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术语释编(三)

(4)什么是治疗上的整体性?

       整体观念贯穿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局部病变,要注意与其他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常常需从整体着手,采用相应的整体调理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灵枢·终始》篇中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这些都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确定的治则。如耳病治肾,鼻病治肺,目病治肝,脾病从肝论治,肺病从肾论治等,都是整体观念在治法上的具体体现。

        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整体,形弱则神衰,形病可引起神病,故历代医家在诊治疾病和养生防病中强调形神共养,形神共调,使形健而神旺;怡畅情志以养神, 神清而形健,恬淡虚无。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密不可分的统一性,因而构成了人体的有机整体。


        7、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人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两方面。

        (一)什么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其相关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对自然的依存与适应关系称为“天人相应”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1)从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中,可以看出:

     如四时气候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变化规律,而万物顺应这一规律则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过程,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节。盛夏天气炎热,人体气血运行流畅,阳气旺盛,脉象多浮大,皮肤腠理开张,津液外出而多汗。隆冬天气严寒,人体气血运行稍缓,阳气偏衰,脉象多沉小,皮肤腠理致密,津液趋下而多尿。这种适应性生理变化,既维持了人的恒定体温,又反映了冬夏不同季节与人体气血运行和津液代谢的密切关系。四季的脉象变化,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则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日之中昼夜24小时的变化,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产生相应的消长变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白天人体的阳气多趋于表,脏腑功能比较活跃;夜晚人体的阳气多趋于里,人需要休息和睡眠。这也说明人体生理上确实存在着昼夜阴阳消长节律。这种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对病情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不同,由于气候、土质、水质的不同,对人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东南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潮湿,人体腠理稍疏松,体格多瘦弱;西北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人体腠理较致密,体格多壮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易地而居,有时可带来水土不服的暂时不适。

      (2)从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中,可见:

       在四时气候的变化中,随着季节的不同,常可发生一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流行病,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季节多发泄泻,秋季多发燥病,冬季多发寒病。有些人因机体,适应能力差,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交替之际而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的情况。

        在一天之内,由于昼夜阴阳消长的变化,对病情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疾病,大多是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这是由于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着生、长、收、藏的变化,因而病情亦随之慧、安、加、甚等变化。


      (3)从自然环境对诊治疾病的影响中,可以得出:

       中医学要求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必须运用四诊方法,把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结合四时气候、地方水土、生活习惯、性情好恶、体质强弱、年龄性别、职业特点等,综合地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在养生防病过程中,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法于四时”“和于阴阳”“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和统一,使精神内守,形体强壮。在气候变化剧烈或急骤时,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病邪进入人体而发病。在治疗时,要做到“必先岁气,(勿)无伐天和”。以便充分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二)什么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社会的变迁、安定与动荡,个人地位的转换、经济条件的变化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因此,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1)从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中,可以看出: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的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机能,危害健康。

      (2)从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中,也可以看出: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剧烈变化,突发事件的产生,常可致人精神、情志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人体脏腑精气机能而导致某些身心疾病的发生,也可使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恶化,甚至死亡。因此,社会安定,人的生活有规律,抵抗力强,生病的机率就少而轻,寿命就较长;社会动乱,人们生活不规律,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都容易发生,生病的机率也较多较重,死亡率也高。

      (3)从社会环境与防治疾病的关系中,可以感受到:

       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体精神情志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因素对人体身心机能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维持身心健康,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才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正道。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学理论体系之 整体观念(二)
带你一起学中医:《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二)
生机和气机(理论)
上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治病的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