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王孙思邈草书《药方帖》欣赏

药王孙思邈草书

        《药方帖》欣赏

 

                                 看山堂主人   撰文

 

 

                          


                 释文:“芎藭不宜兹补。下白,纳少。粟米一石,资饮啜也!思邈”。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孙思邈生于北周大统三年(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零一岁。葬于故里孙原村孙氏祖茔。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他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童”。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作官召请,周宣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却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还隐居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祠堂纪念。陕西耀县药王故里孙原村现存有药王孙思邈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及孙氏茔园,药王碑苑和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开展规模宏大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有来自日本、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药王孙思邈不仅医术高尚、医术精湛,著作丰富、影响深远,而且工于书法,却鲜为人知。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唐代已达空前高峰。唐王朝在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以京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书法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群星璀灿。同时,唐代朝廷颇为重视书法,最高学府中专设书法学科,是“国学”的六科之一。这种专门教习书法的机构,成为进身仕途的门径,是效仿汉代以书取士和晋设置书学博士的继续。唐太宗喜爱书法,对王羲之等一代大师尤为推崇。据《唐会要》记载他命臣下“以金帛购求羲之书迹、天下争买古书,诣阙以献。”,当时弘文馆也教授书法,专对五品以上官员进行提高,由著名书法大师欧阳询等来执教。那时追求书法之美,不仅是士大夫和知识阶层的时尚,在民间也相当普及。孙思邈学贯古今,博才广通,工于书法,故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要求:凡“欲为大医”,必须在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上应“尽善尽美”,而他自己在书法上就具有相当深厚的造诣,这是很自然的事。

据《华严经》卷59后附言大经文云:“贞观年中,孙思邈……至长安,说齐魏间事,有如目睹。书写此经七百五十部,其时太宗欲读佛经,问邈何经为大,邈曰:“华严法界具一切门耳……。”太宗方悟,乃受持华严。唐太宗读佛经都有求教于他,尊从于他,足以说明他对佛籍经典精深的造诣。尤是孙氏书写了《华严经》计750部,可见其书法真是非同凡响。一般书写佛经者,必是工书优众出胜者。那么,唐太宗这位好书道又身体力行地学书法,还把书法列为教育、取士、官制的一个方面,倡世盛行书法之风甚烈的情况下,能尊从读佛经,何以不能同生于北朝的孙氏讨论文书法呢?正如《龙藏寺碑》中莫友芝跋语所说:“真书至初唐极盛,而初唐诸家精诣北朝无不具有。”又据马宗霍《书林藻鉴》载记,唐著名书家有二百四十五人之多,而大量民间无名书法家尚不在列。新、旧《唐书》载:“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书法家)、孟诜(医学家)、卢照邻(文学家)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孙思邈被“知名之士”,尤其是书法家宋令文礼尊为师,当然孙氏在245人的著名书法家之中是无疑了。

当今我们所能看到历代名人的手迹,仅见于南宋《淳熙秘阁续贴》中极为可贵的一帖。所谓“阁帖”,即历代专供帝王用的书库,叫做秘府、内府或御府。后来把府中所藏的墨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拓印编辑成册,供人临摹,叫做阁贴。该阁帖是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诏命摹勒人石刻于禁中。共为十卷,卷首钟繇、王羲之帖;卷二、王献之书,内黄庭经小楷后有“臣遂良临”四字;卷三、欧阳询、肖王禹、褚庭海、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颜真卿等七贤书;卷四、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状;卷五、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卷六、张九龄三相暨李绅告身;卷七、李阳冰篆,李德裕、毕诚、李商隐书;卷八、怀素颠草;卷九、高闲亚栖齐已书;卷末,杨凝式并无名人帖。碑帖学者对淳熙秘阁续帖评价甚高,认为“模勒工夫精细,仅亚于淳化帖。”

淳熙秘阁续帖所收孙思邈书法手迹为行草书,不少字颇难辨认,已故现代医史学者宋大仁释文:“芎不宜兹补。下白,纳少。粟米一石,资饮啜也!思邈”。宋氏评论说:“孙思邈一帖,于摹刻之前,必经内府不少专家考证,然后勒石的。这是真迹无疑!”。

孙氏此一书帖依其遣词用语,可能为咨询他人的书函,或系一病案、一处方之按语。孙氏《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指出:“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强调“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在用以食治的各种谷米中,列有“粟米”指出其“味咸微寒,无毒;养肾气,去骨痹,热中益气。”“陈粟米,味苦寒,无毒,主胃中热……”。《千金翼方.本草下》也指出粟米:“去胃脾中热,益气。”同书卷一《药录纂要·用药处方第四》“补养肾气”药中列有粟米;“下部痢”药中列有仓米。在《备急千金要方.脾脏》卷,孙氏将痢分为冷、热、疳、虫四种。谓“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则纯痢瘀血。”治疗热痢共26首药方,只有一方用芎,治疗冷痢31首药方中,则无一方用芎,但有四方是分别用粳米、米、黍米为主,煮成粥服用。此帖所谓“下白,纳少”,似与冷痢有关,指出“芎不宜兹补”,认为应以小米作成羹粥饮服,恰与《千金》治痢之学术思想相合。这也是此帖为孙氏真迹之一证。

欣赏药王孙思邈这一唯一传世的草书,书法功力深厚,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出入晋魏,师法“二王”。写得古雅雄健,顿宕纯和,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点画变化多端,格调纯正,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运动感。通篇结构严密,情墨交织,奇姿异趣,给人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作为观赏者为它恢弘的气度、精神和力量所折服。似一组感情深沉的抒情乐章。书法以气引笔,磅礴澎湃,气势逼人,点画线条,盘旋飞舞,变幻莫测,用笔不拘成法,信笔挥洒,放浪形骸,去尽雕饰,一任自然。达到忘我境界,代表着他的最高成就。任意挥洒,无拘无束,及至化境,尤重魏晋书风的点画之趣,较之二王则更加快捷迅疾,不计工拙。可见当时药王陶醉在书写的快感中,足见其果敢、苍劲、恣肆、纵横,墨气淋漓,变幻如烟雾、奇怪如鬼神的精神气韵。深得右军神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王孙思邈临死将这个可怕的药方销毁
142岁药王孙思邈,死前反复叮嘱:“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提倡人命至重,为何却告诫弟子毁掉一药方
孙思邈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才会被人们尊为“药王”?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教你来养生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教你来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