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365】濮阳高三调考:校训、家训类作文频现,你真正掌握了吗?

作文

写好高考作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

②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山东大学)

③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通大学)

④求是,创新。(浙江大学)

⑤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麻省理工学院)

⑥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合肥一中)


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历史,其校训更是意蕴丰富。读了上面的校训,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条为基础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
2018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作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这是一篇任务指令型材料作文。“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暗示文体应为议论文或说理性散文;“读了上面的校训”,限制了必须以此材料中提供的校训为立论基础。

 

(2)“请以其中的两三条为基础来确定立意”,写作的立意必须以六则校训中的两条或者三条为基础。其它情况都属于不符合任务指令。


 

(3)“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历史,其校训更是意蕴丰富。”暗示写作中要能体现出文化意蕴。在具体的写作中,如果只是简单引用校训而没有挖掘校训的内涵,则非成功之作。


开放性

(1) 角度自选,学生可以从自己擅长的方面来自主选择立论的角度。材料中有6则校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寻找校训中的联系,合理联想自由组合。

 

(2)“请以其中的两三条为基础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暗示考生要尽量展示自己的文化积淀。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指令型材料作文题。“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历史,其校训更是意蕴丰富。”那么首先必须明确这些校训的意蕴,然后将其中的两三条组合在一起作为立意的角度。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求我们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并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杯。

 

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告诉我们应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

 

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告诉我们要感恩、报国。

 

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告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改革创新。

 

麻省理工学院校训“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要相结。

 

合肥一中校训“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告诉我们既要有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更要立志高远,拼博进取,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这六则校训的核心都是“立德”或“树人”,但是角度各异,这样就需要选择和组合。


组合示例

选择①和③,可以立意“自强”“胸怀”“感恩”“爱国”;

选择②和①,可以立意“学习”“正气”“胸怀”“志向”;

……


范文展示(一)

修身治学平天下

 

名校教会了我们什么?我想它并不仅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传授给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为人当自强不息,为学当求是创新,为世当胸怀天下,唯有如此,方不负韶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对君子的描述,令很多人神往。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被清华大学作为校训,在一代代的清华学子间传递。为什么这么多人强调为人的韧性与美德?我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以修身为先已给出了答案。只有一个人本身正如松、韧如竹,他的所作所为才是正义而有意义的。

 

故曰:“为人当修身,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张载对治学的理解。而新的时代又对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诚如浙江大学教训:求是,创新。唯有求是才是对真理的追求,唯有创新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辉煌中国里有句话说“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诚哉,斯言!我们在治学时应秉持求是的态度取其精华,再以创新为翼飞向更美好的未来。  

 

故曰:“为学当求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的少年壮志;“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这是郑成功立下的峥峥誓言。如读书,本就不应该是为求田问舍、强取公侯,报效国家、安定天下才是其终极奥义。那“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便是合肥一中的呼唤。不论是修养身心还是刻苦求学,凡事都应以国为先、以国为重,并要敢于有为国奉献的觉悟。为了这不老九州的光明未来,我们当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故曰:“为世当爱国,胸怀天下展望未来。”

 

人生而在也,为人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治学当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为世当胸怀天下,展望未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诗经》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有所开创,才能不负祖国期望,守护九州未来。

 

人生在世,当这样地修身治学平天下!


简评

这篇文章开篇小作者就以“名校教给了我们什么?”这一问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作者从“为人”、“为学”、“为世”三方面来立论。文章紧紧围绕这三个分论点来进行展开论述。文章最后又以“人生在世,当这样地修身治学平天下!”来收束全文,照应了文章的题目。使得文章逻辑严密,切中肯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范文展示 (二)

德不孤,必不朽

 

王尔德说:“生命就是你活着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人间词话》讲求词以境界为上。倘熟思古之君子气节品格,可得求学、修身、立世之三境,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故一点浩然气,千里长哉风。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此求学之一境也。


顾炎武有言:“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诚哉斯言!当无尽的知识以其广博藴藉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类才会领悟到其在浩瀚宇宙中是多么渺小而卑微的存在,才会顿悟时间之贵、死亡之近。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世人背光而行,如井底之蛙般只见眼前阴影。向光而行,知学海无涯,则须弥山亦不过是眼前一粒芥子。如海子般深谙“万人都要将(我)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秉持“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持与激情,可修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泛黄古籍上经久之主德,不刊之鸿论在岁月的沉淀与风沙的洗涤中,流过千年长江,万古黄河,拂过二千年的岁月长河,化作华夏文明的瓜瓞绵绵。提起郁达夫,许多人只知他是《故都的秋》中充满悲凉感的文人,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文艺界抗敌御侮的翘楚。“放棹江湖飘零客,国亡我命亦绝矣。”郁达夫狂狷于文字,浮浪于生活,凋零于异乡。古往今来,多少仁人义士以其天下为公之厚德胸襟力挽狂澜,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此立世之三境也。

 

他日学问相成,气节相亲,品德相感,断不当亡国是立身之基。于右任书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不见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沈从文说:“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要回归故乡。”秉持一颗炽热的拳拳爱国之心,内不愧心,外不负俗,怎会有“天苍苍,野茫茫,天之上,国有殇”之悲叹呜号?

 

君子之境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创造、自娱、期盼,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君子养德,是吹拂在天地神人之间的和风,就是灌注在天地万物之间的灵气,就是人生的绝对使命,最高存在。君子,铮铮其骨,磔磔其态,近之则畏,远之则敬,德行不孤,毕为不朽。


简评

文章题目大气不俗,给人眼前一亮之感。文章审题精准,立意高远,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文采斐然,名言佳句信手拈来,与文章浑然一体。本文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是一篇行云流水、美不胜收的佳作。


后记:欢迎文末留言评论,我们有特约名师为你解答专业问题哟,把你不会的作文题、写作文时遇到的困惑、还有对本篇推文想说的话统统抛过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印高考作文终极押题《最喜欢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错解自己校训(三)
传统文化与为人, 什么是上善若水? 什么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为何用《易经》二卦做校训?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圈划要点,有取有舍 ——“自招自荐信”作文及范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