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 20190804-03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8月4日讲中医“问现在证之问饮食口味、食欲与食量、二便”的第3篇,继续讲饮食口味。“厚德仁心”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讲《中医诊断学》,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全文约2100字。文章开头有全文语音版,您可以边听边学。

问食欲与食量
04
饥不欲食

      饥不欲食,指患者虽有饥饿的感觉但不欲进食,或进食不多的症状,见于胃阴虚证。常伴胃脘部嘈杂,嗳气,干呕,呃逆,咽干口燥等症状。因阴虚虚火内扰于胃,故胃中有饥饿感,但胃虚受纳功能减退,故不欲食。

05
胃脘嘈杂

      胃脘嘈杂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饱非饱,似痛非痛,热辣不宁者。常伴有情绪抑郁,胸胁胀满,嗳腐吞酸等,因肝气不疏,郁久化热,肝火横逆,克伐胃腑所致。

06
偏嗜食物

      偏嗜食物,指患者偏嗜某种食物或异物,如生米、泥土,或偏嗜酸辣等。小儿偏嗜生米、泥土,兼见腹胀腹痛,面色萎黄,属虫积(蛔虫病)。由饮食不洁,虫积肠道,脾胃运化失常所致,在改革开放前蛔虫病很多,与卫生习惯与坏境不好有关。

      偏嗜食物的还有偏嗜茶叶,即西医的“缺铁性贫血”,症见四肢乏力,短气,面色黄白,中医称茶黄病与西医的缺铁性贫血相似。这个病症的治疗,我很自信,几乎个个能治愈。但在临床上治疗原则:第一,禁茶叶,让患者绝对不能再吃茶叶。第二,积极从脾胃的角度上调理,调理气、血、脾胃和肝胆。

也有妇女妊娠期间偏嗜酸辣食物者,此为生理现象,不属病态。还有的正常人由于地域或生活习惯不同,亦见有饮食的偏嗜,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例如我们湖南这边喜辣,北方却相反,就不属病态。但若饮食偏嗜太甚,亦可能诱发或导致疾病,如偏嗜肥甘易生痰湿,过食辛辣易致燥热,过食生冷易伤脾胃等。

      此外,在病情过程中,根据患者对饮食寒热的喜好不同,可帮助了解病性之寒热,因为同气相求,所以喜食温热者多属寒证,喜食寒凉者多属热证。 

      总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观察患者食欲与食量的变化也可以测知病情的进退。我以前在农村行医,深知农村的习惯,只要哪个老人家病了,第一句话就问“还吃得下饭不”,若能吃就不碍事,这也就是说人以胃气为本,你能进食证明胃气存在,病情较轻。如果不能进食说明该病情就麻烦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管什么疾病,都要重视脾胃。例如,月经经后期,若脾胃不好也要以补脾胃为主。腰椎病,若同时伴有肠胃不好者(西医称作慢性胃肠炎),应先治疗脾胃,因为你吃进去的药物必须通过脾胃来吸收,若吸收不了,在体内就没起作用,就是无用的,而且脾主肌肉四肢,治脾可兼治腰椎病。当各种病到后期各种方法都无效时,也应重视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即使在平时开处方时,也不能损伤脾胃,因为中药的味是苦的。我曾讲过处方开得好不好,首先就是看有无伤害脾胃的药物和有无顾护脾胃的药物,寒热温凉是否搭配均衡?有没有给邪有无出路?有没有引经药?一张完整的处方要从以上几点来评判,若都符合处方原则就是一张好处方。所以在我这里跟诊的同学,强调要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中医不是要学某个验方,而是要学习中医的思路。

      在临床上若患者食欲逐渐减退,食量渐少,日见消瘦者,是后天脾胃功能渐衰,疾病加重。反之,久病患者,食欲逐渐好转,食量渐增,精神转好着,表示胃气渐复,预后较好。若危重患者,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称为“除中”,这是一种危险之兆,是假神的表现之一,因胃气败绝所致。

问口味

      问口味是指询问患者口中有无异常的味觉。脾开窍于口,五味与五脏相应,故口味的异常可反映脾胃的盛衰及其他脏腑的病变。《证治汇补·上窍门》中讲“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

      口淡:指患者味觉减退,口中乏味,常伴食欲减退,属脾胃虚弱,或寒湿内阻。因脾胃阳气亏虚,运化腐熟功能低下,或寒湿内停,阴不化液,故口淡不渴。老年人口里味淡一些,故喜欢吃咸的。

       口苦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苦味,多见于实热证,尤以心、肝、胆火旺者多见。心烦失眠者,常有口苦,乃心火上炎之故。胆汁味苦,故肝火上炎或胆气上泛,皆可致口苦。为什么小柴胡的主证是口苦、咽干、目眩?因为小柴胡汤功效是清肝胆郁热。所以我这里治疗口里有秽气、口臭、口呃就是抓住肝胆、脾胃、小肠瘀堵的问题,治疗时本人也很自信。而不要像某些网络上讲要几个月包好,我这里一般两三次,每次约4~5剂的单子就行了,最多半个月时间。应当指出的是,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饮食要清淡、不吃烟酒槟榔及零食,生活起居按时(规律)。

      口甜,指患者口中有甜味感,多与脾胃病有关。若口中甜而黏腻,脘闷不舒,舌苔黄腻者,为脾胃湿热。因湿热内阻,脾胃升降失职,浊气上蒸,故见口甜。若口甜而食少,神疲乏力者,为脾虚,因甘味入脾,脾气虚则甘味上泛之故。

      口酸,指患者口中泛酸水或有酸馊味,属肝胆郁热,或伤食之证。若患者口中泛吐酸水,嗳气不适,脘腹疼痛者,多因肝火横逆犯胃,木郁作酸,故见泛吐酸水。若患者口中有酸馊味,口气酸臭者,多因暴饮暴食,损伤胃肠,食积不化,胃中浊气上泛所致。

口咸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咸味,见于肾虚或寒证。因咸入肾,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又或肾阳亏虚,寒水上泛,皆可令口中有咸味。

      口涩,指患者自觉口中有涩味,如食生柿,燥涩不适,属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因燥热伤津,不能濡润口舌之故。

      口黏腻,指患者自觉口中黏腻不适,多由湿浊困阻中焦所致。如脾胃湿热、食积化热、痰湿内盛等,皆可见口中黏腻不适。这里附带的讲一下我的个人认识“凡苔腻者,临床上都是痰湿为患。

小编备注

陈老师讲课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为纲。点击左图放大查看书籍详情。

如果您希望系统地学习,建议您自行准备该书,配合老师的讲课坚持学习,相信您的用心学习,在《中医诊断学》全部讲课学习完成后,会有特别的进步!

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热是怎么产生的?
口干、口苦就是上火?中医:肝胆不仅有湿、还有热,点击了解
口苦口臭,问题很小,影响很大,中医帮你找病因解除不必要的尴尬
口苦肝堵,口甜脾黏,口酸胃翻:嘴中异味因何故?
国际胆囊息肉网 特色疗法
20211016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景明,理中丸,口苦,湿热,虚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