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珍贵的《浑天一统星象全图》

戴玉山

   此星象图是清末北洋水师的教材那时除了罗盘外导航用天上的恒星为标志。斗转星移:斗指北斗星,每个季节斗柄移动的方位,星移是指28宿恒星出没的时间,同时也作为地理位置的度数。如民国年荣成乡土地理介绍荣成属古代齐国,入“危”9度(危:28宿恒星之一)。此星图经过历次战乱和政治运动,在做饭用风匣中保存下来。

    国内外藏有康熙年星图原图稿拓片的只有本人一幅(八联)。刻版道光2年(1822)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日本津山自然博物馆各有八联,都是苏州石刻天文图的翻版,它们是道光6年(1826)。

    本人藏品经古天文学家席泽宗院士和张培瑜研究员鉴定。史书没有记载,它是明末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中西结合宋清合璧的珍贵史料。早在明代万历九年(1581)耶稣会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技术知识及西方的透视画法传入中国。当年西洋画和地理被国人接受。1584年《乾舆万国全图》印刷10多次传入日本等国,广为流传,而天文学感到奥秘叵测不被国人重视。

    汤若望(1591-1666)日耳曼人来华传天主教。崇祯三年(1630)参与修订历法,清顺治二年(1645)任钦天监监正(掌管天文历法的官署)当年只是出版年历,对天文星象未有刻版发行。

    一个云游散人将《旧藏天文图稿》刻版发行,那么谁能掌握《图稿》的原始资料,只有清代皇宫里的钦天监他将利玛窦、汤若望等人的《天文学说》和宋代到康熙700多年的《天文史料和测量数据》浓缩在一起,精心设计排版,书写了一幅图文并茂精美图稿。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从上古以来,把星空分为“三垣”、“四象”七大星区。其中“四象”是将28宿恒星分为四个方位,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也就是说: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乾舆万国全图》出版后,康熙年把星图倒过来,改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天文地理的方位与西方统一起来。那么为什么当年皇宫只出版社地图,而不出版此《图稿》呢?又怎么流落到云游散人之手呢?就不得而知了。

    云游散人刻版发行的理由,是想填补天文地理这一空白,他在后记中写到“然则天文地理,儒者不可偏废也。今地舆刊版既多,甚行于世,天文流传未广,岂不为艺林之缺陷乎,爰简筪中有《旧藏天文图稿》,取而刻诸石,庶几君子所共乐也......”可惜它不是字画或地图可雅俗共赏,漆黑一片一般人看不懂就被抛弃毁掉,幸有清末北洋水师作为教材保留了一幅(八联),它比《坤舆万国全图》显得更为珍贵。《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和辽宁博物馆各有一套其中南京博物院的《坤舆万国全图》于2018年1月初在《国家宝藏》栏目中播出,受人瞩目。

    浩瀚的太空有不计其数的星座,现在各国天文学家在古天文星象的基础上继续在探索和发现。例如:席泽宗院士发现一颗小行星,2007年8月17日国际天文编号以他的姓名命名得到世界天文学家的认可。各国航天员登星探测、研究、开发、利用。那么《浑天一统星象全图》也应该列为《国家宝藏》级的文物,浑天和坤舆两“全”其美。

    此星图曾于2003年刊登在《中国科技史料》第24卷第一期,出版许多单行本,国内外发行,引起科技和天文界的瞩目。

    一、经过古天文学院士和研究人员多人鉴定。

    二、史书无记载,填补宋代到清初天文方面的空白。

    三、第一次把星图倒过来,改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四、浑天和坤舆,天文地理两“全”其美,二者缺一不可。

    五、国内外发行了许多单行本。

    六、迄今为止康熙年星图原《图稿》拓片只发现了本人收藏的一幅(八联)。

    七、清末北洋水师的教材。

    它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在于它存世稀少。

    注:散人不为世用的人也。唐陆龟蒙以舟载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为江湖散人(见《唐书本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秘的“浑天一统星象全图”!
完美的艺术瑰宝---古代中国星象图
仰望星空,古人看到了什么
漫步中国星空
畅游《星空帝国》,寻找失落的中国星象
中国古代文化-石刻纪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