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与网友漫谈“深度”
《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与网友漫谈“深度”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5月12日 14:48 来源:CCTV.com
专题:《新闻调查》十周年
CCTV.com消息:新闻调查走过了十个年头,他们保持着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秉持着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每一期铿锵有力的节目背后有调查人的身影……
“新闻调查十周年”系列在线第一期——2006年5月12日上午10:00,《新闻调查》现任制片人张洁做客央视国际,向网友讲述《新闻调查》的成长轨迹。以下为在线实录:
嘉宾[张洁]:央视国际的网友们你们好,非常感谢央视网络提供这么一个交流的机会,尽管我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冰冷的电脑屏,但透过屏幕我似乎能够看到你们一双双热情的眼睛。你们不知道就是在你们这样目光的鼓励下我们走过了十年。
嘉宾[张洁]:其实对于这一刻我的期待比你们还要迫切,因为这是一个交流的时代,这是一个通过交流增进了解、通过交流实现共赢的时代。
而且十年了实在憋了一堆的话想对你们倾诉啊,你们尽可能多的问,我尽可能多的答,我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电脑的录入跟不上我表达的欲望。
网友[漫游世界]:既然如此,你最想跟《新闻调查》电视观众和我们网友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嘉宾[张洁]:我最想说的就是:我知道你们对新闻调查的期望,而且我和我的同仁也将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你们的期望!观看在线全景>>
一、漫谈《新闻调查》发展理念
网友[思考中前进]:制片人您好!请您谈谈《新闻调查》发展成长到今天,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是如何解决的?谢谢!
嘉宾[张洁]: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所遇到的困难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如果非要把他说的准确一点,应该是我们期望传达我们这一群电视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方面所遇到的外部和内部的挑战。外部挑战主要表现在我们所超越的时代局限,内部挑战是我们自身的素质、能力和韧性,比如说就每一期调查节目而言,我们是否能拿到每一个证据,我们是否能做到客观和平衡,这种挑战是永恒的。
网友[超级胖子]:张老师一定遇到过选题、节目被枪毙的情况吧?这么多年做新闻调查,被枪毙多少次?这种结果会不会影响您继续奋斗呢?另外,您现在肯定也没少枪毙手下的东东,你枪毙他们的时候心里在想啥呢?谢谢。
嘉宾[张洁]:我们的每一期节目的选题立项都是通过台里审批的。所以我枪毙节目的唯一理由就是专业上不过关,证据不足或者技术粗糙。
网友[漫游世界]:你对《新闻调查》寄托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允许你选择的话,你准备把《新闻调查》做多久?
嘉宾[张洁]:说到希望,又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往大了说,希望我们这个栏目在这个转型的时代能够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公证与和谐。我们期望我们的每一期节目不远离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正义和良知。我们期望在推进中国进步的力量之中我们是其中的一员。
说到个人的选择,这是一个相对小的话题,就我本人来说,我想在新闻调查做到退休,但是这个前提是我的表现足够优秀,使我的老板不炒我的鱿鱼。
 
网友[benben0411]:《新闻调查》的节目有时候深度不够,没有产生强烈的社会震撼力。我以为与选材的深度有关,只注意事件的单一性,没有解剖其深刻的社会性以及形成原因,另外抓社会重大题材不够,比如房价问题,全社会普遍关注,但至今没有做。
嘉宾[张洁]:房价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着手。
说到深度不够,那的确是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自身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你们所期望的高度。能够让每一期节目都满足公众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曾经说过,深度意味着现场的抵达,深度意味着追问的深入,深度意味着证据的确立,很多时候我们的确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
 
网友[薇洛尼卡]:你觉得《新闻调查》对社会发展产生过作用吗?你觉得这个节目的使命是什么?
嘉宾[张洁]: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网友们最有发言的资格,节目的使命前面已经说过了,就不重复了。
网友[[vivienan]:在给您个机会,创办个新栏目,您会把它怎么定位?
嘉宾[张洁]:很多制片人,都有过人的才华和精力拓展一个又一个的栏目,这一点我非常不自信。我把新闻调查管理好、耕耘好,使它不负重望,就将耗尽我所有的精力和智慧,而且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创办新栏目。
网友[小星星]:和第一期的《新闻调查》比,现在的节目有什么不同?
嘉宾[张洁]:更有锐度、更有调查感,制作上也更精致。
网友[漫游世界]:制片人,你的个人感言说:“在转型期的中国做一名调查记者,是我们的荣幸。瞭望与守护,我们将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请问《新闻调查》的使命是什么?作为一个《新闻调查》的记者与其他的新闻记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嘉宾[张洁]: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智慧、更多的韧性,责任使我们去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智慧使我们充满创造力,韧性使我们从容应对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网友[小笨--!!不会改昵称了]:有个疑问哈,《新闻调查》对敏感题材怎么把握呢?记得看过那期有关同性恋问题的节目,你们在做的时候有压力么?
嘉宾[张洁]:有,有相当的压力。不瞒你说,那天我紧张了一天。因为我们在02年的时候就想播这样的节目,但是没有实现。到了05年我不知道我们的社会是否有这样的承受力能够承受这样的选题。
 
网友[[无欲则刚]:您好,张洁,很欣赏您的工作理念和节目风格,但是,不客气的说,现在的新闻调查,好像同原来相比,少了锐气,多了平实:少了锋芒,多了世故,您认同这个现象么,怎么看待现在的问题呢?我们还是喜欢能够针砭时弊的新闻调查!
嘉宾[张洁]:看得出你真是我们的忠实观众,我经常对同事们说,我们的每一期节目都要对得起观众的期望,对《新闻调查》的员工来说,挑战自身有时候甚至比挑战外部世界还要重要,还要艰难,我不想把我们不如意的表现都归咎于外部原因,我想对你说的是面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我的不满意和痛苦,和你一样真切。
网友[真真天天]:张老师您好!做《新闻调查》制片人到今天,您个人感觉,《新闻调查》在往后发展中,是否还有潜力可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嘉宾[张洁]:大有潜力!还是从外部和内部来讲,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选题内容肯定会进一步的拓展,另外,在专业和技术上,我们也会越来越成熟,不客气的说,从专业上来讲,我们目前与国外同类栏目相比,差距在十年以下,比如说我们的叙事,我们的节奏把握,我们对音效和音乐的运用,另外我们的拍摄,我们的采访,我们的调查手段和方式都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
现在电视的竞争,其实更多是在表达方式上的竞争。而且电视传播的特性,使这样的创造远无止境。
网友[vivienan]:您更愿意做制片人,还是做编导?说说这两个角色的最大区别。
嘉宾[张洁]:骨子里说愿意做编导,因为创作的节目是真实具体的,年终盘点你会觉得很充实,而制片人是个管理岗位,你的创造、你的智慧已经分散到每一期节目和每一个人身上去了。
当然如果栏目连续播出好节目,社会反响强烈,那时也很有成就感。
网友[过桥米线1]:您对《新闻调查》目前的收视状况满意吗?
嘉宾[张洁]:收视状况还基本满意,今年以来还基本稳定。
网友[细水青山]:十周年特别活动会刻录成光盘吗?是否能在市面上买到?
嘉宾[张洁]:有!音像公司会出我们的特别节目的光盘。
网友[立志做个无敌新闻蛮猴]:十年的历程中《新闻调查》是否遇上过选题瓶颈?在定位上又与新闻频道其他节目怎样做出区别?选题的范围,讲故事的方式,还是给出的解答?
嘉宾[张洁]:选题上的瓶颈肯定有,而且透过十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新闻调查的选题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就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种象征。从1997年提出作“新闻背后的新闻”,到2000年提出“探寻事实真相”,到2003年提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新闻调查》栏目一步一步走向了调查类栏目的终极定位。使栏目的品质更加纯粹和鲜明。
开播伊始,《新闻调查》的创办者就提出了新闻性、故事性、调查性的三性原则,在选题上注重问题的探究和内幕的揭露。尽管当时由于环境所限,中性的主体性调查成为主流。但用调查的手法讲述新闻背后的新闻,成为从业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就调查类栏目而言,问题报道是他的生命,而转型期的中国出现的大量复杂而尖锐的社会问题,为调查性报道提供了广阔的资源。1997年栏目强调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1998年,开播两年多的《新闻调查》诞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透视运城渗灌工程》。2000年,为纯粹栏目的品质,强化栏目的形象识别系统,《新闻调查》提出栏目的己任是“探寻事实真相”。2003年,随着新闻频道的开播,央视一套的全面调整,电视市场的竞争变得日渐白热化,《新闻调查》栏目审时度势,制定了“以调查性报道”为核心竞争力的方针,以每月推出一期有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并以制度上的创新作为保障,2003年成为新闻调查优秀作品最多的一年。栏目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在央视一套全年综合排名第七位。
我们和新闻频道其他节目最大的定位区别是以出镜记者现场调查为内容主体和结构主体。《新闻调查》准备开播时,样片制作借鉴的是美国60分“记者主导型”的采访及叙事模式。如果把《新闻调查》的节目看作是一部纪录片的话,纪录片的开始是记者到达现场调查的开始,纪录片的结束是记者调查的结束,作为主角的记者是事件的一部分而非旁观者。他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的调查和采访求证问题。他多方收集证据和观点,最终得出某一结论和判断,调查记者对事件的介入并成为叙事和结构主体,是《新闻调查》区别于其他新闻深度报道栏目最明显也是最本质的特征。
二、《新闻调查》当家人的另一面
嘉宾[张洁]:亲爱的网友们,我的工作是一个很严肃很沉重的工作,而且沉重了十年。能不能在今天给我个机会展示一下我在轻松、幽默这方面的天赋?别都是大问题好吗?
网友[未未来来]:据我所知,云南人都好悠闲人,生活悠哉游哉,似乎没有什么生活或者工作压力,因为他们本身很乐观,懂得享受!您是这样的人吗?作为制片人,应该很忙,工作压力也大,怎么去享受生活呢?
嘉宾[张洁]:我以前是这样的人,但是现在不是了。我现在享受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我把生活中需要的标准降的很抵。
比如说在生活中吃一碗西红柿炒鸡蛋就能让我非常满足。如果再能请我吃好的东西,那就感觉非常享受了。再比如一堆好书、一堆精彩片子没有看,什么时候能够静下来看看,也是很大的享受。
网友[真真天天]:张老师说话真幽默——沉重了十年!那我开头,问个轻松的问题:有人说,做媒体的,尤其做新闻媒体的人,不适合结婚,因为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陪老婆。那么你觉得呢?其实我觉得那人说得太偏颇,事业与家庭之间应该能较好的平衡吧!可是怎么平衡?
嘉宾[张洁]:我觉得这个“东东”根本没法平衡,能够平衡好的都是天才!
网友[vivienan]:您怎么看待新兴的博客?是否打算开个博客?
嘉宾[张洁]:博客真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我从柴静的博客当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妙处,但是你这个问题触痛了我一直以来的隐处,我的打字速度很慢,现在正在加紧练习。
 
 
 
 
网友[[海贼厨师]:那请问您,您平时是擅长那种冷幽默,还是喜欢给别人讲笑话?工作中的您,也会时不时的幽默一下吗?
嘉宾[张洁]:冷幽默还分种类吗?看来我是一个伪幽默,都不了解幽默的市场行情。
平时我根本就没有机会发挥幽默的天赋,就是因为我的周围都有一批幽默的高手,他们给我的代号是“沉重”,所以我在办公室的主题表情是每天耷拉着脸,说实话我都讨厌自己这样。
网友[过桥米线1]:看到我的网名,您有没有想家的感觉?十多年前放弃云南台舒适的工作机会到京城闯荡,动因何在?
嘉宾[张洁]:这又是一个长篇大论的问题 。简单地说,我看了许多传记,很多做出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离开故乡,到远方去!
 
 
网友[vivienan]:问您一个轻松的问题,听说您的儿子才三岁,您平时的工作应该很忙,是否会觉得对儿子和妻子有些歉疚?
嘉宾[张洁]:又是一刀!你们真是哪疼戳哪儿啊!我不知道我的妻子是否在网上,这几年对你和孩子关注很少,真是对不起!
三、《新闻调查》当家人聊爱将
网友[♂奶酪♀]:在近期《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了几页关于《新闻调查》的报道,用了柴静做封面,据说你们内部有分小虎队、老虎队、猛虎队,小虎队和老虎队的队长我都知道了,那猛虎队的队长是谁呢?还有,你们报道会不会有生命危险的,需不需要保镖随同的?
嘉宾[张洁]:不用保镖了!我们的摄制组一共五个人,而且我们的摄影师都高大威猛,足够承担保镖的任务!
网友[春天的记忆]:我想听你说说范铭。
嘉宾[张洁]:范铭的网名叫“头发乱了”,噢,现在已经变到了“头发接着乱”,一听这名字,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出生在八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我们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读解新新人类时经常有些弄不明白的地方,比如说他们怎么也会向我们一样具有责任感?他们怎么能用两个手指同时发短信?他们怎么喜欢把头发弄成那样的颜色?不过这一点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导。以前我老觉得他们应该向我们这些老同志好好学习,现在发现六十年代向八十年代学习的地方也蛮多的。
网友[过桥米线1]:张洁老师,请问学习电视新闻的学生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到《新闻调查》实习?
嘉宾[张洁]:在班上的学习前三名,并且由你们的班主任和专业老师推荐。当然突破常规的时候也是有的,那就是需要你有特殊的才能或者对新闻调查有特殊的读解。
 
 
 
 
网友[未未来来]:郭宇宽是《新闻调查》新来的出镜记者吧?请问:为什么要他来做出镜记者?你们平常是怎么挖掘人才的?谢谢!
嘉宾[张洁]:首先郭宇宽是一个优秀的平面记者,请他担任记者首先看重的是他的思想,他对中国社会问题认知的深度,当然做一个优秀的出镜记者需要的太多的要素,郭宇宽刚来,还在成长实验期,他能否从优秀的文字记者转到优秀的电视记者还要看他以后的表现。
网友[benben0411]:聊聊节目之外的董倩?顺便问一句:董倩做论坛,还有时间搞调查吗?那可是一个绝对的人才,不做调查可惜了!
嘉宾[张洁]:前两天我们刚录制了一台节目,由《新闻调查》记者讲述在《新闻调查》的故事,董倩说了两个字:成长。可见她对《新闻调查》的看重,她现在尽管很忙,但是她向我们保证尽量争取每个月能和《新闻调查》有一次合作的机会,对了,别忘记在5月17号晚10:49分在中央一台看这台节目《十年记忆》。
网友[过桥米线1]:聊聊柴静吧,很欣赏她的风格,绵里藏针。您是怎么发现她的?
嘉宾[张洁]:这我得感谢白岩松,是他放柴静到《新闻调查》来的,柴静最早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工作,说到柴静也是一个很长的话题,简言之,是个新闻人精,不可多得。
四、结束语
嘉宾[张洁]:尽管落俗但我仍然要表达我的感谢,感谢央视国际提供这次交流的机会,感谢网友热切真挚的关注,最后要感谢你们对《新闻调查》十年来的帮助和支持、期望和等待,感谢你们的批评更感谢你们的包容。明天我们即将上!路,去开创另外一个十年,我想有你们的祝福,有你们目光的陪伴,我们将走得更从容更坚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闻调查》二十年:正在和传统电视媒体一起老去!
《今日关注》为什么能获全国性大奖?
“工作量大到自虐”的全国首档双直播脱口秀,《晚安朋友圈》你看了吗?
《非诚勿扰》女嘉宾卸妆照曝光!网友:谁还敢上《非诚勿扰》?
《我们来了》谢娜再模仿,嘉宾都说好,可网友尴尬了
“电视相亲”多女选一男被批就像挑奴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