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书解读六卷之:《大学》儒教三纲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

儒教三纲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高完善的境界。

【解读】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儒学施教之三纲。

[明明德]

“明明德”讲的是率人固有善本立道施教的道理。“明明德”是以人为文明来启发,弘扬人人固有光明的善本天性,是内因与外因之“致中和”本末与因果关系。“明明德”其中第一个“明”字,是人为施教之外因条件;第二个“明”字,是人人与生俱来善本天性内因之本质。

“明明德”施教就如同似鸡卵孵鸡,内因有鸡子之卵,才能在适当的外因温度下孵化出鸡来。内因无鸡子之卵,外因温度适宜也孵化不出鸡来;虽然是内因有鸡子之卵,如果没有适宜的外因温度也是孵化不出鸡来,唯有内因与外因“致中和”才能产生生命。

相对施教育人尚且如。如果人内在没有与生俱来光明的善本天性之内因;只靠人为的外因施教,不能成为修身至善的君子贤人;虽然人人都有光明的善本之内因;如果沒有文明道德文化人为的外因教化,也不能成为修身至善的君子贤人。以“致中和”之道来解读“明明德”正是孔子所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阴货》)的道理。唯有“善本天性”与“学习深造”两者“致中和”才可使受教化者耻恶好善,成为高尚品质的君子贤人。

我们知道了“明明德”其中第一个“明”字是人为文明施教的外因条件;第二个“明”字是人人与生俱来内因光明之善本,那么,这个人人与生俱来光明的内因之善本,我们又当如何来理解呢?仁、义、礼、智、忠、孝、诚、信、皆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生善本。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忠则耻诡,孝则亲人,诚则无伪,信则不悖,如此之德性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此之天性既是不通过人为施教,我们人人内心都固有这样的潜在意识,《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商代文献《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所言之意说的是,人人都能念念不忘上天赋予人的光明禀性。周代文献《康诰》曰:“克明德”所言意说的是,人人都能弘扬光明品德。尧舜时代的文献《尧典》曰:“克明峻德”所言之意说的是,人人都有光明的善本,人人都能弘扬崇高品德。由此可鉴,远在尧舜、夏,商、周四千五百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知道人有天生固有光明的善本天性,就知道人人都有修身至善的内因先天本性,就相信人人都能自成自道,自善其身,成为有道德的君子。

为什么说其中第二个“明”字是后天教育必须外因条件呢?根据中庸之观念,天下万事万物都是有反、正两面性共同存在。相对人本性而论,虽然人都有仁爱之心;但是也有憎恨的一面。虽然人都有羞耻之义;在利欲的诱惑下人也会丧失羞耻。虽然人都有恭让之礼;也难免居上凌下仗势欺人。虽然人人无不知是非;未必都是明知无误。忠者未必都能做到无诡;孝者未必都能做到亲人;诚者未必都能做到不伪;信者未必都能做到不悖。人人固有善本中也潜在有恶意,所以后天人为文化道德教化不可缺少。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如此所言是对“明明德”最恰当之诠释。“性相近也”是人人都有正大光明美好之善本天性;“习相远也”是说如果后天不加以教育,人的善本受社会中各种不良之影响也会改变。人虽然有光明之先天之善性,如果在社会优劣之环境影响下,人皆固有之善本也会随之产生优劣之改变,所以没有后天人为教育不可。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正与“明明德”之教义相契合。“明明德”如此儒家施教之纲其深刻的哲理,是政治顺从人固有善本立道施教;而不是为了政权者某种个人意识立道施教强行百姓服以。

[亲民]

“亲民”中的这个“亲”字,在此文中应当以弃旧图新,弃恶从善,与时俱进而无所不用其极来解读。其中这个“民”字,是指天下广大的百姓。“亲民”其本义在于善化于民,使百姓都能弃恶从善,以德化恶,自善其身。

“亲民”讲的是教育面对天下广大百姓,以民为根本。孟子曰:“善政不如善教,善养则养天下”(《孟子·尽心上》)此之谓儒学政治思想基本宗旨。讲的道理是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完善的法律法规強治百姓服从;不如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善化于民更得民心,统民志。

“亲民”内涵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如此的孔夫子思想观念讲的正是“亲民”的道理。与曾子所言“学而优则士,士而优则学”(《论语·子张》)求学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神相契合。

孟子说:“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章句上篇》)孟子讲的是,等待周文王那样的贤人出现之后才奋发的人,是平庸不思进取的人;唯有与时俱进的豪杰之士,即是没有周文王那样的圣贤出现,自己也能奋发有为。孟子如此所言是鼓励有志之士应当与时俱进,做一个先觉觉后觉敢为天下先的仁人志仕。

“亲民”意义在于教育百姓不断的追求进步,无所不用其极以德为镜洗礼,反省自己。“亲民”是教化倡导发扬“成者自成,道者自道”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自善其身儒家道德观念。

汤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这是商汤王对自己道德修养要求,就像似天天洗浴一样,今天新,天天新,新了还要新,力求天天进步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如此崇尚道德修养,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神,被后人誉谓“澡身浴德”传承不息。“大学之道在亲民”正是在传承汤王先贤“澡身浴德”与时俱进的高尚品德。

特别是这个“又日新”所言之义是新了还要新,志在道德修养追求进步无所不用其极。三千多年前商汤王就在倡导自善其身,志于与时俱进的道德觉悟,和崇尚道德力求好了还要更好的人生价值观。“亲民”如此无所不用其极追求进步的思想,源远久长,根深蒂固,令人感慨。

《诗经》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是在倡导“弃旧图新”内涵政治维新变革的思想。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如此之所言其本义讲的正与“亲民”相契合。这段论述讲的是商朝继承夏朝,有益的东西继承保留,不好的东西克除掉。周朝继承商朝也是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将来继承周朝也是如此。孔夫子如此所言讲的正是政治变革与时俱进的思想。

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我们以孔夫子如此所论为鉴,孔夫子是一个敢于改革,弃旧图新的思想家。孔夫子在这段论述中旗帜鲜明提出了实行“学而优则仕”取代“仕而优则学”陈规旧制。以孔子如此观念来看,显然,是在倡导弃旧图新改革教育,实现人人平等。孔夫子倡导“学而优则仕”取代“仕而优则学”这就充分说明了孔夫子反对贵族士大夫世袭传承官爵,那种不合理旧制度,其志在维新变革。

以孔夫子倡导“学而优则仕”取代“仕而优则学”之观念来解读儒家“亲民”施教之纲,说明了“亲民”儒家教育大纲不只是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无所不用其极,其中内涵“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政治维新与吐故纳新的深刻涵义。

[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施教三纲之三。广义而论这个“止于至善”不只是道德修达最高境界,根据人无完人的儒家思想,要求修身至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不现实。孔子说过“圣人,吾不得见之矣,见得君子,斯可以。”(《论语·述而》)这就说明了孔子认为世上沒有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圣人。

“止于至善”其中的这个“止于”是指处世为人,安身立命,人人在社会中都要有自己的立足定位。这个“至善”是在自己立足定位社会岗位上,安分守己,素其位而行,尽其所能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做一个名副其实,安分守己,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外的君子,尊德守礼致使自己一生善始善终。

《大学》中说:“为人之君止于仁,为人之臣止于忠,为人之父止于慈,为人之子止于孝,与朋友止于诚。”如此礼尚往来相互约制的人伦制度,是对这个“止于至善”最恰当的解读。违其道而行,君不仁则臣不忠,父子不相顾,兄弟相残,朋友欺诈,这是违背了“止于至善”的反其道而行的结果。如果我们以此类推“止于至善”对社会中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可脱离必须遵守的规则。

人生在世人人都应当遵守各就其位,安分守己,思不出其外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故此,“止于至善”到任何时代也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秩序的规矩。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与做到知其所址,“止于至善”分不开,做人首先要知其所址,而后才能做到“止于至善”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足岗位,孟子说人生如果弃立天下之正位,舍行天下光明之大道,这就是弃安宅而不居,舍大道而不由,是悲哀的人生。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弟亲爱,夫妇有别,朋友诚信,此之谓遵守“止于至善”之伦礼规则。如果违其道而行就变成了君不仁,臣不忠,父子不相顾,兄弟相残,夫妻互相背叛,朋友互相欺诈。如此悖“止于至善”而行,就会使人类变成比弱肉强食禽兽更可怕。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安分守己,素其位而行,思不愿乎其外专心敬业,做到“止于至善”没有道德教育不可,没有素其位而行,安分守己的道德修养不成。所以,大学施教之纲在于使人人都要遵守“止于至善”之规则来处世为人,安身立命。

《中庸》中说:“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此言讲的是隧缘而安。以“知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解读“止于至善”相吻合。唯有君子才能做到自知自明,实事求是来权度自己的能力,才有益做到知己所能,适可而止,安分守己,素其位而行,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尊德守礼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到“止于至善”这样的君子无论处于什么生活工作环境中,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这应当是名副其实的做到了“止于至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翼真 卷五
孔子曰:君子九思
《大学》修己进德治人治国之说
《大学》简读
《大学》第2讲 获得智慧的方法(上)
读书会分享:大学入易,转化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