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柯庆施的复杂人生
1965年4月,一场盛大的追悼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内举行,主持人是刘少奇,出席者包括周总理、邓小平、林彪、李济深等等,规格极高。
这位逝者,就是生前曾任副总理、华东局第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柯庆施。
在我党的历史上,柯庆施是一位很复杂的人物,也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柯庆施的复杂人生。
柯庆施,1902年7月出生于安徽歙(shè)县,在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期间,正当“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柯庆施号召学生们走上街头,向安徽当局施压,称永不向帝国主义低头,结果被学校开除了。
后来,在陶行知等人的帮助下,柯庆施在1920年春来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求学。在南京时,他目睹了人力车夫的悲惨境遇,就抽出时间,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收入,完成了一篇名为《南京人力车夫底层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这篇报告一经发表后,迅速引来了各方关注,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陈独秀。陈独秀在读完这篇报告后,觉得柯庆施胸怀大志,是可造之材,于是两人就有了书信来往,也促使柯庆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1年11月,经杨明斋的介绍,柯庆施加入了刚成立不到三个月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此举可以看作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于莫斯科召开,柯庆施、张国焘、邓培三人,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在莫斯科会场上,柯庆施受到了列宁的亲自接见,并与他握过手,这在当时可是一项莫大的殊荣,也成了柯庆施独有的政治资本。
在土地革命时期,柯庆施曾担任过很多重要职务,比如安徽省委书记、红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央秘书长、北方局组织部长等职,还曾在营救王若飞等同志时,出过不少力。
当时的柯庆施,可谓德才兼备,深受中央器重,但是等他抵达延安,特别是整风运动发起后,人们才发现,原来他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抗战爆发前,柯庆施抵达延安,担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当时的统战部部长是王明,除了这一层上下级关系外,柯庆施对王明还表现出了耐人寻味的好感,两人的关系特别近。
1941年5月,延安整风运动正式发起,柯庆施也开始了一段低谷期。
在这场运动中,柯庆施的新婚妻子曾淡如,因他的个人问题所影响,最终跳井自杀,而柯庆施本人,也一度被认为是“国民党特务”而受到审查和批斗,面临着性命之忧。
那么,引发这场危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事情还要追溯到1933年。
1933年,中央派柯庆施从上海前往东北地区执行任务,当他从上海出发后,因当时白色恐怖异常紧张,柯庆施就擅自做主留在天津。不仅如此,他在写给中央的工作汇报中,还谎称前往东北地区的火车暂时通不了车。后来他觉得这一说法不足以令中央信服,于是又在报告中写道,自己已去过东北地区,并顺利完成了任务。
当时中央收到他的报告后,信以为真。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两年后,中共满洲省委向中央揭露了柯庆施当年的欺骗行为,正是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让柯庆施在8年后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过幸运的是,柯庆施的这一行为并没有给中央和满洲省委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延安整风运动后期,毛主席对其网开一面,柯庆施得以保住了性命。
延安整风运动过后,柯庆施很长时间都没有被重用,一直到1947年底,才被中央任命为石家庄市长。
1949年5月,在石家庄工作近一年半后,柯庆施又被调到了南京工作,担任南京副市长。在柯庆施南下赴任之际,毛主席、刘少奇、朱德、聂荣臻等人,曾联名给华东局发了一封电报,在电报中提到:“柯庆施在团结干部及履行工作任务方面是有缺点的,望你们随时注意加帮助。”
这句对柯庆施的评价,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这里面既有1933年赴东北地区执行任务的教训,也有他在以往工作时暴露出的一些缺点。
首先从“团结干部”上来讲,柯庆施喜欢搞一言堂。
尽管柯庆施很有才能,但一旦身居主要领导的位置上时,往往就会刚愎自用,从而导致班子成员之间产生隔阂,比如在他主政河北省委时期,曾与张家口特委负责人张慕陶在建立“北方苏维埃”等问题上,发生过严重冲突。这件事的最终结局,就是导致张慕陶被开除出党。
其次,在“履行工作任务”上,柯庆施喜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进行工作的指导原则。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主政石家庄时,决定将工作重心集中到“组织与发动贫民”身上。幸运的是,这件事随即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在刘少奇、朱老总等人的及时纠正下,才避免了石家庄在后续发展上走一些弯路。
1954年10月,柯庆施又被调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到他1965年4月在成都病逝,柯庆施在上海主政长达10年之久,在这人生的最后10年中,柯庆施不仅在仕途上焕发出了第二春,也为他日后的难以“盖棺定论”埋下了伏笔。
1956年4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会后,柯庆施对这篇《论十大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随后发表了一篇名为《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发挥上海工业的作用,为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的政治报告。
正是这篇报告,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于是从1956年起,柯庆施正式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之中。而在这之后的两场重要的会议上,更是让柯庆施出尽了风头,换来的则是他在仕途上的风生水起。
1958年1月,“南宁会议”召开,当时正值全国“大跃进”时期,有人提出,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从而制定国民经济生产计划及指标,此举被看作是“反冒进”。
毛主席对“反冒进”特别反感,在会上做了严厉的批评,同时,毛主席又表扬了柯庆施的政治报告,即著名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这篇报告的要领,无非是对“大跃进”持肯定意见,并对“反冒进”提出了批评与反对,因此,柯庆施深得毛主席的欣赏。
据参加会议的人回忆,当时毛主席还专门拿着柯庆施的这份报告,问周总理:“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
周总理无言以对,只能做检讨。后来,周总理还提出了请辞总理的请求,但没有被批准。
同年3月,“成都会议”召开,在这场会议上,毛主席着重谈到了“个人崇拜”的问题。毛主席的用意是指,在我们党内,一定要杜绝盲目服从、不加分析的崇拜,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崇拜。毛主席的用意非常好,但是柯庆施又开始了行动,他在随后的发言上,说出了那句“我们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我们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此言一出,与会者都大吃一惊,就连毛主席听到这句话后,也是感到很不舒服。
到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柯庆施再次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敏感性”,对彭德怀和张闻天进行了严厉的批驳。
不得不说,这些都是柯庆施的“污点”,也让他的人生充满了争议。
当然,柯庆施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他在主政石家庄和上海时期,就曾做出过一些贡献和成绩。以石家庄为例,柯庆施在担任市长之后,大力推行教育和植树工作,改善卫生面貌,深入工厂、店铺了解经营情况,促进石家庄工业经济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当时的石家庄被称为“中央接待站”,深得毛主席等人的好评。
当柯庆施主政上海后,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上海市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但是柯庆施却向中央和上海人民交出了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好成绩。而且,柯庆施还提出了那个后来影响深远的口号,即著名的《论全国一盘棋》。
所谓的“全国一盘棋”,是说在经济民生、地区发展等问题上,应该从全国大局出发,而不是局限于一地。
另外,在个人品行方面,柯庆施也是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从来不讲排场,也不搞大吃大喝,对于请客送礼更是深恶痛绝。
有一年春节前,有一位干部拿着一只金华火腿来家中拜访他,一向文雅的他竟然发了火,指着那位干部大声说:“谁让你来的!还拿着一只金华火腿,赶紧给我拿回去,要不然我打断你的腿!”
所以,每年到春节时,都很少有人去他们家拜年,就是怕他训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柯庆施对周总理也非常尊敬,曾经对家人说:“周总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是我们的楷模。”
1964年,柯庆施在一次体检时,被发现患上了肺癌,被紧急安排手术,在切除肺叶后,病情趋于稳定。
1965年春,柯庆施觉得上海天气太冷,就前往广州疗养。当时,他又接到了西南局书记李井泉和正在成都疗养的贺老总的邀请,便前往成都进行疗养。
柯庆施来到成都后,李井泉等人设宴款待,一起出席的还有朱老总、贺老总等人,柯庆施也非常高兴,不顾医嘱和夫人于文兰的劝阻,吃了不少东西。
宴会结束后,柯庆施回到住所,处理完一些文件后,就上床休息了。等到凌晨时,柯庆施感到腹部不适,被送进了医院。
1965年4月9日,柯庆施不治身亡,享年63岁。
起初,柯庆施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到了1998年,被迁回老家安葬,墓碑上刻着两个大字——“诚实”。
(参考资料:《文汇报》《炎黄春秋》《中国故事·专栏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柯庆施
揭发顾顺章叛变之人,1958年被连降十级,毛主席:我要亲自过问
1943年,陈毅被迫离开新四军,毛主席拍其肩膀告诫:警惕非法活动
1980年秘书拿来一份文件,看完后,谭政大怒: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1950年,毛主席视察沈阳时大怒,之后全国42人被枪决,万人入狱
周总理回延安前和毛主席的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