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它山堰》

中国古代有四大水利工程,分别是:“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和“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它山,樟溪的出口处,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修建于唐代太和七年(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在这里,“它”的发音为Tuō。

它山堰全长113.7米,堰面顶级宽3.2米,第二级宽4.8米,总高5米。其砌筑所用石块是长2至3米、宽0.5米至1.4米、厚0.2米至0.35米的条石,堰顶可以溢流。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具有阻咸(防止海水倒灌)、灌溉、泄洪等功能。洪涝灾害时70%水量流入鄞江,30%水量流入樟溪;发生干旱灾害时,70%水量流入樟溪,30%水量流入鄞江。

1988年,它山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10月14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它山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唐代之前,鄞州一带每到洪水季节便泛滥成灾,旱季则河溪干涸。唐太和七年(833年),鄮县县令王元暐开始修建它山堰引水工程,历时三年才完工。以后经过宋、明、清、民国和解放后的历次加固维修,它山堰依然固守如初,继续发挥着他的功能。

在它山堰国保石碑旁边有一块修建它山堰的说明牌,介绍了修建它山堰的困难过程和动人故事,全文如下:

王元暐与十兄弟大义修堰

传说,建它山堰之初,鄮县县令王元暐督率民夫造堰,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由于春雨绵绵,试打的木桩竟无一例外全被冲走,江底植桩一直无法完成。

眼看工期被拖延,汛期将至,王县令心急如焚,召集有关人士商量对策。有一风水和尚释道清云:“鉴于打桩数次不成,定有妖魔为患,人是万物之灵,需用热血镇之鬼必慑也! 造堰必成。

受形势所迫,王县令贴出告示,招募青壮年参加鄮县的数十名勇士当即报名。王县令从应征者中挑选了十名青年,他们分别是:钟仕全,皇甫彦直,司徒骏,朱承祖,樊義成,金戈,徐世高,魏会,焦友,奚长锁。

大唐太和壬子岁季春望日,吉三月望日卯时,一切准备齐全,河底打桩便开始了。粗大的木桩在大锤的奋力捶击之下,稳稳钻入河底。人们还来不及欣喜,巨大的浪头就以千钧之力直扑而来,眼看刚打下的木桩又要被席卷而去。可等浪头过去时,人们却愕然发现那些木桩依然牢牢立在水中。

最末一位效死的是奚长锁,然而当时无法寻觅他的踪影,为了不前功尽弃,风水和尚释道清便主动替身,效死捐躯。就这样,十位兄弟依次捐躯,大江中十条桩木林立,血水染红江底。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它山堰顺利建成,成为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

建它山庙的时候,十兄弟的塑像也被立于其中,供后人永瞻仰,他们的故事也就一直流传至今。

在它山堰边上的村街上,还有一块说明牌,记录了明代县丞沈继美加固它山堰的故事,全文如下:

沈继美(生卒不详),字之充。嘉靖时四川保宁人,进士。为人温谨清介。先为吏科给事中,以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鋐,忤旨,被贬谪至海盐,任县丞,嘉靖十六年(1537),迁知鄞县。其平易近人,为政以便民为旨要,凡百姓得不到申诉的冤屈,或不堪负担的赋役,均可至县衙向其陈诉,其皆疏导解决,务使民各安其业。沈继美生活廉节,布衣蔬食,恬然燕坐,处事有定体,理政甚修明。对修治鄞县水利事业有功,任期内参与修建多个水利工程。升南京礼部主事,历转浙江参政。嘉靖十五年(1536),加高它山堰一尺,用石板置立堰口,外面用方石柱加固保护堰体,并作防渗制漏。又疏浚回沙闸,使沙不复壅,水入河漕。

东边不远处的那座挺壮观的“鄞江桥”与它山堰对望,这是村民集资重建的,这座风雨桥既方便了交通,又是村民一处休闲的好地方。

图片拍摄于2021年初,文字资料来自“它山堰景区说明”和“百度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列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县令遭排贬还乡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体现在哪些方面?
务实创新都江堰
千年它山堰申遗成功
这些古代水利工程的名称,看看你能读对几个?
古代水利工程-芍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