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绚丽夺目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沉迷于令人陶醉的声音,容易让人迷失本性;贪图口腹之欲,就会让人掉入欲望的深渊;醉心于狩猎,容易使人变得残忍好杀;稀奇珍贵的货物,容易使人产生偷窃的行为。

因此,圣人追求内在的满足,不过于注重外在。所以抛去欲望,保持内心的满足。

注:五色、五味、五音都是泛指欲望。驰骋畋猎、难得之货,也是指能让人挑起欲望的事物。

【延伸】“五色令人眼盲”可以这样理解:过于注重外在,就会使自己变的审美疲劳。比如快手上的各种绚烂夺目的特效、拍段子的人穿的千奇百怪、为了拍段子做出各种奇特的行为等等。这都属于五色令人眼盲,因为如果发正常人的正常生活,就不太容易吸引人。那些炫彩夺目的特效,也是为了刺激你的视觉神经,因为正常的拍摄太普遍了,已经使大多数人变得视觉麻木,而刺激性东西很容易挑起现代人的好奇心。再比如破洞牛仔裤被称为时尚,还有化妆品的效果等等都是同理。“五音令人耳聋”:和五色令人眼盲同理,正常的音乐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时,就产生了各种奇怪的音乐。比如忐忑、神经病之歌、隔壁的泰山以及快手上各种搞怪的音乐等。古代诗歌、80年代的歌曲、现代的歌曲都有很大的不同。“五味令人口爽”和上面同理,当人吃不饱饭时只想能吃饱就满足了,能吃饱时就会想吃好一点,能吃好了就会尝试奇怪的食物了。比如各种野生动物、餐饮店里各种新奇的菜品。再比如食品添加剂,正常的调料刺激不到大多数人的味觉时,就产生了添加剂、香精等。

这里和前一章的“有”和“无”的道理一样,一切都是相应而生。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东西。(此处省略一部分,表达能力不好有些东西写不清楚,就不写了。怕有人理解不了,反而扰乱思维。)

“驰骋畋猎令人心狂” :总是打猎,就不把其他的生命当做一回事了。和上面同理,因为见惯了死亡,就会变得麻木,不重视其他的生命。“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一句和第三章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个意思。有了这些珍贵值钱的东西,人们就会起贪念,从而犯错。

最后两句“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和第三章的“圣人之治”一个道理,因为圣人知道这些东西会激起人的欲望,人的欲望又永远不会满足,所以圣人注重内在,让普通人能填饱肚子而又不产生欲望。

世间的事物基本上都是从小开始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欲望也是一样,是一点点积累、放大起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燎原之火还在火星状态时熄灭它,比熄灭燎原之火要容易的多。参天大树也是从一颗种子或小树苗长起来的,毁灭一颗种子、拔掉一颗小树苗要比拔掉一颗参天大树容易的多。当这些事物(能激起人欲望的事物)还没出现时或者刚刚出现时,圣人就已经看到了它们所能带来的结果。所以圣人在它们还是萌芽状态时就把它们毁灭,让普通人能不被这些事物所影响。在普通人看来圣人好像什么也没做,只做了些微不足道、举手之劳、人所能及的小事,却不知道这些小事所能带来的后果。所以普通人认为圣人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也是第三章中圣人的“无为而治”的意思,看起来好像没做什么大事,其实却把很多大的灾祸消弭于无形之中。(注:无为而治还有其他意思,这只是其中之一。)

【附】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桃林方圆达数千里。

注:如果有人烧毁了他的手杖,又怎么会有方圆数千里的桃林?(无为而治)

2. 《庭训格言》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杜,必至于不可杜也。

〔译文〕:无论处理大小事务,都应该用心细致的处理。古人所说的防微杜渐就是:如果小事就不在意不预防的话,那么它就会演变为大事,愈演愈烈;慢慢的发展下去而不制止的话,就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地步。(无为而治)

3. 《庭训格言》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译文]:人只有一颗心,心一想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思想念头的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如果产生的一念是不正的,马上就知道了,随之立即纠正它,自然不会离正道有多远。

《尚书》上说:即使是圣贤,心生妄念,也会行为狂乱;即使是狂人,克制欲念,也可以成为圣贤。一个微小的念头,静的时候保存它,动的时候则要观察它,一定要使自己俯仰无愧于天地,这才是实在的工夫。因此,古人约束自己的心,在念头刚刚产生,感情还没有波动的时候加以提防,所以花费力气很小却收到很大的功效。 (无为而治)

以上完全是个人愚见,对与不对请各位看官自己去思索、验证。喷与不喷,各位请随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第十二章解读
直到我读懂了老子的这篇文章,才真正的学会生活
《道德经》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十二章:为腹限目
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原文对照
宙合第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