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扔15份礼物后,我决定不再当癞皮狗"

先问问大家:

七夕刚过去,你给对象送了什么礼物?

化妆品?鞋子?衣服?电子产品?

送这份礼物之前,你思考了多久?

01

前几天,有一条朋友圈冲上了热搜。

不是分享收了什么礼物,也不是七夕爱的宣言,而是一段对女友的控诉。

26岁的小武每年都要给女友过好多节,送不少次礼物:生日、情人节、七夕、圣诞、520、甚至618、11.11这样的购物节也得“表示表示”。

但大部分时候他送的礼物,女友都不满意,屡屡被责怪。

这次七夕,他买了15件礼物,想着女友怎么也会有喜欢的。

我看了一下这些礼物:毛绒狗、首饰盒、螺蛳粉、巧克力......

虽然风格有点直男,但毕竟也是男生思考过、挑选过的礼物,全扔楼道确实过分。

小武受不了委屈,一气之下在网上发文宣泄:

不当癞皮狗了,求你去祸害别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礼物和爱情画上了等号。

礼物送得好,爱情保得了,礼物送不好,爱情就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礼物也慢慢变了味儿。

不管是什么节日,大家把“送礼物”当作例行公事,送了就完事儿了。

但礼物的心意明明比礼物本身更让人感动呀。

礼物只是形式,礼物背后的准备过程、寓意、内涵比形式都重要。

而且,如果能把浓情蜜意放到每一天的生活中,每天都是在过节,送什么礼物重要吗?

追求表面的繁杂斑斓,却早已忘了共度节日的初衷。

这样过节,还有意义吗?

02

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慢慢袭来,许多人把物质当成评判生活的标准。

但是这种靠物质堆砌出来的仪式感,可能是个骗局。

《白苏情感解语》曾经收到一个投稿。

马先生和妻子正准备办婚礼,可妻子却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妻子想要一个世纪婚礼,一个非常盛大的婚礼。

马先生是普通人家,买了婚房,还给妻子家出了彩礼,现在手头上已经没有那么多钱了。

马先生想着,不是不办婚礼,只是办得比普通人家好一些就行了,妻子“世纪婚礼”的要求,实在能力有限。

可是妻子不乐意了,一生就这一次婚礼,怎么说也要隆重、盛大,钱不够了就去贷款。

窦文涛曾经在《圆桌派》里面讨论过仪式感:

年轻人,普遍存在提前消费,追逐仪式感的现象,在经济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超前追求生活所谓的极致和品味。

美其名曰“仪式感”,其实很多都是花呗、贷款提前消费。

人应该要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楚认知,当财力配不上需求的时候,要么提高自己的能力,要么降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去追求所谓的仪式感,然后把生活拖垮。

这才是正确的三观。

否则,这样的“伪仪式感”,容易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这件事的结局是:马先生和妻子摊牌了——不是不爱,是真的爱不起。如果实在无法协商,只能就此告别了。

03

有人追求仪式感,可能只是为了一条朋友圈。

我有个大学室友,每到母亲节、三八妇女节就特别愁,因为她妈妈是个“要求很高”的人。

大三那年的母亲节,我们忙着写开题报告,每天都过得水深火热。

有天晚上,宿舍突然有人问了一句:

“明天是不是母亲节了?

我看了下日历:

“是喔,好快啊。”

这时,我另一个室友突然惊醒:

“完了!我忘给我妈买礼物了。”

说完,她立刻从床上坐了起来,拿起手机开始找代购、刷淘宝。

尽管她选了加急件,但因为订得晚,快递到的时间也比较晚。

第二天下午,快递还没到,她的阿姨打电话给她:

“你是不是忘了给你妈准备礼物了?她一整天都没有好脸色,还打电话过来吐槽,说你心里没有这个妈了。”

“你妈说看到朋友圈里个个都在晒仔女的礼物,就她什么都没有,她觉得很没面子。”

室友跟阿姨解释了一番,最后无奈地挂了电话。

到了晚上,室友在朋友圈里看到妈妈捧着自己买的项链,喜笑颜开。

她很高兴,她妈也很高兴。

但是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见她妈带过那条项链,也没有提起过。

直到后来有一次,她在沙发缝上看到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

用力掏出来一看,原来是自己送的项链。

它早就被遗忘了。

礼物本应是情感的载体,现在却成了炫耀的工具。

凡事都要和别人比,只有“比过了”才开心,这样过节有什么意义呢?

在秦桑看来,把面子工程作为衡量仪式感的标准,背后都是攀比心理作祟。

近几年,互联网上兴起了一股“仪式感崇拜”文化:“生活需要仪式感”“爱情需要仪式感”,逢年过节也需要来点仪式感。

好像当周围人都过得很有“仪式感”,只有我一个人平平凡凡,就“输”了。

可仪式感不应该拿来攀比的呀。

仪式感应当是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让生活成为做秀的炼狱场。

04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是一种美好,一种精致,一种态度,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在墙上挂上一张画作,饭前铺上一张餐垫,把房间的小飘窗做成阅读角......

仪式感无需做给别人看,只需要你从内到外的用心,让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着独一无二的感动。

在《爸爸去哪儿》中,曹格的妻子在树上摘下几片叶子,把它们洗干净后卷起,再用牙签串起,做成了一个简单的筷子架。简单的一顿饭,因为这个小装饰而变得精致了一点。

这是对生活的仪式感;

《奇葩说》里,寇乃馨曾经分享丈夫黄国伦送她的“廉价礼物”:

第一年,他写了一首情诗;第二年他写了一首情歌;第三年他把情诗加情歌写了一本小说给我;然后他开始买很便宜的色纸,然后把色纸剪成一条一条,折3650颗彩色星星送给我。

这是爱情里的仪式感;

无需刻意追求,也不用虚假营造。

把普通的生活过得舒适且有质量,把最浓烈的情感融汇在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当中,才是对仪式感最好的诠释。

写在最后:

我是秦桑。

为了追求这些所谓的仪式感,我们常常用力过猛,甚至刻意营造,最后掉落到“伪仪式感”的漩涡当中。

做了大量的无用功,自己的生活却毫无改变;大量的攀比行为,让人疲惫。

我们做的所有事,目的都应该只有一个:让生活过得更好、更有质量。

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与别人无关,不要让“伪仪式感”侵蚀我们的日常。

祝你平凡的小日子,也能开出花来。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姻变坟墓,从把伴侣当“自己人”开始
七夕,写给自己的情书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七夕节里聊七夕
七夕前夜 一起看看单身男性的卑微
七夕的仪式感,不就是收礼物吗?
七夕?我们不过!我要这样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