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3分,为什么它刷爆了热搜?

将近23万人打出了9.3的评分。

白玉兰大奖上囊获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

国产主旋律剧《觉醒年代》火出圈了——

《觉醒年代》

作为一部主旋律献礼剧,《觉醒年代》 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讲述了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六年。

这六年时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三件大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在这期间登场的历史人物个个如雷贯耳: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我们都不陌生。

但《觉醒年代》好就好在让这些历史人物从教科书中“活”了起来,让那些教条式的历史事件生动了起来。它打破了同类型电视剧伟光正的刻板印象,所以才能走进年轻人的圈层。

1915年,北平。

大街上,有人穿西装,有人穿长衫,有人脑门后甩着大辫子,也有人一身时髦的西洋打扮。

学校里,先生和学生遇见了需要彼此鞠躬致敬,有人说着“good morning”,也有人说着“先生好”。

那时候,“磨剪子戗菜刀”的叫卖声在巷子里回响,街边能看到卖大饼的、卖鸡毛掸子的,甚至还能看到扎纸扎的。

那时候的北平人下馆子会去吃一顿铜锅涮羊肉,家人要出远门,总会炒上一袋花生路上带着当干粮。

这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和浓厚的民国气息,立马就把人带到了那个充满变动的年代。

在这样背景下出场的人物也不再只是教科书上单薄的一个名字。

这里的人是“活”的。

他们不仅有着伟大的理想和不凡的作为,也有儿女情长,有生活烦恼,作为别人的丈夫、父亲、师长、朋友而生活着。

剧中展现人物感情的方式很含蓄,很克制,但总是恰到好处的给人会心一击。

展现夫妻间的关切,剧中只需要一句话。

陈独秀从日本回国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妻子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早早的等着他。

陈独秀下了黄包车,两个孩子因为长久未见,怯怯的不敢认他。

高君曼则快步跑进了雨里,把陈独秀遮进了伞里。

见了面,夫妻俩也没有更多的话,高君曼说出口的也只有一句“怎么不打伞?”。

再多的感情就在这句话里了。

展现复杂的父子之情,剧中只需要一瞥眼,一声高腔。

因为复杂的家庭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延年和陈乔年都不认陈独秀这个父亲。

陈独秀在院子里大谈他的《青年杂志》,陈延年和陈乔年则在屋子里忙活,坚决和父亲划清界限。

但,即便对陈独秀心存怨念,兄弟俩还是忍不住被他谈论的民主和科学所吸引,小心翼翼的扒着门,竖起耳朵偷听。

陈独秀眼神一瞥,兄弟俩立马就缩回了屋子里,但在此之后,陈独秀谈论的声音就高昂了起来。

父子之间微妙的关系在这里就表现的很有意思。

延年乔年虽然不满陈独秀本人,但还是被他的理想所感召,最终走向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道路。

儿子不认自己,陈独秀假装看得开,但爱子情深,当儿子缩回房间后,他暗戳戳的加大了音量,好让他们也听得见自己在说什么。

展现理想和家庭难以两全,在这部剧中只需要一个不得已的借口。

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是包办婚姻,赵纫兰虽然不识字,15岁就嫁给了10岁的李大钊,但两个人感情甚笃。

李大钊在北大担任图书馆主任的时候,特意把赵纫兰和两个孩子从乡下接到了北平。

一家人难得团聚,李大钊答应带两个孩子去吃涮羊肉,正准备出门,李大钊听说有同学交不起学费,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

孩子们洗干净了脸,换好了衣服,李大钊的兜里也空了。

怎么办呢?

他给孩子们讲起了吃肉的坏处,吃肉塞牙,挑牙太难受,不如不吃。而此时此刻,赵纫兰已经了然的和起了面,准备在家做面条吃。

正是这些生活化的细节,让这些历史中的人物变得饱满鲜活了起来。

他们有高谈理想的时候,也有吃瘪无奈的时候,有高风亮节的时候,也有自责内疚的时候。

在剧中,我们看到这些人像我们一样生活在家长里短之间,有过和我们一样的生活烦恼,但他们却跳出了家长里短,向往着更广阔更光明的世界。

他们是普通人,但却做出了不凡事,正因此而更加伟大。

类似这样的小例子,剧中不胜枚举。

整部剧,几乎没有多余的镜头和台词,在自然而然的剧情推进中,带我们感受着各式各样的情感震颤。

胡适一次次的说起“我的导师杜威先生即将来华”时,我们会觉得不耐烦,也会明白他为何会和陈独秀分道扬镳。

鲁迅在教育部门前竖起“不干了”的牌子时,我们会觉得有趣好玩,也会为他的傲气竖个大拇指。

辜鸿铭说“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我们会戏谑他是蔡元培唯粉头子,也会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位老先生很可爱。

陈独秀说“中国之所以这么窝囊,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我们会觉得解气,也会沉下心想想自己到底会是这两类中的哪一类。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五四运动期间相识,当邓颖超发言时,镜头扫过周恩来,我们都会会心一笑。

集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主旋律电视剧终于活泼了起来,走进了年轻人之中。

此外,这部剧的镜头语言也很强。

延年乔年去法国读书时这段用了蒙太奇,影视剧中常见的闪回在这部剧中变成了“闪前”。

延年和乔年去法国勤工俭学,陈独秀前来相送。

兄弟俩穿着皮鞋,行走在阳光中,但是画面一转,是几年后兄弟俩身陷囹圄,脚戴镣铐,走在血水中奔赴刑场的画面。

延年和乔年回头望着父亲微笑的画面和在赴刑前满脸血污微笑的画面相交织。

这一刻,很难不让人动容。

陈独秀目送延年乔年前往法国,开始新的征程,但是他也明白延年乔年要走的是一条随时可能牺牲的道路,前路凶险。

延年和乔年在死亡面前露出了微笑,目光澄澈,透过死亡,他们看到的是未来中国的兴盛,后辈们的光明生活。

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三不五时就会鼻子酸酸的,眼眶湿润,这种情绪一直堆积,直到看到延年乔年的结局,眼泪彻底就忍不住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排斥一部剧传达出过于浓的教育意义。

但是,《觉醒年代》给人的观感是:

它并没有刻意去传达,是我们自己自然而然的走入剧情之中,不时热血澎湃,不时热泪盈眶,全方位沉浸其中学完了一本历史书。

不需要说教,这教育意义就有了。

比如,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这段演讲,我严重怀疑他在内涵上学时期的我。

李大钊和毛泽东关于道德的探讨就让我受益匪浅。

辜鸿铭老先生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论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化的自信”。

从这部剧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导演和编剧确实是下了苦功。

编剧龙平平用了六年的时间来写这个剧本,大的修改就有九次之多,写到动情处,他甚至会跑到厕所放声大哭。

导演张永新的选角也很符合历史,在《觉醒年代》火了之后,一份角色和人物原型的对照图在网上流传,我们惊讶的发现剧中角色和人物原型高度相似。

而在此之前,剧中的演员也就只有于和伟和刘琳是叫得出名字的演员,但在剧播完后,每个演员都不负使命,完美的演绎出了他们所饰演的历史人物。

导演张永新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作为创作者,一定要很尊重我们的观众,这是原则。今天的年轻观众,他们是有头脑、有审美、有鉴别能力来审视一部艺术作品。

在常规观念里,主旋律电视剧的受众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追剧取向是帅哥美女谈情说爱的古偶仙侠言情剧。

但是,《觉醒年代》打破了这一现象,鲁迅“不干了”的表情包在网络流传,陈独秀“礼义廉 ”“无耻”成了一个梗,陈延年陈乔年成了年轻人的精神偶像。

所以,不要低估了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鉴赏能力。从这方面来说,《觉醒年代》也算是给国产主旋律影视剧提供了一个正确的范例。

最后用鲁迅先生在《热风》中文章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看《觉醒年代》的人这么少啊
觉醒年代观后感
陪女观看《觉醒年代》第一集心得体会
零差评,9分爆款收视第一,《觉醒年代》不该因没流量被埋没!
《觉醒年代》是完结了,但属于好演员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盘点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演技获赞的八大演员,你最喜欢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