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之“望诊”-常色与病色20190605-01

本视频时长29分钟。全文约3600字。

陈厚忠老师直播课20190605-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望色-01

本次发布的是20190605陈厚忠细讲《中医诊断学》的“望色”篇,今天的主题是常色、病色

欢迎我们陈厚忠老师讲《中医诊断学》的望色篇。

主持人好,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们又是定期学习,不叫在讲课,反正一起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学习不行,学习有好处。今天我们继续讲望诊的望色。

复习一下,上次我们讲了望色的意义和原理,包括了望色的意义,这个望色的原理就是:

望色的原理就是: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即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就说明面部色泽是由气血上荣而来的。

今天就看到几个病人,有个年轻病人,18岁,就是面色红,血红的,在这样的天气,没有其他症状,也不痒。心主血脉,其华在面,那么我们就抓住他的心、抓住他的血脉的问题而进行辩证。

所以啊,望色的原理,特别是要说明十二经脉365络的气血皆上于面,走空窍,第二个情况就是望色泽的意义,色呢就是颜色,则就是光泽,所以啊,色泽啊,五脏之色也可以隐现与皮肤之内,昨天看的一个白癜风病人,她的脖子上面围了一个手巾,当然啦可能女病人她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啊,这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认为呢白癜风还要晒一点太阳对她好一些,如果还搞个布遮盖起来,当然了,她讲这是因为,到外面走怕有飞尘,这个呢,我们也可以理解,所以啊,《四诊抉微》讲“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发”。还有我们望色原理里面还有一个“面部脏腑的分候”,现在再通过图表来复习下上次讲的“面部脏腑的分候”:

所以望色的这些方面啊,每天都有涉及到。比如今天有个湘乡的病人,30多岁,体型很彪悍壮实,但是面色晦暗,面部布满了痤疮,而且他有饮食方面的问题,他要求我们开补药。我们讲,不一定要开补药吧,你只要把气血调匀,脏腑功能调好,那么你就好了。每天在临床上有很多人,都认为吃补的就是好的,实际上啊,我认为,凡是能治好病的就是好的,不要认为是补药就一定好。

所以我们啊有些观念要有突破,每天接待的病人多,有很多的观念要突破,特别是中医和西医的观念。中医和西医从心肝脾肺肾,五脏来看,都是这些字;但是西医讲的是,这些部位;而中医讲的是脏腑的功能整个系统。如果你作为一个中医人,没有这个概念,你怎么能做好中医呢,所以我们讲到中医就是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而不是局部,所以每天这些情况是讲的很多,所以先复习到这里。

今天晚上我们要继续学习的是常色、病色。

首先,常色,

平常的色,正常的色就是人的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我国正常的人的常色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红黄隐隐,即是面部红润之色隐现于皮肤之内,由内向外透发,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的表现。

所以《四诊抉微》里面讲到“内含则气藏,外露则气泄”,这就是经典的话啦,要学好啦,当然啦,现在没有麻疹,如果看麻疹的时候,我们上次讲课的时候讲了,就是用一个油纸盆子,去倒,那么你拿手去摸,要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这个阴邪出,皮肤之卫,那种颜色,就是正常的麻疹。我们相信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人看过这个情况。所以以前我们去看的时候,摸一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它这个是成了隐现在这里的均匀的形状,引起的毒。那个情况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啊,确实记忆非常深刻,到现在啊一讲,脑子里就回想起那个样子,如果真正是碰到这个情况,摸一下,看一下,就晓得,而且哪些部位发的,就晓得它是不是麻毒内陷,就晓得有没有并发症。其实麻疹并不大要紧,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并发性肺炎,特别是麻疹引起的麻毒内陷、高烧啊,所以农村里就讲啊,麻疹,打不得针,退不得热,实际上你到了39摄氏度以上高烧你怎么不应该退热呢,我认为麻疹可以退热,麻疹的退烧最好是38.5左右,发热低的发不出来,高的并发症特别是麻毒内陷,变化肺炎,高热惊厥,中风吐血,都有,很多的。这个情况我们看得比较多,印象比较深,而且有血的教训。我们不是讲嘛,1964年我们看了那么多,死了那么多,几十例,我看我们那个村,没有几个人能够回忆起来了,只有我还可以回忆起来,因为他们不是从事这个方面工作的。

所以常色啊,我们认为,你们要把,常色正常的颜色要搞清楚,所以为什么要你们学基础呢,就是要把正常的色泽掌握好,然后不正常的才是病理的,那么从病机看呢,它总能够治疗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那么你怎么“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就是正常的一个治疗方法,所以这是我们所相信的,所以《四诊抉微》讲到“内含则气藏,外露则气泄”,那气藏的地方几个不好呢,为什么说肾主藏呢,而且是肾藏精呢,它就是封藏之性,封藏在里面,是最珍贵的东西,打个比喻,就像你物理的财务,你会放到保险柜里,或者存到银行里,你不能暴露出来自己有好多钱啊怎么样啊,那就麻烦了。所以啊,

明润含蓄,面部皮肤光明润泽,神采内含,是有神气的表现,说明人体精气通顺脏腑功能正常,所以《望诊遵经》中讲到,“光明者,神奇之著;润泽者,精血之充”

讲得、总结得最好,要把它记下来,由于体质禀赋、季节、气候,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体面色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常色包含主色和客色两部分。

1. 主色:什么叫主色呢?就是个人生来具有的,所以有时候,我在临证的时候有些调侃,遇到个色黑的,又是主色,我调侃说“我知道了,你是晚上出生的”。为什么啊,晚上出生的色黑一些,所以有些人就是这么去讲的,有些患者我调侃一下好说,所以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主色是人一生基本不变的肤色,所以有些人生下来黑一些,长大就黑一些,这个是主色,属于个体肤色的特征,多由于种族、禀赋等原因,导致个体肤色出现偏情、赤、黄、白、黑的差异,所以你看原先的李阳波啊,刘力红的老师,他是研究运气学说的,他是说肾病的人,他屋里的布置都偏黑色,就是五色对应五脏,还有五淫,你是什么病就用什么颜色进行调治,这个我们在临床上没有用起来。但是我们要用的是比如小儿多动症,也可以喊抽动症,我们讲啊,你要远离声光电热,少看手机啦,少看电视啦,要少听歌、少打游戏机,这些情况多少有些好处,这是我们讲的这种情况。所以啊很多的东西都要与临床,与日常生活中结合起来,你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医,就要时时处处,把日常生活中的东西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那么你就是个,好中医,就学到位。所以啊,主色就基本不变的肤色,你像非洲黑人啊,非洲黑人到我们中国生活,手掌也是白的,还有某些交叉性的肤色偏白、偏黑的情况。所以《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就讲了:“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

2. 客色:就是因为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颜色称之为客色,于春季可面色稍青,夏季可面色稍红,秋季可面色稍白,冬季可面色稍黑,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所说,“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所以主和客就是家长啦,你做个主人啊,人家到你家里来就是客人,不能够喧宾夺主,主和客还是要,分清楚的,有些方面的措辞就是文字,文字对我们学中医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是第二个问题,常色。

其次,与常色相对的,就是病色

病色就是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凡面色晦暗枯槁或暴露浮现,皆属病色。

所以看啊,有些人他不是医生啊,因为你表现出来了,晦暗枯槁啊,就是面部的肌肤的肤色,暗而无光泽,是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尚荣的表现,暴露浮现,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如肾病患者出现面黑暴露,枯槁无华,即为真脏色外露,或如假神之颧赤泛红如妆,为虚阳浮越之兆,书上是这么写的,临床中也可以看到。

病色的第一个问题是病色的善恶

善呢是好的,恶呢就是不好的,是根据有无光泽,病色分为善色与恶色,善色就是五色光明润泽的是善色,又称为“气至”。《素问·五脏生成》中形象地描述为,'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善色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多见于新病、轻病,其病易治疗,预后较好,如黄疸患者的面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色,即为善色,那个黄色一晦暗就不好了,鲜明于橘皮色的黄色,还是一个好的气色。所以啊望色啊,《黄帝内经》里就讲了,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脉象是好的,色是好的,可以万全,怎么叫万全呢,你这个脉是好的,色是好的,那么你这个病就易治疗,医生费的治疗的力量也不要蛮大。所以我们望色在这里诊断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恶色,凡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称为“气不至”。所以《素问·五脏生成》中形象地描述为,青如草兹、赤如衃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炲,恶色说明脏腑精气已衰微,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多见于久病、重病,其病难治,预后不良,比如啊,鼓胀的面色黄黑、晦暗枯槁,鼓胀是我们中医的讲法,西医叫“肝硬化腹水”,就是鼓胀,单鼓胀啊屎难出,所以啊《素问·脉药精微论》和《素问·五脏生成》中,对面色的“平、病、善、恶”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这个呢下面看《中医诊断学》的第17页,表1-3

《黄帝内经》论述面部色泽变化的归纳表,一个是平人,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平人,一个是病人,从五色与五脏相配,分为有华无病的,无华将病的,有华主生的,和无华病危的,这么一些情况(见表)。大家有机会把这个书呢反复看几次,到临床对照,这是第一个,我们看他的病色、恶色。

病色的第二个问题啊,就是五色主病。根据患者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五色主病,又称为“五色诊”。

关于五色主病在《内经》中即有丰富记载,如《灵枢·五色》篇就讲到,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还说“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看小孩子,有的小孩子啊面色青,额头那里青筋暴露,这个情况就是肝方面的问题,青主惊风白主疳,肝主脾,所以脾病的比较多,所以就影响他的肝,,木克土啊,就胃发不适,木一克土就胃不适,胃有问题那么你还是要考虑到肝。

在临床上很多的慢性病都是肝脾同病,所以啊张仲景先师就讲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就是指的这个。这是个很大的理论啊,这个理论里面不但有治疗思想,而且有治未病思想,不但包括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而且包含了五行的生克强侮制化,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五行、脏腑、阴阳,要学气啊,把古中医的这些哲学思想烂熟于心,我相信会很好的。【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文化]面诊口诀
三、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老中医告诉你观面识病2
看脸识健康——中医“望诊”如何运用于生活
中医基本知识
【中医养生】五声对五脏,根据声音诊断脏腑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