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外国投资促进平台

第一部分  利用外资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十四年来,上海在党中央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和长三角、长江流域多省市的鼎力支持下,以洋山深水港建设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为标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海口岸各项重要指标年年创新高

1、上海海港口岸

1)上海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一,从2005年的4.43亿吨到20085.82亿吨,同比增长30%,净增1.39亿吨。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发展一览表

2)上海集装箱吞吐量从2001年的630万标准箱列世界第五,20051808.4万标准箱列世界第三,发展到2007年的2615.2万标准箱,首超香港列世界第二。

 

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发展一览表

2、上海空港口岸

  12008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103.82万人次,连创历史新高,浦东机场顺利实现9个安全年,也是虹桥机场1988独立运行以来实现的第20个安全年,其中2008年比2005年相比净增964.65万人次,同比增长23%

22008年上海两大国际机场飞机起降451000架次,比2005375127架次增长20%

3、上海口岸外贸

12008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3221.38亿美元,比20051863.65亿美元净增1357.7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增长87%,进口增长60%。(详见下表)

2005-2008年上海口岸重要数据统计一览表》

分类

项目

2008

2007

2006

2005

单位

备注

 

 

海港口岸

货物吞吐量

(世界排名)

5.821↑3.6%

5.61

↑4.2%

4.701

↑6.09%

4.431

亿吨

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一,2008年外高桥港货物吞吐量13122.8万吨,占全市总量22.5%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2.74

↑7.1%

2.55

↑19.7%

2.13

↑15%

1.85

亿吨

2007年列世界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

(世界排名)

2800.62↑7.1688%

26152

↑20.4%

2171.93

↑20.1%

1808.43

万标箱

2001630万标箱列世界第五;

20072615万标箱,占全国总量1/4,首超香港列世界第二;2008年外高桥港为1538.7万标箱,占全市总量的54.9%

 

 

空港口岸

飞机起降

451000↑2.3%

440809

↑7.6%

409532

↑9.2%

375127

架次

 

货邮吞吐量

 

290.14

↑14.6%

253.2

↑14.8%

220.5

万吨

其中2008年浦东国际机场为263万吨

旅客吞吐量

5103.851%

5156.64

↑11.8%

4612.6

↑11.4%

4139.2

万人次

其中2008年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2815.5万人次,占全市总量55.2%

 

 

口岸外贸

外贸进出口

总额

3221.38↑13.8%

2829.73

↑24.4%

2274.89

↑22.1%

1863.65

亿美元

 

出口

1693.5

↑17.7%

1439.28

↑26.7%

1135.73

↑25.2%

907.42

亿美元

 

进口

1527.88↑9.9%

1390.45

↑22.1%

1139.16

↑19.1%

956.23

亿美元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聚区及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洋山保税港区建设

洋山保税港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51210日与洋山深水港同时正式启用,由小洋山港部分、芦潮港陆城部分和连接小洋山岛与芦潮港陆城的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组成,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目前已全部封关运作,港口部分已形成16个深水泊位,5600米的深水岸线,93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至2012年,可形成10多公里深水岸线,设置30多个泊位,通过能力1500万标箱以上。

洋山保税港区是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是实行港口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能合一的运作模式创新区,所施行的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在保税港区都有效,即“三合一”叠加政策。主要包括:(1)境外货物入港区保税;(2)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3)区内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4)实行相对宽松的外汇管理;(5)实施便捷的口岸通关措施。该政策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具有口岸功能、业务领域广阔及货物入港区退税。

2007年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610.8万标准箱,2008年更上一层楼达82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5%。洋山深水港国际标准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9.8%。包括达飞、叶水福、礼才、中储、普洛斯、丰树、施洁、海博斯班赛在内的44家中外知名企业已经注册洋山保税港区,业务领域涉及航运、第三方物流、贸易、货代、船代、报关、保险、金融等多个直接参与物流服务或为物流服务提供配套支持的业务环节。

随着“三合一”相关政策优惠逐步落地,港区在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简化手续等方面已经体现出了显著优势。同时,港区正着力实行体制创新和功能拓展,形成具有保税港区发展特点、有利于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产业布局和综合性政策环境,推动形成具有洋山特色的物流运作体系,发展无污染、节能型的绿色物流加工产业,使洋山保税港区真正成为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集散枢纽。

(二)外高桥港区保税区及保税物流园区建设

1、外高桥保税区

位于浦东新区,频临长江入海口,紧靠外高桥港区,它是我国最早宣布成立的国家级保税区。十多年来,外高桥保税区综合经济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率,一直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它是集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进出口贸易基地和上海微电子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保税区已集聚了中外资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总量的70.2%,累计吸收外资金额超120亿美元,其中5000多家贸易公司、世界500强企业154家,投资357个项目,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20%,成为上海“总部经济”重要聚集基地。截止2008年,保税区已吸引90家营运中心筑巢,尽管只占区内企业总数不到百分之一,却贡献了浦东新区1/4的税收,完成销售收入占保税区贸易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近1/3

2、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紧靠外高桥港区三期码头,海关封关面积1.03平方公里,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园区集装箱年综合处理能力将达100万标准箱,目前已引进物流项目20余家,贸易项目26个,包括荷兰世天威、丹莎、UPS、东方海外等跨国采购企业、国际航运集团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虹口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

这是上海唯一的航运服务特色的现代服务集聚区,东起大连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至滨江、北至周家嘴路海宁路,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其中滨江岸线约3公里,目标是“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即打造跨国航运物流企业总部基地、要素集聚配置中心、邮轮客运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目前已吸引了地中海航运中国总部、联东地中海船代、高丽海运、德翔航运、瑞宁航运等知名航运服务企业落户进驻,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外滩茂悦酒店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已相继建成。目前,北外滩地区开发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各类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超过400亿元。截至2008年底,北外滩航运集聚区内航运服务企业已达2300多家,其中包括美国罗宾逊、伯灵顿、布林克斯、法国SDV、韩国现代商船、中远物流等企业。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航运服务类企业或办事机构,形成了上海航运一条街。根据频临黄浦江的有利地理位置和中远、中海、航运交易所进驻北外滩的资源,明确提出了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发展战略,建成航运中、上游产业和邮轮经济集中、休闲观光和航运文化特色鲜明的航运服务集聚区,与外滩、陆家嘴构成黄浦江“金三角”,与大小洋山形成错位互补,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功能区。

(四)陆家嘴航运金融服务体系

2008年,陆家嘴正式提出“陆家嘴海运集群地”概念,在这个“集群地”里,包括以航运(海运)金融服务产业、海事法律服务产业、海事研发与科技服务产业、海事教育与培训产业、海事信息产业、海事中介组织等一系列内容。浦江东岸的陆家嘴地区,浦东大道两旁遍布金融机构和海事企业,“陆家嘴拥有航运一条道”的设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五)宝钢马迹山港

20071027,宝钢集团宣布其马迹山港二期工程提前两个月建成投产。宝钢马迹山港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2000万吨的基础上,新建30万吨级卸船泊位1个,1万吨级、5万吨级装船泊位各1个,围海形成0.32平方公里矿石堆场,以及配套和辅助设施,设计年吞吐量3000万吨。

马迹山港将成为我国首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港区,缓解华东地区沿海港口大型矿石码头接卸能力不足的矛盾,适应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钢铁业的发展,为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支撑。

宝钢马迹山港位于浙江省,距上海吴淞口约60海里,居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和长江出海口,是我国南北运输必经的黄金港口,也是进出上海港、长江流域的必由之路,濒临国际航线,是距离长江口最近的大型矿石中转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六)宝山沿江港口

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包括军工路、张华浜、宝山三个国内较大的国际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约占上海的35%。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于2008年底破土动工,将建1500米长码头,靠泊等级8万吨以上,可同时停靠34艘大中型邮轮。

(七)长兴海洋装备区

处长兴岛的长江隧桥工程越江隧桥入口处,2001年后,振华港机、中船长兴、中海长兴等大企业迁入,其中,振华港机项目一期利用岸线3500米,二期工程占地61万平方米;中船长兴则渐成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目前拥有4个大型船坞,可以制造30万吨油轮、8000箱集装箱船等海洋运输的“巨无霸”。

(八)浦东国际机场

浦东国际机场为我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19999月一期工程建成启用,20083月二期工程建成启用。目前拥有2座航站楼、3条跑道、218个停机位,能保障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0万吨和航班起降49.1万架次的需求。2008年货邮吞吐量达263万吨,国际旅客吞吐量2815.5万人次,全球排名跃升至第3位,基本确立了国际货客运枢纽地位。

(九)上海航运交易所

19961128成立,由交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是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目前已实现“52”全天候通关服务,并把港、航、货、代、“一关三检”、金融、保险、法律、仲裁等单位引入服务中心,通过集中办公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并对外发布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BFI)和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

 

三、大批外资跨国公司聚集上海,国际航运功能开发发挥明显促进作用

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60家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占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总数的近1/3。上海外资地区总部型机构676家,其中地区总部224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78家,外资研发中心274家。500强跨国公司中在沪投资落户的227家,投资项目1221个,合同外资金额高达183.97亿美元。由于大批外资跨国公司聚集上海,不少地区总部和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和投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开发上海国际航运功能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现列表如下:

参与和投资基地名称

主要境内外跨国公司名称

重要投资备注

洋山深水港

马士基、和记黄埔、中海、中远和上港

投资洋山一期,组成合资经营公司

和记黄埔、马士基、中远、上航和中海

投资二期,合资公司外资占股64%,资金近5亿美元

新加坡港务、法国达飞轮船、中海和上港

投资三期工程,其中新加坡占股30%,法国占股10%

达飞、中储、丰树、施洁、普洛斯、海博斯班塞在内的44家中外知名企业

涉及经营范围:第三方物流、贸易、货代、船代、报关、保险、金融等多个直接参与物流服务或为物流服务提供配套支持的业务

德国西门子、汉高,法国施耐德电气,澳大利亚BHP纷纷落户南汇

南汇累计批准外资企业1200多家,合同外资超40亿美元

外高桥港区及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

外高桥保税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154家,投资357个项目。外贸公司累计超5000家,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20%,成为上海“总部经济”重要集聚基地,保税区累计吸引90家营运中心落户

累计合同外资金额超120亿美元

保税物流园区:引进物流项目20多家,贸易项目26个,包括荷兰世天威、丹莎、UPS、东方海外等跨国采购企业、国际航运集团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浦东机场

UPSDHL世界两大国际航空转运中心相继落户

初期投资2000万美元

世界44家国际和地区航空公司开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

目前已吸引了地中海航运中国总部、联东地中海船代、高丽海运、德翔航运、瑞宁航运等知名航运服务企业

各类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超过400亿元

航运服务企业总数达2300多家,包括美国罗宾逊、伯灵顿、布林克斯、法国SDV、韩国现代商船、中远物流等企业

集聚了上海全市80%以上的航运服务类企业或办事机构,形成了上海航运一条街

陆家嘴航运金融服务体系

浦东拥有法人外资银行14家,占整个上海的近9成、全国的6成,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的6

陆家嘴、浦东大道两旁遍布金融机构和海事企业,形成“陆家嘴航运一条道”

 

四、浦东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航运业先试先行取得明显成效

充分利用浦东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功能,先试先行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上海市市府长期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积极贯彻落实重要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十多年来,一是以外高桥港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利用外资,仅浦东集装箱码头一期就达十九亿元,李嘉诚和记黄埔占股达30%,逐步形成了外高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率先进行了数十项先试先行试验,成为全国保税示范区。二是浦东新区率先宣布,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将按15%征收所得税,显然对吸引外商参与和投资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五、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明显提升的四大标志

(一)港口能力大幅明显提升

上海港能力大幅显著提升,上海港基本完成由河口港向海港的转变。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82亿吨,同比增长3.6%,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1%,继续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822.7万标准箱。上海港全年引领各类中外船舶6.19万艘次,同比增加0.21万艘次。

上海港在东北亚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地位正在上升,航线遍及全球主要港口,是我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最广的港口。上海港为长江流域地区的服务功能日益增强,上海至长江沿岸各主要港口都开通了集装箱航线,2008年上海港长江水水中转集装箱量近600万标准箱。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已经初步构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加快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航运要素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上海拥有跻身世界同行十强的中海集团、中远集运等大型航运公司总部,全球前20家班轮公司都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入驻上海,经营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的外商驻沪代表机构达到250多家,世界上最大的8个船级社都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共同组建的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规范航运市场行为、调节航运市场价格、沟通航运市场信息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上海海事调解中心,参与国际海事规则的执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要素正在逐步集聚,构成了航运服务体系的初步框架。

(三)港口基础设施有了明显进步

上海今年将进一步加快港口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并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集聚和发展。

事实上,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逐步推进,近年来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凸显。比如,目前上海已形成两类六块航运集聚区域,包括以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产业(港口装卸、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为主的临港新城、外高桥和张华浜地区;以现代航运服务产业(船东总部、航运代理、信息咨询、法律服务、航运交易等)为主的北外滩、人民广场和陆家嘴地区。其中,北外滩集聚了包括中海集团、中远集运、上港集团总部在内的2000余家航运服务类企业。

而在航运交易、咨询、信息服务产业方面,上海航运交易所集规范航运市场交易行为、调节航运市场价格、沟通航运市场信息等功能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一书”(《中国航运发展报告》)、“两刊”(《航运交易公报》和《航运动态月报》)、“两报告”(《季度航运热点分析报告》和《年终水运形势分析报告》)、“三指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和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框架的航运信息服务格局。其中集装箱运价指数成为继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外的世界第二大运价指数,被联合国贸发会海运年报作为权威数据引用。

(四)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加强

上海开展了以“电子口岸”建设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试点改革为标志的政府和海关服务,率先启动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的“大通关”工程,探索实施“无纸通关”、“提前报检、提前通关、实货放行”等通关模式。上海口岸已实行“5+2”工作制;在航交所内设立“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报关企业、货代船代企业于一体,实施一门式服务,改善了通关环境,提高了通关效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关特殊区域洋山保税港区,推进和深化了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区港联动。

 

六、与世界著名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较,上海存在明显不足

现代航运服务业主要包括了航运主业,航运辅助业和航运衍生服务业这三部分。如果以国际著名的港口伦敦、新加坡和香港作为横坐标,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现状从十二个方面与国际著名港口作定性或定量的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上海国际航运功能取得不少进步,但差距和不足明显。(详见附件四)

 

七、关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要在体制、政策、市场机制上深化改革创新的若干建议

学习世界先进港口的成功经验,上海要率先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最迫切的是需要在体制上、政策上、市场机制上敢于创新,勇于破解瓶颈和难题。

一是体制上的创新,是要学习英国伦敦、新加坡和香港建立高效精简的政府管理机构。实行港口和海事合并为一,海关与检验检疫合合并为一的管理部门,除此之外,不再设有类似上海港口口岸管理、保税区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港口建设指挥部等政府协调机构。上海除了在政府支持程度上有别于其他港口得分较高,其余几乎都是倒数第一第二。而这个政府支持,是因为上海管理港口的部门特别多,全世界仅有,虽然貌似特别重视,实际却导致港口市场化、公平竞争、国际化、信息整合等功能指标全部靠后。

二是政策上的创新,核心是要全力推出航运金融服务政策。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无论实在实行保税港区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还是第二船籍港登记政策,以及在吸引外国企业总部入驻上海,加快引进培养航运服务业人才等方面,几乎都是受到金融、税收政策的限制而止步不前。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历史机遇,争取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试验区,将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紧密相连,切实推出支撑航运要素聚集上海的金融税收政策。

以新加坡为例,为吸引航运企业入驻新加坡,突破的就是一条来新加坡后收益免税10年的政策,10年以后再优惠10%以上的所得税(新加坡企业所得税为20%)。仅此一条,吸引了大约80家船东公司和经营公司到新加坡落户。对当地的经济贡献达到28亿新加坡元,占新加坡GDP1.3%以上。在人才引进方面,新加坡17%个人所得税远远低于上海的最高达50%,这对上海吸引、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机构聚集和人才汇聚十分不利。

三是市场机制上的创新,就是要坚决打破上海港目前还存在的市场垄断现象,营造多元投资,多家经营,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上海港在理货、拖轮等港口服务业领域还没有形成竞争格局,公用码头特别是集装箱码头经营也没有形成多家经营和良性竞争的机制。航运的信息化程度虽然很高,但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尤其是各政府管理机构的信息还处于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况。伴随国家“反垄断法”的颁布,上海应依据法律,以此为契机迅速营造并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为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第二部分  今后十年总体发展规划及政策举措重在新突破创造投资新机会

 

2009325,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政策新举措综述如下。

 

一、总体目标及思路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32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意见》,明确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

加快推进以上海为中心、以苏浙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是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完善航运服务布局;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稳妥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和多种融资方式,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

(二)总体思路

实施“一心两翼”CPU发展战略。从19961月,国务院定调“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087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上海洋山港时指出,上海要“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以“一心两翼”为架构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渐趋成型,南翼是宁波-舟山港群,北翼以南通港为支撑,辐射范围延伸到张家港,直至日照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

 

二、上海国际航运体系、机制、政策举措将有六大突破

(一)完善国际航运服务体系,突出多管齐下,着力六大抓手

目前,上海港吞吐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但是在航运服务体系方面,上海却涉足甚少。

国务院最近公布的《意见》,意味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对吞吐量的追求到对航运服务体系中心定位的一个转变:(1)建立和完善上海船舶交易所,全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着力发展现代航运支撑服务体系。(2)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3)积极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探索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为航运金融、物流等航运服务,以及航运制造业提供融资服务。

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将突出“六大抓手”

1)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2)允许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业务。并正统筹研究从事国际航运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的税收优惠问题;

3)研究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在上海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以及进出口企业海上货物运输保费的有关税收政策优惠;

4)对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5)加快建设全国性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在上海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船舶交易市场;

6)加快开发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为航运企业的船运风险控制创造条件。

当前建设航运服务体系的重点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海运金融服务体系和北外滩国际航运交易体系:

目前陆家嘴功能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四分中心设立了海事服务办公室,负责推进海运金融服务业、海事法律咨询业、海事信息服务业和船舶及港航工程研发产业发展,同时,计划建设海事服务产业聚集园(楼)区,引进国内外专业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机构(公司)、船舶交易和租赁公司、海事律师事务所、海事仲裁和公证机构等。

虹口区为配合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由北外滩航运集聚区与上海航运交易所联手建立的“中华船舶交易网”这个交易平台已经开通,这也是上海加紧打造国际航运交易中心、定价中心的最新举措。这个平台上具有公示公告、交易挂牌、查询统计、资讯评估、在线交流、业务指南等功能。通过发布每日更新的船舶买卖、修造和租赁信息,及时沟通业内动态。目前通过这个平台买卖的船舶还不多,共29艘,其中买盘为11艘,卖盘为18艘。有了全国的船舶交易平台,有利于促进相关的金融结算、仲裁等会在上海聚集。

(二)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突出发展“水水中转”,采取五大举措

未来,武汉的货物可以通过长江水路和火车运输直接送达洋山港。是上海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要突出发展“水水中转”,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

集疏运体系就是由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相应的交接站组成,港口与货物目的地相互联系的通道,也就是货物如何从上海港口到达货物本来的目的地。概括起来,上海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重点有“五项举措”:

1)推进内河航道、铁路和空港设施建设,适当增加高速公路通道,大力发展中远程航空运输;

2)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推广;

3)推动洋山深水港区的江海直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

4)充分发挥上海芦潮港集装中心站及东海大桥需造铁路,充分发挥铁路通道作用;

5)做好洋山深水港区铁路上岛规划研究,逐步提高铁水联运比例。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实现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目标是核心问题,就是实现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航运和金融一体化,才能为其他产业一体化打造一个基本的平台。

(三)加速推进洋山航运综合试验区,突出落实五项政策新举措

1、实验区政策突破之大可与香港相媲美

国务院《意见》的公布,表明国家决心建立和推进洋山航运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性试点。

这是继浦东新区之后,洋山保税港区有望成为上海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第二个“试验区”,此次政策突破之大,使得洋山港的政策几乎可以媲美中国香港港。而这个政策的突破,至今为止是我国内陆唯一的。由此必将大大提高我国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施与国际相接轨的相关业务支持政策措施。

2、采取启运港退税特殊政策

1)减免营业税,吸引航运相关企业大规模集聚。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航运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将有望免征营业税。同时,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仓储、物流等服务企业从事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取得的收入,也将有望免征营业税。

目前包括中海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注册地都在虹口、浦东新区,而其需要缴纳大约3%的营业税。这项政策将吸引许多企业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同时使得保税港区形成航运相关企业大规模集聚的区域。

2)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鼓励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增强上海港国际吸引力。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将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退税措施前提下,研究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以鼓励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

上海港属于腹地型的港口,国际中转箱量仅为5%,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际中转量及相关的国际贸易量,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制约。采取港退税特殊政策,必将极大地增加洋山港的中转量,显然对我国众多出口加工贸易的企业很具吸引力。

3)启运港制度也就是国内货物只要确认开始发往洋山港,即被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比如,一个大连发往洋山保税港区的集装箱,只要确认能从大连启运,即可在大连办理退税手续,启运港退税是一般保税区没法做到的,启运港退税政策将极大地提升洋山港的国际中转量,拉大和其他港口的距离。

3、设立企业离岸账户,提供境外资金结算便利

为了在洋山建立国际航运发展实验区,国家政策再次开放。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将允许企业在洋山保税港区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对此在区内设立境外账户则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的结算。所谓境外账户,是指企业在注册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银行开立的账户。由于目前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外币收入汇入汇出都受到一定限制。而开设境外账户有利于区内企业的结算与国际接轨,方便企业结算。

上海方面已经责成市外管局和市金融办负责关于设立离岸账户一事。同时,将探索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洋山保税港区的功能。

4、洋山航运综合试验区采取特殊政策举措,归纳起来为5

1)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航运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仓储、物流等服务企业从事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允许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4)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退税措施的前提下,研究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以鼓励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

5)探索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洋山保税港区的功能。

(四)打造上海邮轮母港,采取“新三项政策措施”

上海把打造邮轮母港作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提出了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规划。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将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

1)允许境外国际邮轮公司在上海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经营经批准的国际航线邮轮服务业务;

2)鼓励境外大型邮轮公司挂靠上海及其他有条件的长三角沿海港口,逐步发展为邮轮母港,经营国际邮轮航线,并为邮轮航线经营人开展业务提供便利的经营环境;

3)建立邮轮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保险、信贷等方面开设邮轮产业专项目录,促进邮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邮轮旅游是目前国际旅游市场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高端旅游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着8%左右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际旅游业3-4%的整体增长速度。

事实上,邮轮经济给城市旅游业、零售业带来的效应明显。根据欧洲邮轮理事会(ECC2007年的数据显示,邮轮经济给欧洲带来了83亿欧元的直接经济效益、18万多个就业机会,有280万乘客从欧洲港口登船,平均每位旅客花费100欧元游览每个目的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可观。

(五)探索建立第二船籍登记制度

1)继续实行船舶“特案减免税政策”,延至2011630日。

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中,第二船籍登记制度将另行研究。目前,已经在实施的是对在20051231日以前已经在境外登记的符合一定船龄条件的船舶实行特案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的措施,这项政策将在2009620日到期。

  如果对所有回国注册在上海的从事国际航运的中资船舶减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将引导航运企业更多地购买外国船舶,减少对国内船舶的需求,从而对我国的造船业带来冲击。如果继续实行特案减免税政策将有利于解决现有方便旗旧船的存量问题,又不会对我国造船业带来负面影响。

  在“特案减免税政策”到期前,财政部门将根据执行效果,适时研究政策延期问题。目前,暂时决定延长至2011630日。

目前正在实施的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减免税政策执行良好,对扩大国轮远洋船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鼓励全部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回国登记后继续从事国际运输、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国轮船队。

2)研究和探索新设与“方便旗”制度类似的船籍登记制度,以增加中资船舶回上海注册的数量。

所谓第二船籍,就是在不改变原有船籍登记制度的前提下,面向本国船东,新设与“方便旗”制度类似的船籍登记制度。对上海而言,这一制度的意义主要在于吸引挂“方便旗”的中资船舶回上海注册,以增加上海船只数量。

(六)探索推动上海船舶保险建设,突出定价权和人才攻坚战

1、着力推动船舶险保单逐步由“境外定价,境外评估”转向上海“拍板”,创建上海航运保险中心。

一张保额约10亿人民币(1亿多美元)的特种作业船舶保险在沪正式签单。这份保单除了直接承保商为国内险企,其定价由国际再保险商主导,直接保险经纪商、再保险经纪商、理算人也全部由境外保险人承担。这种由“境外定价、境外评估”的船舶险保单,目前在国内普遍存在。

如果定价和相关业务今后都能在上海“拍板”,创建上海航运保险中心迫在眉睫。

国家刚刚批复的《意见》,把上海航运保险建设作为重头戏之一,可见对改善上海船舶保险推定软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

上海市保监局正赶赴北京,向中国保监会汇报关于推动上海船舶保险建设和浦东金融综合配套改革相关内容。

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研究发展一些新的船舶保险险种,推动上海船舶保险在新险种方面与国际接轨;(2)加快船舶保险外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法律、税收、信息化建设等。

涉及的政策举措有:(1)在上海加快船舶保险建设的征求意见中,在创建再保险中心方面,监管部门通过即将落户上海的国际再保险巨头——劳合社等机构,对境外船舶保险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形成一些改革方案。

2)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突出要“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有关航运保险的具体事项包括:A、积极研究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在上海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B、优化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环境,对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C、研究进出口企业海上货物运输保费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2、人才攻坚战

除了定价权之外,人才建设等软环境也成为沪保险企业对上海建“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关注焦点。

通常一条新船投保时则通过相关保险评估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由再保险公司给出定价,经过核保、投保、再保等过程,一旦出险,还将涉及到损失的评估、理算,以及纠纷时的国际仲裁等。

而无论是风险评估还是损失评估、理算、国际仲裁,这些话语权几乎都在伦敦等境外市场。

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来自软实力,尤其是人才竞争,包括买卖经纪商、评估商、专业法律人士等。

 

 

     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平台信息中心   郑颖、丁佳俊、沈艺搜集整理

王寿庚研究员指导

200955

 

 

附件一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事记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

  1996116日和1127,李鹏总理两次在上海召开专题会议,并明确“近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做的六项工作”。

  1996510日,成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领导小组,并下设“国航办”。

  19961128日,上海市政府和原交通部共同组建上海航运交易所。

  1997年,上海组合港管委会成立。

  2000113日,江泽民同志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建设做出重要批示。

  2001627日,上海市委成立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党组。

  2002313日,国务院通过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并同意授权上海市管理洋山港港政、航政和口岸管理的方案。

  20026月,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3127日,上海港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撤销国航办的建制;由市港口局挂国航办的牌子。

  2004年,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通过验收并运营。

  2005年,长三角率先开展区域“大通关”建设。

  2005年,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

  2005年,洋山深水港区顺利开港,洋山保税港区同步封关运行,洋山保税港区也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

  2005年,上海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2006年,长三角16城市港口管理部门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2006年,国务院批准筹建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晋升世界第二。

2008年,开展“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调研课题研究。

 

附件二 

世界五大国际航运中心简介

伦敦:老牌航运中心,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此进行。航运服务业每年创造价值20亿英镑。

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两大河流入海汇合处所形成的三角洲,背靠莱茵河流域的荷兰、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的34%都经过鹿特丹中转。

中国香港:拥有优良的天然深水港,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香港约有80间远洋班轮公司,每周提供超过500班航班,往返全球500多个地点。

新加坡: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员的高素质,突出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三甲。

釜山:韩国第一大港。计划在2011年之前建成33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形成15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并努力成为东北亚第一大港。

 

附件三

国家《意见》公布,有4个有利,核心实现国家战略

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做好“三个服务”、加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四个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干线网络化加速发展,世界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是一个市场巨大、腹地辽阔的国家,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城市,港、航等产业对城市GDP的贡献率已达8%。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提升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功能,能够进一步推动上海参与国际航运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航运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对于保障我国对外运输、对外贸易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处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经济腹地。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贸易、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集聚,服务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各省区市的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增强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全国服务。

    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明确要求上海等大城市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为上海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立足国家战略,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切实解决服务业“短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代服务业在航运上的发展条件相对较成熟,国际化程度较强,把航运业作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的重点,全力推进并取得突破,可以带动其他服务业加快发展。

有利于实现“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根据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四个中心”建设中,国际航运中心是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条件。从发展模式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属于腹地—中转复合型;从功能性质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目标是综合资源配置型,既有有形商品的集散,还要参与生产要素的国际化集散。因此,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可以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加速发展,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加快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

 

附件四 

上海向香港港学什么?

一、借鉴独特经验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在服务产业链上仍有脱节现象,而这方面香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经验,这正是上海应该虚心求教的地方。

  香港航运业拥有三大优势:其一,法治制度完善。航运业一向很看重合约和有效的法律仲裁制度,因为航运是一个相当高风险的行业,在海上随时会遭遇海盗、撞船等意外,这些都是日常要处理的风险。如果在合约上有纠纷,法律仲裁就能提供重要的服务,香港在这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拥有一批专业律师专门处理航运纠纷,使香港有条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支柱。

  其二,香港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信息、资金自由流通、低税率、简单税制等,这些对于航运界来说相当重要,将影响到船公司的整体营运情况和收入情况。   

  其三,香港有发展成熟的航运服务业群。郑汝桦说,要提供全面的航运服务,法律、保险、融资、船舶注册等缺一不可,一环紧扣一环,香港的特色就是拥有“全盘专家”。

  事实上,除了以上三点优势,香港在培养航运人才、培育市场创新意识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做法。比如为了储备香港航运业的后备人才,香港海事处早在2004年就开始推出航海训练奖励计划,鼓励香港年轻人接受并完成航海训练,希望他们日后投身港口和航运的支持服务业,目前已有120名高级船员实习生和轮机员实习生受惠。

对于香港在航运业上取得的成绩,专家认为很多做法值得上海借鉴。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高效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名列前茅,其航运服务业门类比较齐全,是亚洲区域内船舶融资、保险、法律、仲裁、管理和经纪服务中心。上海应该认真研究香港的发展模式,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自身发展航运服务业树立一个标杆。

二、互动中促共赢

  上海要向香港学习借鉴航运服务业发展经验,怎么学才能事半功倍?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利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一条捷径。

  现阶段两地可适当加快航运服务企业的双向投资。一方面,香港面临发展空间相对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向内陆延伸和拓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香港航运服务业配套环境良好又为上海航运服务到香港发展提供了机遇。香港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体系,是上海航运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良好平台。因此有必要鼓励两地航运服务企业进行双向投资,适当降低企业投资经商的进出门槛和成本。

  同时,沪港两地要抓住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进一步挖掘相互合作的项目。专家建议密切关注我国船舶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物流业振兴规划的动态,沪港两地可积极探索与尝试运作“航运产业基金”,研究开发航运金融衍生品,并加强航运信息的交流沟通,大胆创新、合作开发航运信息产品,如:协调香港的航运经纪人成为上海航交所的运价指数编委会成员,联合发布远东地区的集装箱、散货或二手船交易价格指数等。

在人才交流方面,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大量的航运专业人才,但是从事航运(海员、装卸工人、船舶修理工人等)的年轻人,近年来相继减少,有后继无人的趋势。对此,张页认为,可以输送上海航运辅助服务业的年轻人赴香港再培训、再就业,保障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同时,上海也应该大量吸纳香港的高端航运服务人才,既减轻香港航运的就业压力,又为上海航运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这是一件两全其美、互利共赢的事情。

 

附件五 

上海港与世界香港等国际著名航运中心水平差距比较一览表

序号

 

上海的不足和差距

国际著名航运中心的成功经验

1

港口服务业

其中高端海事服务方面

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公路运输占80%以上,给城市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

只有不到1%的船舶注册,国内船舶共有超七成的远洋货轮在国外注册,国际化程度低。

国外主要靠铁路和水路,与境外相比,差距甚远,国际化程度高

2

国际化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

2500余家的货运代理企业,绝大部分为内资,规模小,服务能级一般,导致市场竞争过度。

与境外相比差距突出

3

船舶修理

上海目前年修理在1000艘以上,居中国市场第一位,但由于超大型船舶的主机和关键配件国产化率不高,修船周期较长,影响了船公司班轮的正常航期。

境外优势明显

4

航运经纪

人才匮乏,航运经纪企业严重不足。其中买盘仅11艘,卖盘仅18艘。

境外优势明显突出

5

航运金融和保险

船舶融资渠道单一,大多采取贷款方式,资金来源不足。保险业务发展缓慢,中小航运企业融资困难。

全球船舶贷款、融资业务几乎被全球公认的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伦敦、汉堡和纽约掌控。

6

海事仲裁和法律咨询

上海海事方面专业律师仅200多人,专业海事律师事务所仅56家。

法制制度完善。伦敦被公认为是世界航运中心,伦敦海商海事仲裁机构2007年受理案件标的高达2亿英镑,而上海仅为8553万元人民币。

7

国际中转能力

上海目前中转箱量仅为5%,能力很差

新加坡为85%,香港为60%,韩国釜山45%

8

航运信息

航运信息咨询服务尚处起步阶段,法律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

航运信息的自由流通,为香港的航运业营造了良好的经商环境。

9

服务产业链

上海港在服务产业链上仍有脱节现象。产业链集中在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下游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以金融、保险、法律、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航运服务产业规模比重低、发展慢。

香港有发展成熟的航运服务业群,法律、保险、融资、船舶注册等一环紧扣一环,航运服务业门类齐全,是亚洲区域内船舶融资、保险、法律、仲裁、管理和经纪服务中心。

10

邮轮经济

上海每年坐邮轮出游的人数还不到1%,市场潜力巨大。

美国17%的人每年至少坐一次邮轮出游。

11

政策及法治化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无论是在实行保税港区的启运港退税政策,海事第二船籍港登记政策,以及在吸引外国企业总部入驻上海,加快引进培养航运服务业人才等方面,几乎都是受到金融、税收政策的限制而止步不前。法治化程度较弱

新加坡为吸引航运企业入驻,突破的就是一条来新加坡后收益免税10年的政策,10年以后再优惠10%以上的所得税(新加坡企业所得税为20%);

香港针对航运业 实行的低税率、简单税制等。

12

市场机制

上海港目前还存在市场垄断现象。专业化人才匮乏

市场化程度很高,高端人才充足

13

体制

管理港口的部门特别多,导致港口市场化、公平竞争、国际化、信息整合等功能指标全部靠后。

建立了高效精简的政府管理机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航运中心,上海2011新航程 新财经周刊-解放日报
70年港口巨变 挺起舟山脊梁
我国的港口群建设
海沧港区:厦门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关键
洋山港
浅谈:“别人眼中”的国际航运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