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蜀境内最宏伟的石窟群——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是1961年4月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广元市北4 公里嘉陵江东岸,与皇泽寺隔江相望,绵亘400余米,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据清咸丰四年(1854 年)石刻题记,全崖佛像为数17,000余躯。1935 年修川陕公路,毁造像半数以上。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现存共有龛窟400余个,造像7000余尊。从下往上多达13层,最高处约40多米 龛窟重叠密布,蔚为壮观。崖壁设有铁梯步道,游客可到达高处的部分石窟就近观赏。

千佛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为南北两段。南段著名的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洞、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窟(持莲观音窟)、如意轮观音等;北段著名的有三世佛窟、无忧花树佛、弥勒佛窟、三身佛龛、菩提像窟、卢舍那佛龛和清代的藏佛洞等,荟萃了从南北朝、唐、宋到清代的石刻作品,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最重要的洞窟有:大云古洞、莲花洞、大佛洞、千佛洞等。(以下图片拍摄于2020年10月)

大云古洞

大云古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开凿于初唐,是千佛崖规模最大的洞窟,共计有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

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

《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

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

大云古洞明代的明代碑记

北大佛洞

北大佛洞

北大佛洞的佛祖容貌清秀,眼小唇薄,通肩的佛衣折褶直线阴刻,有软而薄的质感。胁侍突额高鼻,唇沟深陷,表情淡雅;头上两髯高耸,两耳各悬有一条飘带,帔肩搭交于腹前。从莲台、佛龛、蚊龙拱眉等造型特征来看,都与其他龛窟的风格不同,当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

北大佛洞

三圣龛窟

大云洞右下侧三圣龛窟中有南朝梁天成元年(555年)的文字题记,窟的中三龛造像,面相古朴,衣饰典雅,与大佛洞的造像相似,同属于千佛崖最早的造像。位置太高,不好拍照。

三圣龛窟

睡佛龛

睡佛龛中,释迦牟尼侧身而卧(可惜头部已经不见了),神态安详,像身后的众弟子,有的捶胸,有的恸哭、抽泣,各具姿态、表情各异。两端各站立一菩萨,背依婆罗双树,树干上各有一蟠龙。窟龛的北壁浮雕有两组佛“自焚金棺”的故事。此龛是唐代石刻造像的杰作。

睡佛龛

此洞的特点是主佛像是镂空的。此龛是唐代石刻造像的杰作,但无法靠近拍摄。

韦抗窟

韦抗窟开凿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剑南道按察使宜都大都督府长史韦抗组织开凿。此窟内有唐、宋、明、清题记20余则,是千佛崖保存题记最多的洞窟。

韦抗窟

韦抗窟

多宝佛窟(持莲观音窟)

多宝佛窟有两尊佛像,释迦与多宝两尊佛并排而坐,这是很罕见的,背后浮雕为天龙八部。最吸引人的是右侧的持莲观音菩萨,该尊菩萨手持莲花跣脚立于莲台之上,其姿娉婷优雅。小腹略微突出,身材丰满。眉眼细长,鼻子小巧玲珑,嘴角微微上翘,生动传神,媚态极妍,是盛唐出现的重要题材。

多宝佛窟

持莲观音像是千佛崖的“形象大使”,被印刷在千佛崖宣传册的首页上,很多人称其为“东方美神”。

持莲观音像是千佛崖的“形象大使”,也被称其为“东方美神”。

正在修复中的莲花洞

莲花洞因为藻井的正中有一朵直径1.2米的莲花而得名。莲花周围的牡丹是宋人所绘,莲蓬绘成中国道教的“八卦太极图”。洞的东、北、南三壁各雕造一个大龛,内刻一佛二胁侍,佛像方脸宽肩,身着圆领通肩的大衣,外披袈裟,袒右肩,背后有桃形的光环。三龛的空隙处有造佛、罗汉、观音等96个小龛、130多尊。可惜在维修中,不能入内参观。

苏颋龛

据说这龛佛像为苏颋专门请长安工匠所刻,在千佛崖可谓最漂亮的石刻。

苏颋龛

大佛窟

大佛窟开凿于北魏晚期,是千佛崖开凿时间最早的洞窟,距今1500余年。现存一佛二菩萨三尊大像为北魏遗存。佛像头部都已损毁。

其他几个没有说明介绍的石窟和经典造像:

千佛窟

千佛窟

千佛窟

千佛窟

神龙窟

神龙窟

供养人窟

供养人窟

牟尼阁

牟尼阁

阿弥陀佛窟

阿弥陀佛窟

菩提瑞像窟

菩提瑞像窟

卢舍那佛窟

卢舍那佛窟

阿弥陀佛窟

阿弥陀佛窟

无忧花树佛

无忧花树佛

藏佛洞(清代)

藏佛洞

中心柱窟

中心柱窟

其他洞窟和造像:

大云寺

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全国各州广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千佛崖的大云寺就是其中之一。

千佛崖的大云寺在入口处不远,该寺曾多次遭毁再建,目前的建筑是清代乾隆19年(1754年),广元县令张赓莫捐资修建,塑像也是同时期的。

金牛道遗址

金牛道又名石牛道、五丁道、剑阁道,取“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是穿越巴山沟通秦蜀之间的主要道路。金牛道从三国时期就从千佛崖经过,历代循千佛崖而行。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时凿岩开路,给千佛崖石窟造成很大的损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元千佛崖探古
四川广元千佛崖
千佛崖嘉陵江畔的千年护佑
(1)[转载]古老险峻金牛古蜀道,深藏让人着迷的东方美神
川北行:广元千佛岩游记
【四川:广元.千佛崖】东脚印记(262)女皇故里双动二日游(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千佛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