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东:礼乐对人的行为与心灵的调和(附 编钟音乐)



编钟古乐《 诗经·郑风·子衿》 腾讯视频)


和乐曾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而且事实上,就在并不算遥远的过去,这一切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却已经犹如天方夜谭了。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礼和乐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原理,在我们现今的社会上,已经“失传”了。之所以要给失传二字加上个引号,是因为它仅仅是在我我们绝大多数的思想当中失传了,但是无论在儒家的典籍中,还是在后世注释家的解读中,都对此有着精辟的阐述。


其中,最能揭示其本质的,大概应当算上这一句——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句话看似很简单,但是它的内涵却是极其丰富的,民国时期的钱穆先生在他的《论语新解》中将这句话翻译成——“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呀!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呀!”明显的侧重于对礼乐的实际应用。

为什么要这样来翻译这句话,或者说这样翻译的好处在哪里?我们从他的解读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钱先生看门见山就说了一句——仁乃人与人间之真情厚意。由此而求表达,于是有礼乐。若人心中无此一番真情厚意,则礼乐无可用


这一段话讲了三件事:

  • 第一件事是对仁做了一个界定——“仁乃人与人间之真情厚意”。说明“仁”是人类的一种情感,而不是人为造作杜撰出来的什么概念。这是仁和礼的一个根本性区别,因为礼无论怎么说都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 第二句讲的就是第二件事,也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由此而求表达,于是有礼乐。这句话,既说明了礼的由来,也说明仁与礼之间的关系,还说明了礼的作用。

首先礼虽然是人为创造的,但是它却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是以仁为根基的,是以人类的情感为根基,是因为人们不仅有仁爱的情感,而且还需要将其表达出来,所以才被创造出来的。

这说明,礼乐并不是随便造出来的,如果被制造出来的种种仪式,不能表现人类的这种仁爱精神,或者干脆就不是为了表达这种情感,而被制造出来的,那就不能称之为礼乐。——可以是法,但不是礼。


反过来说,这就是评判礼乐好坏的标准——如果一种礼不能体现仁爱的精神,那么无论你怎样包装它,都不能称之一种好的礼,也注定不能长久。


比如,过去让女性裹足,就是一种礼。但是它是极不人道的,所以无论怎样粉饰,这也是一种被某些人利用了的陋习。


再比如那些让人听了就想张牙舞爪,为之颠为之狂的音乐,按照这个标准一衡量,就会明白,无论得到多少人的追捧,它也不是一种好的音乐。因为它抒发的,传递的,激发的都不是仁爱的情怀。

这是仁对礼的作用,是礼的由来。反过来看,我们也会看到,礼就是对仁的表现和传达。因为仁作为一种情感,它在客观上需要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说需要被表达出来,才能够被别人感知到,然后才有意义。


比如,就像恋爱一样,总是暗恋,把喜欢藏在心里,一天对自己说300遍,那也没用,也不可能有用,必须要有一种或明或暗的表白方式,才能让这事有进一步的发展。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和父母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平和,要柔和,要温和,这就是一种礼。它的作用就是要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情感,也就是尽人皆知的孝。如果没有这种礼,见到父母也没大没小,大呼小叫的,那怎么去表达这种情感呢?或者说怎么让父母,感知到我们对他的情感呢?


所以,通过这两句话,钱先生事实上就已经向我们揭示了仁与礼的关系——简单的说,仁和礼是一体两面的。仁是礼的内涵,礼是仁的表达;仁是礼的根源,礼是仁的运用。只不过,仁在内,礼在外罢了。


  • 所以,钱先生又补充了一句,也是所说的第三件事——若人心中无此一番真情厚意,则礼乐无可用。这实际上是说,任何一种礼重要的都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在传达仁爱精神上的能力。


所以,借助钱先生的解读,我们其实已经可以通过孔子的这句话看似非常简单的话,直接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最核心问题上了。


还不止如此,因为这里面既提到了礼,又提到了乐,所以钱先生接下来,又开始谈礼和乐在儒家中的关系。


他说:孔子言礼必兼言乐,礼主敬,乐主和。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乐不兼礼,偏近于流放。二者兼融,乃可表达人心到一恰好处

这句话也很重要,因为它破解了我们许多人心中的一个巨大的疑惑。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礼义之邦,但是让人比较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的礼总是要和今天看来是一种娱乐项目的音乐扯在一起,为什么总是要礼乐并称,礼乐并提,礼乐并用呢?


最直观的,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就能看到,皇帝一搞什么大型的礼仪活动,旁边就会有一帮人在哪奏乐。如果,我们不理解“乐”的作用的话,就很容易觉得那都是统治者生活奢靡,追求享乐的表现。


我们看了钱先生的这句解读,就会明白了。要理解这句话,我们最好倒着看,首先看最后一句——二者兼融,乃可表达人心到一恰好处。这说明乐是对礼的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的作用,或者说价值,则在于能够保证人的情感,也就是“仁”能够得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表达。

为什么呢?我们再返回去看前面两句——礼主敬,乐主和。简单的说,就是礼和乐的功用是不同的,礼——各种仪式规范的作用,是让人产生敬畏之情的;乐——各种音乐舞蹈乃至诗歌的作用,是为了与人的心理相调和的。


礼的作用,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熟悉的法律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对人的行为乃至思想的规范。


乐的作用,则是利用音乐对人的心理所具有的客观的影响力,去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我们听到不同的音乐,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情绪也会随之而变化,就是这种影响力的体现。


古人就是利用了这一客观的规律,一方面用音乐来表达仁爱的这种精神,另一方面又用包含着仁爱精神的音乐,在听众心中的激发出相同的情感来。这实际上,又是一个由外至内的过程。

所以,引入乐的作用,有两个:

首先是实现了对仁的精神的传递,而不仅仅是形式的传递——如果只有礼没有乐,那么就很有可能,随着人们对礼的内涵的淡忘,而导致传递的仅仅是一些没有内涵的形式。


但是有了乐就不同,乐对人的影响,其本质是一个物理过程,只要是人,听到相同的音乐,就会有相似的感受,所以我们才会说,音乐是世界语言。所以,只要有乐的存在,就能够保证,这种仁爱的精神同时出现在双方的心中,这就是和。

第二,通过乐来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实现以“和”的方式,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显然带有极强的被动性,反过来说,就是给被影响者预留了巨大的自由的空间,转变的时间。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或者至少是弱化了,柔化了礼当中的强制性。


所以,引进乐,坚持礼乐并用,本身就是仁的精神的一种表现。它从原理上,杜绝了法对礼的替代,在现实中,则延缓了礼向法的退化。保证了中国的古代,是一个相对而言,充满了温情的道德的社会,而不是以法律为保障的,冰冷的利益社会。


所以,才有中间的那句话的前半段——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只不过,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没有约束的音乐。也可以说,正是由于音乐在客观上有这种作用,所以音乐本身也是应当有所规范的,否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钱先生又说——乐不兼礼,偏近于流放


综合上述,我们不难看出,礼和乐是对人行为与心灵的调和作用,不仅是真实的,而且还是堪称高效的,而且由于其基本原理,是植根于人性本身的,所以至少在理论上,对今天乃至今后的社会,也是有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乐的作用和意义
上古纯音乐【编钟曲20首】
【艺术殿堂】古人必备生活技,超出你的想象力!
师嫠簋铭文,56,钟|铭文|礼乐|编钟
外在行为规范和内心道德要求的关系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