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鲁克:为何说很多老板其实只是体力劳动者?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第一章中提到了三种角色:体力工作者、知识工作者、管理者。


德鲁克提出这三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只有弄清楚了这三者的关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管理者的工作如何才能卓有成效?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体力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之间的差别。 


第一,体力工作者更多投入的是体力,是肌肉和汗水。对于体力工作者来讲,他只要休息一下就能恢复体力,就可以继续做事情。


体力工作者更像机器一样。但是,纯粹的体力工作者,其工作成果很容易被机器所替代,换言之,机器的表现其实比人的表现要更好。


机器不会像人一样具有情绪,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会将这种状态带到工作上来。机器不一样,它很听话,只要将电源插上电,就能快速运转,而且一旦出了什么问题,维修保养一下就好了。但是人不一样的。


知识工作者如果仅仅恢复体力,休息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更新知识。知识工作者是一个人,他不仅仅只是一台机器,他会思考我的未来和企业有什么样的关系。


知识工作者要不断的更新他的知识,要重新审视他过去的经验和做法,否则他又会退回到体力工作者。 


经常听到很多企业老板说,觉得自己更像体力工作者。为什么呢?


因为下属都是体力工作者,下属都不思考了,就等着老板来思考来做决策。而老板呢?更多是凭经验,凭直觉,用机械式的思考来投入。最终,下属把老板变成了最大的体力工作者。


所以学习德鲁克,就是把人当人,而不是把人当机器。 


第二,体力工作者的产出更多的就是一些有形的,本身是具有效用的产品。但是知识工作者不一样。


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不生产有形的产品,例如挖一条水沟,制造一双鞋或一个机械零件。他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把他的产品当作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到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由此可见,知识工作者的产出一定是要被别人所吸收,这才叫知识工作者。如果说一个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没有被组织吸收,没有被顾客吸收,没有被别人吸收,那么他连体力工作者还不如。 


第三,就工作内容来讲,德鲁克认为,“对‘体力劳动’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 


体力工作者主要是指在做执行,就是把这些例行的事情做对。这里格外强调的只是例行的工作。而对知识工作者而言,主要工作是思考,这背后要作判断,判断哪些是对的事情。 


第四,从衡量方式上看,体力工作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例如制成了多少双鞋子以及质量如何。 


而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看其结果。当然这里的成果一定是外部的,是在组织之外的,是顾客愿意用购买力来交换的,这才叫成果。 


最后是激励方式。体力工作者主要就是多劳多得,衡量体力工作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直接给钱。体力工作者最在乎的是钱本身。


对知识工作者来讲,最在乎的是成就感,他要求得到被尊重和认可。知识工作者也关心钱,但他关心着钱代表的意义。 


知识工作者也需要钱,也需要物质,不是说成为知识工作者,就脱离物质了。


德鲁克在书中说道,“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作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其实,最好的激励其实就是工作本身。这件事情能成就他,他认可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享受工作带给他的价值,以及客户的赞赏等等。其实,他就在自我激励。换言之,他不需要别人来激励他。


当然,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最终成果是什么?他现在做的这件事情和成果本身到底是什么关系?所以,原点都还是回到工作本身。把工作职责、目标等等谈好了,工作本身就激励人,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再来谈其他的激励方式,不管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表彰激励等。


那么,何为管理者呢?知识工作者并不等同于管理者。成为知识工作者,仅仅是一个前提条件,知识工作者要成为管理者,还有几个动作要做。 


德鲁克在“谁是管理者”一节中提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经营能力对企业机构而言,也许是推出一项新产品,或扩大某一市场的占有率。对医院而言,也许是对病人提供更妥善的医疗服务。这样一位管理者,不能仅以执行命令为满足,他必须做出决策,并承担起做出贡献的责任。 


他既然学识渊博,就应该比其他人更具有做正确决策的能力。他的决定可能会被取消,他也可能受到处分,甚至可能丢掉饭碗。但是,只要他有一天身为管理者,他就不能忘记他的标准、目标和贡献。 


一位知识工作者是不是一位管理者,并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例如在一家企业机构里,一位市场研究员也许有100位下属,而另一家竞争企业里的市场研究员也许只要一位秘书。


然而就两位市场研究员做出的贡献而言,却无太大差别,即使有所差别,也只是行政工作上一些细节的不同。有200位下属,当然远比只有一位秘书能够多做许多事,但并不表示产出和贡献一定更大。


而且,许多人只不过是别人的上司而已,甚至是许多人的上司,但他们的行为,并不能对组织的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


制造业的工厂领班大多就属于此类,他们只是“监工”而已。由于他们管理别人的工作,所以他们确实是主管人员,但对其下属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及工作方法,他们既无责任,也无职权。 


所以,他们的工作,大部分还可以用效率和质量来衡量和考核,而且我们用来衡量和考核体力工作者的尺度对他们仍然适用。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一般来说,管理者普遍才智较高、想象力丰富,并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准。但是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他们也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艰苦、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政: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
《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355天:人生下半场
管理者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
如何管理企业:德鲁克颠覆管理之道
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