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心强大的人,都具备这一特征——“心之力”

人有的时候会很累,累到不想说话,不想起床,甚至是不想吃饭,而身体的疲累,除非体力劳动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否则,一定是吃嘛嘛香,不会感觉累到什么都不想做的。

累到连呼吸都仿佛是一种压力,这种累的感觉,多半因为心灵的原因,即“心之力”的孱弱。内心软弱无力,提不起兴趣,看不到希望,身体便也会消沉;身体消沉,生的意志便会薄弱;生的意志薄弱,人的欲望就会降到最低;没有了欲望,便会感觉心困体乏,一切都是负累。

过犹不及,是“心之力”衰败的原因

过犹不及,就是超出限度。超出了身体和意志所能承受的极限,心之力便会开始衰败,这个与老子在《道德经》所讲的“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同样的道理。

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南华经·刻意》

庄子在《南华经》中论述,认为肉体和心灵的操劳,如果超出限度,就会让人的“心之力”产生衰败和枯竭。在中国古代哲学这个领域,其实很多看法都是大致相同的。

道家讲“自然无为”,佛家讲“四大皆空”,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肉体和内心放空,心中没有太多执念,也就顺其自然了;心中没有太多挂怀,自然也就空空如也了。但如果心中有太根深的执念,有太繁杂的心事,那么就必定会像庄子所说的“弊而竭”,心之力既衰败而又枯竭。

心之力,切忌不可超出限度,否则,无论是对身体还是意志的摧残都是无比巨大的,严重的可能还会疲乏到丧失“生”的意志。做人嘛,该看开的就看开点,能改变的事情自然会改变,改变不了的事情也没必要强求,尽人事而听天命,心中不被那些繁琐的事情所羁绊,胸怀坦荡,豁达生活,或许事情还另有转机呢!

可控的欲念,是“心之力”的源泉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欲念的力量十分巨大,常人难以控制,而上古圣贤也知道欲念有时候是人力无法抵挡的,所以制定了伦理和道德,以用来约束人们对欲念的无法掌控。

但“欲海浮沉两面刀”,有消极的一面,就有积极的一面。欲念虽让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但同样也让人对“生”的意志,产生极度渴望,而这种渴望,会促进人类世界科技和文化的高度发展。

人有时候总会追求极端,笔者常听闻有人说要“无欲无求”,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想要“无欲无求”,本身就是一种欲求,而若真的能够做到“无欲无求”,那必定已经是脱离了人类的肉体,因为动物的肉体,天生就有着种种欲求,这是从初生开始就被赋予的能力。总之,真正无欲无求的人,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毕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考虑,这种人已经超脱了“人”的本性。

欲,可以掌控人,也可以被人所掌控。若能掌控欲念,那么生的意志就会勃发;生的意志勃发,而后又作用于肉体,那么人就会感到内心充满力量。人们说“野心,会成为你疯狂成长的动力”,其实并也不是野心,而是生的意志。能够被掌控的欲念,便可以说是“野心”。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西方哲学家,对此也有深入研究,尼采在自己的著作《权利意志》中,曾提出:

人的本质就是权力意志,是一种高层次的生命意志,它不只是单纯地生存,还渴望着权利和统治。人生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表现自己、创造自己、扩张自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发挥自己的权力。正是这种权力意志的生成决定了人们生命过程中所有的一切,从各种肉体活动到精神活动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

尼采说的“权利意志”,本质上和我们讲得“欲念”并无不同,只是我们的欲念,所涵盖的范畴比较大,而权力意志,单指生存的欲念,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权欲和统治欲。

欲念的背后,是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意志的强弱,会作用于人的肉体,让人的“心之力”产生强弱的变化,因此也可以说,能被掌控的欲念,即是“心之力”的源泉。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内心软弱无力,那么往往对欲念的渴望,都是极低的需求,而反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着极为惊人的高级欲求。

愿力,是强大“心之力”最有效的办法

笔者最早接触“心之力”这个概念,是在润之先生所写的一篇名为《心之力》的文章。

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曰真心实性。血肉者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论说。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德政、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

文章中,作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活动,都是源于人们的内心所思、所想,而物质文明的建设,注定要构建在内心文明的基础之上。

借此而推论,笔者大胆猜想,若物质是在心灵的基础之上构建的,那么可以说物质世界,即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影。肉体是物质世界的产物,那么如果想要肉体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就必须让心灵产生源源不断的意志。

毫无疑问,欲念是产生意志最有效的方式,但根据老子在《道德经》的推论“大道无形”,最高层次的欲念,就是存在于虚无的欲念。而色欲、肉欲、食欲,都是存在于我们的肉体之中,所以并不能算作是“虚无的欲念”。

笔者为此而深思,恍惚之间若有所悟。情、爱、伦理、道德,这些不正好是虚无的欲念吗?如果情爱是虚无的欲念,那么最伟大、最高层次的虚无欲念,不就是“无私而博大的爱”吗?

小时候常讲“理想”,当医生要给人看病,当科学家要发明机器,当老师要教育孩子,这些都是无私而博大的理想,仔细想想,这就是愿力!愿力越大的人,使命感便越强,使命感越强的人,内心的力量便越让人胆战心惊。

哲学世界,很多东西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之力”就像一朵盛开在虚无的莲花一样,虽然存在而圣洁,但却不为人所知。如果你的意志消沉,不妨试着去探究一下,这虚无的“心之力”。


声明:本文所述,仅作为哲学内容参考,仅代表个人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之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最需要唤醒的一种意识力量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平欲经》:七百字,教人平息欲望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六三)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花园心语
【心境与人生】心境使然,人生必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