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延龄教授经方治疗食管炎经验

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其中以反流性食管炎多见,其典型症状表现为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热疼痛,时常伴有吞咽困难、上腹部痛等非典型症状。中医学无此病名,一般根据症状从呕吐、反胃、胸痹、痞证、胃痛等病证进行辨治,在改善症状、控制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江某,女,43岁。

初诊

主诉:上腹部胀满伴泛酸日久。

现病史:上腹部胀满伴泛酸,有压迫感,饮冷或受凉后即嗳气。饮水尚可,大便偏溏,每日2行。寐差,疲倦乏力。时有胸闷,伴呼吸欠畅。月经无明显异常。面色尚和。舌淡红,苔薄白。右脉细缓,左脉缓。

辅助检查:内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呼气试验示:HP(-)。诊其右脉细缓,左脉缓,舌淡红,苔薄白,面色尚和。

处方:

党参20g    炙甘草10g  茯苓30g  白术10g

法半夏10g  陈皮10g    桂枝10g  吴茱萸5g

川黄连3g   当归10g    白芍10g  干姜3g(7剂,水煎服)

二诊

现病史:服上方7剂后,泛酸明显改善,自诉上腹部仍觉胀满,受凉及食后(尤其是米饭)加重。食欲尚可,大便仍稀,恶寒。症状补充:易怒,胸腹部自觉有气上冲感,时恶心欲吐。舌质略红,苔水滑。左脉细缓。

处方:

党参20g    桂枝10g  干姜10g   炙甘草6g

法半夏10g  陈皮10g  吴茱萸3g  益智仁10g

草豆蔻10g  白术10g  茯苓20g   厚朴6g(7剂,水煎服)

三诊

现病史:服上方7剂后,上腹部不适、泛酸基本消失,食后偶有不舒。耳鸣,目干涩。现月经第一天,量少。

处方:

当归15g  白芍12g  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20g  党参20g  白术10g    炙甘草6g,

桂枝10g  海螵蛸15g(14剂,水煎服)

半年后随访

患者自诉诸症皆缓。上腹部不适、反酸未再复发。复查胃镜仅示慢性胃炎。



病位和病机认识

 


傅延龄教授指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现代中医较为成熟的临床模式。食管炎的西医诊断为中医辨证确定病位提供了确切依据。从中医角度看,食管炎的病变虽然常与其他脏腑相关,但其基本的、中心的病位是胃之上脘和胸膈。胃主降,胃气降则顺,通则安;滞则病,逆则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气不降、胃气上逆所致。脾的运化,肝的疏泄,大肠、小肠的传导对胃气的顺降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寒热对该病的发生甚为重要。热则气壅,寒则气凝,都可导致胃气不降,进而出现上逆。反流性食管炎的一个主要症状是泛酸,其病机多与胃热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呕吐酸,皆属于热。”不过就临床所见,泛酸也有非热者。


“寒热虚实”四纲辨证


傅延龄教授在辨治食管炎时主要运用“寒热虚实”四纲。寒则凝,热则壅,虚则气行乏力,实则满而不通,寒热虚实是食管炎病因病机中最为重要的四个因素,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

(1)寒和热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其临床表现具有冷、凉的特征。因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凉所致,多为实寒证,而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者多为虚寒证。

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其临床表现具有温、热的特征。由于阳盛和阴虚皆可以表现为热的特征,因此热证又有实热和虚热之分。

(2)虚和实
实证多为感受热邪或气、湿、宿食等郁而化热,其人表现出形盛、气实、面赤等实热证候。虚证主要有脾胃气虚和胃阴亏虚两种证型。

但在临床治疗中,疾病变化繁多,机体也复杂多样,因此多是寒热错杂和虚实夹杂的证型。傅延龄教授根据患者病证的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或清热泻火,或疏肝和胃,或益气养阴,或温中散寒,或寒热同调、扶正祛邪。


常用经典名方


傅延龄教授临床治疗食管炎时,常用如下五类方剂:

(1)栀子剂 
栀子剂主要有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本类方剂主要用于胸中有热者,症见心烦、胸中窒或胸骨后疼痛、烧心、夜寐欠安、口渴喜饮,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以栀子豉汤为底方,气虚者可加甘草,呕者可加生姜,痞满者可加枳实。栀子剂常与小柴胡汤或小陷胸汤合用。

(2)泻心剂
泻心剂主要有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本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下痞。其中,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用于治疗热痞,症见心烦、口渴、舌红苔薄白或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痞,症见呕恶、腹泻或大便不成形。原方应用疗效亦显著。

(3)柴胡剂
柴胡剂主要有小柴胡汤、小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本类方剂主要用于肝胃不和证。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汤主要用于脉弦或弦细者,以两合太少,表里双解;大柴胡汤主要症见腹中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要症见心悸,惊惕,烦躁,失眠多梦等,铅丹可用炒枣仁代替。


(4)理中剂
理中剂主要有理中汤、桂枝人参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脾胃虚寒证可用理中汤,兼有微热可加黄连,即连理汤;虚证用桂枝人参汤,兼见脾胃气虚可合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若稍食则胀,加木香、砂仁,胀甚再加枳实、厚朴;若久病肠胃虚寒,手足逆冷,用当归四逆汤或加吴茱萸、生姜或合吴茱萸汤。

(5)麦门冬剂
本类方剂针对阴虚证。胃阴虚者用麦门冬汤或益胃汤,肝胃阴虚者用一贯煎,或合益胃汤,肝火甚者合左金丸。若胸骨后或胃脘部烧灼感严重,加煅瓦楞子;若泛酸明显,加海螵蛸;若兼见寐差,加煅龙骨、煅牡蛎,既制酸又能重镇安神。

 
注:本文内容选摘自《傅延龄教授经方治疗食管炎经验》,《吉林中医药》2018年第10期。本公众号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


整理:马浔
编辑:xh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热错杂型的食管炎,可用小柴胡桂枝汤,胃寒严重者可搭配良附丸
黄连汤的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
黄煌:如何用活柴胡剂(绝对值得收藏)
山东济宁郭建:寒热并用解疑难
《伤寒论》:虚实寒热均可导致烦躁,张仲景是怎么治疗的?
经方治疗反流性胃食管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