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中的这个字,钩得太巧太妙太有味儿

今天将“池”这个字的研究成果来分享一下。我们首先观察一下书法名家的这些写法,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作。

原帖原字出处:晋·王羲之·黄庭经

原帖原字出处: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原帖原字出处:唐·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

原帖原字出处: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我们以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的原帖原字进行研究分析

“池”现代汉语拼音读( chí)

笔 画 :(6 画)

偏旁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结构书写方法:左略缩右稍展

点画构成:(点、,点、,提、,横折撇, 竖、,竖弯钩)

书写笔顺:(一点,二点,三提,四横折撇, 五竖,六竖弯钩)

涉及到的基本笔法(点的笔法,点的笔法,提的笔法,横折撇的笔法,竖的笔法,竖弯钩的笔法)

容易出错或忽略的细节有哪些?

(1)要写出衔接点,不要一笔带过

(2)方笔的基本笔法要熟练

(3)凸凹的尺度要把握好

(4)忌横平竖直,要曲直交替

书写时结构提醒: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书法理论来源:北宋–黄庭坚–《论书》 】

整体形态:

(1)左边的“氵”为固定写法,该偏旁部首也可不用欧体特有的第二点与提连一起的写法来写,整体勿高、勿宽,三点呈弧形排列,笔意到位,当然我们这种写法是釆用欧体的形态

(2)右边的“也” 横折撇的横笔大抗肩,“鹅钩”舒展大方

点画及笔法浅析

书写时笔法提醒: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书法理论来源: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

(一)左边“氵”

(1)上点与中点距离略近,两个点的形状、大小与方向各不相同

(2)提点距离第二点略远,提点的出锋处正对横折或横折钩的起笔处

(二)右部“也”

(1)横折撇的横笔大抗肩,笔画形态细且有力,折撇勿长,形态稍上扬

(2)竖高起笔,左斜稍带撇意笔意

(3)“鹅钩”起笔不可过高,折笔后加力,勿直,钩出锋

签字笔演示

名家典范与临摹推荐

书法学习时临摹提醒: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书法理论来源: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

(1)晋·王羲之·黄庭经①

(2)晋·王羲之·黄庭经②

(3)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①

(4)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②

(5)唐·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

(6)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7)清·姚孟起·临九成宫

(8)现代·启功

(9)现代·田蕴章

(10)现代·田英章

(12)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13)集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中的这个字,笔法最丰富、结构也最讲究,历代书法家各有千秋
书法中的这个字撇、钩不仅要分个高低,而且技法还要交待明确
书法中的这个字正在长姿势,可别让它沉了
楷书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四个笔法特点
清朝的一位贡生,擅长楷书,被称为“三百年来欧体楷书第一人”!
唐楷:法度庄严对话雍容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