负担。调研中,建筑业企业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就是,多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或口头要求建筑业企业必须在项目所在地成立独立核算的子(分)公司,作为一般纳税人,开票纳税。这对于企业和行业发展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照当地政府要求新成立的子(分)公司,不具备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具备市场主体资格,以子(分)公司作为主体实施项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有关规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二是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具体包括准备相关材料、办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国地税申报纳税、发票的开具等。公司设立多个子公司后,所有人、财、物的调配流动都成了法人间的销售行为,增加了企业税负。如若处理不当,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

叁是独立核算、独立计税、独立申报纳税均需要增加大量财务人员,分公司的设立使企业的组织架构变得更为复杂、分散,管理链条拉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更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涉税成本。

4、现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与营改增后的企业现状存在矛盾。目前在实践中,集团化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合同由高资质的集团总部签订,施工由低资质的所属子公司或孙公司承担的情况。营改增后,因合同签订主体与实际施工主体不一致,造成项目无法进行税务备案、进项税无法抵扣等问题。虽然国税总局2017年11号公告明确,可以采取授权方式在征得业主同意下将纳税主体平移到内部单位,但从实际沟通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首先需要得到甲方和市场监管机构的认可。部分地方政府还利用此条规定,强制要求外地施工企业在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独立核算的子(分)公司,独立纳税。

5、预缴增值税,加重企业纳税成本。目前,建筑业实行“项目就地预缴增值税款,机构汇总清算、按月申报缴纳税款”的征管办法,由于预缴税手续复杂,不能从网上直接申报,而建筑业企业又具有项目多且“偏、散、远”的特点,为了及时缴纳税款,往往需要在同一省市的各个项目分别安排专职税务人员办理纳税申报事宜,加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此外,施工企业在项目前期普遍垫资,业主预付款比例较小,对预付款要求预缴增值税,将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现金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改增-图解】建筑业简易征收3种情况
建筑工程企业、必备的4大纳税筹划要点
7个关键词、8个百分点、5个着力点、建筑业营改增不可不知的三个数字
建筑企业13%,9%,6%的增值税税率还没搞清楚?难怪企业税负高
建筑业“营改增”可选择的过渡措施
2016年营改增36号财税文件 营改增后建筑业税率怎么抵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