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鲜是如何把国境推进到鸭绿江畔的
鸭绿江发源自长白山,向南注入黄海,它和图们江一道构成了中朝边界。鸭绿江和图们江西北岸是中国东北,东南岸现属于朝鲜。但在600多年前,高丽或朝鲜王朝的势力还未将江东地区完全收入囊中。两国边界还离江几百里以外。
女真旧地——鸭绿江东岸
鸭绿江-图们江流域,在辽代,就是女真民族居住的地方,辽人称之为鸭绿江女真或长白山女真,设有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统管两岸女真民族。辽国和高丽的边界,还在今天朝鲜平安北道一线,朝鲜北方的重要城市新义州,当时称为保州,还是辽国的城池。
上图_ 保州 (辽代保州(今朝鲜新义州))
金代,金太宗把保州赐给高丽,金丽边界为保州到定州(今朝鲜定平)一线,高丽在此修筑“千里长城”划分疆界。在鸭绿江东,千里长城以北的广大区域,则布置着金国的猛安谋克。1936年,在朝鲜平安北道,就发掘出一枚官印,刻着“黄蠢谋克之印”,背面署有年号“大定九年九月少府监造”。
到了元代,在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元丽边界南移到慈悲岭(今朝鲜黄海北道岜岭)-铁岭(今朝鲜咸镜南道和江原道交界处)一线。鸭绿江东岸的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属于元帝国的辽阳行省,其地也“为女真所居”。元政府在此设有东宁府(原在今朝鲜平壤,后迁至鸭绿江流域浑江一带),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合兰府(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县)等机构。朝鲜王国的太祖李成桂,就出生在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南),他的父亲李子春是大元的千户长,蒙古名叫吾鲁斯不花。
上图_ 征东行省(元朝)
高丽的“北进”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把高丽国打得称臣纳贡,屈辱和亲,还成了元帝国挂名的“征东行省”。但是到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把元朝搅得天翻地覆,大元国势倾颓。高丽国就开始了北进的大业,侵蚀大元的土地。
1356年,高丽恭愍王王颛趁中原板荡之际,分兵两路北进扩张。东路,由东北面兵马使柳仁雨率领,进攻双城。元万户李子春暗中投降高丽,和柳仁雨里应外合,夺下了双城总管府,归顺了高丽。
西路军,由西北面兵马使印珰率领,在扫荡鸭绿江东岸元朝据点之后,得寸进尺,渡过鸭绿江,进入辽东地区,攻破了婆娑府(今辽宁丹东九连城)等三站之地。元朝政府虽然已经北农民军搞得焦头烂额,但对高丽国无法无天的行为还是不能坐视不管。元庭谴使对高丽的军事行动进行严正的抗议交涉,并扬言发兵80万讨伐高丽。恭愍王吓坏了,就把印珰拿出来背锅。可怜的印珰就这样掉了脑袋,成了替罪羊。
上图_ 高丽向着鸭绿江的北扩
之后,高丽停止了东渡攻辽的行动。但是却对鸭绿江东岸的元朝领土加紧蚕食。1357年,高丽派万户金进驱逐士林、碧团的女真人,“抄南界人户以实之”,并在1368年设立了泥城万户府(今朝鲜平安北道昌城)。1356年,高丽征服秃鲁江女真,设立秃鲁江万户府,后改名江界万户府(今朝鲜江界)。高丽即以江界、泥城为殖民据点,在鸭绿江东岸,不停地驱逐镇压女真人,进行殖民扩张。
1369年,高丽派大将李成桂率骑兵5000人,步兵1万人,“自东北渝黄草岭,行六百余里至雪寒岭”攻取元朝的东宁府,元军战败投降,自此“东至皇城,北至东宁府,西至于海,南至鸭绿,为之一空。”高丽政权基本控制了鸭绿江-图们江东南的区域。
上图_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明设铁岭卫和李成桂的“威化岛回军”
朱元璋攻占大都,驱逐元帝以后,明军一路高歌猛进,进入东北边疆,接管元朝对东北的统治。朱元璋通过一面招抚当地女真少数民族,一面派兵驻扎设置卫所的方式,在东北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1387年,朱元璋在东北大部分已经稳固的情况下,计划接受原来元朝政府在鸭绿江东岸的土地,在朝鲜半岛北部原先元开元路的地方,设置了铁岭卫。并将此通报高丽:
“以铁岭以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真、鞑靼、高丽人等,辽东就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不得有所侵越。”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铁岭(今朝鲜江原道和咸镜南道交界)以北,本来是元朝的土地,现在大明来了,这块就该我大明管。你们高丽国原来在铁岭以南,就在就在那好好呆着,咱俩各安其守,井水不犯河水。
这无非是叫高丽把吃进嘴里的鸭子给吐出来,人家自然死活不干。高丽国王王禑,先是百般抵赖,说这里“自来系是本国之地”。后来,当其得知明廷派军渡江之后,竟然宣布和明朝绝交,令“著大元冠服”,并“兴八道兵”准备和明军决战。
上图_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李朝开国之君
带兵征明的右统军使李成桂,头脑比较冷静,中国那么大,朝鲜那么小,哪里打得过?征明路上,正是雨季,淫雨霏霏,道路泥泞不堪,后勤困难。李成桂几次请示撤军,说征明四大不可:“以小逆大,一不可;夏月发兵,二不可;举国远征,倭趁其虚,三不可;时方暑雨,弓弩胶解,大军疾疫,四不可。”
但是李成桂的主张都被朝廷驳回。手握五万重兵的李成桂决定发动“兵谏”。李成桂从鸭绿江上的威化岛,调转矛头,反攻国内,一路攻占高丽首都开京(今朝鲜开城),囚禁权臣崔莹,废掉禑王,独揽大权。史称“威化岛回军”。
上图_ 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
铁岭卫的内迁和“恭顺”的李氏朝鲜
虽然高丽撤军结束了战争,但是朱元璋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铁岭卫撤到鸭绿江以西,今天赵本山的老家的位置。
一是因为朱元璋认为“远邦小夷,固不宜与较”“为其自生衅端”。
二是因为北元的压力。蒙古残余势力退到漠北以后,仍然对中原虎视眈眈。明朝廷为避免两线作战,只得先放下高丽一端。
至于李成桂,他在威化岛回师之后,一步一步地清洗异己势力。1392年,李成桂终于废掉高丽昌王,建立了新的李氏王朝。李成桂登基之后,马上对明朝表示恭顺听命,说要事大明如事父,还请求朱元璋给他的新王朝定一个新名字。朱元璋说“东夷之号唯朝鲜之称最美,且其来远矣,宜更其国号曰朝鲜。”至此,“朝鲜”又成了半岛上国家的名称,史称“李氏朝鲜”。
上图_ 李氏朝鲜官员
李氏朝鲜,表面上对明朝恭恭敬敬,一口一个爹,但在领土问题上却寸土不让,不仅拒不退出北部原辽阳行省地区,还不断地制造事端,想要跨过鸭绿江来。1393年6月,朝鲜“遣其守边千户,招诱女真五百余人,潜渡鸭绿江,欲寇辽东。”由于辽东粮食供应困难,加上蒙古的威胁,朱元璋无法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的讨伐。只得修筑堡垒,加强戒备。
明成祖朱棣靖难夺位后,想要加强对东北的控制,试图招抚鸭绿江东的女真部落,恢复元代在朝鲜半岛北部疆土。朝鲜得知情况,派遣使者艺文管提学金瞻赴明交涉。
金瞻十分精明,他采用蒙和哄两种手法对付朱棣。一方面他利用《辽史》、《金史》上记载的缺漏,说:“考辽金地理志,则虚自明矣。”说鸭绿江东那些地盘“有史以来就是朝鲜的”。另外一方面,在大明皇帝皇帝面前装孙子,给朱棣戴高帽子。最后让朱棣觉得“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自此,明朝完全放弃对半岛北部的领土要求,中朝之间就基本确立了鸭绿江-图们江的江界。
上图_ 东北六镇是15世纪前半期朝鲜王朝在图们江南岸设立的6个军镇(庆源、会宁、钟城、庆兴、稳城、富宁)
设郡徙民,彻底朝鲜化
为了巩固对半岛北部的地区的统治,李氏朝鲜政府采取了两套并行方案,使其彻底地融入朝鲜。
一是设置堡垒城池,利用坚城要塞,对当地原著的女真人进行招抚或镇压。
14-15世纪,朝鲜在东北边境设立了东北六镇,在西北边境设立了西北四郡。女真土著或被清剿、或投降归顺,或逃亡辽东。到了明中后期,鸭绿江、图们江以东,基本就没有女真人的据点了。
二是采取移民手段,使之主要居民变成朝鲜族。
李成桂死后,即位的朝鲜世宗大王李芳远开始从朝鲜南部下三道,即忠清、庆尚、全罗道德居民大规模地强迁到北部。1433年11月的移民,就拉了2200户到东北的宁北镇和西北的庆源府,让他们“轻徭薄赋,且耕且戍,以厚其生”。大规模的“徙民”运动历经世宗、世祖、成宗、燕山君、中宗五代国君60多年的历程,彻底地让半岛北部朝鲜化了。
参考资料:
【1】《高丽末期的东西女真》 蒋秀松 黑龙江民族群刊 1994.3
【2】《明初铁岭卫设置与高丽关系述略》 姜阳 韩国学论文集 2007.1
【3】《朱元璋设置铁岭卫于鸭绿江东始末》 张杰 辽宁大学学报 2004.1
【4】《朝鲜前期“北拓”政策与“徙民”图们江、鸭绿江流域的过程》 孙春日 李秀玉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1
【5】《15世纪中叶以来中朝鸭绿江与图们江界河形成的历史根源——以朝鲜王朝为中心》 刘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鲜是如何把国境推进到鸭绿江畔的?堡垒城池和移民计划
女真退朝鲜进,咸兴以北地区被蚕食吞并的历史探究!
朝鲜竟然在明初吞噬了我国大片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
明朝名将李成梁到底是汉人还是女真人?民族融合就是这样发生了
一路北进!朝鲜民族的千年扩张简史
朝鲜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