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八年,日本掠走中国多少财物?到底有没有实现以战养战?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力图从中国占领区掠夺各类物资,供养侵华日军,实现“以战养战”的目标。那么,日本做到这一点了吗?
据统计,日本在侵华期间,至少掠夺中国8亿吨粮食、6亿多吨煤炭、5亿吨铜铁矿石、2亿吨稀土,还有数不尽的文物和艺术品,大大增强了日本的战争实力。
如果说侵占我国东北,依靠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倾销工业品,使日本摆脱经济危机,综合国力大为增强的话,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豪赌,令日本处于力有不逮,却又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
七七事变前夕的1936年,日本军工生产占到整个工业系统的4-5%,一般认为这个比例是良性的,不会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害。日军高层狂妄地认为只要3-6个月即可解决中国问题,中国方面的抵抗会像1931年侵略东北时那样被轻易平定。
哪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仅仅淞沪会战便打了半年多,日军又寄希望于攻占中国首都南京,中国政府便能投降或协和,为此不惜犯下可耻的大屠杀罪行,可他们失望了。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一场接一场的大规模会战,日军虽然总能达到战略和战术目标,但中国军队的主力尚在,抵抗意识仍然坚决。日军兵力和物资的消耗巨大,却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为了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日本不得不加大军工生产,占整个工业系统的比例从1936年的5%,逐步上升到1937年10%、1938年12%、1939年16%、1940年26%。日本工业的四分之一已经转化为军工,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为军工部门生产的武器弹药都是纯消耗,对工业增长和国民收入几乎没有贡献。战争能给日本带来的好处,是可以从华北、华中、华东等新占领区掠夺更多的矿产和农产品。
日军每年从中国占领区掠走的煤、铁矿石、盐、棉花等物资数以百万吨,还通过发行军用票、伪币等金融手段,套购中国市场上的黄金白银和外汇。
但是,膨胀起来的日本陆海军对资源的胃口越来越大,尤其是石油、钢铁、铜、橡胶等战略性资源。日本的自给率都低于50%,远不能满足日军的需要。
昨天我们讲过,日本每年从东北掠走30万吨页岩油,对于日本庞大的战争机器而言,这30万吨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一艘日军航母的载油量有数千吨,跑一趟就用完了,30万吨石油只够一支舰队出击几次。
而中国占领区同样缺乏铜、钢铁、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重要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经济落后,让日本无法做到“以战养战”,反而因为战争机器的膨胀,对资源的渴望更加强烈,直至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夺取资源更丰富的东南亚地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得不偿失的,既没有增强日本的国力军力,又四处树敌,最终整个国家被扭曲的战争机器带向了毁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勿忘国耻!87年前,日寇侵华背后不为人知的金融暗战!
是殖民还是灭绝?这才是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真实目的
抗日时期,日军几乎顿顿有肉吃,那肉从何而来?真相让人直冒冷汗
抗战中八路军如何切断日本“以战养战”的吸血管?
1931年开始,日本用了14年时间侵华,为何打印度一次就放弃了?
军票,日本来变相掠夺被占领地区的资源和财富的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