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湾改编——超越时代的军队|军队

文/大福

公众号:魏武挥鞭

毛泽东打下了莲花县城后,获悉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有袁文才、王佐两支武装,不知军往何处的毛泽东一下子就有了方向,于是开始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起了向井冈山进军的路线。

此时,起义军内部已经矛盾重重。

首先,是起义军领导层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的余洒度,原本并不归湖南省委领导,也没有把毛泽东任书记的湖南省前敌委员会真正放在眼里。

他认为自己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而毛泽东是农民出身,都没有上过军校,凭什么领导自己。

秋收起义初,毛泽东从安源通知他率第一团到铜鼓与第三团会和进攻浏阳时,他没有理睬,自行下令进攻平江,遭受到严重损失后,才“因情形不明,不得已,乃将部队回头,跟着三团退”。

在军事战术上,他和毛泽东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他看不起毛泽东主张的游击战,认为打仗就应该像军校里学的那样,和敌人硬碰硬地较量。

在文家市集合后他又主张经浏阳进攻长沙,同毛泽东发生严重争执。直到他的直属上级卢德铭回到部队,才对他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卢德铭牺牲后,余洒度开始在军事上一家独大,对前委不尊重的态度越来越明显。

进莲花县城后,毛泽东去参加他召集的军事会议,得知他警惕性不高,擅自放走了县保安队长,严厉批评他:“县保安队离城里只有几公里,我们这些人的命都交到你手上了,你还开什么会?”

余洒度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轻蔑地说:“什么!你怕死吗?我可以担保,你若死了,我抵你的命。”

在公开的会议上和上级这样讲话,可以看出,余洒度已经完全不把上级放在眼里了。

工农革命军从莲花开拔后,朝永新方向前进,因为天色尚早,毛泽东提议往前再走十里后宿营。余洒度私下又十分不满地说:“我当什么师长,连十里路的指挥权都没有了。”

除了领导层不团结,部队内部也有相当严重的问题。

起义军南撤以来,一路艰苦奋斗。指挥员牺牲,伤员增加;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有些人因为艰苦不辞而别;疟疾流行,伤病员增多,一些人掉了队,一些人病死在路旁;上下级关系也不和睦,一些长官还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导致很多士兵也因为这个原因离队;党组织也不健全。

开国中将赖毅,当时是这支部队的普通士兵,后来他回忆:

“那时,逃跑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相互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扩张和蔓延的趋势,不是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个,后天也走一个那样简单。而是今天走一个,明天就走十个,后天就有可能走一百个。

再不想办法改变这个现状,可能还没有到井冈山,部队就走光了。

起义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永新县三湾村的。

我们知道起义军是一直沿着江西湖南的交界线往南撤退的。

江西的敌人到追到萍乡后就没有再追,湖南的敌人又忙着去打别的仗了,三湾村这个地方比较荒凉,也没有什么地方武装。这真是天赐良机,给了毛泽东一个喘息的机会来整顿军队。

否则,如果湘赣两地的敌人穷追不舍,毛泽东就只能拖着这支疲惫之师马不停蹄地撤退,就算不被敌人追上,到达井冈山也就只剩寥寥数人了。

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我们今天赋予了它许多的意义,什么“打造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或者“无产阶级建军原则的重要创造”。

这些花里胡哨的形容词容易迷惑一些历史初学者,让人觉得好像毛泽东一边撤退、一边研究行军路线,还有闲工夫顺便琢磨着怎么去建设一支新型军队,然后挥手而就,雄才大略可见一斑。

笔者是不赞成掺入太多的主观感情去讲述历史的,这容易对后人产生误导,看不清历史真相。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看,

三湾改编的出发点,只是为了解决当时部队严重存在的问题。即上文所提到的领导权问题和部队严重减员问题。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组织上进行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在改编前,毛泽东宣扬了共产党的主张,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根据自愿的原则,明确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

不过愿意留下的以后就不能再随便走了,要服从军队的纪律。

接着将剩下的700人由“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这样就精简了部队的层级,更容易掌握基层官兵的情况,不至于三五成群地跑了自己不能及时知道。

同时团长由陈浩担任,实际上取消了余洒度的军事指挥权。

第二,在部队内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

规定上级不能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参加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官长要受他监督。

这样子的民主制度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官、兵之间的矛盾,士兵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就更有参与感和积极性,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不再愿意随意出走了。

同时,士兵委员会也限制了长官的权力,杜绝了军队中的贪污腐败。

第三,全军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

部队各级都存在党组织。

每个班都有党员,排设党小组,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

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笔者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一下三湾改编。

共产党拥有军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因此8月1日是建军节,而三湾改编发生在1927年9月27日,距离共产党正式拥有军队不到两个月时间。

因此,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彼时的共产党的建军制度是很不完善的。

那么,当时共产党的军队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共产党自己组织的农民和工人,毕竟那个时候他们也不是特别注重农民运动。

秋收起义部队就有一部分是安源煤矿工人,还由一部分是平江、浏阳等地组织起来的农民自卫军。

共产党的大部分军队是从国民党部队中影响、整合过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时期,北伐军中有一小部分将领是共产党人。

如果学过中学历史,很多人大概记得书本里有这么一句话,“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时很多人没有深究这句话。

其实就是说,国民党人不知道这个组织内部谁是共产党人,但是共产党人知道谁是国民党人。

当蒋介石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的时候,部分没有暴露的共产党将领就有机会指挥自己控制的军队发动起义,反击国民党。

比如南昌起义中叶挺的独立团,或者秋收起义中卢德铭的警卫团。

四月十二日蒋介石政变,八月一日南昌起义。既然三个多月前大家都是国民党军,那么对于国民党军的特点我们还是清楚的。

这是一群有奶便是娘的家伙,打仗是为了军饷,跟谁都是干。

就像现在一些到处接项目的包工头,只要有钱赚,干哪家公司的活都是干,他们不一定会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或者压根也不知道。

秋收起义的部队,只不过是一些包工头在那天接了一个“打长沙城”的项目,希望能带着自己的兄弟们混点军饷,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实在干不下去了,自己又不是这家公司的,不跑干啥。

所以我们今天也不能过分苛责那些人是“投机分子”,毕竟共产党还是初创阶段,没有太多的家底,找的都是一些外包团队来干项目。

所以笔者说了这么多,就是在解释毛泽东三湾改编的第一项举措:缩编部队,遣散愿意走的。

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这意味着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从外包变成直营了。

为什么京东送货比淘宝快?因为京东拥有自己的物流团队,淘宝的快递业务则外包给其他快递公司了。

没有斗志,不能吃苦的人留下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不仅不能帮忙打胜仗,甚至还会把其他愿意干革命的士兵的思想带跑偏。

虽然三湾改编的出发点是为了控制住部队严重减员的现象,但是由于设计得足够透彻,带来了许多额外的好处,比如遣散缩编、官兵平等这些举措无形中增加了部队的战斗力。

但是三湾改编带来的意义最深远、最重大的影响是确立了一条建军原则,这个建军原则使得这支部队成为超越那个时代的产物,使得它走过了长征,走过了解放战争,甚至还能拉出国门同由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组成的联盟打个平手,所以我们今天才称其为“新型军队”,这个名字不是随便叫的。

这个建军原则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把这句话理解到位的,因为我们对这个建军原则的关注点放错了,很多人似乎都认为这句话中“绝对领导”这个词是关键所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难道从来没有别人对自己的军队拥有过绝对领导权吗?

古代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军有没有绝对领导?岳飞对岳家军有没有绝对领导?郑成功对郑家军有没有绝对领导?蒋介石对自己的嫡系部队有没有绝对领导?

既然“绝对领导”自古就有,凭什么三湾改编之后这支部队就能成为“新型军队”呢?

笔者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在图书馆把句话反复琢磨了几百遍,终于恍然大悟。

答案不在“绝对领导”上,而是在“党”上。

自古以来军队都是私有化的,封建时期的皇帝、地方的藩镇,近代的军阀、官僚,他们的军队都是牢牢掌握在个人手上的。

而正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使得共产党的这支部队不再私有化。

每个班设有党员,排设党小组,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

党组织的影响力蔓延到部队每一个角落,士兵不再认为自己为某一个特定的人服务。而是有一个无形的党把大家聚在一起。

在此后的斗争中,这一举措的优势展露无遗:

延安保卫战期间,原属贺老总手下的晋绥军王震等部,在彭老总指挥下不仅令行禁止,还能打大胜仗。

刘邓大军下定决心,不要后方,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就曾表态:“哪怕二野全打光了,其他野战军照样解放全中国!”

反观国民党部队,几乎个个都是各自为战,保存实力,即使蒋介石亲自出马都压不住地方势力。

毛超越常人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解决问题总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注重的是顶层设计。所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顺便解决其他问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解决部队逃兵问题时,他完全可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组织执法队,抓住逃兵处以枪毙,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有效、直接、省事,不需要动脑子。

余洒度当时就是这么干的,被毛泽东及时发现并制止了。

他选择主持设计了三湾改编,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诞生了一支新型军队。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给袁文才写了一封信:

袁文才总指挥拜鉴:

久闻大名,难得幸会。为工农革命,打土豪惩劣绅,奉上标语数条为我军宗旨。择日拜访,愿同贵军结为友好,联合一致,共对反动军阀。

中国工农革命军毛泽东

毛泽东专门请了一位姓李的农民,把这封信送到茅坪交给袁文才,先事联络。这是毛泽东处事细心周到的地方。

10月3日,毛泽东在部队离三湾出发前,为坚定信心,鼓舞士气,对刚刚进行了改编的部队全体指战员作动员。

他对大家说:

“敌人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七百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

这些话,在部队处境困难、不少人情绪低沉的情况下是很能鼓舞人心的。在继续行军途中人们纷纷议论:“毛委员不怕,我们还怕什么?”“贺龙两把菜刀能够起家,我们几百人还不能起家吗?”

后续内容,即将呈现,敬请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毛朱井冈山胜利会师,经历了多少苦难?是如何奠定中国革命基础的
《毛泽东传》 霹雳一声暴动 3
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不要以卵击石 要以石击卵
1927年,毛泽东为何决定“引兵井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