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顺风车又出命案,“万分自责”顶用么? | 周末侃



又一个姑娘命丧顺风车司机之手。


三个多月前,郑州一个21岁的空姐深夜搭乘滴滴顺风车,惨遭司机杀害。之后滴滴做了整改,比如突出了紧急求助功能,比如司机每次接单之前,都被要求进行面部识别,这一度还让司机朋友们吐槽得很厉害。


为了降低安全风险,滴滴关闭了每天22点到6点之间的顺风车功能。可是前天,浙江乐清姑娘遭到司机强奸并杀害的惨案发生在大白天里,夜间搭乘功能关闭并没能阻止悲剧。那些查漏补缺看起来不是挺靠谱么,怎么还是“放过”了一个恶魔?而且谁也没想到,悲剧这么快就重演了,情节元素还有诸多相似。


人们对滴滴顺风车的信任怕是再也挽不回了。好些人要抵制顺风车,甚至呼吁取消这项服务。我一向是拥抱新事物的,对这种“出事就取缔”的声音,向来抱有警惕。可这回,一贯的立场也开始动摇。若风险如此不可控,还以“鼓励新事物”纵容其带病裸奔,就有点娇惯孩子的意味了。出事之后,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就没含糊,要求滴滴整改,暂停了浙江地区的顺风车业务。


只不过细究起来,把板子打在顺风车这个服务项目上,冤倒是不冤,但不得要领。


这桩惨案被曝光之后,很快有报道指出,这个司机作案的前一天,有乘客投诉过他。那位侥幸逃脱的乘客林女士,先是被诱骗在系统中取消了订单、改用微信支付车费,尔后被带到偏僻的地方,好不容易脱身下车了,还被尾随了一段距离。仅凭常识判断,就知道这个司机蓄谋已久、套路熟练,和那些鸡贼绕路的司机不是一个性质。只可惜,滴滴好像全然没意识到严重性,只空泛地承诺“两小时之内答复”,然后,司机安然地继续接单,或者准确地说,继续狩猎女乘客。直到悲剧发生,这桩投诉才再一次被打捞起来。


三个月前杀害空姐的那个顺风车司机,也曾经因为言语骚扰被投诉过。滴滴收到投诉后,声称一直联系不上司机,事情不了了之。于是“失联”的司机,继续畅通无阻地接单。这两起相隔不过三个月的惨案,都有被阻止的机会,却被一一闪过,姿势竟然还差不多。投诉本是纠偏纠错机制,可却接二连三地失灵了。说这只是巧合、不是系统性的纰漏,谁都不信吧。


更让人绝望的是,前天遇害的乐清女孩上了凶手的车之后,也不是毫无生机,但她最终没能得救。女孩上车后,察觉到车没走国道、直接往山上开,就开始害怕地给家人发信息,几分钟后更发出救命的信号。她的朋友联系了滴滴,得到的是“一小时之内回复”。这一小时内,焦急的朋友先后打了七次电话催促,但都只是被要求继续等待,并表示客服能做的,只有“加急标红”。从这番陈述中,我甚至都能脑补出客服接电话时露出的“职业性微笑”。人家急成这样,您就没觉察出事态非同小可么?这智商够感人,这冷漠够寒心。


“加急标红”之后的结果,是让再等一小时。再等一小时的结果,是被告知联系上了司机,但司机否认载过被害女孩。一个又一个小时过去,最终等来的是女孩遇害的消息。女孩的朋友还曝出了在滴滴客户端与客服交流的截图。朋友心急火燎地索要司机的信息,并且说明如果没有信息,警方什么也查不出来。对方回复的是“等待上级人员给您处理”,话尾还加了个淘宝店小二标配的“亲”。呵呵,真是春风般的温暖呢。


昨天,专栏作家易小荷讲述了她被滴滴司机谩骂追赶的经历。她在标题中痛斥,“性命攸关的时候,永远不能指望滴滴”。她也在客户端投诉了,巧得很,也被要求等待两个小时,这画风,一样的敷衍、一样的冷漠,简直高仿了乐清女孩朋友收到的版本。对了,她遇到的危险分子不是顺风车司机,人正儿八经开的是快车,还是优享款的。两小时之后,客服慢悠悠地表示已经搞明白了状况,停掉了那个司机的业务。可那两个小时中间,遇险的专栏作家几乎耗尽了洪荒之力,才摆脱了危险,但久久都不能摆脱恐惧。


所以你也看出来了,不是顺风车这款产品原罪深重,问题出在滴滴平台的运营上。在程式化、毫无情感温度的平台体系之中,人命关天的事儿,不过是一颗待拧的螺丝钉,和别的螺丝钉没有不同。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把螺丝钉拧好,不需要考虑事情是否紧迫、他人是否命悬一线。别的不说,如果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求助者报警,积极沟通和配合,而不是冷冷抛出请等待一小时、两小时,事情的结局就很有可能不同。


在商业上,滴滴这些年可谓大获全胜。只是身体跑得飞快,灵魂却显然完全没跟上。


前不久,河南新乡市的一个110接警员让人刮目相看。报警电话乍一听非常无厘头,是一个姑娘点外卖。但耐心又机智的警员马上嗅出不对劲,最后成功救出了遭受胁迫的、不得不假装点外卖求助的姑娘。警察同志如此敏锐,靠的可不光是职业敏感,也有设身处地的共情能力,以及积极作为的职业态度。


当然没法要求网约车平台和警察一样专业,可在紧急状况面前,足够灵敏的反应机制是必须的。现在的状况看,滴滴平台没能充分考虑到鱼龙混杂的司机队伍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没有有效的排险程序。虽然滴滴做过整改,但并没有找出最致命的缺陷,以致于危机来临之时,系统完全没有应变能力。这是系统性的风险。机械又冷血的运营理念,早晚会让整个平台垮掉。光摆出“万分自责”的姿态,自责完了依旧如故,可是啥用也不顶。企业不都喜欢讲社会责任么?自己的产品“险象环生”,出了事还不积极干预,这给社会造成的伤害,怕是再多的慈善也弥补不了的。


过去我大条而乐观,直到有一次,我发现载我的快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用微信视频聊天。很令人发指是不是?大条而乐观的我被吓蒙了,可也只敢弱弱地“暗示”司机,师傅,您小心点。和我一起拼车的陌生姑娘坐在前排,一言不发。我这才意识到,在司机面前,接受服务的乘客其实是处于弱势的。所幸司机被我一提醒,就立马放下了电话,但我还是很后悔没有投诉他。安全意识如此单薄的人,竟然能混进网约车司机队伍,也是匪夷所思。只是,倘若我投诉了,结果会如何呢?我真的说不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夺命顺风车”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滴滴新规终于让乘客满意了, 顺风车司机: 老子不接了
网约车平台抽成居高不下,苦的是司机,亏的也是司机
你肯定猜不到,我坐顺风车经历了什么
乘客被指赖网约车上超34小时才下车,司机:平台承诺给一定补贴
你关心的顺风车十大问题都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