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期坚持做这件事,不仅能帮助治愈抑郁,还能不知不觉实践许多心理学派的疗愈方法

众所周知,心理学有很多流派。由于对人性观的假设不同、哲学背景、对环境及时空发展的立场不同,各学派之间的理论经常会“吵架”,甚至同一学派之间也会出现不和谐。最有名的恐怕是弗洛伊德和荣格两人因意见不和而分道扬镳吧。

然而通过一年的画画画,我倒是发现画画在心理各学派的共通之处,也是蛮有意思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番。

画画与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格结构的无意识和潜意识存在于我们的知觉之外,也不受意识的控制。为了了解这些无意识,精神分析的疗法中有“自由联想”、“墨迹测验”、“梦境分析”等。电影中也常常有一个专家拿出一张小卡片,让被测试者看上面的图案形状,并第一时间说出看到的是什么,由此来了解我们被压抑的感受或隐藏的愿望及动机。

其实画画的最根源所显现的,也就是这些测验所想要探究的。

画画与荣格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更了不得。荣格的学生卡夫运用沙盘分析技术,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人的情结、创作、转化或是治愈。而荣格更是深入研究东方哲学。荣格自己就画了很多“曼陀罗”。画画群里也经常有画友画“曼陀罗”,这在藏传佛教中意味着和谐与美满,这都是发现无意识的自我体验和表达的道路。

这些与画画的相同之处都是非语言性的,可以避免因为没有做好与人接触的准备而触发的创伤。画面的呈现能给我们观赏者提供很多信息,可以了解画者的生命体验和认知状态。

画画与阿德勒疗法

阿德勒也曾与弗洛伊德共事过,后来也不欢而散。之后便发展了一门独立的心理学疗法——阿德勒疗法。一看到阿德勒疗法,我就会冒出一个词“自卑”。阿德勒疗法认为自卑是属于全人类的。因为自卑,人类才能进步,生活才能变得更美好,自卑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他教我们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生活。

通过画画。我也感到了“自卑“,我觉得自己有时太差劲了。不过也许正是这种”自卑“让我不断努力,让我不断提高和超越昨天的我。

画画与存在主义心理学

反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还有存在主义心理学派。“人们当前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之前发展阶段中的行为模式的重复“——对此,存在主义心理学不认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存在主义心理学承认”过去“这个变量,但它更着重于”一个人改变自身所处环境的自由的选择“。齐克果、尼采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存在主义心理学中的自由常常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说的”自欺“也就是存在的虚假模式,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受外界因素控制的,比如原生家庭。很多人寻找心理治疗,也是感觉自己对生活失去了控制,他们期望别人能引导他、提供建议,让别人来为他做决定。

有人对我说,你画画可能也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烦恼。他说得很有道理啊。是的,虽然同样是逃避,但我的逃避不是消极和被动的,我掌握了逃避而使我变得更真实。

虽然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只能靠自己的手、大脑、心灵去画,去自由的画、去真诚的画、去勇敢的画。图案的美或丑、简与繁、和谐与失调都由我来决定,都由我来负责,并最终接受这样的结果。也许,通过画画,拓宽了我在自由方面的选择,从而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原有的行为模式。

画画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倒是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很类似,都是相信人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相信人在适当的环境中,会自动的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画画群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适当的环境“。画画群中的鼓励、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信和动力,让我们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画画与格式塔心理学

在作画中,我也会经常体验“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特别重视人在”此时此刻“的感受。我常常会问自己”我现在尝试着画画,体验到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现在出现了什么情况“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有时会告诉自己”我画得很焦虑“,”我应对我的焦虑是我想尽快画好不想再继续了“,或者”我还行吧,就这样了吧“,又或者”我很想再画下去,我还想精益求精“等等。我会将自己沉浸在当前的感受之中,静静的停留一会儿,体验画技上困惑和画画时的困境顺境,接触此时此刻的挫折和接受挫折或占胜困难的心理变化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受,有怎样的选择来改变我的这种感受,用这种方式不断拓宽我的觉知。

画画与行为主义心理学

如果说以上这些心理学派对于治疗目标比较含蓄的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治疗目标就比较明显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于目标的制定是具体的、可测量的。

画画之所以很适用于行为主义疗法,也是因为画画由易到难、由线到块、由部分到全部的积累会让我看到进步和改变。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是极为好用的。简单来说,我画了一幅自己感到满意的画,我就会犒赏我自己,买好吃的玩好玩的都行,这就是正强化,不断增强目标行为。

画画与认知行为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往往会和认知行为心理学联系在一起。因为认知行为心理学往往混合了认知疗法和行为主义疗法。所以认知行为心理学不会太多的探索人的感觉感受,而是帮助我们识别和对抗不合理信念

我在作画中,也有过一些自我挫败的句子萦纡在心中。“画成这副鬼样是我的问题,我必须十分努力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我又故意拖延了,为什么就不能像别人一样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失败了“之类。

画了多了,我发现自己没有一次临摹得和原画一模一样,画友们同时画一样的作品时,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各有各的风采和风格。我突然明白,我不是复印机,眼睛和脑海中看到的物体和实际用画反映出来的世界是不同的,生活并不总按照我们的愿望的那样去发生,即使画作(生活)不能完全如我所愿,但至少还能过得去,我还可以继续画画(生活)。

好吧,我继续画画,不再过于严肃的对待偷懒、缺少耐性和毅力这种自我评批的想法。其实,只要试着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画画与现实主义心理学

“我痛苦是因为我选择了痛苦以满足我的某种需要“,”我选择哪一种行为,才能让我离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些“。这样的选择理论是现实主义心理学的基础。我们选择画画、选择朗读、选择舞动、选择心理咨询、选择写作,甚至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干,这都是一种选择。

现实主义心理学告诉我的是,探讨那些无法掌控的事情毫无意义,关键是探讨我们所能掌握的那一部分。画画是我的选择,并且我是能够掌控我今天画还是不画以及怎么画。画画满足了我对成就感的需求,可能无形间减轻甚至治愈了那些因为没有被满足某种需求而产生的所谓的心理疾病症状吧。

画画与后现代现主义心理学

现实主义心理学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巧的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也强调非病理化的疗法。很多人带着决定性的铬印自我介绍说“我是一个有什么病的人“。而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相信,症状只是某一时间某一情境下不太稳定的存在

是啊,我在画画的时候,经常是忘我的无我的,谁在意什么病情什么症状什么治疗什么学派什么效果。把事物还原到生活的细节中,投入的画,投入的舞、投入的写、投入的唱、投入的工作,在投入中去掉那些与生不俱来的标签。

特别能引起我思考的还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提出的”偶发事件“或”例外事件“。比如一个人总在痛苦之中,值得好奇的是,在哪种时刻他不再那么痛苦了。我们用太多的时间研究痛苦的性质和原因,如果用这些时间去寻找这种”例外“,并不断付诸行动,或许新的解决方法就会显而易见,譬如画画。

画画与当代家庭系统疗法

我们画画群里有的画友会把家庭成员的画晒给大家看。有晒孩子的、有晒父母的、有晒男朋友的。可见家庭或亲密关系对我们的重要性。除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流派,当代家庭系统疗法也可以算是心理学咨询和治疗领域发展的四大流派了。

我们可以看到,同一家庭的画风非常类似,绘画的题材也很接近,个人问题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反过来个人问题也能影响家庭的机能。在画画中,家庭成中相互陪伴、相互鼓励、相互欣赏,也允许犯错、失误和偏差。我想起近来很火的萨提亚的家庭系统治疗目标“帮助家庭成员稳定沟通、促进个人自尊、成长以及他人的联系“,这也许正是画画的另一种价值所在吧。

心理学实在是博大精深,包括女权主义心理学在内的许多心理学知识及案例我还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其实很多心理学派还有很多分支细流,像小溪不断丰盈充实大江大河,最终汇入大海大洋,承托着我们的脑海之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之光。而画画,也许正是这水中的鱼儿,时而蜿蜒而下,时而逆流而上,寻找属于她的主人,寻找属于她的栖息之地。

关于郁金香画笔人生

郁金香特色疗愈——画笔人生群自2018年4月的建立,在这里,大家随手涂鸦,曼陀罗,水彩,彩铅,素描,一幅幅作品都让我们体验到当下的美好。

我们经常说画画能静心,画画能提升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觉察力,这些也都是抑郁症患者用来疗愈自我的最好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动力,內在力量
《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心理学家》 作者:付艾琳【完结】
拙解 | 心理学初探(对于心理学起源、流派的个人解读)
31句改变自我的语录,与这些心理学大师一起了解人生
这14部电影,带你无痛搞懂11个心理治疗学派!(上)
什么是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