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尹锋:浅说儒家思想与中医文化

浅说儒家思想与中医文化

尹锋


宋朝丞相范仲淹曾经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作为一个良医,应该以良相作为典范学习。良相是治国的,要有一套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本领,良医则是治人的,也要有一套治病救人的医术。但作为对良相和良医的做人要求,即所谓立身处世之本,应该是一致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医学有医德和医术两方面的影响。在医德方面,中医学极重视医生的道德操守。

远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出圣人养生防病的主要方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将道德操守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内容。东汉时的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言“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唐代药王孙思邈亦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疾。”这些都是对医者制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的《误谬论》一文中,明确指出“医为道,性命判于呼吸,祸福决自指端,此于人生关系,较之他事为尤切也。以此重任,使不有此见此诚,诚不可猜摸偿试,以误生灵”。又在《医非小道记》中指出,为医者需 “修身心于至诚,实儒家之自治”, “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必有真知,而后有其医,医之为道,岂易言哉”。

由上所述,中国医学对于良医的要求和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良医有着极其严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要想成为一名良医,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有了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才能下功夫精研医术。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其高明的医术就会成为单纯的牟利工具,即使能治好病,也不配做良医,亦即儒家经典《大学》所谓“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孟子亦言“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恶于众也!”如无仁心济世,医术越高则为祸愈烈。为医者可不慎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医德”的真正涵义
良医医德与医者正当心态
中医“医德”真正涵义(中医,医生,医家,孙思邈,医术,名医)
何谓庸医?别让庸医害了你
仁心妙手岐黄路——师裘沛然的从医之路,国医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中医医德的内涵与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