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的原理(续) 20190811-3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8月11日讲中医“切诊——脉诊”的第3篇——脉诊的原理。“厚德仁心”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讲《中医诊断学》,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全文约1800字。文章开头有全文语音版,您可以边听边学。

脉诊的原理(续)

      所以我们平时在跟诊的时候,治疗哪些病预计要多久的时间,心理都要有个底,要我根据我个人的意见,你这个病要怎么治,时间要多长,要告诉患者,他心里才有个底,取得他同你的配合,所以这也是一些方法。所以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就是学方法,很多东西要学,而不是单纯的某一个方面。像你们就很好,因为还接触得比较少,好学啊,一张白纸好画图画。如果你学了一点没学通,一知半解,又故步自封,又骄傲自满,学不进去了,那就麻烦了。所以谦虚使人进步,总而言之你自己要虚心学习,你学无止境,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们都要树立这个思想,包括我,更加要谦虚,更是要长期的学习。这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心脏的搏动是形成脉象的主要动力。

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基础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脉道依赖血液以充盈,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属阳主动,气为血帅,血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脉的壅遏营气有赖于气的固摄,心脏搏动的强弱和节律亦依赖气的调节。因此,气的作用对脉象的影响更为重大。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

陈厚忠医师谈“行气活血化瘀”新提法:

所以我曾经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还在观察。就是现在“活血化瘀法”的提法不蛮妥当,“活血化瘀”还必须加上“行气”,也就是“行气活血化瘀”。

我个人的理由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包括心脏,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基础。气不动,那么血也不会动,气不够怎么能活血呢?所以要先行气为主,因为气为血帅,帅不行则兵不行,所以要以气为主。行气也好,理气也好,总之要能保证气行。

所以我们在临床中间,药房里的人就晓得我用黄芪的次数比较多,黄芪益气,有益气就有动力。尽量要有动力。气行则血行,所以活血化瘀要行气活血,才能化瘀,要把气放在前面,活血才能够化瘀。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想了很久,理论是否成立,也在临床中观察。当然这也是我毕生的执业当中的一个看法或观点,希望你们今后帮助我完善这个愿望,把它这个理论整理出来,把它发挥,把理论搞清楚以后,临床结合上去,这就是推动,发展和创新了。

      在疳积方面,我80年代中期后期曾提出了小儿疳积的病因机理,即概括为“疳积在过去是营养不良,现在则是营养失调”的观点,我认为到现在还非常适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越来越证实了。现在生活提高了,得疳积的病人少了,但是还有,却是因为营养失调了,某些方面吃得多。过去是因为没得吃的,营养不良。最近几年还好,早前十年的时候都是独生子女,非常之溺爱,“4AI综合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加一个小孩,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这些营养不良导致的疳积的情况又好治一点了。所以这些现象我们都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来结合临床而总结出来的。

      脉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气血的状况。若气血充足,则脉象和缓有力;气血不足,则脉象细弱或虚软无力;气滞血瘀,可出现脉细涩而不畅的脉象。

脏腑协调是脉象正常的前提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也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密切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联系上。“肺朝百脉”,肺参与宗气的生成而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即具有助心行血的功能。所以,肺的呼吸运动也是影响脉动的重要因素。呼吸快的人,脉率也快。一般情况下,呼吸平缓则脉象徐和;呼吸加快,脉率亦随之急促;呼吸不已则脉动不止,呼吸停息则脉搏亦难以维持。所以看一个人还有没有气,有气就有脉,没有气了就没有脉了,因而前人亦将脉搏称为脉息。

      另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脉要有胃(气)、有神、有根,要有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才是正常的脉象,没有胃气就没有生命。因此,临床上根据脉有无“胃气”,及“胃气”的盛衰强弱,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凶吉。脾主统血,可裹护血液在脉道内运行而不溢出脉外。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经常遇到。最近长沙那个孩子,属脾不统血,就是出血,血小板减少,就是有这么一个情况。有的为什么月经不调,崩漏,出血淋漓不止,为什么我开归脾养心的药效果很好,就是这个原因。

      肝藏血,主疏泄,既能调节血量,又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为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可见,正常脉象的形成,有赖于脏腑整体功能的协同、配合。

我们在学脉诊以前,尽量要把原理搞清楚,学医贵在明理,理明才艺精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简单快速的脉诊入门
脉象与病症
解密切脉——寸口诊法
这里有一份中医把脉秘籍送给你,拿好不谢!
脉诊师承实录
脉诊——不切脉就不算是真正的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